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描写秋天景色的优美段落(描写秋天景色的美句子有哪些)

描写秋天景色的优美段落(描写秋天景色的美句子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

《唐诗三百首》中的10首秋日诗,全是千古名作,读过五首算你厉害

如果要选一部唐诗经典,《唐诗三百首》一定会高居榜首。

三百多首诗,全是唐诗经典之作,适合孩童诵读启蒙,也适合成人阅读增长知识。

《唐诗三百首中》有四季花开,有白雪茫茫,也有秋日风情。

《唐诗三百首》中的10首经典秋日诗,一定有你没读过的,不信,你来看。

1、长安一片月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真的很喜欢这首诗。每每读到第一句,仿佛提起来一口深气,思绪飘到百年前的长安。

当秋月升起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捣衣,随着捣衣声,扬起了思妇无尽的思念。什么时候啊,丈夫才能从边关回来呢?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

2、秋日离故乡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深秋的晚风迎面吹来,红叶在风中萧萧作响,诗人坐在十里长亭,举杯畅饮。

山势绵延千里,苍翠的树色随着关山伸向远方;滔滔黄河奔腾不息,流向遥远的大海。明天诗人就要抵达长安了,可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

最想家的时候,是离开家的那一天。

3、秋来塞外寒

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唐代时,边疆战事频仍,无数战士在边疆奋战。

这是一个深秋黄昏,军士牵着马在洮水畔饮水,水太寒了,像刀一样。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

战争太过残酷,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最不想打仗的,一定是远方的士兵。

4、秋日思故友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

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

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再放眼向远处望去,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如果秋日里,有一个朋友举杯共饮,赏一赏菊花,该多么舒服啊。秋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

5、秋夜孤独人

灞上秋居

唐·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马戴是晚唐著名诗人,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求取官职希望渺茫的无奈。

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

有的时候,真的很奇怪,为什么秋月总是独独照着那离家的寂寞的人呢?

6、秋夜听砧声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唐·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虽然闲居在家,但诗人心情不错。

修长的竹枝早早迎接着秋风,淡淡的月华洒满了空城。一只鸿雁向银河飞去,寂静的夜里,传来千家万户捣衣的砧声。

季节飞快地推移,转眼已秋冬,闲散里,我空怀着未曾了却的心意。我反复吟诵你秀美的诗句,不觉天色将晓,已听见早鸦乱啼。

一年容易,春季最好,夏令爱男子,冬天爱少女,秋高气爽爱自己。

7、秋夜独弹琴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

弹了很久不愿回房,是女子太爱弹琴了吗?不是的,是因为他一个太寂寞了,不敢回房,不愿回房。

秋露微凉,似寄情乐曲,实则暗诉相思!

8、秋日听暮蝉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裴迪是王维的好友,两人同隐终南山,常常在辋川“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

这是一首如画般的诗,虽深秋,山苍翠,水潺流,诗人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情趣陶然。

当一个人内心美好而有力量,他的磁场也会带动万事万物变得美好起来。

9、秋日伤古今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诗。

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

人生就是在有峰有谷的道路上旅行。上坡时稍做休息,下坡时喝一杯清茶。绝不是全力奔跑的旅途才是好的。

10、秋日到江南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清丽俊爽,以此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

“二十四桥明月夜”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世人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其实扬州十月的秋天也很美,那时菊花初绽,桂花盛放,风里都是清幽与馨甜的味道。

秋是最可爱的季节,因为她是最清醒的季节。无论春夏冬,都能令人作睡眠的联想,惟秋是清醒的。

拥抱自然之秋,拥抱人生之秋,有桂花香,有落叶飘,还有,你爱的人在身旁。

柿柿如意,柿柿顺心

柿子,在家乡关中平原,是再寻常不过的水果。深秋,柿子熟了,人家的门前院落,好似挂了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画面上一盏盏火红的小灯笼,喜庆热烈,一扫秋末的凋敝。

