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看病不对症的句子怎么说(看病不对症的句子)

看病不对症的句子怎么说(看病不对症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一名医生给朋友们的冠病防治之建议

言归正传,现在,随着全面的放开,我所在科室出现很多发热患者,我们医生护士等等也好多人中招,在家休息。最近值班处理的几乎都是发热、头痛、咳嗽、咳痰之类的。现在真是乱象丛生,牛鬼蛇神横行。在此,我斗胆给大家提点建议。

先介绍下我自己,以保证该帖的可信度。我本科是中医,硕士读的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方向。简单说下,国内医师分为临床(西医)、中医、预防医学和口腔4大类,报考医师资格证需要对应的专业学历(仅限全日制本科5年制),不能跨考。医院里有处方权的就是西医师和中医师这两类,基本上执业范围相差不大。医学研究生教育分学术型和专业型2种。专业型竞争大,因为读研3年,顺带参加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报考主治医师必需),毕业后拿到医师证、规培证、毕业证、学位证,又叫4证合一。我是专硕,持有西药执业药师证、中医师证、规培证。

回到冠病,目前奥密克戎可以说是真的连流感都不如。根据传染病学的理论,病毒最终是要和人类共生,并且其传染力和毒性是反比。如果毒力太猛,宿主短期挂掉,还传播个p,比如埃博拉和SARS,隔离真的有效。目前的毒株的靶器官就是上呼吸道。

为什么初代毒株重症率死亡率高,且有后遗症。我斗胆解释下。初代毒株靶器官主要是肺,抗原在肺部表达,诱导免疫系统攻击肺部,出现炎症渗出,如果炎症反应剧烈,就会从肺炎进展到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也是各种原因的重症肺炎进一步恶化的结果),此时肺泡(换气的组织)周围透明膜形成,无法和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进行换气(O2扩散到血液,CO2扩散到肺泡排出体外)。此时,肺泡里灌满了炎性渗出物,相当于人溺水。此时通过ECMO代替肺进行换气,等肺部炎症吸收度过危险期后在撤机,人就能活下来。如果撤不了机或者没有ECMO,人最终会进展到多器官衰竭,死亡。至于后遗症,最常见的是肺纤维化(进行性呼吸困难,肺活量下降,无药可救),因为炎症过后,机体会进行自我修复,有部分病人出现纤维化修复。这就是最严重的后遗症。

针对奥密克戎,我们如何预防以及治疗呢?

1.首先,提高免疫力,休息,饮水。根据个人体质,可以服用生姜大枣熬水。伤寒论里的众方之冠,桂枝汤,里面打底的就是生姜大枣,振奋中气,解表散寒。如果允许,也可服用桂枝汤,适用于平时出汗多,体虚的朋友,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根据体质调整剂量。口干口苦,情志不舒的可以吃小柴胡汤。

2.如果已经有症状的,西药可以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含对乙酰氨基酚这一解热镇痛药,和金刚烷胺这一抗流感病毒药但是不抗冠状病毒),这个药物针对低热、头痛、肌肉酸痛、鼻塞效果好。咳嗽,右美沙芬。咳痰,羧甲司坦或者乙酰半胱氨酸。合并细菌感染的(脓痰),吃抗生素或者就医。高热的朋友,可以用物理降温(酒精擦拭),或者双氯芬酸或者吲哚美辛塞肛,但是尽量避免和氨酚烷胺同用,最好间隔6小时。中药的话,尽量找医生开具。

3.重要的话说3遍!感冒药不可同服,包括中成药。感冒药不可同服,包括中成药。感冒药不可同服,包括中成药。大多数感冒药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包括中成药(会添加,请看配料表如感冒清)。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都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因为作用于COX1和2受体,可以有抗血小板聚集、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但是一定不能同服2种及以上,因为这类药物的肝损伤和胃出血发生率很高,最近好多人就吃出病了。

4.抗病毒药吃不吃?我建议不吃,其实学过医的人都懂,人类没有真正的杀灭病毒的药,其实这些药物最多是抑制病毒复制来发挥作用,但是副作用很多,肝肾衰竭,甚至过敏性休克。并且你也不要吃奥司他韦一类的抗流感病毒药,贵还没卵用。真正抗新冠的是之前有楼主提到的辉瑞的帕克洛维和默沙东的莫那比拉韦,但是也是很严重才吃。

