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您好造句子一年级(您好造句子)

您好造句子一年级(您好造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散文随笔」您好,谭世英老师

  撰文/秋虫啾啾·重庆开州

  编辑/渝夫·河北石家庄

  【渝言不止】

  收到秋虫老师撰写的关于我母亲的随笔,以及关于拙作《您好,谭世英》手写体会及“一本贴近生活的好书”的评语,心里很忐忑,深感配不上这样的评价。而当我从文中得知秋虫老师专门去村里探望我的老母亲,还带给老人家两本书,眼里一下温热起来。秋虫老兄的真诚与用心,委实让我感动。

  正如秋虫老师在文中所言,我和他以文相识相交,时间不长,至今未曾谋面。说真的,我没想到他会这么认可我写给母亲的那本书,更没想到他会专程去看望我的老母亲!我不想说“谢谢”,我只想记住这份情谊,永志不忘,今生今世……

  谭世英,齐耳短发,眉目淸秀,透出一股英气,抱着娃娃,夫妇相偎,全家福照片,给我印象如此。

  她生于四十年代,父亲文化人,参与并支持活动,小脚母亲认为女子无才是德,一直反対她上学,谭世英受父亲影响,酷爱学习,极为刻苦,协助母亲干好家务活,抽空便用功,小学、初中成绩顶瓜瓜,六十年代,考上县上高中,临近高考,正当大展宏图之际,父亲正值灾荒年,饿死,因种种原因辍学!多年为之奋斗的学业,付之水流,泪水无声地流,人生苦痛!

  女到二十岁,五六十年代,不出嫁,全家人没有面子,只好行动。单枪匹马不行的,媒人领着去看人户,咋说也是难为情之事儿,羞颜未开,面红心跳。

  当今女子阅人,目光如炬,警官表情,仿佛主动权独自揽兮!审视男孩子,房子?车子?存款?有无拖累?让男儿抱头鼠窜!时代有别。媒人开路,领着人,像个人贩子,干的却是成人之美的事儿!媒人头上发罩,抽点丝烟,指甲长,爪子深!口才很好,稻草可以说成金条!

  世英初见的男儿,人倒是伟岸,见世英娇小个子,转身走了。当然也自命不同凡响!如此简单,以貌取人,自身品位如何,可知矣。人家世英,整个浦里,铁峰山脉一代,六十年代,开县第一中学的优生,外秀内慧,实百里挑一,伟岸竖子有眼不识泰山尔!

  好女子从来不愁嫁,随媒人另走一家,好汉李良胜,与之交流,很是投缘,以今天的话表达,乃是对上眼了!有文化看上没有文化的,互相羡慕,可互补,不奇怪,诚实敢担当,就这,可以了!文化人看上文化人,文人相轻,尿不到一壶,也是大有人在的!世英同志看上李良胜,类似于七仙女认为董永可以,就这么简单!

  那就结婚吧!双方族人认可,应该没有结婚证,因为那结婚证除了离婚有用,实际上屁用没有。决计结婚就准备离婚,离婚在当时是不成体统的,不象现在,结婚离婚跑马灯似变化,让人眼花缭乱。

  五六十年代,大炼钢铁,浮夸风大,欺上瞒下,百姓生活没有着落。世英初嫁,照理说,青春男女,今年结婚,来年定生胖娃娃,几年之内,肚子老不凸起,村上历来不缺长舌男长舌妇,“文化再高,屁用,母鸡不生蛋,指望什么呢?”这么说话的人通常不太善良,而且一边熟练地剥瓜子,又扑地吐了,而且,嘴巴角有瓜子浆,白的,白鸡屎极象的!

  咱们世英同志看在眼里,听在心里,但不当回事。跳出来反击,如斗鸡互啄,除了一嘴鸡毛,没有什么着落的!只微笑,笑人家嘴巴角的鸡屎要掉下来了!

  生活略一好转,吃了肉和鸡蛋,精卵结合迅速成胎,而且质量上乘,几年间,三男两女,聪明可喜,个个自幼爱劳动,爱学习。最喜小儿勤俭,长大后成了个军旅作家,母亲八十岁时,专为母亲写了一本书,以第三人称角度,书名《您好,谭世英》作为母亲生日献礼!

