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赞美索桥的句子有哪些(赞美索桥的句子)

赞美索桥的句子有哪些(赞美索桥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七绝 湖上弯桥

湖上弯桥(新韵)

墨隐

筑就玲珑景自娇,曲欄碧水两妖娆。

江南烟雨何足羡,独有风情是此桥。

2019.11.20

“丝绸之路白银段历史遗迹遗存”征文优秀作品选登之五——沧海桑田的索桥古渡

索桥古渡、媪围古城为丝绸之路咽喉地带,自张骞开辟丝绸之路,霍去病征西以来,东汉、三国,魏晋至唐代,兵家在此用兵不断。张骞凿空,霍去病征西走北线,从靖远景泰间过黄河……据《清史稿》记载:明代“边墙自索桥起”。在索桥堡黄河下游300米处,既是明代长城的起始之处。沿长城有一条古道遗址断断续续,蜿蜒向西;在索桥堡上游30米处,亦有一条在石崖上开凿的石板小路,蜿蜒曲折,险峻异常,可通过牲畜驼运和独轮小车行进,当地人也称为“茶马古道”,此处就是素桥渡口。

在索桥渡口东岸,有一块清乾隆年间所立的《山陕修路碑》,记录了这样一段历史:一个叫胡正宽的山西商人在靖远哈思吉堡(今靖远石门乡哈思堡村)做了18年的生意,一直想把索桥渡口附近的山路修好,但工程浩大,费用不少,依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便向过往商队和周围商号募集资金,先后有山陕两省共170多家商户慷慨捐赠白银340多两,彻底修整拓宽了通往索桥古渡的道路,保障了丝绸之路北线的畅通。索桥渡口是明清时期山西、陕西商人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渡口东岸的不远处的哈思吉堡是一个交易的集散地,中原和西域商人或是在此交易,或是过境休息,往来商户造就了此地的繁荣。据史料记载,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此地河东建铁锁关,门上有碣,额曰《索桥堡》。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于河西建索桥堡,座落在高出河面20米的小坪上。两岸堡内居民约300多户,景泰境内的住户较多。现存索桥堡石城遗址,街道、屋墙、关墙,虽大部残缺,但还能辨认出院落、店铺、门楼等。城外残存有渡口“将军柱”台基、瞭望哨所、庙宇、五座旗墩、烽燧等遗址。

索桥古渡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重镇,它将黄河、长城、古渡融为一体,黄河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交汇于一点,遥相辉映,实属罕见,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索桥古渡口千百年来,沐风栉雨、岿然不动,见证了璀璨的丝绸之路的文明历史。

随着历史的更迭和300多年时光的流转,繁盛一时的索桥渡口和绵延数百里的长城、堡寨也渐渐归于尘土,只有残存的遗迹向过往的世人诉说着这里曾经经历的兴衰故事。

索桥堡附近的长城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项大型军事工程——“甘肃新边”,修建的从景泰索桥到古浪泗水一带的边墙,这条长200公里的边墙,是明政府最后的一座大型防御工事,见证了大明王朝的回光返照。黄河流经景泰县境110公里,创造了非凡而灿烂的地域文明。索桥古渡,一座丝绸之路沿线的古老渡口,在时间的悠悠长河中,留下数不清的文明曙光和历史记忆。索桥古渡的一端,矗立着古老的石头城堡——索桥堡,枕着黄河的涛声,陪伴往来的驼铃。

黄河流经景泰县境110公里,创造了非凡而灿烂的地域文明。索桥古渡,一座丝绸之路沿线的古老渡口,在时间的悠悠长河中,留下数不清的文明曙光和历史记忆!古城、烽燧、关隘、渡口、陶片,静悄悄的遍布黄河两岸。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汇于此!张骞、霍去病、卫青、李广等英雄豪杰,僧侣、商贾、墨客、侠士,东来西往的旅者,曾驻足山岗,丝路古道悠远,人生几度坎坷。

索桥古渡,一座丝绸之路沿线的古老渡口,在时间的悠悠长河中,留下数不清的文明曙光和历史记忆!古城、烽燧、关隘、渡口、陶片,静悄悄的遍布黄河两岸,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汇于此!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自古以来,人们欲渡黄河,必须以舟横渡。索桥,是一座用绳索将船只连接,供车骑人马渡河的浮桥。索桥古渡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此凭吊怀古、思绪万千,历史长河、奔腾不休,唯陈子昂千古名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索桥古渡将黄河、长城、古渡融为一体,黄河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交汇于一点,遥相辉映,实属罕见。国家文物局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长城保护总体规划》要求,在充分听取长城沿线 1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央、国务院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其中白银市景泰县明长城索桥堡段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