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形容泥土和植物的句子唯美(形容泥土和植物的句子)

形容泥土和植物的句子唯美(形容泥土和植物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长期磷添加的森林土壤,后来都怎样了?

近日,记者从华南国家植物园获悉,该园研究团队通过7年的磷添加试验研究,发现长期磷添加并没有改变南带人工林的土壤酸性,研究结果有助于完善磷元素与热带人工林土壤酸化关系的认识。

早期有研究认为,长期氮沉降影响热带森林土壤磷有效性并可能进一步加剧土壤酸化。然而,磷添加对土壤酸性的正效应的研究仅集中在热带自然林,而且是基于短期的研究,长期磷输入对热带人工林的土壤酸性是否也会有类似效应,还缺乏实验证据。

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郑棉海研究团队的研究人员以2010年在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建立的人工林——大叶相思林和尾叶桉林氮磷添加样地为研究平台,发现虽然所研究的人工林土壤均为强酸性,但长期磷添加对这两种人工林的土壤酸性并没有起到缓解作用,土壤pH值和盐基离子等含量均没有出现显著变化,细根的生长也没有受到显著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7年的磷添加并没有影响植物对有毒元素的吸收,植物凋落物的产量和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及群落组成也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土壤的有效磷和总磷、植物枝条和根系的磷的含量均显著上升。

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磷添加没有通过直接和间接的途径来改变热带人工林的土壤酸性,原因可能是输入的磷元素被土壤和植物富集。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森林生态与管理》)上。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通讯员:郑棉海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慧婷

小学低年级“的、地、得”词语搭配积累,建议给孩子收藏

1

这三个小兄弟,每人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老大“白勺的”负责保卫名词家族

什么是名词呢?名词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说到这些词语,我们的脑海中一般就能浮现出一定的事物。如:

花朵、小鱼、太阳、河水

“白勺的”通常就站在这些名词的前面。

如:美丽的花儿、漂亮的眼睛、松软的泥土、红红的太阳……

老二“土也地”负责保卫动词家族

什么是动词呢?动词是表示事物动作的词语。

如:笑、说、跳、飞……

“土也地”,通常站在动词的前面。说明这个动作是怎样做的,是怎样完成的。

如:大声地笑、兴奋地说、努力地跳、慢慢地飞……

老三“双人得”也要负责保卫动词

不过,他和二哥“土也地”不一样,“双人得”喜欢站在动词的后面,表示这个动作做得怎么样,或者完成得怎么样。

如:跑得快、爬得慢、长得快,说得溜

“双人得”除了保卫动词,还保卫形容词

什么是形容词呢?形容词通常是修饰名词的词语。

如红(红的苹果)、黑(黑色的头发)、清(清清的河水)、小(小小的嘴巴)

形容词的后面用“双人得”,指的是一种程度。

如:红得发紫、黑得透亮、清得见底、小得出奇……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几种公式

修饰限词+“的”+名词

修饰限词+“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2

“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名词前面是“白勺”

动词跟着“土也”

“动”“形”后面“双人”到

“de”字用法要记牢

3

“的、地、得”三兄弟的正确用法

1

---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

---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

---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4

“的、地、得”三兄弟用法的常见错误

一般而言,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 “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如:

1.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

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2.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的(得)很好。

补语一般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回答“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可惜作者没有发现,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得”。

3.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的(得)滚烫的铁车梯。

如果我们问“炙烤”得怎么样,就知道例句里用错了,应该用“得”。

5

“的、地、得”短语积累汇总

6

练兵场

请在括号里填入正确的“de”