  嘲笑他人婚后不生娃,这下呢?眼晴愣一愣的,象鸭吃撑了的样子!溜到边隅,寂寞无趣哈!

  子多母苦,砌房呗。基本条件两口子创造,空地上挖土制砖,却恼了邻家长辈,认为影响了她的自留地,破口大骂,马上启动嘴巴,什么挖你妈脑壳,什么生的娃娃没有儿……如此言语,实在是污人耳目。文化人谭世英这么思考,作为长辈,可以不还击;但是,作为人性的弱点,不予以反击,会助人嚣张气焰,越发盛气凌人的;对于惯于撒泼之人,老是忍让,会让日子没法安宁,何况伟人也曾有语,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于是,挖你妈脑壳,生娃儿没有儿,现成句子,捡起来,转换成第二人称,人称代词为你,尔等,汝辈,您们,均可均可,通过语言传递方式,操作不复杂,如法炮制,可以了,可以了!

  现在,世英同志,敢捋虎须。果然,母虎一跳老高,一扑一掀一剪,汹汹上前,龙骧虎步,好生了得。先是指斥世英目无尊长,蛮不讲理,犯上!世英说,向您老人家学的,您骂一句,我学一句,只是变了一下人称,还是第二称!文化人虽初上战场,因理直气壮,谭世英不卑不亢,声音也不大嗓门,只是坚定清楚明白地使用汉语言文学!确有一种厚实感、力量感!

  好事连连,丈夫良胜为人忠厚,办事踏实,选为生产队长,率领亲们在七十年代,抓革命促生产,忙得不亦乐乎。谭世英呢,聘用为民校教师,边务农边执教,充实而有意思;与童儿相处,童儿目光清纯,言行可爱。那简直比面对长舌刁婆,天上人间了。高中生教童儿,在当时,绝对桶水覆杯,在我记忆中,六七十年代,念个初小,便可以教民校,也是一方文化人,即便教“忠心耿耿”教成忠心耳火耳火,也不是什么严重问题,重要的是娃娃有了先生,而先生,是识不少字的,比如忠心耳火耳火,多数的字还是识的,至于铡刀念成切刀,意思没变,八路军切鬼子头与铡鬼子头,大同小异,横顺都是宰猪脑壳!世英在教师队伍中,鹤立鸡群。

  教书六七年,好钢用在刀刃上,人生价值意义小收入,什么都有了。生活中,不少人一生默默无闻,世英老师芳华正茂,燃烧,青春献给教育,也是一生难忘的幸福回忆。当时校长黄继生,我晓得这人,他的儿子之一会开大机器,儿子之二是万州国家级二级乒乓教练,我也识得。如果当时有初中班,黄校长点将谭世英老师,当然没错,飒爽英姿花木兰!

  生活从来不平坦,如此优秀的谭世英,哪里晓得天有不测风云,丈夫李良胜田间干活,急病猝死,生命,可以顽强,有时也是脆弱的!天有不测风云。

  没有了丈夫,家里五六个娃,最大的娃也才十五岁,未成年人,小的,眨巴眼睛,跑进跑出,不解人间事。没了顶梁柱,谭世英老师顶了上来,家不能塌,为了家人活命生存,没法教民校了,只能是领着孩子,大的带小的,小的跟屁虫,苦苦过日子挣工分。那年辰,不兴出门打工,没有改革开放的说法,土地贫瘠,人口多多,一天劳作下来,几毛钱?如何能填饱全家肚子呢?说不想事?能不想事?只有少儿不识愁滋味,还文刍刍,天凉好个秋!

  家有男劳动力真好。农耕时候,犁田栽秧,指望孩子?农村没有男丁,重体力活没法处理,难怪,村中新媳妇,端着生的儿子尿尿,总是于集体场合显摆,掰着小男丁腿儿,有意亮出尿尿的小物件,听嗞嗞……自个呢,敞怀亮出,全无羞涩,还呷呷地作鸭子上岸欢叫之声。虽如此,有文化的谭老师决不这样!有文化的女性,内敛,含羞,懂得审美!

