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语文环境描写优美句子摘抄精选50句(语文环境描写优美句子)

语文环境描写优美句子摘抄精选50句(语文环境描写优美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文学类文本阅读:赏析环境描写

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1)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2)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环境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提供了时空位置,它服从于小说形象、情节和主题的需要,这是与散文的不同之处,故能体现小说的体裁特征。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其命题形式有三种:概括环境特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

开头段

1.在课文第一部分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对社会风俗环境进行描写,有什么用意?(6分)《边城》

提示 ①展示了湘西边陲特有的生活习俗,表现边城人们淳朴自然的生活环境和简单、乐观、纯粹、知足的精神状态。②为《边城》牧歌基调增添文化背景,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和文化含量。③推动情节的发展,是情节发展的需要。④与当时“争乱”的外世隔绝,从中不难看出沈从文对和谐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中间段

2.“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祝福》

(1)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提示 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了“我”沉重寂寞的心情。同时又与文章结尾处形成一种照应,使整个文章浑然一体。文段中间的议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舒畅”实际上可理解为愤激和沉痛。

(2)选段中反复提到“瑟瑟”的雪花声,有何特色和作用?(3分)

提示 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以“瑟瑟”的雪花声反衬冬夜的冷寂(答出衬托或反衬),渲染悲凉沉寂的氛围,烘托了“我”的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之情。

3.课文第四部分第6段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边城》

提示 落日西去、银色薄雾等环境描写,展现了边城特有的风光。而这种风光又折射出一种忧郁的景致,衬托出翠翠焦急的心理状态,为下文翠翠涌现出可怕念头作了一个自然的铺垫。

结尾段

4.课文结尾又一次描写了祝福的景象,这样的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祝福》

提示 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而结尾的景物描写则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了“我”的心情,与开头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使小说的结构更臻完善。

突破一 环境特点的概括

一、什么是环境特点的概括

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特点概括也就分为自然环境特点概括和社会环境特点概括两类。

二、分析命题角度

类型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自然环境特点概括题型

如(2010·安徽卷)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自然环境特点概括题即对自然景观特点的概括,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景物”“特点”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社会环境特点概括题型

(2018·江苏卷)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小哥儿俩》)

社会环境特点概括题即对历史背景、时代氛围、人情风俗、处所以及人际关系特点的概括,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生活”“特点”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三、掌握解题通法

解答环境特点的概括题“3步骤”

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景物特点”和“景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典例 (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向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打太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墙上。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分类型

从题干中“家庭环境”可知,这是一道社会环境特点概括题。

第二步,依类型,找角度

从本文看,概括小哥儿俩成长的“家庭环境”要注意从“经济状况、文化氛围、人际关系”三个角度入手。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从“家庭环境”的角度

“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家中有花园,有厨子等,可见经济状况良好。

从“文化氛围”的角度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家中有书房,父亲带孩子看戏,可见文化氛围浓厚。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打太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说明母亲有爱心,主仆关系融洽;母亲给孩子卷春卷,尊重孩子做的决定;兄弟间有共同的爱好,而且彼此友好。可见整个家庭的人际关系是融洽的。

第三步,抓修饰,作归纳

上述句子中诸多的修饰性描述显示了“家庭环境”的特点,如“听戏”“书房”显示出家庭经济状况良好,“低声”等词则显示出主仆关系融洽。抓住这些修饰性描绘的词语,就可规范作答。

答案 ①经济状况良好:家有厨子和花园等。②文化氛围浓厚:家有书房,经常看戏,注重教育等。③人际关系和谐: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洽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邮差先生

师 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概括环境特点]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

答案 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突破二 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什么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影射或暗示主旨;等等。而且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也有一定区别。

二、分析命题角度

类型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自然环境作用题型

(2019·全国卷Ⅱ)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小步舞》)

自然环境作用题,题干中往往有“赏析”“分析”等作答动词和“景物”“作用”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社会环境作用题型

(2014·浙江卷)文中第②段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东坛井的陈皮匠》)

社会环境作用题,题干中往往有“赏析”“分析”等作答动词和“环境描写”“作用”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三、掌握解题通法

解题

技巧

自然

环境

第一步:找到自然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是一致的。

第二步:找到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去考虑。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见答题模板)

社会

环境

第一步:找出具体体现社会环境的语句。

第二步:明确分析社会环境作用的思维角度。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见答题模板)

答题

模板

自然

环境

模板一:①自然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模板二:×××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渲染)了一种……气氛;定下(创设)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社会

环境

①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②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触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④深化(揭示、暗示)……主旨。

典例 (2019·全国卷Ⅱ)《小步舞》(阅读文本见“考点二突破三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典例)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维]

