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弟子规的最后一句是什么(弟子规最后一句的句子)

弟子规的最后一句是什么(弟子规最后一句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弟子规》收尾篇

#记录我的2023#抄书打卡第206天。在头条坚持学习,坚持更新。

学习《弟子规》收尾篇。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玫瑰]解释:如果不是圣贤之书,要摒除一旁不要理它,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我们的聪明智慧,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

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界虽然很高,但只要按步就班,循序渐进,人人都可达到。

[玫瑰]感悟:读书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经典读物,带有消极无意义的读物要摒弃。

无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多大困难,都不要自我放弃,要勇敢面对,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你将逐步走向成功。

《弟子规》的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充分传达了论语中的思想,符合当时政治以及传统的需要。再加上作者教学多年,经验丰富,创作时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使得全文押韵顺口,浅显易懂,很容易就流传开来。

不仅在古代,即使在今天,仍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也是现代人需要研读的重要国学典籍。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弟子规》第三十讲(最后一讲)

今天我们来学习: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损 就补之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这是讲,书要排列有序地摆放在固定的地方,一本书看完了,要放回原处。

要把书分门别类,排列整齐,按顺序摆放在书架上。这样方便找到自己想要看的书。对每一本书都要爱惜,不要乱摆乱放,这样会把书弄脏。尤其是对待圣贤的经典,一定要恭恭敬敬,因为经典所在之处,就如同圣贤就在我们面前一样!

南北朝时,有个叫臧荣绪的人,他幼年丧父,靠自己亲自种植蔬菜养家。

臧荣绪小笃志好学,博学多才,精通五经。朝廷多次征召他入朝为官,但他从不就任,不愿做官。

臧荣绪过着隐居的生活,潜心著述。当时的读书人,认为他虽然不做官,却很有学问,所以很多人都慕名前来,拜他为师。

臧荣绪通晓大道,他笃爱并精通《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五部经典,对孔子尊崇备至!每年孔子诞辰的这一天,他都把这五部经书陈列在书桌上,自己沐浴更衣,穿上礼服,戴着礼帽,对着五经恭恭敬敬地跪拜。

臧荣绪在晚年终于写完《晋书》,共110卷,囊括从西晋到东晋的全部历史,是所有晋史中最为完善的一部。

一个人内心重视什么,恭敬什么,往往体现了我们生命能量的高低。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损 就补之

这是讲,即使在有急事的情况下,也要把书合起来,放回原来的固定处。看到书有破损的地方,要及时把书修补好。

书还没看完的时候,暂时歇下来不看,最好是用书签作好记号,不要把书角折起来,以免弄皱了书页。

古人说:“一分恭敬心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心得十分利益。”书里承载着圣贤的智慧和教导,是我们修德做学问的准则,怎能不珍惜恭敬?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这是讲,不是圣贤典籍,我们不要看。因为这样的书会蒙蔽我们本来的智慧,会败坏我们的意志。

现在的阅读令人堪忧,我们一定要理智,要清醒,有很多书的内容是不健康的。比如有的书是引诱我们如何高消费,片面追求物质享受,让我们深陷在这物欲的泥潭中,欲罢不能;有的书充斥着暴力,内容都是你死我活,让我们的世界到处充满着戾气;有的书处处都是心机狡诈,内容都是步步陷阱步步惊心,让我们人与人之间更加互不信任相互算计……这些书都是拉低我们的生命层次,降低我们生活的德能。如果我们的大脑都被这些东西占满了,我们生命的福德就会越来越损耗,福报就越来越远离,生活就越来越障碍重重!

所以我们选择看什么书,非常重要,一定要看圣贤经典,因为这些书教我们修身养性,修养我们的品德。而一个人的品德美好了,他生命的福德就提高了,修的福报就越来越厚,生活自然而然就越来越美好!

唐朝的萧德言,笃志于学,博通经史,对《左氏春秋》非常精通。性格纯正善良,待人恭敬厚重。

唐太宗非常赏识他,召令他参加煌煌巨著《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称他德才兼备,把他比作是“关西孔子”杨震,人们非常崇敬他。

萧德言每次看经书前,桌椅一定要擦拭干净,要洗净脸,手洗干净,衣服穿整齐,帽子戴端正,身体恭恭敬敬地坐着看。

他的妻子就劝他说:“这么大年纪了,不要这么认真看书了。”

萧德言说:“经书是圣贤的言语,是指导我们做人准则的至理名言,读这样的书,我怎能不恭敬?又怎么会辛苦呢?”