  日子难过,不为自己也得为孩子们作想,谭老师当然明白,再嫁,受人嘲讽那是必须的。所谓节烈观,在人们脑壳里是根深蒂固的,人们心目中的烈女牌坊,仍享有崇高地位,即便碑石颓废倒塌,雨后雀鸟仍然喳喳地叫,仿佛在说,烈女不嫁二夫,我是榜样我是榜样!!

  有新文化新思想的谭老师认为,什么年代了,还这一套,走我的路,还是我自己作主!

  这期间,作为党员,其光明磊落的一面,很受村民信任,丈夫去后,她接丈夫的担子,勇敢地担任了生产队长。封建思想严重的大男子从来轻视妇女,磨磨唧唧不听安排,好吧!怠工,扣工分处理!上权下落,太阿倒执,我谭世英没有必要这么软弱!既然是队长,发号施令,还是我来!别认为我失去了丈夫就低人一等,想简单点,有政府支持,没事儿。

  回到个人问题,皇帝三宫七十二妃名正言顺,民女我谭世英再嫁犯了什么王法?追求幸福生活没错!琢磨一下,谁合适?我要择偶,但我可不能马马虎虎。

  本村倒有个,但体质太弱,中药不断,少于出门,不曾下地干过活儿,虽然嫁给他可以不转户口,土地使用也方便,人也稀熟,但显然不合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本钱,说什么都是枉然。女人思考问题具体而实在。

  插叙一下,六七十年代,村人足限在小地方,娶亲不易的。不象现在,岳溪镇没有,我找上海北京的,如果人家皮肤偏黑,我可选欧州的白胖嘟嘟!那时,山上女子多往坝下出嫁。

  邻村不远,有个叫李启中的,马上三十了,单身,与他组建家庭过日子,有可能吗?这时的谭世英老师,四十二岁了,想到这,心上确实漫过一道阴影,何况人家还是青童儿,而我,拖着大群鼻涕孩子,这事儿能成?谭老师毕竟文化人,知道思考与行动各是一码事,那就开门见山谈呗,大不了不成。老师说:“嫁给你,再给你生一个成,两个也成!不管生与不生,我会教育孩子们一定视你为父亲,孝顺你!我年龄是大些,女大三,抱金砖,如果你还想不透,你可以这么想,咱俩,一个文化高,一个文化低,高高低低是夫妻,又有什么不般配的?”当然,老师又说,“几个娃娃,如果读得书,即便砸锅卖铁,也让他们念书!为难吗,男子汉?”女人自信而微笑,她认为,此时此刻,添补这一句,很重要的,有点儿趁热打铁的意思。谭世英高中辍学,是她一生的痛,她当然不想让悲剧再发生在下一代!

  入情入理,大龄青年李启中同志也就同意了,男子汉一言,驷马难追,自此,二人就象一条破船上的两个人,共同支撑着这个家,风雨同舟!

  谭老师率一群孩子,初到陌生地,小孩生欺生,公然抱了孩子们打的柴或者是背篓里的猪草,一任哭泣不止,这是家常便饭。有刁民甚至直棒棒对贤中说,“又不是你的种,你心疼什么?”启中看了这满嘴喷粪的肛门儿,冷冷地说,孩子们进了我的家,就是我的儿女,有种再生事,老子与你没完,管你是什么东东!想打架,是不是?喊十个百个来试试?

  欺软怕硬,动物如此,人亦然。渐渐的,谭老师的娃娃,因受过母亲很好的教育,孩子们从来不记仇,也就成了好伙伴不题。

  言必有信,谭老师身体力行,得为启中生一个娃娃。世上五六十岁女人也能生娃,我四十多岁,再生一胎应该没问题。看了大夫,补药补品也没少吃,应该是老天爷睁眼了,见世英同志儿多母苦,老天爷便喃喃作语,免生了呗,歇歇!阿弥陀佛!

  老天爷没有看走眼,世英同志更没有看走眼自己的枕边昵人。昵人说,不生就不生啰,你带来的没有带来的,都是我的儿子,让孩子们长大成人,就是我作为父亲的心愿!。

  心意如此,妻儿们能不感激凝涕?天下善良人成眷属不比世界上有情人成眷属差,因为斗转星移,情随事迁,感情会生变化的,陈士美就是典型反面教员!