第一步:圈定语句,分析特点

题干明确指出是“卢森堡公园苗圃”,涉及小说第三段、中间部分和最后两段。这些景物描写的语句对人物出场、情节展开和主旨表达都有重要作用。

第二步:定出角度,找准对应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人物方面

小说第三段的特定环境——卢森堡公园苗圃,为人物出场设置了场景,有利于故事的自然切入。

情节方面

中间部分作者着力渲染公园苗圃的美丽,为老舞蹈师携其妻子出场设置了场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暗示这里将成为表演的舞台,同时也将是人生的舞台。

主题方面

小说最后两段写苗圃被铲平的情节以及“我”对老舞蹈师夫妇命运的牵挂,令读者陷入沉思。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根据题干要求分三个要点组织答案,避免出现漏点现象和乱贴标签情况,使答案似是而非,不伦不类。

答案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一、(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活 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的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有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摊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题思维]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

题干明确指出是“小说最后一段”,从“炊烟”“袅袅升起”“霞光四射”“吆喝孩子的声音”“宁静”等关键词看,乡间的生活环境安详温馨,平凡有规律。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环境自身

这段描写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安详温馨,平凡有规律。

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这段描写所构成的环境是老人坦然与平和、乐观与自足性格形成的基础。

环境与情节的关系

这里写的是傍晚时分的乡村生活环境,炊烟升起,霞光散退,与开头交代的午后时光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环境与主题的关系

老人仍在这个普通的乡村平凡地活着,以环境描写结尾,具有深化主题、增添小说意味的效果。

答案 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二、(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文本见“本考点突破一环境特点的概括典例1《小哥儿俩》”)

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6分)

[解题思维]

审题定点“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读文析要①抓关键词,如“吵闹”“玩”“满满”“香”“温和”,确定景物特点为:鸟语花香、生机勃勃。②联系前后文,分析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小哥儿俩本是怒气冲冲地要去找野猫报仇的,但是丁香花、小麻雀引发了二乖的兴趣,才有了二乖蹓达到墙边,看见破木箱,发现小猫以及小哥儿俩一起看小猫的情节,这时他们已经高兴得忘了报仇的事了。

组句作答                                    

答案 ①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作铺垫;②“日光”“西边的墙”等描写,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突破三 环境描写的手法

一、什么是环境描写的手法

环境描写的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的各种技巧,包括描写的具体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描写的角度(写作顺序、观察角度、感觉角度等)。

二、分析命题角度

考题有的侧重于考查具体方法,有的侧重于考查描写角度,更多的则是综合性考查。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0·江苏卷)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溜索》)

(2)(2009·安徽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董师傅游湖》)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描写”“景物描写”“特色”“手法”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三、掌握解题通法

环境描写的手法题思考“3角度”

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①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

2.从修辞角度看: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3.从写景角度看: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等;③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等。

典例 (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6分)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本题题干比较隐晦,但“峡谷险峻气势”已经把环境的特点表述出来,前面还有“描写”,后面有“表现特色”,可见是关于“描写特色”方面的题型,可以把题干变换一下问法: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这样就更能明确是“考查描写手法”的,然后调动知识储备,从不同方面考虑。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从细节、动静、修辞等角度和写景的观察点、写景的顺序等角度与画线部分对照。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描写技

巧角度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既有粗笔勾勒整体气势,又有“亮亮”“隐隐”等细处着墨,突出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这是白描与细描相结合的手法。

写景角度

(1)观察角度:“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可见是以壁顶为观察点的定点观察。

(2)感觉角度:“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是视觉;“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是听觉;“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是感觉,为内心感受。

(3)写景顺序:“万丈绝壁垂直而下”是仰视,“俯望那江……不敢向下看”是俯视,由此可见写景顺序是由高到低;从“怒江自西北天际……一派森气”可以看出写景顺序是由远及近。

答案 以壁顶为观察点,运用白描和细节描写相结合手法,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文学类文本阅读:赏析环境描写

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1)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2)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环境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提供了时空位置,它服从于小说形象、情节和主题的需要,这是与散文的不同之处,故能体现小说的体裁特征。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其命题形式有三种:概括环境特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

开头段

1.在课文第一部分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对社会风俗环境进行描写,有什么用意?(6分)《边城》

提示 ①展示了湘西边陲特有的生活习俗,表现边城人们淳朴自然的生活环境和简单、乐观、纯粹、知足的精神状态。②为《边城》牧歌基调增添文化背景,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和文化含量。③推动情节的发展,是情节发展的需要。④与当时“争乱”的外世隔绝,从中不难看出沈从文对和谐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中间段

2.“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祝福》

(1)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提示 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了“我”沉重寂寞的心情。同时又与文章结尾处形成一种照应,使整个文章浑然一体。文段中间的议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舒畅”实际上可理解为愤激和沉痛。

(2)选段中反复提到“瑟瑟”的雪花声,有何特色和作用?(3分)