唐高宗继位后,加封萧德言为银青光禄大夫。

萧德言年九十七岁高寿,在家里寿终正寝。他的子孙好多后代都非常发达。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这是讲,我们不要自暴自弃。圣贤的境界很高,我们循序渐进地努力,也可以逐渐达到目标。

有的人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智慧不足,福德不够,哪能做到像圣贤一样?其实,我们只要立下目标,有志于道。向圣贤学习做人之道,先从修养我们的品德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生活小事做起,从孝顺父母开始,而孝顺父母,要做到“怡吾色,柔吾声”,对父母和颜爱语,温柔恭敬……这样做到其实并不难。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我们的生活事事不如意,困难重重的时候,要记住,先及时回头想想,自己是不是最近孝道上有亏欠?然后马上行孝,生活就会顺畅如意起来。

《孝经》 里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

《大学》里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孝,是德行的根本。有了“孝”作根本,其它品德的教化和培养才有了基础,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一个人就像一棵树,人的品德是树的根,财富就是树的枝叶。树根扎得越深,枝叶就越繁茂。也就是说人的德行越深厚,他能承载的财富也就越多!这就是《易经》说的“厚德载物”。

所以我们哪怕暂时不如人,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只要从现在开起,修身养性,努力学习,就一定会成功。

孔子的学生冉求有一天对老师说:“老师啊,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我是觉得做起来,怕自己的力量不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孔子鼓励冉求说:“譬如竭尽全力去做了一件事,在做的时候发觉无法成功,这确是自己力量不够。可你现在根本就没有去做,事情还没开始,你就判定自己做不成,你这是给自己画了一个不行的界限。”(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孔子鼓励我们思想上要先立志,下决心是关键,这是美好的开端!

然后就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和行动……

就像孔子说的:“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在这里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比喻,他说,比方在这里,我们要堆土成一座小山,只差最后一担土,如果就停止不前,就不能成功,不成功不能埋怨别人,是自己停止了,不是客观或其他的任何原因,是自己停止的缘故!

孔子 又说,我们比如在平地上覆盖上一担土,就比原来的地面高一些了,我们再覆盖上一担土,那就更高了,最后就成功了。这个成功,跟任何人,和其它任何客观原因都没有关系,而是自己肯努力肯进步的结果!

这是孔子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不是外在的幸运条件,也不是外在的客观阻碍。有的人看到这里,会马上怀疑和反驳:“不对,难道没有外在因素?这样说太绝对了,太武断了。”对,这个反驳太好了。事实上,所有来到我们身边的人也好,外在的条件也好,都是我们潜在的思想我们强大的内心的力量吸引过来的啊!还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啊!

孟子说:“人人皆可为尧舜!”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心目中那个了不起的人!千万不要自暴自弃,妄自菲薄。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权位显赫、作用极大、极有影响的人物,人们尊称他为“圣哲”。

连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曾经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文正”是曾国藩的谥号)

可是曾国藩小时候天赋并不高,甚至还可以说是比较笨。一篇文章别人读几遍就能背下来,可曾国藩却要背几个小时。

一天,老师要求背一篇文章,其他同学早就在课堂上完成了,可曾国藩还是不能背下来。回到家,到了晚上,他在书房继续背,他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背……夜已经很深了,他仍然没有背下来。说来也巧,那天晚上,他家来了一个贼人,就潜伏在他书房里,想等他读完书睡觉之后再偷东西。可是那个贼人在屋里等啊等啊,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

天都快亮了,那个贼人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气地走出来,气哼哼地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都会背了!”在曾国藩的惊讶之中,那个贼人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一个天资并不聪颖的曾国藩,却在中国近代史上,不管是做人,交友,修身,治家,教育,政治,经济,军事,文学………都取得令人“望其项背”的成就,被人们称为“完人”!

曾国藩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我们用他自己的话作一个最好的注解:

“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这正是《荀子》说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如果我们真正能按照《弟子规》里,圣人说的话去做,每天检查自己在生活当中落实,就会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哪怕就是做圣贤都能做到啊!至于事业的成功,富足的财富,幸福的人生,那更是指日可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