  男人启中,魁梧汉子,目光诚挚,为了家人孩子生活,为了让孩子们念上书,早出晚归,挖山取煤,其间滋味,一言难尽。染上尘肺,活上六十岁的人不多,他与世英共同持家不到三十年,染病撒手西去。所幸,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这个男人叫李启中,活在爱中,奉献一生,谭世英嫁这样的人,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人,勇敢地活并且好好地活,操持儿女的婚事,带孙子孙女吧,岁月让谭世英头上出现银发,牙齿脱落。后人英英武武有出息,她笑得更美更亲更可爱,热爱生活,是可以淡化思念亡夫的忧伤的!丈夫病沉时,她日夜伺奉,自个也憔悴不堪,她实在是不愿再次承受丧夫的打击,见丈夫鼻吸渐渐弱下去,她伏在身上,大恸悲声,儿子们也只有泪眼着安慰母亲,病疼不再折磨父亲,天堂没有痛苦!娘要想宽些!

  代代传承,儿辈孙辈,子贤孙孝,不觉间,谭老师八十高龄,到儿女们家中一一看看吧!顺便还可以辅导一下孙辈的功课,戴上花镜眼睛还行,只是穿针,还是小家伙们眼睛厉害!

  八十寿辰,儿子李勤俭(渝夫)特奉给她娘一本儿子写母亲的书,谨以此书恭贺母亲谭世英八十大寿!

  我有幸读到这本书,这是厚厚的一本纪实书,对生活中的美丑善恶不回避,客观地表现,谭老师几十年走过来,平生不惹事不怕事,灵敏睿智,爱生活爱孩子,所作所为,结合社会背景,让我了解到山村底层人物生活的不易。然而,谭老师顽强如劲草,不怕雨雪风霜,这简直就伟大中国妇女的一个缩影!

  久没有读到这样真挚的文字,这一本纪实文学真好。想想,作为母亲,倾听着儿子的心声,能不欣慰?

  通过网络,我经常读到谭老师的小儿子李勤俭的文章。人以群分,以文交流,自然也就成了朋友,即便未曾谋面。

  这谭老师,今已是八旬老人,前些年,腿脚硬朗,随儿子媳妇,遍游祖国秀山丽水,风景名胜,老来享福,幸叹幸叹。老年人思乡心切,又回到故乡岳溪胡家。电话中,她知道我去看望她,在村庄的公路拐弯处,望着,秋风掠过山梁,瘦小的身影,银发飘拂……

  聊天甚乐,谭老师思路清晰,文化人通常有趣。说到早年计划生育开始时,村上不少汉子做了手术,扎了精,结果,次年却让妻子纷纷受孕,原来,管道输精,未打死结疙瘩,如何能阻挡生命之泉的激流涌进?后将输精管道卷曲挽成死结,超生,只有妄想了,干任何事,都是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眼下鼓励生娃娃,新媳妇眼尖,见独子时代,多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干脆只娱乐,不生娃,至于将来,想那么多,没劲!

  带了两本书,老人家眼睛好使,一本《白鹿原》,名家作品;一本《回望浦里河》,岳溪人写岳溪事,作者王代文,父亲的得意门生,考开中,县上第一,因属剥削阶级子弟,入不了学。

  谭老师早年上开中,即将毕业高考,村上人物勒令返乡;这个代文先生是取录之前遭遇否决,同是失意人,读这样的书,会引起一些感慨的。生活中,苦人儿真不少,熬过去,苦尽甘来!

  谭世英老师当然生活得健康快乐!

  .

二伯,您好

我的二伯,身高八尺,浓眉大眼,面色红润,穿衣考究,夏天的衣服烫的平整,冬天常披一件挺拔的军大衣,遇到友邻总是很热情地举起右手,用洪亮的嗓门说一声“您好”来打招呼的典型的知识分子。这是我对二伯最初印象。

那年我八岁,父亲在水泥厂做会计,当时已经算是体面的工作。而二伯在城里从事的工作、接触的事物,对年少的我来说更觉得高大上。那时候,只要二伯回家乡探望,我总是第一个跑去看他。