提示 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以“瑟瑟”的雪花声反衬冬夜的冷寂(答出衬托或反衬),渲染悲凉沉寂的氛围,烘托了“我”的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之情。

3.课文第四部分第6段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边城》

提示 落日西去、银色薄雾等环境描写,展现了边城特有的风光。而这种风光又折射出一种忧郁的景致,衬托出翠翠焦急的心理状态,为下文翠翠涌现出可怕念头作了一个自然的铺垫。

结尾段

4.课文结尾又一次描写了祝福的景象,这样的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祝福》

提示 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而结尾的景物描写则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了“我”的心情,与开头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使小说的结构更臻完善。

突破一 环境特点的概括

一、什么是环境特点的概括

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特点概括也就分为自然环境特点概括和社会环境特点概括两类。

二、分析命题角度

类型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自然环境特点概括题型

如(2010·安徽卷)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自然环境特点概括题即对自然景观特点的概括,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景物”“特点”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社会环境特点概括题型

(2018·江苏卷)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小哥儿俩》)

社会环境特点概括题即对历史背景、时代氛围、人情风俗、处所以及人际关系特点的概括,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作答动词和“生活”“特点”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三、掌握解题通法

解答环境特点的概括题“3步骤”

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景物特点”和“景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典例 (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向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打太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墙上。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分类型

从题干中“家庭环境”可知,这是一道社会环境特点概括题。

第二步,依类型,找角度

从本文看,概括小哥儿俩成长的“家庭环境”要注意从“经济状况、文化氛围、人际关系”三个角度入手。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从“家庭环境”的角度

“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家中有花园,有厨子等,可见经济状况良好。

从“文化氛围”的角度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家中有书房,父亲带孩子看戏,可见文化氛围浓厚。

从“人际关系”的角度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打太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说明母亲有爱心,主仆关系融洽;母亲给孩子卷春卷,尊重孩子做的决定;兄弟间有共同的爱好,而且彼此友好。可见整个家庭的人际关系是融洽的。

第三步,抓修饰,作归纳

上述句子中诸多的修饰性描述显示了“家庭环境”的特点,如“听戏”“书房”显示出家庭经济状况良好,“低声”等词则显示出主仆关系融洽。抓住这些修饰性描绘的词语,就可规范作答。

答案 ①经济状况良好:家有厨子和花园等。②文化氛围浓厚:家有书房,经常看戏,注重教育等。③人际关系和谐: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洽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邮差先生

师 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概括环境特点]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

答案 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突破二 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什么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影射或暗示主旨;等等。而且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也有一定区别。

二、分析命题角度

类型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自然环境作用题型

(2019·全国卷Ⅱ)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小步舞》)

自然环境作用题,题干中往往有“赏析”“分析”等作答动词和“景物”“作用”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社会环境作用题型

(2014·浙江卷)文中第②段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东坛井的陈皮匠》)

社会环境作用题,题干中往往有“赏析”“分析”等作答动词和“环境描写”“作用”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三、掌握解题通法

解题

技巧

自然

环境

第一步:找到自然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是一致的。

第二步:找到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去考虑。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见答题模板)

社会

环境

第一步:找出具体体现社会环境的语句。

第二步:明确分析社会环境作用的思维角度。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见答题模板)

答题

模板

自然

环境

模板一:①自然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模板二:×××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渲染)了一种……气氛;定下(创设)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社会

环境

①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②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触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④深化(揭示、暗示)……主旨。

典例 (2019·全国卷Ⅱ)《小步舞》(阅读文本见“考点二突破三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典例)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解题思维]

第一步:圈定语句,分析特点

题干明确指出是“卢森堡公园苗圃”,涉及小说第三段、中间部分和最后两段。这些景物描写的语句对人物出场、情节展开和主旨表达都有重要作用。

第二步:定出角度,找准对应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人物方面

小说第三段的特定环境——卢森堡公园苗圃,为人物出场设置了场景,有利于故事的自然切入。

情节方面

中间部分作者着力渲染公园苗圃的美丽,为老舞蹈师携其妻子出场设置了场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暗示这里将成为表演的舞台,同时也将是人生的舞台。

主题方面

小说最后两段写苗圃被铲平的情节以及“我”对老舞蹈师夫妇命运的牵挂,令读者陷入沉思。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根据题干要求分三个要点组织答案,避免出现漏点现象和乱贴标签情况,使答案似是而非,不伦不类。

答案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一、(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活 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的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有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摊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题思维]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

题干明确指出是“小说最后一段”,从“炊烟”“袅袅升起”“霞光四射”“吆喝孩子的声音”“宁静”等关键词看,乡间的生活环境安详温馨,平凡有规律。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环境自身

这段描写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安详温馨,平凡有规律。

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这段描写所构成的环境是老人坦然与平和、乐观与自足性格形成的基础。

