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表示脾气大的句子简短(表示脾气大的句子)

表示脾气大的句子简短(表示脾气大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弱者脾气大,强者肚量大

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这杯水立刻变色;一滴墨汁如果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

为什么?因为两者的“量”不一样。

如果以此隐喻到我们生活中,从一个人对待别人的态度,就能看出他的气量。

有的人,动不动就发脾气,容不下别人;而有的人,则无论怎样,都不动声色。

就像那句话所说:“脾气人人都有,拿出来是本能,压下去才是本事。”

弱者气大,强者量大。

01越没本事的人,脾气越大

我的邻居蔡叔叔,就是那种典型的脾气大于本事的人。

蔡叔叔没什么事业心,工作几十年一直碌碌无为,工资不高还没有什么存款,全都靠老婆撑起整个家。

可蔡叔叔在外面受气了,回家后总是板着脸,儿子声音大了会被呵斥,老婆晚饭做得不合口味了也会被骂,好像全世界都欠他。

只要是他不顺心,就会在家里乱发脾气,和老婆吵架,和父母吵架。

生活中像蔡叔叔这样的人,确实不少。

他们工作没能力,也没什么成就,却总是趾高气扬,颐指气使,把自己的怨气发泄在别人身上,跟亲人耍横,给家人脸色。

看过这样一句话:那些越是喜欢在家耍横的人,骨子里越是自卑,在外越是没本事。

那些没本事的人,只能拿脾气当本事,来为自己找存在感。

本事不大,脾气不小,能耐不大,架子不小。

02真正厉害的人,有容人之量

古人云:“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人也是一样,真正厉害的人,必有容人之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些古语都教给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成大事,必须要有比天空大海还辽阔的心胸。

华为之所以能成长为一家世界级的公司,是因为任正非一直懂得学习,尤其是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任正非曾说:“华为向外国学习:学英国的企业管理制度、美国的创新、日本的精益、德国的规范。”

有气量的人,不会盲目自大,他们会看到他人之长处,并汲取学习,然后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

在华为遭遇到困难之时,任正非不恼不气,而是正视公司发展问题所在,将精力放在解决问题上。有网友评论,任正非生动展现中国企业家面对风险挑战时的铮铮骨气、博大心胸与百折不挠的精神。

心胸决定事业,气度决定未来。华为的心胸和气度,使它稳稳站在5G网络的尖端。

的确,厉害的人,也更有智慧。他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纠缠上,会把宝贵的时间发挥到更有效的事情上。

能够容纳别人,也是给自己创造生机。

一个人的心越宽容,舞台就会越大,人生就会走得越远。

03弱者不饶人,强者多豁达

越是层次低的人,越是得势而不饶人;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愿意尊重人。

能力越弱的人,心灵边界越褊狭,越喜欢得理不饶人。

反而,越厉害的人,越懂得宽容和大度。

演员被认错的事情常有发生,但有的演员被认错后当即黑脸,转身走开。而有气量的那些人却不会如此。

孙红雷自曝曾经遇到一位非常热情的阿姨,阿姨表示很喜欢他演的戏,孙红雷当时感觉非常开心,结果转眼大妈叫他名字的时候就傻了,原来被认成了是陈宝国。孙红雷虽然“深受打击”,但他和颜悦色地跟阿姨说自己不是陈宝国。

这样的情况,邓超也曾经遇到过,阿姨将邓超错认成了彭于晏。而邓超没有当众甩脸色、也没有让阿姨难堪,为她签下了彭于晏的名字。

气量小的人,处处都在计较;气量大的人,越懂得尊重,更豁达。

弱者无法容忍别人的好,他们不甘,就会攻击别人,只是不想承认自己弱。

强者敢于正视别人的好,不是他们没有锋芒,而是他们更豁达,化悲愤为力量,变得更厉害。

04写在最后

冯梦龙在《增广智囊补》中写过这么一句话:“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人只有活得大气,才能不被眼前的琐事困扰,放眼望去天地宽。

弱者脾气大,强者肚量大。人生在世,与其生气,不如改变。

当你弱的时候,再愤怒嘶吼,也不会有作用;只有你强大起来,才能不怒自威,令人敬畏。

想要让人仰望,不是把别人踩在脚下,而是让别人站得直,并努力让自己爬高一点。

当你拥有更强的能力,站在金字塔尖,就会发现:

坏人还是存在,但伤不了你分毫;

烂事依然不少,但已经影响不了你。

愿我们都能放下怒气,养好度量,修炼本事,能对人和颜悦色、对己平静如水,做一个真正的强者。

作者简介:路汐,自由撰稿者,有限的生命探索无限的活法,坚持写走心的文字,做温暖的人。

“脾气大”背后的心理学秘密:你的情绪,你真的了解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人,他们似乎总是“动不动就发脾气”。他们的情绪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那么,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学秘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谜团。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人“动不动就发脾气”可能意味着他的情绪管理能力较差。这可能是由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学会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可能在面对压力或挫折时,无法找到健康的方式来应对,因此经常以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1、缺乏自我认知

这种人可能缺乏自我认知。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情绪反应对他人的影响,或者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脾气是一个问题。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发脾气是理所当然的,别人应该接受他们的脾气。

2、沟通技巧不足

沟通技巧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有些人可能会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感受,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会更有效的沟通技巧。他们可能不知道,通过平和的语言和理智的态度,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3、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也可能是导致频繁发脾气的原因。在某些情况下,频繁的发脾气可能是某种心理问题的症状,如抑郁症、焦虑症或人格障碍等。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经常发脾气,可能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4、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不能忽视。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压力和冲突的环境中,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发脾气。比如,家庭暴力、校园欺凌等恶劣的环境,都可能让人变得易怒。

5、生理因素

最后,生理因素也可能导致一个人更容易发脾气。某些生理因素,如荷尔蒙失衡或缺乏睡眠,也可能导致一个人的情绪变得不稳定。

一个人“动不动就发脾气”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应该理解和接纳这些人,同时也要帮助他们改善情绪管理的能力,提高沟通技巧,解决心理问题,改善生活环境,调整生理状态。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扰。但是,我们不能让这些压力和困扰控制我们的情绪。我们要学会理解自己的情绪,掌控自己的情绪,用理智和爱去对待每一个人。

牛脾气?牛真的脾气大吗?

牛,人类的长期合作伙伴,在人类语言中也被赋予了很多意义。常说某人有牛脾气,像拉不动牛一样倔强固执。那牛为什么会偶尔伫立不动,是它真的脾气那么大吗?

撰文|苏澄宇

如果我们想形容一个人脾气很固执、很倔,第一个想到的词可能是牛脾气,也有可能是“犟”。

这些经典著作在形容一个人倔的时候都用了“犟”。

图源:中国哲学电子书计划

你看“犟”这个字,下面就带了个“牛”,说明固执这一属性和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现实里牛这种动物的脾气真的很倔吗?牛脾气很倔的说法从何而来呢?

法国画家朱利安·杜普雷(Julien Dupré)《倔强的牛》(The stubborn cow)

图源:Google Arts & Culture

除了固执,不同人眼中还有着其他不同的“牛脾气”。瑞士诗人比特·斯特基(Beat Sterchi)写过一本书《奶牛》(The Cow),他在书中创造了一个形容词“cowpeaceably”,形容像奶牛一样平静。

诗人眼中的奶牛是这样的:一头奶牛矗立在田野中,一边反刍(吞进肚子里的草再吐回到嘴里反复咀嚼),一边茫然地凝视着前方,仿佛在做冥想一般。这种完全平静的状态使奶牛显得孤僻和“超凡脱俗”。

大部分时间,牛都是很安静的,当然某些时候比如期,就另当别论了。

图源:American Dairy Association North East

超凡脱俗的平静和固执完全就是两个极端,都同时出现在了牛身上。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牛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丰富的动物。

牛有情感?不对,动物有情感?不是人才有情感吗?很多人可能并不认可动物有情感这种说法,不止普通人这么想,早期一些动物行为学家同样也认为动物没有情感。他们认为,动物根本没有情感或智能,只有行为,而行为又受到奖惩或来自环境的正负强化制约。

简单来说,当时对动物理解是一种对刺激做出反应的机器而已,就像巴浦洛夫的狗一样,又或者斯金纳的老鼠,只有奖励和惩罚才会让动物产生反应,动物的一切行为就是趋利避害。

斯金纳箱,用于研究动物行为的实验装置,由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赫斯·斯金纳设计制作(Burrhus F. Skinner),可以简单理解为老鼠的老虎机

图源:Wikipedia

这种说法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直到最近的研究才有人发现动物是有情感的,其中也包括了牛。

