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描写儿童的好句子有哪些(描写儿童的好句子)

描写儿童的好句子有哪些(描写儿童的好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写儿童最好的10首诗词,童心未泯,世界皆甜

又是一年六一到,又是一年儿童节。

孩子们忙着排练节目,大人们忙着怀念童年。

丢手绢、跳皮筋、折纸牌、滚铁环、跳房子、扔沙包、打弹珠……那时太阳正好,那时候蝴蝶很美,那时候最值得怀念。

童年藏在岁月里,还好我们有诗词,记录下儿童最可爱的瞬间,像极了儿童时的自己。

写儿童最好的10首诗词,几乎每一首都会背,不信你来试试。

1、最天真幼稚的儿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的时候,总喜欢做大人不让我们做的事。

白居易笔下就有这样一个小孩。

夏天到了,池塘里开满了白色的莲花,真好看。

一个小孩子撑着一只小船,偷偷的采了白莲回来,他不想让别人知道。

可是,一个小孩子哪知道掩藏踪迹呢?

你看,水面的浮萍留下一道船儿划过的痕迹,别人一看,就知道有人偷偷来过了。

“不解藏踪迹”五个字将小孩子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印象写得栩栩如生。

即使千百年后,现代人读这首小诗,依然掩藏不住嘴角的笑意。

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偷偷做一些

2、最纯真无邪的儿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你小时候玩过蝴蝶吗?

我玩过,手捏蝴蝶,还会粘上翅上的粉末。

古代儿童也追过黄蝶。

这一天,杨万里路过新市镇,看到一幅这样的场景。

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已凋落,绿叶还没长成。

一个儿童奔跑着,追着一只黄蝴蝶,可蝴蝶飞到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黄色的蝴蝶,黄色的菜花,那是夏天最灿烂的画面,印在脑海中,变成美好的回忆。

我记得,小时候暑假就是大热天在树林里玩,池塘里会有老水牛在洗澡。

人总是在长大后,才会异常留恋童年时光,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3、最懂事的儿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夏天,正是农忙的时候,大人们都在地里忙着,小孩子也没闲着。

你看,在那桑树阴下,几个小孩子正在学着种瓜。

其实,对于儿童来说,什么是耕作,什么是劳动,都不懂。

可是,生在农家,大家都在忙,自己总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想一想那场面,小孩子笨拙的帮着忙,也许,根本就帮不上什么忙,但是,大人们看到孩子有帮忙的心,也会宽慰许多吧!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4、最迫不急待的儿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童年》里这样唱道: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小时候,最盼望的事,就是放学的铃声。铃声一响,小伙伴们冲出教室,尽情的游戏。

古时,也是一样的。

农历二月,青草发芽,黄莺飞来飞去。杨柳垂着绿枝条,春风吹拂,草木间的水汽如烟雾般笼罩。

村里的孩子放学了,他们急忙地跑回家,趁着东风,将风筝放上了天。

一个“忙”字可见小朋友们的急切。玩是孩子的天性。

满满的童趣弥漫在春天里,这里面是我们幼儿园孩子的模样,也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5、最调皮可爱的诗: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牧竖

唐·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初生牛椟不怕虎,这不是一句假话。

诗词君早上看到一个新闻。

一个小男孩子,背着书包上学,走过公交站台的时候,被一个女子踩到了脚。

没有迟疑,他仰起头对着女子说:你为什么踩我?

女子连忙道歉:对不起。

男孩子方才离去。

换作成年人,可能都没有这个小男孩子这么直接勇敢。

正如这诗中的牧童:牧童穿着蓑衣、戴着斗笠,遇到人故意装成一副很神气、心高气傲的样子。

放牧时,趴在牛背上吹着短笛;牛在耕田时,他就在悠闲倚在溪田边悠闲玩耍。

小时候的自己,也许是最勇敢的。

6、最好客的儿童: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是一座溪边的房子。

屋外的小河里,有一只钓鱼船,没有系绳,风把他吹到了钓鱼湾里。

听到有响动,以为是有客人来,小孩忙忙跑出去。

可是,一打开柴门,发现只是船的响动,外面什么人也没有,有些失望,小孩子赶紧关上门。

一个“疑”字,一个“急”字,把一个儿童看到船儿进入水湾,“疑”是客人来了,就“急”忙跑回去打开柴门迎客的行动写得栩栩如生,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的心理状态跃然纸上。

这真是一个好客的孩子呀!小时候,谁都期盼有客人来家。

有客人来,经常有好吃的,而且,家里热闹,哪个孩子不喜欢呢?