我知道,当第一缕霞光升起,晨露还未消退时,屋前的空地上,准有一个高大的身影在云雾里飘动。但见他每一个关节灵巧地配合着全身,柔绵而有力地摆动;双手如同白云一般随风舞动着。走近一看,他又扎着稳实的马步,好像任人推也推不倒似的。一个个轻慢的动作,好像能把重重的力量都卸掉。他忘我地练习,一招一式行云流水,呼吸吐纳之间,真像一个世外的神仙。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太极”这个名字。

等太阳升得更高的时候,等沉睡的人们在公鸡的打鸣声、大黄狗的狂吠声中走向田间地头时,又能听到二伯那浑厚有力的\"您好\"和举手致意的招牌动作。这也打破了老家多年见面就问“你吃了没?”的寒暄传统。

到了中午,二伯又开始另一项运动。他经常双腿一盘,一坐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入定的样子,这情景像极了书中描绘的“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如北辰之极权”。外界传闻二伯在打坐期间已达到万物归零,物我两忘境界。

小时候的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练功还能物我两忘?指不定是唬人的。所以我总是在一旁偷偷的看着。一天,我刚好在屋前跟玩伴们玩耍,看着二妈拿着镰刀准备出门,走到门口时特意嘱咐二伯“炉子上烧着水,一会开了别忘了灌到暖瓶里”,二伯满口答应。可等二妈回家时,远远就闻到一股味道,赶紧丢下肩上的柴火跑进厨房一看,水早早已烧干,水壶也被烧得不成样子变形。我闻着焦味也跑来看热闹,一进门就看见二伯双眼微闭,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拇指相轻触,放于脐下,两腿双盘纹丝不动地在垫子上坐着。二妈摇摇头,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足见这种事情在二伯家已是家常便饭了。

可别看二伯练功入迷,干起农活来也毫不含糊。每到农忙时节,二伯总能如约,那时地头田间又能见到二伯飘逸的身影。不管是挑着担子,还是挥着锄头,一副驾轻就熟的劳作场景会迎来乡邻驻足不前——瞧城里人干活的模样。二伯总是第一时间停下干活儿的手,举得高高的,亲切地向乡邻们问候“您好”。这成了村里茶余饭后最热闹的话题,家家都教育孩子要像二伯学习礼貌用语。

长大以后,我举家搬迁,二伯也搬离了老家,我们见面的次数愈发的少。再次见面时,二伯的身体已远不如从前,但气质神韵依然在,只是那句“您好”不再洪亮如钟了,但仍亲切温暖。

我哪里会想到,最后见他一面,却是那件熟悉的大衣盖上了二伯的身体。从小到大,我总觉得二伯那挺拔伟岸、飘逸灵动的身躯是不会消失的,就像太阳一样只会慢慢黯淡;哪里会想到,他那双有力的手再也不能高高的举起,我再也听不到那一声温暖的“您好”了……

(作者:陶敏)

征稿启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孟浩然

一年一度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受疫情影响,为做好防控,今年,我们不便到亲人墓前敬一杯酒、叙思念情。

但,这是一个慎终追远、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的时节。

每每这个时节,总会有那么一瞬间,在记忆的深处、在甜甜的梦乡,亲人的一个笑容、一句问候,让人泪流满面……

拿起一个老物件,亲人的身影总在眼前呈现。遇上一件难心事,亲人的寄语让人勇往直前。或如孟浩然一样,以茶代酒,独坐空堂忆往昔……

曾经的欢笑,曾经的酸楚,曾经的点点滴滴,萦绕心间。曾经,从笔尖流露的思念。此刻,寄托在字里行间。我们,一起缅怀。

一、征稿内容

讲述与已逝亲人的点滴故事,表达对亲人的怀念。讲述已逝亲人的生前事迹,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从亲人事迹中学到的正能量。

二、征稿要求

稿件体裁不限,篇幅控制在2000字以内,可提供相关图片资料并附文字说明。

三、征稿采用

所有文稿经编审小组审核后,择优在中国甘肃网原创栏目、清明节专题编发。同时,择优在中国甘肃网“西北角”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类平台编发。

四、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21年4月2日,请将电子稿件发送至邮箱:396101201@qq。联系电话:0931-8960109 13609382624

老师,您好

老师,您好

湖南日报小记者、邵阳市隆回县东方红小学四年级278班 马宗贤

指导老师:罗靓 吴佩云

“老师,您好。”这句看似简单的招呼,听似一声普通的问候,却让我发自内心地觉得:老师,您好……您真的很好!