5.关于中成药。最火的无非是智商鉴定胶囊--连花清瘟了。哈哈。这个药,以前也喜欢用,治疗风热感冒,如咽痛、咳嗽、黄痰此类的效果不错,后来,各种带货和吹捧让我比较反感,所以我不用了!现在各路牛鬼蛇神出来割韭菜,我相信社区的朋友应该都是有独立思维的应该可以分辨。别浪费钱,也别跟风,更别乱吃药。不适就医,对症处理即可。

6.我想说一下,中医西医这个问题。西医基于科学真理,全世界范围的主流医学地位毋庸置疑,目前处于循证医学阶段(通过大量临床试验论证,客观性强),科研发展到分子生物阶段(基因、靶向治疗)。中医,现在争议很大,其实作为本专业人客观的说一下,中医基于的理论更多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就是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其实是哲学,属于经验医学(逊于循证医学,主观性强)。目前行业内是群魔乱舞。以我们正规军(中医药大学毕业)来说,我们只要一进医院,基本走的西医体系,中医处方一般以教材结合上级医师经验为主,思路偏向西医,称之为学院派。还有些祖传世家,这类的,有好有坏,有的是真本事,有的呢,是神棍。根据治疗思路,又分为经方派,时方派。芬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都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因为作用于COX1和2受体,可以有抗血小板聚集、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但是一定不能同服2种及以上,因为这类药物的肝损伤和胃出血发生率很高,最近好多人就吃出病了。

4.抗病毒药吃不吃?我建议不吃,其实学过医的人都懂,人类没有真正的杀灭病毒的药,其实这些药物最多是抑制病毒复制来发挥作用,但是副作用很多,肝肾衰竭,甚至过敏性休克。并且你也不要吃奥司他韦一类的抗流感病毒药,贵还没卵用。真正抗新冠的是之前有楼主提到的辉瑞的帕克洛维和默沙东的莫那比拉韦,但是也是很严重才吃。

5.关于中成药。最火的无非是智商鉴定胶囊--连花清瘟了。哈哈。这个药,以前也喜欢用,治疗风热感冒,如咽痛、咳嗽、黄痰此类的效果不错,后来,各种带货和吹捧让我比较反感,所以我不用了!现在各路牛鬼蛇神出来割韭菜,我相信社区的朋友应该都是有独立思维的应该可以分辨。别浪费钱,也别跟风,更别乱吃药。不适就医,对症处理即可。

6.我想说一下,中医西医这个问题。西医基于科学真理,全世界范围的主流医学地位毋庸置疑,目前处于循证医学阶段(通过大量临床试验论证,客观性强),科研发展到分子生物阶段(基因、靶向治疗)。中医,现在争议很大,其实作为本专业人客观的说一下,中医基于的理论更多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就是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其实是哲学,属于经验医学(逊于循证医学,主观性强)。目前行业内是群魔乱舞。以我们正规军(中医药大学毕业)来说,我们只要一进医院,基本走的西医体系,中医处方一般以教材结合上级医师经验为主,思路偏向西医,称之为学院派。还有些祖传世家,这类的,有好有坏,有的是真本事,有的呢,是神棍。根据治疗思路,又分为经方派,时方派。前者处方药物少而精,思路明确,遵循汉代及之前的伤寒论、黄帝内经等学术思想。(这里提一句,日本作为全球中医最发达国家,如现在中药颗粒剂,现代针灸针就是日本发明。他们称之为汉方医学,可以认为是经方派,独遵伤寒)。时方派,处方药物多,处方大,效果时好时坏。

中医作为我们民族的精华,其实是有很多优秀之处的,君不见古代瘟疫,都是中医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我虽然自己是这个专业的,以前也不信,后来直到我遇到了真正的中医,我才明白其伟大之处。中医经过了几次大的文化断代,很多优秀的东西没有流传下来,相反日本,港澳台、广东沿海这方面保留的很好,他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比较浓厚。中医在欧美、澳洲都有专门的学校的,有专门的证书的,需要考试,也很热门,身边就有润到美利坚干中医的,很赚钱。我个人偏向经方派,推崇六经辨证体系,各位看病,我建议多去找经方派的大夫,不要迷信一些所谓专家教授。