环境与情节的关系

这里写的是傍晚时分的乡村生活环境,炊烟升起,霞光散退,与开头交代的午后时光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环境与主题的关系

老人仍在这个普通的乡村平凡地活着,以环境描写结尾,具有深化主题、增添小说意味的效果。

答案 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二、(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文本见“本考点突破一环境特点的概括典例1《小哥儿俩》”)

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6分)

[解题思维]

审题定点“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读文析要①抓关键词,如“吵闹”“玩”“满满”“香”“温和”,确定景物特点为:鸟语花香、生机勃勃。②联系前后文,分析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小哥儿俩本是怒气冲冲地要去找野猫报仇的,但是丁香花、小麻雀引发了二乖的兴趣,才有了二乖蹓达到墙边,看见破木箱,发现小猫以及小哥儿俩一起看小猫的情节,这时他们已经高兴得忘了报仇的事了。

组句作答                                    

答案 ①鸟语花香与温暖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作铺垫;②“日光”“西边的墙”等描写,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突破三 环境描写的手法

一、什么是环境描写的手法

环境描写的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的各种技巧,包括描写的具体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描写的角度(写作顺序、观察角度、感觉角度等)。

二、分析命题角度

考题有的侧重于考查具体方法,有的侧重于考查描写角度,更多的则是综合性考查。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0·江苏卷)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溜索》)

(2)(2009·安徽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董师傅游湖》)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描写”“景物描写”“特色”“手法”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三、掌握解题通法

环境描写的手法题思考“3角度”

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①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

2.从修辞角度看: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3.从写景角度看: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等;③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等。

典例 (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6分)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本题题干比较隐晦,但“峡谷险峻气势”已经把环境的特点表述出来,前面还有“描写”,后面有“表现特色”,可见是关于“描写特色”方面的题型,可以把题干变换一下问法: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这样就更能明确是“考查描写手法”的,然后调动知识储备,从不同方面考虑。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从细节、动静、修辞等角度和写景的观察点、写景的顺序等角度与画线部分对照。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描写技

巧角度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既有粗笔勾勒整体气势,又有“亮亮”“隐隐”等细处着墨,突出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这是白描与细描相结合的手法。

写景角度

(1)观察角度:“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可见是以壁顶为观察点的定点观察。

(2)感觉角度:“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是视觉;“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是听觉;“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是感觉,为内心感受。

(3)写景顺序:“万丈绝壁垂直而下”是仰视,“俯望那江……不敢向下看”是俯视,由此可见写景顺序是由高到低;从“怒江自西北天际……一派森气”可以看出写景顺序是由远及近。

答案 以壁顶为观察点,运用白描和细节描写相结合手法,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会阅读就会作文:两段「环境描写」让高分作文逆袭成满分

拼命十三贝

引自一起学语文

初一期末考作文题目:《我尝到了_______的滋味》

修改前原文:

我尝到了风雨交加的滋味

冬夜,雨一直下。温暖的小屋里,有一个小女孩趴在窗户上,好奇地看着外面的一切:无情的风把铁树吹得东倒西歪,屋顶的雨珠连成串似的争先恐后的落下,窗户逐渐被雾气“包围”外面的世界仿佛与女孩隔绝。这时任性的小女孩偏要吵着妈妈要吃面,那女孩便是我。

那时我五岁,在我的世界里总是衣来生手,饭来张口。要星星有星星,要月亮有月亮。妈妈对我提出的要求总是尽力完成,十分宠爱我,除了那一次………

“不嘛,我就要去外面吃面,下雨也要出去!“我使用撒娇模式对妈妈说。”好好好,答应你!。“妈妈每次对付我撒娇的手段总是举手投降。

到了面馆,我正准备开吃,听到背后异常热闹,于是转头去看,哦!原来是一群“夕阳红”旅行团的游客。仔细一听,其中一位奶奶说:“雨越下越大,导游也联系不上,回不去了!”,接着那位奶奶便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围着桌子不停的转。妈妈默默看了我一眼说:”女儿,你看爷爷奶奶可不可怜,怎么冷的天,他们连家都回不了,妈妈去送送他们,宝贝在这里乖乖吃面。“”不要宝贝也冷,宝贝不要吃面了,宝贝要回家。”可这次妈妈不顾我的哭闹毅然决然的抛下了我,然后我只能眼睁睁看着妈妈和领头老奶谈了一会后便带这三四个人就走了。

感情梯度1

一批批爷爷奶奶被妈妈送走,走出了寒冷,只剩我一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直到最后一批爷爷奶奶要走时,其中一位老奶奶,摸了摸我的脸问妈妈说:“你家闺女吧,长得真水灵!“然后这位老奶奶上车后就不停向我挥手,嘴里还不停的喊着:“小姑娘再见!”我的心在不知不觉中被温暖笼罩着,身子虽不断发抖,但心是暖的,就感觉不到寒冷了。