说起我既喜欢又敬佩的老师,那就是我们的罗老师了。罗老师个头不高,常常梳着一个丸子头,看上去既时尚又充满着青春的朝气。她那双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能够洞察我们每个同学。罗老师很爱笑,笑起来嘴角两边还有小酒窝,透着一股机灵劲儿,她还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唱歌,一起游戏,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罗老师讲课绘声绘色,极富感染力。记得有一次她在讲解课文《走月亮》时,她让我们静静地闭上眼睛,感受月夜的美好。轻音乐像泉水“叮咚叮咚”地响起,我们仿佛来到了小溪边,尽情地呼吸新鲜的空气。“美丽的月亮带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当罗老师读到这句时,我们好像也到了星空中,与周围眨巴眨巴着眼睛的小星星一起快乐地玩耍、嬉戏,这感觉太美妙啦!罗老师总是这样带领我们沉浸在诗一般的美景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之美、文字之美,也让我们爱上了写作与表达。

不止是让我们爱上学习,罗老师还总是鼓励我们,给我们无限的爱。记得刚读一年级时,我胆小,内向,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可是罗老师却选我当班长。她总是竖起大拇指亲切地对我说:“宗贤,你是最棒的,要相信自己!”我听后,总会浑身充满了力量。渐渐的,我变得有勇气了,上课能够大胆发言,还积极参加了学校的各项活动,并做了学校的节目小主持人,甚至在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和市里举办的“书香校园”讲故事比赛中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不过,爱我们的同时,罗老师对我们也非常严格。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忘记了背诵课文,第二天在接受检查时,害怕被批评,自己在书本上签了个“背”字。罗老师一眼便看出来我在撒谎。放学后她将我叫到办公室,我以为这次“死定了”,估计连班长都当不成了。可没想到,罗老师并没有指责我,而是语重心长地教我做人的道理。她告诉我,一定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诚实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从此之后,让我懂得了诚信于人比什么都重要。

罗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许多书本知识,更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她的好不胜枚举,所以,我最想说的是:“老师,您好!您真的很好很好!”

老师,您好

老师,您好

湖南日报小记者、邵阳市隆回县东方红小学四年级278班 马宗贤

指导老师:罗靓 吴佩云

“老师,您好。”这句看似简单的招呼,听似一声普通的问候,却让我发自内心地觉得:老师,您好……您真的很好!

说起我既喜欢又敬佩的老师,那就是我们的罗老师了。罗老师个头不高,常常梳着一个丸子头,看上去既时尚又充满着青春的朝气。她那双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能够洞察我们每个同学。罗老师很爱笑,笑起来嘴角两边还有小酒窝,透着一股机灵劲儿,她还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唱歌,一起游戏,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罗老师讲课绘声绘色,极富感染力。记得有一次她在讲解课文《走月亮》时,她让我们静静地闭上眼睛,感受月夜的美好。轻音乐像泉水“叮咚叮咚”地响起,我们仿佛来到了小溪边,尽情地呼吸新鲜的空气。“美丽的月亮带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当罗老师读到这句时,我们好像也到了星空中,与周围眨巴眨巴着眼睛的小星星一起快乐地玩耍、嬉戏,这感觉太美妙啦!罗老师总是这样带领我们沉浸在诗一般的美景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之美、文字之美,也让我们爱上了写作与表达。

不止是让我们爱上学习,罗老师还总是鼓励我们,给我们无限的爱。记得刚读一年级时,我胆小,内向,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可是罗老师却选我当班长。她总是竖起大拇指亲切地对我说:“宗贤,你是最棒的,要相信自己!”我听后,总会浑身充满了力量。渐渐的,我变得有勇气了,上课能够大胆发言,还积极参加了学校的各项活动,并做了学校的节目小主持人,甚至在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和市里举办的“书香校园”讲故事比赛中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不过,爱我们的同时,罗老师对我们也非常严格。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忘记了背诵课文,第二天在接受检查时,害怕被批评,自己在书本上签了个“背”字。罗老师一眼便看出来我在撒谎。放学后她将我叫到办公室,我以为这次“死定了”,估计连班长都当不成了。可没想到,罗老师并没有指责我,而是语重心长地教我做人的道理。她告诉我,一定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诚实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从此之后,让我懂得了诚信于人比什么都重要。

罗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许多书本知识,更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她的好不胜枚举,所以,我最想说的是:“老师,您好!您真的很好很好!”