7.关于这次疫情,我发现在我们科,N95啥的用处不大,可能因为是国产货?哈哈。我看同事们个个武装整齐的都中招,我就戴个外科也没事,我还不断接诊发热病人,科里就剩我和一两个同事并肩作战了,别学我啊。还有,有症状的还是多,不过对症处理后,都1到3天缓解。但也有反复发热的,这类的还是基础疾病多,体质差。我朋友是985大学预防医学硕士毕业的,市疾控中心的,这次也是抽到广州一线,他发现,那边无症状的多,有症状的2到5天不吃药症状也会消失。这个估计也和地区差异生活水平关系大。广州那边,喜欢吃药膳、喝凉茶啥的,又偏爱中医,所以可能体质好些。

8.关于医护群体。我们这行唉,被无良媒体描绘的如同恶魔,为啥会如此,各位参考英国这种全民免费医疗的国家,就会明白原因。也的确很多害群之马,没办法,每个人三观不同。总而言之,我们辛苦得很,996啥的对我们真是福报了,没有节假日、周末,隔三差五夜班,收入真是呵呵。学医8年起步吧,0收入,如果读博再加3-5年。工作难找,内卷严重。

9.关于药品质量。西药,毋庸置疑,进口的最好,效果和国产甚至有时是天壤之别。中国几乎没有原研药,几乎都是仿制(一般原研药有20年专利保护,印度因为被WHO豁免,所以可以仿制一些新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也还凑合吧,药盒上有标识的(这个评价也是国内自己搞的)。现在药品集采后,价格下来了,效果也下来了,质量参差不齐。国内的药企,科研投入很低。中药,也是质量参差不齐,道地药材最好,如四川的牛膝,河南的山药,每个药材都有最好的产地,这个和当地气候环境有关系(中医讲究天时地利)。无良奸商把萃取后的药渣当药卖,没任何效果。唉,很无语。你最好去大点、口碑好的中药店去买中药,贵点但是病好的快。

最后,祝大家都挺过疫情,家人平安!文中若有不严谨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看病难,一半是形式主义的功劳,另一半是把责任甩给了机器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一旦有点小病,只要往医院跑,几个步骤不能省。

1.拼手速挂号。急症时,挂不上门诊号的,一般会留个口子:要么看急诊,要么花200元至500元不等挂名医号。

2.做"周全"检查。看上医生后,患者尚未描述完症状,就被打发去做一系列的“超额”检验和检查,看医生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遇到B超、CT等项目,还要再次预约及排队。

3.开“常见”药方。检查检验结果出来后,严格检查结果开出“常见药方”。至于对不对症不重要(不对症最多再来复诊另开药方),坚决不用自己不拿手的药方。处于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个没有问题,但如果这样,还要医生干什么用呢?是不是可以用机器人替代了?

万一不好彩,要住院时,更是夸张(以下以6岁儿童小明拍X光显示肺部感染安排住院为例):

1.首次全方位检查。只要与病症相关的,都纳入必查必验项目。有些还会推荐医保外的检查检测项目,一般要往省城送验,费用不菲。例如,小明就被一口气抽了12管血,安排了5项检查,以及23项检验。最后的结论是:血象总体很好,肺部支原体感染,输液7至10天就好了。

2.常规性输液。用得最多的就是葡萄糖和生理盐水,主要是供给水分、热量和电解质。例如,小明每天输液4轮,每轮3至4瓶药水,每天输液时间超过16小时。

3.推介医保外理疗项目。例如,小明就被安排做支气管炎镜检查(自费项目1200元)。检查结论是:肺部水肿,有痰。

4.出院前“周全”检查。

综上,两个结论:

1.过度检查普遍存在。究其根本,就是把医疗责任甩给了机器,反正是机器检测的结果,什么样的结果配什么样的药方,错了也是机器的责任。

2.平庸医术普遍存在。无论是专家号,还是普通号,大多数都是按部就班的方案,没有多少经验性诊断。那种医生听听脉象,就精准用药的治疗方式,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究其原因,无非是形式主义作祟。把该做的检查做了,把该记录的病情记录了,只要守住医疗事故底线就好了,至于病能不能治好,那就看个人造化了。

经典古方玉屏风散:仅3味药,化解关节痛,手指僵!帮你挡住风湿

今天这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一个经典古方:玉屏风散。

方子只有三味药:防风,黄芪,白术,配伍简单,但是用好了可以发挥出百十倍的功力。

我把这张方子比喻成人体的棉大衣,因为他可以益气固表,长期服用还能治疗大人和儿童身体虚弱,提高免疫力。

下面我给大家聊聊,玉屏风散加减过后在风湿类疾病中的运用。

话不多说,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病例。

说有位男性患者,42岁,是一名下水道清洁工。因为工作环境的原因,双脚经常泡在水里,穿的衣服也是常年潮湿。

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后来上了点岁数,就总感觉自己的双脚一碰凉水就发麻。身上也总是莫名其妙地出现酸胀,今天这里疼,明天那里痛。

两年前,他的下肢和左侧肩关节出现了连续性的疼痛,而且十分强烈,再也不像之前稍微休息一会儿就能得到缓解。

刚开始疼的前两天,他拿出了自己之前买的膏药贴上勉强支撑。

谁知道后来不仅是疼,双腿连劲儿都使不上,左手连筷子都握不紧了,一边不停地出汗,一边浑身发冷。

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赶忙找了当地的一位名中医治疗,病情才有了转机。

医师听了他的症状描述,又观察其舌淡,苔白厚腻,而且脉象弦细,辨证为风湿骨病。

于是在玉屏风散的基础上作了下面这样一张配伍:

黄芪,白术、防风、桂枝、当归、桑寄生、秦艽,鸡血藤

你猜结果如何?患者连服此方7剂,双脚的肿胀就控制住了,疼痛也有了明显好转,左肩也能在右手配合的基础上进行轻微转动。

原方不变,续药20剂,患者诸症全消。

别看我描述得简单,其实这其中大有说法,咱们下面展开说说,如果各位有什么想法也可以随时交流。

治病讲究对症。那咱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位患者是怎么患上的这个风湿疾病

很明显,长期呆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风湿寒邪入侵体内,所以才产生肿痛。所以,要想改善他的问题,第一步就需要祛除藏在其体内的风湿。

方子里的桂枝补中益气,调和营卫;桑寄生入肝、肾经,可以祛风湿;鸡血藤和当归,养血脉,通经活络。

乍一看,这些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单是这些药材的话,可是仅仅不够的。

除了祛除体内湿气,我们还需要把体内的邪气往外赶,再把丢失的卫气给补起来。

因此除了以上5味药材,剩下就是玉屏风散的组成了:黄芪,白术、防风

玉屏风散本身就是用来固表止汗。

方中黄芪主要核心作用就是补气,主要适用于气虚症而出现的气虚、乏力,还有吃不下去东西、腹胀、便溏等中焦气虚表现。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配合黄芪加强固表的作用;

防风,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可以预防风导致的病症。所以我们前面用黄芪和白术固表,后面用防风把外邪赶出去,这样一来配合得天衣无缝。

患者除了关节疼痛,还有盗汗,畏寒的症状,这样一来也能全部对应上了。

所以治疗风湿类风湿并不是一味的祛除湿气就好了,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具体辨证,就像上面的医案,单把风湿除了,没有把表固好这个病也是好不全的。

最后提醒大家,任何疾病都需结合年龄、病程、症状等辨证用药,切不可照搬经方使用,调理的过程也需根据好转情况调整组方。

祝各位健康安乐。

当今医疗之怪现象: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医院人满为患!却亏损?

#城市观察员#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当今中国医疗之怪现象?