现在想来,我庆幸,妈妈那时用自己的行动,打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让我在那个寒冷冬夜里清醒,意识到自己的自私与无知……

感情梯度2

冬夜是我人生的最初一门课程,温暖原来只能在寒冷中感知。

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任何一个人孤单。

关于此文的最初评分

这是一篇初一学生的考场作文,总体说来,这个年龄段能在50分钟左右时间完成这样的作文,分数是不会低的,所以,总分是60分的作文,阅卷老师给了她51分,这是一个不错的分数。

此文可圈可点之处不少,之前我教过她,要想考场作文取得优秀成绩,首先要让阅卷老师看到你的“成熟度”,也就是你的思想必须走在同龄人的前头,表现在试卷中就是就是作文中的立意。就如这篇作文,我能感知到,文章中将“关心关爱”这个被大家写烂的话题提升了高度,从一个更小的角度入手,写母亲无意识的一个助人为乐的行为给了我上了人生最深刻的一门课程,这个写作的气垫和高度就会超越同龄人。

其次,文章结尾升华部分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她也记住了我讲的《会阅读就会作文》中对语句的合理运用这一点,将《在冬夜里唱歌的鱼》中最深刻的一句话写成自己的感悟,在这里恰到好处。

然而,也有好多同学们的作文也可以达到这个水平的,却不知道怎样再突破这个瓶颈,也就是如何把已经优秀的作文修改为高分作文。要突破这一点,首先我们还是要找一找这篇文章的缺陷。

作文的主要缺陷

在上面的原文中,我标记了基本的三种颜色和两个空白补充,他们分别代表了一篇较为优秀作文中欠缺的三个部分

【首段红色:优势未充分发挥】第一段用较长的篇幅描写了雨夜中一个窗边小女孩的行为状态,通读全篇后,我们可以感知到,这部分内容较其他句子会给我们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这是文章的语言优势,要在下文中记叙扩散。

【蓝色部分:叙述缺陷】大部分学生之所以会出现流水账式的作文,主要原因是不分主次的叙述故事,而缺少对场景的整体布局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及衔接问题。比如:

到了面馆,我正准备开吃,听到背后异常热闹,于是转头去看,哦!原来是一……

这个句子是通俗的阐述句,没有场面的整体布局感,我们换一种写法,把整个参观的氛围下我和妈妈这两个个体突出,需要这样的句子:

服务员麻利的帮我们腾了一处位子,刚下了单,热气腾腾的香味便扑鼻而来,耳边传来热闹的喧闹声。一群爷爷奶奶操着一口家乡话手脚并用的比划了一通,妈妈却似乎从这混乱的谈话中听出了玄机。

这一句话,整个场景的感觉是温馨的,而我和妈妈两个人将要吃面时时绝对幸福的,这样,场景和人物很分明,都有突出,然而修改前的句子却让人不能充分感受到作者写的重点。

【绿色部分:人物塑造缺陷】文章对妈妈的塑造应该集中在这个部分,然而我们感受到的妈妈只是:

可这次妈妈不顾我的哭闹毅然决然的抛下了我。

没有表现力。记得在一篇叫做《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的文章中,有一段对父亲的描写:

父亲郑重其事地接过我手中的画,站到凳子上并挂到墙上。

虽然也只是一句话的描述,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对于我要学习美术的支持。言下之意,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要让他和主要事件之间产生必然而深刻的联系。比如,我这里想要表现妈妈要去送奶奶们的态度非常坚决,那我势必要将妈妈的眼神和动作和她一定要送老人这个决定之间建立起联系,我们可以改成这样:

至今我仍忘不了,她那坚定的眼神。妈妈静静地看着我没有说话,我却不敢继续撒娇了,因为那一刻我能从她的眼神中感受到她的决心。这次妈妈不顾我的哭闹毅然决然的抛下了我,然后我只能眼睁睁看着妈妈和领头老奶谈了一会后便带这三四个人就走了。

二十个老人,妈妈每次送四个,面馆距离火车站最快也要二十分钟,也就意味着我要在这寒风中苦苦等待一百分钟。

【橙色底纹部分:感情梯度缺失】这是我今天最主要的部分,我想告诉你,优秀的作文还应该具备让读者产生多次情感波动的功能,这在《会阅读就会作文》这本教材的第五讲内容有提到,大家可以回顾。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方法,叫做环境过渡法。

50分-57分的提升,只因为在文章中增加两处环境描写

文章的题目是《我尝到了风雨交加的滋味》,那我们可以再风雨交加的滋味上面做文章,在文章中,我们没能深刻的理解到小作者尝到的风雨交加是什么滋味,这时候作者就要想办法让我们感知。

