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形容吃得饱句子有哪些(形容吃得饱句子)

形容吃得饱句子有哪些(形容吃得饱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晒美食的朋友圈文案,享受美食诱惑的句子

1、烟火人间,风味长存。

2、人间大事,吃喝二字。

3、心里有光,慢食三餐。

4、星河滚烫不如麻辣烫。

5、尝百味烧烤,品人生百味。

6、吃货没有文案,只有快乐。

7、干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

8、我总徘徊在吃饱和吃撑之间。

9、栽到美食堆里,我愿赌服输。

10、美食出于味道,快乐源于简单。

11、吃喜欢的东西,过可爱的人生。

12、满肚子的食物,人才不会空虚。

13、一天只吃三餐就像是虐待自己,四餐正常,五餐满足

14、人生得意须尽欢,胡吃海塞需尽兴

15、这辈子唯一放不下的就是筷子

16、晒美食,是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17、把眼睛留给风光,把体重留给美食。

18、夜宵可以迟到,但永远都不会缺席。

19、如果喝水都会长胖的话,为什么不喝奶茶呢?

20、为什么专家建议晚饭吃七分饱,还有三分是留着夜宵吃的。

21、生活给了我很多长胖的机会,我都抓住了。

22、月亮掉进海里,今晚海底捞。

23、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如果你请客,我可以陪你多吃一会。

24、英雄不问出处,干饭不问斤数。

25、睡前要吃夜宵,不然会做饿梦。

26、人生得意须尽吃,不然空腹站不直。

27、在吃货这条不归路上,我们从来不孤独。

《水浒》吃喝神描写,色香味扑面而来!

我的一个维吾尔族好朋友再帕尔跟我说,他在中学的时候,看央视版的《水浒传》看得入迷,最喜欢看武松喝酒吃肉,他想哪天我也像武松一样好好吃一顿牛肉。有一天他真的买了好多熟牛肉,在家里边看《水浒传》边吃喝,被他爸爸看见,当场爆打了一顿。英雄没做成,反挨了一顿揍。我听完笑了好几天。

水浒英雄个个能吃能喝,能打能杀,武松尤其如此。原著当中有许多描写武松吃喝的文字,施耐庵老先生用笔极简,将武松的吃酒描写的兴会淋漓。

《水浒》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中,这样描写武松在孟州牢城营里的优待众人说犹未了,只见一个军人,托着一个盒子入来,问道:“那个是新配来的武都头?”武松答道:“我便是,有甚么话说?”那人答道:“管营叫送点心在这里。”武松看时,一大旋酒,一盘肉,一盘子面,又是一大碗汁。武松寻思道:“敢是把这些点心与我吃了,却来对付我?我且落得吃了,却又理会。”武松把那旋酒来一饮而尽,把肉和面都吃尽了。那人收拾家火回去了。武松坐在房里寻思,自己冷笑道:“看他怎地来对付我?”看看天色晚来,只见头先那个人又顶一个盒子入来。武松问道:“你又来怎地?”那人道:“叫送晚饭在这里。”摆下几般菜蔬,又是一大旋酒,一大盘煎肉,一碗鱼羹,一大碗饭。武松见子,暗暗自忖道:“吃了这顿饭食,必然来结果我。且由他!便死也做个饱鬼,落得吃了,恰再计较。”那人等武松吃了,收拾碗碟回去了。天明起来,才开得房门,只见夜来那个人提着桶洗面汤进来,教武松洗了面,又取漱口水漱了口;又带个篦头待诏来替武松篦了头,绾上髻子,裹了巾帻;又是一个人将个盒子入来,取出菜蔬下饭,一大碗肉汤,一大碗饭。武松道:“由你走道儿,我且落得吃了。”武松吃罢饭,便是一盏茶。武松坐到日中,那个人又将一个大盒子入来,手里提着一注子酒。将到房中,打开看时,排下四般果子,一只熟鸡,又有许多蒸卷儿。那人便把熟鸡来撕了,将注子里好酒筛下,请都头吃。武松心里忖道:“由他对付我,我且落得吃了。"