1.秋天( )夜晚,明亮( )月光照在床前,远离家乡( )人望着那天上( )月亮,不由( )思念起故乡来。

2.这首诗是谁写( )呀?是唐代( )大诗人李白。

3.成功( )喜讯

4.四面八方( )人们

5.一次又一次( )将满地( )鲜花抛向天空。

6.许多人举着旗帜不知疲倦( )飞奔着。

7.五颜六色( )礼花映亮了北京( )夜空,也映亮了狂欢( )人们。

8.广场成了欢乐( )海洋。

9.他乐呵呵( )捉回了一只绿色( )蝈蝈。

10.喜滋滋( )送给了邻居家( )盲婆婆。

11.会唱歌( )蝈蝈。

12.在我上学( )时候。

13.看到小溪流淌( )清波。

14.想起往日难忘( )欢乐。

15.您听,它唱( )多好。

16.欢唱( )黄鹂

17.盛开( )野菊

18.美丽( )故事

19.动听( )歌曲

20.小猪( )肚皮

21.谗嘴( )猫咪

22.有趣( )发现

23.小鹰飞到了大树( )上面,它高兴( )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

23.小鹰飞到了大山( )上空,它又高兴( )喊起来:“我真( )会飞啦!”

25.飞( )只比大树高

26.小鹰急促( )喘着气

27.朱德( )扁担

28.必须储备足够( )粮食

29.挑起满满( )一担粮食

30.不好意思再藏他( )扁担了。

31.狐狸在树林里找吃( )

32.狐狸谗( )直流口水。

33.亲爱的乌鸦,您( )孩子好吗?

34.您( )羽毛真漂亮,您( )嗓子真好

35.乌鸦听了狐狸( )话,非常得意。

36.你把我喝( )水弄脏了。

37.你安( )什么心?

38.小羊吃了一惊,温和( )说:“亲爱( )狼先生……”

39.水是不会倒流( )呀!

40.狼气冲冲(地)说:“我怎么会把你喝( )水弄脏呢?”

41.骂我( )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

42.滔滔( )洪水

43.仔细( )观察水流和地形

44.三次路过自己( )家门

45.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 )日子。

46.大禹( )名字代代相传。

47.不是唱戏( )料子

48.紧盯着空中飞翔( )鸽子,或注视着水底游动( )鱼儿。

49.他( )双眼渐渐灵活起来。

50.成为世界闻名( )京剧大师

51.日子过( )很快乐。

52.聚到一起商量过冬( )事。

53.春暖花开( )时候,我再飞回来。

54.我准备吃( )饱饱( )。

55.够吃上一个冬天( )。

56.孔繁森是一位优秀( )援藏干部。

57.悄悄( )来到医院

58.献血所得( )营养费

59.感动( )流下了热泪

60.深情( )唱道

61.她( )名字叫中国。

62.美丽( )丹顶鹤,唱着嘹亮( )歌儿,从遥远( )北方飞来。

63.丹顶鹤有一身洁白( )羽毛。

64.它( )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 ),怪不( )人们叫它丹顶鹤。

65.丹顶鹤( )腿长,……显( )那么高雅。

66.传说丹顶鹤是神仙( )旅伴。

67.我国( )黄海之滨是丹顶鹤( )第二故乡。

68.无忧无虑( )生活着。

69.有( )像大冬瓜那样傻傻( )横着,有( )像花儿那样美美( )开着。

70.有很高( )大楼房,有很宽( )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 ),小( )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71.只剩下一个笑眯眯( )太阳和一片水汪汪( )蓝天。

72.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 )光芒。连绵起伏( )西山,披着夕阳( )余辉,显( )十分壮丽。

73.太阳慢慢( )往下沉。

74.太阳( )脸变( )更红了,它轻轻( )走向西山( )背后,把灿烂( )霞光流在遥远( )天边。

75.