风雨交加的滋味是什么样呢?正如文章最后说,温暖只会在严寒来临时体会得最清楚,我觉得寒冷也是在温暖后才能感知得到,所以,第一段写到的冬夜下雨,我在室内体会的溺爱和暖,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在“我”自己独处的这100分钟里好好体会下冬夜雨水的冷,最后,我们回归到感受过冷雨之后的暖,这样,文章的感情梯度和段落间的衔接也就会做到了。

不信,你看修改过的高分作文。

修改后

我尝到了风雨交加的滋味

冬夜,雨一直下。温暖的小屋里,有一个小女孩趴在窗户上,好奇地看着外面的一切:无情的风把铁树吹得东倒西歪,屋顶的雨珠连成串似的争先恐后的落下,窗户逐渐被雾气“包围”外面的世界仿佛与女孩隔绝。这时任性的小女孩偏要吵着妈妈要吃面,那女孩便是我。

那时我五岁,在我的世界里,总是衣来生手,饭来张口。要星星有星星,要月亮有月亮。妈妈对我提出的要求总是尽力完成,十分宠爱,除了那一次………

“不嘛,我就要去外面吃面,下雨也要出去!”我使用撒娇模式对妈妈说。“好好好,答应你!。”妈妈每次对付我撒娇的手段总是举手投降。

服务员麻利的帮我们腾了一处位子,刚下了单,热气腾腾的香味便扑鼻而来,耳边传来热闹的说话声。一群爷爷奶奶操着一口家乡话手脚并用的比划了一通,妈妈却似乎从这混乱的谈话中听出了玄机。接着,我看到他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围着桌子不停的转。妈妈默默看了我一眼说:“女儿,你看爷爷奶奶可不可怜,怎么冷的天,他们连家都回不了,妈妈去送送他们,宝贝在这里乖乖吃面。”“不要!宝贝也冷,宝贝不要吃面了,宝贝要回家!”

至今我仍忘不了,那晚,她那坚定的眼神。妈妈静静地看着我没有说话,我却不敢继续撒娇了,因为那一刻我能从她的眼神中感受到她的决心。这次,她真的不顾我的哭闹毅然决然的转身,然后我只能眼睁睁看着妈妈和领头老奶谈了一会后便带着三四个人就上了车。

二十个老人,妈妈每次送四个,面馆距离火车站最快也要二十分钟,也就意味着我要在这寒风中苦苦等待一百分钟。

冬夜,雨一直下。热气腾腾的面馆里,小女孩尝到到了寒冷的滋味,更感受到了孤单害怕的滋味,这是她从没有经历过的……

一批批爷爷奶奶被妈妈送走,走出了寒冷,只剩我一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直到最后一批爷爷奶奶要走时,其中一位老奶奶,摸了摸我的脸问妈妈说:“你家闺女吧,长得真水灵!“然后这位老奶奶上车后就不停向我挥手,嘴里还不停的喊着:“小姑娘再见!”

面馆外面,隔着一层玻璃,我看到妈妈被打湿的头发和新买的漂亮的风衣,车窗下,妈妈的眼神依然坚决,时间,冻结在车子再次启动的那一刻。

十二月的冷风顺着旋转门吹进面馆的角落,我的身体还是冷的,但却不害怕了。

现在想来,我庆幸,妈妈那时用自己的行动,打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让我在那个寒冷冬夜里清醒,意识到自己的自私与无知……

冬夜,雨一直下。妈妈回来急忙把被风吹的身体冻僵的女孩抱进了温暖的车里,疲惫女孩再一次被温暖包围,然后伴随着安心,踏实,沉沉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在梦里女孩正在和火车上的爷爷奶奶招手,祝他们一路顺风……

冬夜是我人生的最初一门课程,温暖原来只能在寒冷中感知。

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任何一个人孤单。

在美国,感受最深的是环境,空气清新,植被丰沛

2018年4月19日,应在美国芝加哥做访问学者的外甥女多次邀请,我和姐姐终于登上从北京去奥黑尔机场的飞机,越过重洋,经过十三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如愿到达外甥女的居住地:伊里诺伊州的埃文斯顿小镇。

小镇坐落在密歇根湖畔,有七万三千多人口,著名的美国西北大学就建在湖边,是一个非常优美的宜居湖滨小镇。

密歇根湖湖水碧波荡漾,湛蓝清澈,芝加哥就在湖的西南端。芝加哥密歇根湖湖岸线长达30英里,湖岸基本上全是公园绿化地和博物馆,其中有16英里的湖滩可供人散步。湖岸靠湖一边有一条18英里长的自行车车道,靠里一侧是与湖岸平行的宽阔的快速车道——湖滨大道。徜徉在风光旖旎的湖畔就像走在海边一样,使人瞬间忘却所有烦恼。