1、一方面: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医院人满为患。

2、另一方面:90%以上公立医院竟然亏损。2022年,亏损10000亿。

如果要问老百姓,中国最赚钱的行业?相信,学校和医院肯定在排在前列,一个从不担心生源。一个从不用担心患者。

但是,如果跟你说,全中国90%的公立医院包括三甲医院,都处于亏损之列,你相信吗?

天天人人满为患、不打折、不砍价的医院竟然亏损,我也不信!

但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医疗机构有43.5%亏损,亏损额超过10000亿。平均每天亏损30亿。这可是官方公布的数据。

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简简单单一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在小诊所,几块、十几块就能解决的事。一旦进了医院,低者上百,高者上千,不扒你一层皮。你就别想出医院的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你不看一下,现在医院有“望闻问切”吗,?没有,这些统统不要.

只要一进医院的门,管你是头疼脑热、伤风感冒。不管三七二十一。肯定要挂号,先验血、后验尿。不是CT,就是B超。一通操作操作下来,花费了几百,经医生又是看片子、又是对比数据的,最后确诊结论:就是普通感冒。

你还真别笑。进了医院的,这样的事,你肯定会遇到。

就这?还是一个普通的感冒。如果是大病呢?你说老百姓还病的起吗?还敢生病吗?就这样,医院竟然还亏损?

1、 严重的冗员支出

有数据统计,三级公立医院人员经费占支出占比为:37.84%,平均数为35.94%。

对比一下:

A、茅台的员工薪酬占营收的3%;B、工银行员工薪酬占营收3.68%为什么会冗员突出。

进过医院看病的都有化验、拍片的经历吧!因为拍片费和化验费是医院的绝对收入,也和医生绩效挂钩。

所以不管是否和病人对不对症,不管是大病小病。先来上一通再说,反正做了对病人身体好像没坏处,即使有,也不是马上能体现出来的。

所以才B超、CT机和核磁共振机日夜不休地工作。简直是机器一响,黄金万两。

为什么时代进步了了,医院增加了,老百姓看个病却越来越难,医院天天人满为患?

我们看一下上世纪80年代,我国医疗卫生的主要状况是医院少、医疗工作人员少、药品少。

数据显示:

1980年,我国综合性医院9902家,人口9.8亿。那时候的医院并没有已满为患。

2020年,我国综合性医院35394家,人口14亿。

从上面数据看,人口数量才是上世纪80年代的1.43倍,而医院数量却是3.57倍。

况且,现在医院无论从数量、规模都不是上世纪80年代可以比拟的。

上世纪80年代并没有人满为患!现在进个医院反而人挨人、人挤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呢。

这难道不是医院一个怪现象吗?

其实,从前面提到的进入医院看个感冒都要进行一通检测的过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医院人满为患了。

直观一点:

要知道,80年代可没有那么多主治医师、专家、教授什么的。

现在呢又是专家又是教授的。但无论专家还是教授,都是看片下药的。

本来1步到位的事。

现在看个病不知要经历多少个科、多少的室,经历多少个长枪短炮、多少项有用或无用的检查,经历多少无用的步骤才能完成。

能不冗员繁重吗?还不说那些挂靠在这些科室后面的庞大后勤人员。

医院能不人满为患吗?

别管有用没用,反正也没闲着。

这难道不是人员的浪费、资源的浪费,百姓时间的浪费?

不知是否考虑一下,减少或合并一些不必要的动作、不必要的步骤?

第二点:高额设备费用

现在的医院,哪个科室离得开高精设备?哪个医生离得开这些设备?没有这些设备,医院的医生还有会看病的吗?要说一个没有太绝对。但起码90%以上都不会。

所以,支撑医院运行的就是高精端设备。

这些设备大多依赖进口。不管国产还是进口,反正费用高得吓人。

而且,这些设备。就如同我们使用的手机一样,更新换代迅速。

有的设备几百万买回来,用不了几年就被淘汰,又要购买新的设备,否则患者就会到其他医院。有的甚至还没回本又要买新的机器。

照这样说的话,还真可能会亏损。当然,还存在其他原因。但为什么出现亏损的往往都是公立医院?友友们自己脑补。不想再多叨叨了!

医疗改革事业仍任重道远。但如何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才是真正体现医疗改革的价值!

您对此有什么看法或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和小编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