紧张( )工作 静静( )流过

变化( )真快 明亮( )月光

缓缓( )移动 熟练( )操作

愉快( )歌唱 茂密( )树林

美丽( )田野 暖暖( )春风

欢快( )孩子们愉快( )歌唱

76.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 )光芒。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凉凉( )寒意,摸摸自己( )鼻尖,冷( )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

77.这时候,我清清楚楚( )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 )记得,他( )脸不再有那种慈祥( )愉快( )表情了,变( )那么严肃。

78.望着雄伟( )城楼,钱学森激动( )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79.松赞干布高兴( )穿上了唐朝送来( )汉族服装。

80.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 )紧紧的,全神贯注( )瞄准敌人射击。

81.大娘把打糕送到阵地上给志愿军吃,很多同志感动( )流下眼泪。

82.焦裕禄出了许楼村,又急急忙忙( )向前奔去。他那顶棉帽子( )耳巴忽闪忽闪( ),渐渐( )消失在茫茫雪海中。

83.月亮照进窗子来,茅屋里( )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 )格外清幽。

参考答案

1.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呀?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

3.成功(的)喜讯

4.四面八方(的)人们

5.一次又一次(地)将满地(的)鲜花抛向天空。

6.许多人举着旗帜不知疲倦(地)飞奔着。

7.五颜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的)人们。

8.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9.他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

10.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11.会唱歌(的)蝈蝈。

12.在我上学(的)时候。

13.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14.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15.您听,它唱(得)多好。

16.欢唱(的)黄鹂

17.盛开(的)野菊

18.美丽(的)故事

19.动听(的)歌曲

20.小猪(的)肚皮

21.谗嘴(的)猫咪

22.有趣(的)发现

“的”.“得”.“地”练习(二)

23.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

24.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它又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

25.飞(得)只比大树高

26.小鹰急促(地)喘着气

27.朱德(的)扁担

28.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29.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

30.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31.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

32.狐狸谗(得)直流口水。

33.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34.您(的)羽毛真漂亮,您(的)嗓子真好

35.乌鸦听了狐狸(的)话,非常得意。

36.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

37.你安(的)什么心?

38.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亲爱(的)狼先生……”

39.水是不会倒流(的)呀!

40.狼气冲冲(地)说:“我怎么会把你喝(的)水弄脏呢?”

41.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

42.滔滔(的)洪水

43.仔细(地)观察水流和地形

44.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

45.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46.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47.不是唱戏(的)料子

48.紧盯着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着水底游动(的)鱼儿。

49.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

50.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51.日子过(得)很快乐。

52.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53.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54.我准备吃(得)饱饱(的)。

55.够吃上一个冬天(的)。

56.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57.悄悄(地)来到医院

58.献血所得(的)营养费

59.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60.深情(地)唱道

61.她(的)名字叫中国

62.美丽(的)丹顶鹤,唱着嘹亮(的)歌儿,从遥远(的)北方飞来。

63.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

“的”.“得”.“地”练习(三)

64.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叫它丹顶鹤。

65.丹顶鹤(的)腿长,……显(得)那么高雅。

66.传说丹顶鹤是神仙(的)旅伴。

67.我国(的)黄海之滨是丹顶鹤(的)第二故乡。

68.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69.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

70.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71.只剩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

72.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

73.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74.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流在遥远(的)天边。

75.紧张(的)工作静静(地)流过变化(得)真快明亮(的)月光缓缓(地)移动熟练(地)操作愉快(地)歌唱茂密(的)树林美丽(的)田野

暖暖(的)春风欢快(的)孩子们愉快(地)歌唱

76.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凉凉(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

77.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78.望着雄伟(的)城楼,钱学森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79.松赞干布高兴(地)穿上了唐朝送来(的)汉族服装。

80.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81.大娘把打糕送到阵地上给志愿军吃,很多同志感动(地)流下眼泪。

82.焦裕禄出了许楼村,又急急忙忙(地)向前奔去。他那顶棉帽子(的)耳巴忽闪忽闪(的),渐渐(地)消失在茫茫雪海中。

83.月亮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这几个霸气的成语,都来自楚

人们常说,武汉人身上有一股子劲,是韧劲、闯劲、拼劲、干劲。“我信了你的邪”“铆起搞”这些武汉人常挂在嘴边的方言,也加深了人们的这一印象。

事实上,武汉人的精气神不单单是从他们的日常方言中可以看出,还有不少我们熟悉的成语典故,也正是出自这片土地。

筚路蓝缕、一鸣惊人、百步穿杨……那些历史深处的人物个性和豪言壮语,穿越千年影响至今,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霸气的成语,和楚地有怎样的关系。