在美国的近五个月时间里,我们曾先后去过周边的几个州及纽约、华盛顿、洛杉矶等城市,通过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对这个世界第一大国算是真正有了点滴印象和初步了解。

在美国,感受最深的是环境,空气清新,植被丰沛。所到之处,除建筑房屋外,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到处是草坪和花草树木。

埃文斯顿的民房掩映在棵棵树木之间,周围绿草如茵,家家门前都有大大小小的花园,里面栽培着各种各样的花草。虽然芝加哥几乎没有春天,五月五日立夏后还很冷,但花开时节,仍不失五颜六色,姹紫嫣红。一簇簇雪白、火红的绣球花特别引人注目。

走在路上,常常有松鼠睁着滴溜溜的圆眼睛从身边窜过;经过草坪时,每次都见有五六只松鼠在树下窜来窜去。此情此景,禁不住让人拿起相机,录下好玩的瞬间。有时,还有灰褐色的野兔从草丛跑出,惊恐地打量着行人,起初以为是家兔,以后才知道是野兔。一次去该镇北部农村观光,在葱葱郁郁的草坪上还看到一只鹿在奔跑。

密歇根湖边有一个供人观赏的椭圆形长水池,几十只野鸭子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倦了就在池边晒太阳,或者大摇大摆地在草坪上走动,各种小鸟自由飞翔,见人不惊,沙滩是游人和海鸥共同的乐园。

六月份,当你沿湖漫步时,大片野生的金黄色蒲公英花点缀在绿草之中,更增添了这里景致。

八月份去加州旅行时,从斯坦福大学出来后,当晚住在当地一家二层楼的旅馆,第二天早晨起床才知道,房子是建在一片松林之中的,被一棵棵粗壮的松树环绕。在阳台长椅上吃早餐时,突然发现三只麋鹿从楼下不远处经过,当我们惊奇地叫喊时它们却一点都不惧怕。

芝加哥是有名的风城,由于风大,刚去美国时虽已是四月下旬,密歇根湖畔却依然是一派萧瑟气象。湖面波涛起伏,风浪不断击打着堤岸的岩石,溅起雪白的水花,水花越过高耸的岩石洒落在路边。草坪上叫不上名字的大树比比皆是,有种到了原始森林的感觉,远眺可看到二十里外的芝加哥轮廓。

湖边无垠的草坪和高大的树木尚未发芽,我穿着羽绒服还感到寒气逼人。游人寥寥无几,听说秋冬出门几乎遇不到行人。随着天气变暖,人才会渐渐多起来。

我每天早晨送外甥女的女儿灿,去距离约二百米左右的林肯小学后,就到湖边走一趟。当地人很友善,相遇时总是微微一笑,有的还笑着说一声“哈鲁”打招呼。遛狗的人把狗牵得紧紧的,等你走过后才松开绳子。

埃文斯顿人喜欢养狗,几乎家家户户养着一两只狗,平时很注意养狗卫生,每个牵狗的人都随身带着塑料袋、手纸等拭擦用物,把粪便处理得干干净净。几个月来,凡所到之处,从未见到过丁点狗粪。

有两次,我们坐在湖滨草坪的椅子上陪灿写作业,草坪很大,几张桌椅零散摆放在几个地方,当时有遛狗的行人走过来征求意见:“我可以放开狗绳吗?”我们点头后遛狗的人才放开狗绳。

一天早晨,见一老年人站在路边面向湖水做扩胸运动,无意间发觉本来已从他面前经过的两个美国人却退步绕道从其背后的草坪通过。原来,礼仪和教养是不分国界的。和我们一样,不是万不得已,一般不会从他人的前面经过。

美国人很重视体育运动。无论学校、社区还是公园,免费的健身器材设施随处可见,经常看到大人带着四五岁的孩子在单杠上练单手抓换钢环、攀爬、翻越等有一定难度的运动。

灿在林肯小学上三年级,每天早饭后去上学,中午在校用餐,下午3:30时放学后,喜欢和同学们在运动器材上玩一会。她的同学无论翻上跳下、双手轮换吊单杠等动作,个个像猴子一样机灵,也像专业运动员一样敏捷。

那些放学后接学生回家的爸爸妈妈,也常爱带着学生的弟弟妹妹同去,虽然这些孩子年纪小,还不到上学年龄,可表现出的超常的运动能力着实让人惊叹。

一次放学后,灿和班上的四位女同学玩攀背跑步。游戏先由甲分开双脚,放低背部站在原地,待乙快速跃到甲背上后,甲即快步背着乙朝前跑,根据时间和远近定输赢。在游戏过程中,灿的体力和灵敏度明显差很多。