施耐庵没有加任何形容词,就是一碗酒,一碗肉,一碗汤,一碗面,读者透过这样的质朴的文字,似乎可以感受到酒肉的香气,可以体会到武松吃喝的快意。这就是大师笔法。1982年山东版水浒《武松》,祝延平老师扮演的武松在狱里接到老都管送的好酒好菜,甩开架式一顿猛吃,潇洒而且快意。

1998年央视版《水浒传》展现的更全面。丁海峰扮演的武松手一手抓卤牛肉,一手端着酒碗喝酒。

还有武松夹起一条红烧鱼,先吃鱼头边上肉那鼓子劲头,非常的有吃货带入感,刺激人的食欲。

注意,山东版和央视版都非常注意细节,给武松送饭都是用精致的大食盒,非常有质感,让人感受到施恩对武松的尊重。

2010年版新《水浒传》,武松在牢狱里吃相难看,咋咋呼呼,表演过猛,而且给武松送酒肉的不是食盒,而是一个普通的筐子。

一碗面就那么几片牛肉,我怀疑这个施恩比较抠门,是不是真的被蒋门神打的钱都抢没了?第一顿饭居先请武松吃的牛肉面,端一篮子这一碗面给人感觉真以为吃这最后一碗饭好上路了。人家可是孟州一霸,光在快活林收保护费,一年都几千两银子呢,还能在这些上面抠抠嗦嗦?

这小罐子酒武松可以喝二十罐。

之所以单独挑出来武松的这些文字,是因为武松吃喝有声有色,一个快人吃喝也是这么快意潇洒,为水浒英雄增添了品味无穷的烟火气。所以说大师就是大师,没有一笔是无来由的。金庸就从中借鉴了笔法,《天龙八部》中乔峰在酒楼上独自吃喝的场景就颇有武松的神彩。

成语故事-脑满肠肥

“脑满肠肥”这个成语,最早见于隋唐李百药所著的《北齐书·琅玡王俨传》中的一段:“琅玡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用于形容人不劳而食,吃得很饱,养得很胖,很油腻但是很缺内涵的样子。现在说起一个人智商不在线喜欢用“脑子进水”来形容,这个成语是用“脑子进油”来形容。

李百药是隋末唐初人,很有才华,在隋唐两朝都做过官,是个政治人物、历史学家和诗人,代表作就是这部史学著作《北齐书》。也因著史担任了唐太宗的太子左庶子,转宗正卿,封安平县公。

《北齐书》描述的是南北朝时北朝齐国的历史。书中的琅琊王俨是北齐末代君主高纬的弟弟高俨。这个高俨10岁就受封琅玡王,14岁就被他哥哥高纬暗害,因此李百药在书中说他年少,实际上人家就没有来得及不年少。这个高俨虽然年少,但是被哥哥害死之后,居然留下4个遗腹子,在这个方面来看,倒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书中的这段话,是高俨拥兵斩杀胡太后情夫和士开后,朝中大臣替他求情时所说。大意就是高俨年龄还小,吃饱了撑的欠考虑,请皇帝不要计较他擅动兵甲和擅杀之罪。从那以后,脑满肠肥就不仅仅是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而是特指一个人外在丰腴、内在匮乏的这么种状态。

为什么人民群众会认为“脑满肠肥”是个贬义词呢?因为确实保养得太好的官老爷,一般情况下都很草包无能。早在曹刿论战中,曹刿就曾尖锐地批评过“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就是那种各种肉类煎炒烹炸烤换着花样吃的人,古时候只有达官显贵才吃得起这种伙食,才能有那种高人一等的红光满面、皮脂分泌旺盛的贵人之相。老百姓只能吃点水煮青菜,所以老百姓普遍的“面有菜色”,倒不是说吃菜把脸吃绿了,而是这种缺少蛋白质的饮食结构导致特有的枯干憔悴的面相。

按说饮食好,应该大脑发育得更好更聪明,但是贵人整天花天酒地,不务正业,聪明的大脑不用也生锈,所以脑满肠肥之人吃喝玩乐的道道很精通,但是要干起正经事就很勉强。草民厌恶这些不劳而获、养尊处优的达官显贵,故此喜欢用脑满肠肥一词讽刺其空养了一副好皮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