柿子,它是在家乡扎下了根。人多的庄院有,荒僻的山脚,田间地头,也都有它的身影。植在庭院的柿子,人们采摘了,吃鲜柿,削了皮晒柿霜,待放软了拌炒面粉,烙甜糯的柿子饼,吃法多样。

长在田野的柿子,如今,鲜有人去摘了。一天天,它们在枝头兀自红艳,伴着天光初绽,暮色四合。有的凋落在泥土,有的倔强立在树梢,任由鸟儿啄食。待初冬覆雪,那红红的柿果,足以媲美傲雪的梅花。

从前,柿子可是高居庙堂,民间难觅其踪影。公元前130年,司马相如在《上林赋》记载上林宛内所植果树“卢橘夏熟,黄甘橙榛,枇杷燃柿”。燃柿,即柿子。柿子颜色金黄,尽显富丽高贵,蒙天子青睐,植于皇家园林,宗祠,帝王陵。

帝王对它赞不绝口。南朝梁简文帝《谢东官赐柿启》夸赞“悬霜照采,凌冬挺润,甘清玉露,味重金液,虽复安邑秋献灵关晚实,无以匹此,嘉名方兹擅美”。南朝江夏王刘义恭亦夸“垂贲华林园,柿味滋殊绝。”

到了唐宋,柿子已移步民间,被广泛种植。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有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唐·李益《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秋高气爽,诗人去安国寺红楼院拜访朋友诗僧广宣,寺门上锁,未遇。却遇到了安国寺最美的秋景。柿子红彤彤,霜染柿叶,朱果红叶,红楼翠竹映着澄澈蓝天,如此美景,诗人怎愿离去?找邻居开了寺院门锁,悠然漫步,欣赏这宜人秋色。

慈恩寺和柿子,颇有渊源。

唐朝著名画家郑虔习画,苦于无纸张,便住在慈恩寺,收集深秋的柿叶,用以题诗作画。天长日久,存了几间屋子的柿叶。《文艺传·郑虔传》记载“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亦有“柿有七绝,一寿、二多荫、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

自问有何惆怅事,寺门临入却迟回。

李家哭泣元家病,柿叶红时独自来。

——唐·白居易《慈恩寺有感·时杓直初逝,居敬方病。》

诗人常去慈恩寺散步。秋天的慈恩寺,柿叶红遍,柿果累累,诗人却在寺门外徘徊惆怅,无心欣赏美景。知己李杓直病逝,元稹卧病,任秋景美如诗画,诗人也是没有心情去品赏。

家乡人精于面食,面粉和柿子可以做出美味。西安名小吃黄桂柿子饼,食材选用临潼出产的火晶柿子,甜糯绵软。然再好吃的柿子饼,也比不上记忆里外婆烙的柿子饼。自然放软的柿子,外婆不舍得吃,总要留些颜色最红,个头最大最圆的柿子。外婆说这样的柿子烙的饼最甜。

等到我们孙辈回去看她,外婆坐小竹凳守着平底锅,文火慢慢煎柿饼,锅铲小心翼翼翻饼面。待饼儿圆圆,焦花均匀,外婆一个个盛在盘子里,笑眯眯看着我们吃。

柿子拌炒面,是另一种吃法。缺粮的年代,柿子可以顶粮。外婆先蒸了面粉,后小火慢炒,加些细盐五香粉,炒至微黄。剥了皮的软柿,拌上炒面,甜糯里带着点咸,中和了柿子的甜腻。既是可口的零食,又可替代主食,当做一顿饭。只是,吃柿子拌炒面,要遵循食不语的古训,若是开口说话一不留神,就容易被炒粉呛到。

柿子看着不起眼,齐白石先生却喜之。大师画柿,并自称柿园先生。柿谐音事,柿柿如意,柿柿顺心。花鸟鱼虫,寻常果蔬,都被大师赋予了灵魂,画作鲜活灵动。这平淡温暖的市井味道,才是生活的真谛啊。

-作者-

童话,喜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