​小时候,完全不社恐,看谁都是好人,看什么都善良。

7、最机灵的儿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夏天,最吵闹的,就是蝉。

烈日炎炎,树叶连天,蝉一声声地叫着,平白添了几分热烈烦躁。

这时候,孩子们就会去捕蝉,还会专门做一个粘蝉的网。

夏日里,袁枚见到了这样一副景象:

一个牧童骑着黄牛,唱着歌,嘹亮的歌声穿过林子,在林间回荡。

忽然,他看到了树上的知了,想要捉下来,于是,马上闭口,不再唱歌。

是啊,你再唱歌,知了就跑了。

一边放牛,一边又被树上的鸣蝉吸引。歌声也为此戛然而止。孩子眼中,万物有趣。

8、最可爱的儿童: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夏天炎热,杨万里午睡醒来,没什么精神头。

院子里,孩子正捉着柳花玩。

柳花,就是柳絮,轻飘飘的,在空中飞舞,孩子们跑着追着,玩得那么开心。

儿童一派天真,对于追逐柳絮这种事情也能玩得兴高采烈。

在许多人眼中,儿童的追逐柳花无疑是毫无意义、十分好笑的。

可是毫无意义同时意味没有功利目的,没有世俗心计。诗人看得津津有味,悄悄地分享着儿童的快乐。

儿童最容易快乐,一只蝴蝶,普通的柳花,都能高兴半天。

孩童时的快乐,最是简单。

9、最认真的儿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孩子都有一股认真劲。

当你玩得正开心时,最烦别人来打扰,就算是爸妈叫自己吃饭,也会不开心。

唐诗中也有一位认真的孩子。

一个蓬着头发的孩子,坐在草丛中钓鱼。

不远处都来一位路人,想要问下路,正要开口,小孩子却忙挥手:别出声,我的鱼上钩了,别吓走了。

我想,当时问路的大人,肯定也笑了出来。

一个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小孩,一本正经投身自己的“事业”,带着些稚气的认真,让人哭笑不得。

10、最调皮可爱的儿童: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

普通的房屋,一对老夫妻在说着私房话。

儿子们各司其职。

大儿子在东边锄豆,二儿子在织鸡笼,只有小儿子,最是调皮,在溪头剥莲蓬。

一个“卧”字特别传神,一手斜撑着脑袋瓜子,一手拿着清甜新鲜的莲子往嘴里送,真舒服呀!

不时看看正在干活儿的大哥二哥,再偷偷瞄几眼正在“调情”的老爹老妈,脚边是潺潺的清溪水,耳畔是凉丝丝的莲花香风。

辛弃疾说“小儿无赖”,可实际上最喜欢的就是小儿子吧,一派孩童的天真。

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

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会怀念童年。

那是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不用考虑明天,不用考虑未来,只活在当下。

追一追蝴蝶,吃一颗糖果,就是整个世界。

童年快乐,于是有人憎恶成长。人不可能永远年少,成长是必经的过程。

成长固然痛苦,但不成长是不幸。

读完童年的诗词,愿你有一颗容易快乐的童心,抚慰成年人疲惫的心。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丰子恺:用心“赞扬儿童” 矢志“曲高和众”

【追光文学巨匠·纪念丰子恺诞辰125周年】

作者:陈星(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文学艺术舞台上一个响亮的名字。他以卓绝的艺术修养和坚忍不拔的创作意志,一生涉及美术、文学、音乐、书法、翻译等领域,并且都取得杰出成就,是不可多得的全才。人们从他的作品中领悟到艺术的精妙之处,并由衷赞叹他作为艺术家的真率,以及对世间万物丰富、细腻、温热的爱。他强调文艺之事都要与生活相关联,都要是生活的反映;他在绘画中寻找文学的真谛,又在文学创作中营造画趣;他要求艺术追求“曲高和众”。这些都是今天文艺界应该汲取的宝贵经验。