先说说这位“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他来自春秋时期的楚国。据《史记·楚世家》记载,他即位3年,外人却看不出他的想法。伍举给楚庄王出了个脑筋急转弯:有只鸟栖在高山上,三年不飞不叫,请问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答曰:三年不飞,一飞必定冲天;三年不叫,一叫必定惊人。

原来楚庄王正在摸底呢,而他决定出手的时候也是干脆爽烈——整顿吏治,任用良将,攻灭庸国。

此后楚庄王治国威德并用,在洛阳问鼎时,听到王孙满说“在德不在鼎”后,便领兵回国继续励精图治,发奋图强成就雄图霸业,用“一鸣惊人”来形容也不为过了。

而他能这么兢兢业业,也是由于楚国先人给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有一次,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国到晋国求援,说楚人很骄傲,出兵就可以把楚军打败。

但晋国有一位谋士却十分清醒,他说楚庄王自从灭了庸国后,时常告诫百姓,不要忘记楚国先君开创基业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生活,楚国“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样的国家哪里骄傲了。结果晋国不听,任性出兵,被楚军打败。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讲的正是楚国建国时的艰辛。原来,周成王时,王室为赏赐开国功臣的后代而分封诸侯。当时分封的诸侯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号,祖先熊绎被封为第四等爵号,称为楚子,居住在荆山一带,环境很是艰苦。

熊绎第一次以诸侯身份出席朝廷召开的盟会,却受到了屈辱。回乡后,他便号召乡亲“同心创业,奋发图强”,带领楚人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在土壤贫瘠、自然条件很差的荆山垦地。

从白手起家,经一代代楚人苦心经营,楚国的疆土不断扩大,财富日益增多,军事力量不断增强,终成江汉一带的霸主。

当然,楚人不仅胸中有乾坤,身上也有功夫。“百步穿杨”的记录,也是楚人贡献的。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战国时代,秦国的名将白起打算率军攻打魏国,魏国的谋士苏厉献策,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这样的武林高手尚有收住锋芒的时候,白起也就别那么好战了。

这个名叫养由基的年轻人,正是楚国的射箭高手,能够在百步之外的杨柳树上,按编号次序,连射中三片杨柳叶。重点是,他不仅艺高人胆大,还能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身怀绝技却低调不膨胀。

春秋战国500年,尚且人才辈出,能让史家左丘明、司马迁编写进历史,这是他们对遥远古人的颂扬,也很值得今人细心品读。

因为在2000年后的今天,当这片土地正在遭受新冠肺炎的创伤,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却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坚韧顽强,续写着当年筚路蓝缕不畏艰辛的历史。

读史,使人平和内心,洞悉人生,增长智慧。

当面对人生困境之时,该如何使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呢?有人说:那就多读书吧。对此,周国平则认为:读无用的书,做有梦的人。

每月4日12:00至5日12:00

微信读书无限阅读日

本期邀请无限阅读者周国平

和大家一起拥抱哲学、品读历史

周国平跟大家分享了他的珍藏书单,这其中包括了《听周国平讲尼采》《煮酒论<史记>》等精彩有声读物。希望这份书单,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化解焦虑,学会应对人生困境。

除了精彩的无限阅读日,满天星公益图书馆,也在提高乡村儿童的阅读品质。一起来解锁满天星公益流动书箱,让书本陪孩子们阅读世界吧。

福利时刻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的用户,每人均可免费领取一本当下最热门的电子书,只要点击底部菜单栏中的“这里有书”即可获赠,快去领取吧!

文字:萧廷

参考资料:《史记》《左传》

图片:网络

责编:王子墨

编辑:孙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