屈老师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你好,你好》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刚从熟悉的家庭走向陌生的幼儿园,对于他们来说主动与同伴或老师打招呼是比较困难的。《你好,你好》这一绘本画面清晰、语言简单,讲述了一个非常懂礼貌、有爱心的小宝宝,在碰到朋友后能主动与他们打招呼,十分适合刚入园的小班幼儿阅读。利用这一绘本,我设计开展了相关的阅读活动,让孩子在看看、猜猜、说说、动动中理解、感受交往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遇见别人时要有礼貌地问候:“××,你好吗?”

  2.尝试用对话的方式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纸偶、绘本PPT、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绘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指偶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你们给他取个名字吧!(如叫冬冬)冬冬看见你们很有礼貌地问候:“小朋友,你们好吗?”我们怎样回答呢?我们可以这样回答:“我们很好,谢谢你的关心。”

  二、帮助幼儿逐页理解绘本内容

  1.师:今天,冬冬要带我们到公园去玩,你们高兴吗?那我们跟着冬冬一起走吧!(师幼共做走路的动作)

  师:走呀,走呀,遇见了谁呢?(出示小狗的画面)冬冬会对小狗说什么呢?(幼儿猜测)

  师:小狗一个人在家很孤单,冬冬问:“小狗,你好吗?”小狗会怎样回答?(幼儿猜测)

  师:小狗回答说:“汪汪、汪汪汪。”你们来扮演小狗,冬冬问:“小狗,你好吗?”引导幼儿回答:“汪汪、汪汪汪。”

  2.师:我们跟着冬冬继续往前走。(师幼共做走路的动作)

  提问:又遇到了谁呢?(出示小鸡的画面)

  师:小鸡离开了妈妈,自己去找吃的了,冬冬问:“小鸡,你好吗?”小鸡怎样回答?(引导幼儿回答:“叽叽,叽叽叽。”)请幼儿扮演小鸡与冬冬学说对话。

  3.师:我们继续往前走吧!(师幼共做走路的动作)咦,它们是谁?(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出示山羊的画面,认识小山羊与山羊妈妈。)冬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冬冬与小山羊的对话)

  4.出示冬冬踩水坑的画面。

  师:看,冬冬可开心了,他在做什么?(踩水坑)我们也跟着冬冬一起来踩小水坑吧!(师幼站起来共同做踩水坑的动作)冬冬边踩水坑边问:“小水坑,你好吗?”(引导幼儿一起问小水坑)小水坑发出了“啪啪,啪啪啪”的声音。

  5.师:冬冬踩完水坑后,干什么去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幼儿坐下,一起看小麻雀的画面。)他看到了谁?(小麻雀)冬冬在干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学说冬冬与小麻雀的对话,提醒幼儿有节奏地说:“喳喳,喳喳喳。”)

  6.师:冬冬走到一棵大树旁,大声地问:“大树,你好吗?”我们一起来问大树,猜猜大树会怎样回答?

  7.出示冬冬摔跤的画面。

  提问:啊呀,冬冬怎么啦?他哭了吗?谁来了?冬冬为什么没有哭?妈妈可能对他说什么?

  8.引导幼儿小结:冬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师小结:冬冬摔跤了,没有哭,自己爬起来,说明他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冬冬还是一个懂礼貌、有爱心的孩子,不管遇到谁都会有礼貌地问候别人,我们一定要向冬冬学习。

  三、幼儿自由阅读绘本

  师:你们想不想看看这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你好,你好》,封面上这幅图和书中哪一页是一样的?我们一起去找找看。(提醒幼儿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阅)

  四、师幼共同阅读绘本

活动反思

  本堂课有利于幼儿语言、认知、情感等方面。本堂课非常自然、流畅、师幼配合极好,幼儿兴趣勃勃,总体来说效果还算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