身为“儿童崇拜者”,以艺术目光打量世界

有汉学家说丰子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这是针对他的散文创作而言的。

丰子恺的散文创作,一开始就十分注重艺术性。《青年与自然》是一篇美育随笔,他在文章的开头引用华兹华斯的一句话:“嫩草萌动的春天的田野所告我们的教训,比古今圣贤所说的法语指示我们更多的道理。”可以想见,丰子恺是要谈自然之美,文章充满了艺术的气息。散文《山水间的生活》也很有特色。他写道,有人说:“山水间虽然清静,但物质的需要不便之外,住家不免寂寞,办学校不免闭门造车,有利亦有弊。”但生活告诉他,山水间的生活是有意义的,大都市虽然热闹,但实是寂寞,山中虽然清静,实是热闹,让人不觉得寂寞。大都市是“骚扰的寂寞”,山中是“清静的热闹”。丰子恺将生活与艺术联系在一起。

丰子恺(1898—1975年)资料图片

随着丰子恺的散文艺术趋于成熟,风格特征也进一步显现。他具有浓重的人道主义色彩,向往“天下如一家,人们如家族,互相亲爱,互相帮助,共乐其生活”的理想世界。而一旦这种理想在当时社会中屡屡受挫,他又有了《渐》《秋》等感伤的作品。他的笔下还有众多描写儿童趣味的作品,如《从孩子得到的启示》《华瞻的日记》《儿女》《忆儿时》等。他在《儿女》一文中写道:“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他又在《漫画创作二十年》里说:“我向来憧憬于儿童生活,尤其是那时,我初尝世味,看见了当时社会里虚伪骄矜之状,觉得成人大都已失本性,只有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于是变成了儿童崇拜者,在随笔中、漫画中,处处赞扬儿童。”这个人,已经进入一个“纯真”的儿童世界。

丰子恺漫画《茅店》资料图片

丰子恺的散文,内容充实,风格鲜明,讲求艺术的表现性。在《吃瓜子》一文里,他列举了瓜子的种种吃法,从似乎漫不经心的闲谈中点出文章的主旨:“而能尽量地享用瓜子的中国人,在消闲一道上,真是了不起的积极的实行家!试看糖食店、南货店里的瓜子的畅销,试看茶楼、酒店、家庭中满地的瓜子壳,便可想见中国人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消磨去的时间,每年统计起来为数一定可惊。”他写《杨柳》,说杨柳的美与别的花木不同,杨柳美在其下垂,花木大多是向上发展的,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但杨柳“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他感慨:“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春之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

丰子恺散文成就的取得,跟他成熟的文艺思想有关。他在《版画与儿童画》一文里明确指出:“文艺之事,无论绘画,无论文学,无论音乐,都要与生活相关联,都要是生活的反映,都要具有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与最重要的思想感情。”这种文艺观不仅对他自己受用,也对今天的文艺创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即他希望艺术作品是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与思想感情完美的结合。

绘画与文学“握手”,注重艺术的兴味

丰子恺又是一位漫画家。对他而言,漫画和散文犹如一对孪生姊妹。他的漫画创作与文学创作同时起步。他在《作画好比写文章》里说过:“综合起来,我对文学,兴趣特别浓厚。因此,我的作画,也不免受了文学影响。”

丰子恺的漫画,不少与古诗文有着密切的关联,或以画题点明,或有古诗文意韵,文学性强。他往往只是选取古诗文中的一句,甚至只是几个字来作画。他以为古人的诗词,全篇都可爱的极少。而他所爱的,往往只是一篇中的一段,甚至一句。每遇不朽之句,讽咏之不足,辄译之为画。他重视文学与绘画的融通之关系,专门出版过一本叫《绘画与文学》的书。他认为:“各种艺术都有通似性。而绘画与文学的通似性尤为微妙。探究时颇多兴味。”丰子恺漫画题材常常取自文学,而其画也就有了更浓的文学味。俞平伯认为,欣赏丰子恺的漫画,应该是去“读”,而不是去看。

在《漫画创作二十年》里,丰子恺回顾自己的漫画创作,大略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描写古诗句、儿童相、社会相、自然相的时期,“但又交互错综,不能判然划界,只是我的漫画中含有这四种相的表现而已”。这种分期其实也是他散文的分期。他又在《漫画浅说》里写道:“漫画之道,是用省笔法来迅速地描写灵感,仿佛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捉住对象的要点,描出对象的大轮廓,或仅示对象底一部分而任读者自己悟得其他部分。这概略而迅速的省笔法,能使创作时的灵感直接地自然地表现,而产生‘神来’妙笔……凭观者的想象其未画的部分,故含蓄丰富,而画意更觉深邃。”丰子恺把中国古代画论中的“意到笔不到”美学思想与自己的创作实践糅合在一起,进而形成属于他自己别具一格的漫画风格。他以为诗是最能体现“意到笔不到”的美学思想的,“古人云:‘诗人言简而意繁。’我觉得这句话可以拿来准绳我所喜欢的漫画。我以为漫画好比文学中的绝句,字数少而精,含意深而长”。他用简洁的几笔,就能将诗句词句的主旨表现得别有韵味。