每个社区都有大小不等的公园,里面有吊环、天桥、旋转吊篮、沙坑、小推车、翻斗车、滑滑梯、秋千、小积木、橇橇板……家长带孩子们玩尽兴后随手将门一关,那些能带走的玩具却没有一个人顺手牵羊。

夏天的密歇根湖岸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从早到晚都有不怕冷在湖里冲浪的人,中午的沙滩上躺满了晒太阳的人。孩子们在浅水里随心所欲,玩水球、掷飞盘、打水仗,相互追逐嬉戏……开心得不得了!五月份放暑假后,这里的沙滩更是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青中年人往往是长途骑行爱好者,他们戴着头盔,穿着专用行头,骑着山地车,手脸晒得红红的,或三五个或七八个人一队从湖边经过。每天能看到好几次这种队伍。

一群七八个带孩子的母亲,推着婴儿车和孩子一起跑步,累了就在草地上围个圆圈,一边逗孩子玩一边做自创操,既联络了感情,又锻炼了身体。另有八九个年轻女子,自行车上带着垫子,每天准时在草地上做瑜伽。常常在沙滩看到三四岁孩子像泥鳅一样泡在浅水里翻滚嬉戏、玩得不亦乐乎,满脸满身沾满泥沙,家长在旁边哈哈大笑。

一次去湖边散步,一个妈妈抱着两岁左右的孩子,站在距岸边不远的湖水中,只见她把孩子在水里一放一举,从开始的脚尖、脚背,逐渐将腿和下半身放下水,由最初的不到一秒钟逐渐增加在水中的时间,从小锻炼孩子的适水和耐寒能力。当时气温并不高,我穿着长袖加背心才感到刚刚合适,可那么小的孩子家长竟让在水里来回泡了很长时间。

我多次穿着夹克衫在湖边走,望着顶风在湖里游泳和驾小舟冲浪的人们,感到很震撼,如果不是从小就坚持锻炼的人,是不可能在这么低的气温下长时间在水上竞技。

一位年约八十岁左右的老先生,每天早晨去湖边戴着眼镜看书、写字,一坐很长时间。听四川崇州的同乡说,她来埃文斯顿快一年了,从天气渐暖开始,这位老人几乎每天早晨要去湖边。她很佩服老先生的毅力和好学,那么大年龄了还能像年轻人一样坚持不懈。

这里的人们不习惯穿秋衣秋裤,冬天穿件毛衣,加上外套就行了。听已在美国居住三四年的长沙同乡说,大雪天里,孩子天性好玩,见到雪乐不可支,挣脱大人怀抱,小学生们外套一脱,就滚到雪地里疯玩,玩雪球、堆雪人、打雪仗……一会儿就不冷了,虽然浑身湿漉漉的,可孩子和家长都十分开心。

美国的森林资源很丰富,房屋建造几乎全以木质结构为主,无论芝加哥、埃文斯顿还是曾去过的旧金山、大提顿、黄石公园等地,房子全是木头建造的。听说主要是木材便宜且操作轻巧,而美国的劳动力尤其贵,为了降低成本,毫无疑问会选择木材建房。

当地居民家中都有油烟报警装置。一次炒菜时,由于温度上升,引响了报警器,我当时吓坏了,幸好外甥女在家,说明原因后,及时打开门窗,终止炒菜后,报警器才自动停止鸣叫。

在美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自来水和热水都是免费供应的。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以及所有厕所,水龙头随时随地有热水使用,厕所供有卫生纸、洗手液、擦手纸或电动吹干机。天气变暖时,公园、厕所等公共场地有可供人免费饮用的纯净水。喝水时,只需要将饮用装置用手指轻轻一压,水就可喝到口里。

在北京机场候机时,由于飞机晚点五个小时,好多航班无法按时起飞,导致机场人满为患,有限的座位远远满足不了焦急等待的旅客。这时许多黑人就见缝插针,在地面上席地而坐,有的甚至躺在地上,当时我很难接受这种“不文明”的举止。来美后才知道此类现象随处可见,是一种很接地气的生活习惯。学生放学后,也是将书包随地一扔,就去体育场地或躺或坐疯玩了,根本不管地面上的脏净。

黑人的头发天生卷曲,梳理时容易打弯缠绕,不如直发好打理,令人吃惊的是,那些黑人妈妈却把小女孩的头发梳理得一个比一个漂亮。

每逢节假日,黑人小女孩的头发被编织成各种不同的发型发髻,宛如花瓣、蝴蝶、螺纹、小绣球被“镶嵌”在头上一样,随同各种发饰发卡点缀其中,像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真是想不来它们是如何被梳编出来的?几次我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在征得主人同意后才将发型拍摄下来反复欣赏。(《美国印象》选编一)

(文/王锦文)

欢迎走进“五色石文斋”。如果您喜欢,请点击关注,也欢迎您分享、评论。在这里随时有精彩的文章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