丰子恺第一部散文集《缘缘堂随笔》,1931年开明书店版资料图片

丰子恺有不少散文犹如抒情画。《山中避雨》写得极有诗趣,一如他的抒情漫画,初读十分清浅,像清茶,然细细玩味,竟余味无穷,如米酒。作品开头就描绘了一幅烟雨朦胧的山村小景。为了避雨解闷,作者向茶博士借了一把胡琴,拉奏了各种西洋小曲。至此,苦雨荒山开始活跃起来,散文的意境也从古山水画般的氛围进入现实民间的世俗人情。作者写到两女孩和着西洋小曲歌唱时,作品的调子开始温暖起来,仿佛把游山遇雨的寂寥心情远远地抛到脑后。而当写到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并引得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一起合唱时,作品进入高潮,作者本人也情不自禁大动感兴,体会到了音乐的亲和力,更重要的是体会到民族音乐对中国普通百姓的陶冶效果。

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悟,在任何民族或许都是相同的。日本学者谷崎润一郎在读了这篇散文后就表示他“不禁想到从前音乐师葛原氏乘船上京,在明石浦弹琴一夜,全浦的人皆大欢喜的故事来”。音乐的这种亲和力确实在年轻人当中引起共鸣,以致在他离开时,彼此竟在茫茫的雨中依依惜别。整篇作品仿佛就像一幅风格淡雅的写意画,将山色、茶肆、雨景、琴声、小曲、人情,统一融入画幅之中,很有余韵。

重视艺术的普及,主张艺术的大众化和现实化

鉴于现代中国的艺术教育状况,丰子恺重视艺术的普及。他以音乐为例,认为“在理论上,音乐是最易感动人的;但在实际上,艺术中要算音乐最不一般。……音乐是最易感动人的心灵艺术,照理应该普及,而现状恰好相反对,这是什么理由呢?”他以为原因在于音乐难于理解、乐器难于上手。

丰子恺对“曲高和众”有精彩的论述。他认为:“曲高和寡是古代的话,这种弥高的曲,是象牙塔里的艺术,已不适于现代的大众了。现代要曲高和众。”他论述了“曲高”与“和众”间的辩证关系,要求两者达到高度的统一:“我们必须把曲的高低,难易,与和者众寡的关系分别清楚:须知高的曲不一定难,低的曲也不一定易;反之难的曲不一定高,易的曲也不一定低。故高低与难易是不相关的两事。又须知和‘寡’不是为了曲‘高’之故,乃为了曲的‘难’之故;和‘众’不是为了曲‘低’之故,乃为了‘易’之故……我们不贵‘阳春白雪’及‘流水高山’,不排除‘孟姜女’及‘五更调’等,而要求兼有‘阳春白雪’与‘流水高山’之高,与‘孟姜女’和‘五更调’之易的音乐。”

丰子恺纪念馆坐落于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由丰子恺故居“缘缘堂”和丰子恺漫画馆组成,图为馆中丰子恺生平陈列展厅。丰子恺纪念馆供图

“曲高”并非主张艺术的艰深,而是追求其浅易而优美。这和低劣的艺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他认为某些流行于民间的音乐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这类的乐曲,性质极优秀,而构造极简易……大众艺术所要求的音乐,非这一种不可”。他甚至还认为:“今后世界的艺术,显然是趋向着‘大众艺术’之路。”

丰子恺“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与他要求艺术的大众化与现实化是一致的。只有做到“曲高和众”,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艺术的大众化与现实化。因为只有“和众”才是真正的大众化、现实化。而作为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振奋精神手段的文学艺术,也只有“曲高”才能真正具有艺术的感染作用。所以,“曲高”与“和众”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没有“曲高”便起不了艺术的作用,缺乏艺术性,而没有“和众”同样也谈不上美,道理很简单:它丧失了大众,没有时代感,缺乏时代精神。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20日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