我们一般说牛倔强,都是基于一种常见的现象——牛怎么都挪不动步,不管你怎么推、打、去牵引它的鼻子,它都不会有反应。动物科学家坦普尔葛兰汀(Temple Grandin)认为,牛挪不动步不是倔,而是紧张。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坦普尔葛兰汀和农场里的牛

图源:Vermont Public Radio

牛虽然是人类长期驯化的牲畜,但它们并非生下来就习惯和人类相处。因此,当它们走过养殖场的过道时,如果看到高处有人的走动,或一些风吹草动,就会感到压力,紧张不安,就会停下来不动。

坦普尔观察到,如果一个养殖场出现了下列这些情况,牛都会出现紧张得挪不动步的情况:

过道水洼里有闪动的光影;地上金属片上的反光;来回摆动的锁链;金属碰撞的叮当声、高强度的噪声、呼啸的风声;迎面而来的气流;挂在栅栏上的衣服……她一共列出了18个让牛紧张的情况(也适用于其他动物),而且这些情况多多少少都会出现在养殖场里,有的只有一两个问题,有的可能就有五六个。

这些情况在大部分人类眼里看来都是细枝末节的问题,平时可能都不会注意到。虽然也有研究表示一些“难听”的声音会让人不舒服,但也不会让人“牛脾气”上来,那为什么会让牛紧张得挪不动步呢?

图源:stackexchange

这里我用了“大部分人类”,因为对一些擅长形象思维或者是患有自闭症的人来说,这些细节并不是注意不到的。相反,自闭症患者通常会更敏感,更注意细微的变化,并将这种变化反映成生理上的不适。不管是视觉还是听觉,自闭症患者有着极端的感知能力,只要有一点点刺激,就会感觉很痛苦。

自闭症患者更注意细节而不是整体,而正常人则会更注意整体。正常人和自闭症患者虽然感受器并无区别,都会接受等量的信息,但大脑在处理这些信息的时候却出现了区别。正常人的大脑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并不会将原始的信息直接拿来用,而是经过大脑处理的,在这个过程中会将无用的信息淘汰出去。

之前有一个很出名的实验:研究人员播放一个一群人在打篮球的视频,给观众的任务是数清视频里穿白色衣服的人传了几次球,期间会有一个装扮成大猩猩的人走过。实验结果里,50%的人在看视频的时候,完全注意不到那只猩猩。

看不见的大猩猩实验

图源:Smithsonian Magazine

之所以有一半的人注意不到,是因为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会将数传球数列为首要任务。大脑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有的人在处理信息的时候,会把“猩猩出现在我视野中”这个信息排除掉。

能专注于一件事上,排除不必要信息绝对是件好事,不然就不会有人天天问“要如何专注?”这个问题了。如果环境中每一个细节都能引起你的注意,那你就会处于一个信息过载、甚至会焦虑到无法处理任何思维活动的状态。这种情况过于严重的话,就要去就医了,因为你可能得了多动症。

回到牛的问题上,坦普尔认为牛及其他动物在处理环境信息的时候,和自闭症患者很像。前面说到,牛能够注意到养殖场很多细节问题,导致紧张得挪不动步,其他动物也有这样的极端感知。比如猫可以在你每次回家的时候,都可以出现你家门口,狗可以嗅到一两百米外的微弱味道,大象可以用次声波进行交流……

动物有这样极端的感受,一方面是因为感受器独特,另一方面是因为大脑不同于人类。动物的大脑和人类当然有很大不同,起码绝大多数动物的大脑都没有人大。但人比动物聪明,并不只是因为大脑更大,准确来说,是人的新皮质层比其他动物更大。

美国神经学家保罗·麦克里恩(Paul D. MacLean,1913-2007)曾提出了大脑三分法(triune brain),他认为演化过程只是把新演化的那部分大脑附加到原有的大脑智商,并非将原有的部分取而代之,就像扩建房子一样。

保罗·麦克里恩(Paul D. MacLean)和他提出的大脑三分法

图源:Yale School of Medicine

在大脑三分法理论中,人的大脑第一部分,也是最古老的部分,位于大脑的最底层,麦克里恩称为爬行动物大脑,主要负责一些基本的生理需求;第二部分位于大脑的中间位置,称为旧哺乳动物大脑,负责处理情感;最后的,也是最外层的大脑,叫新哺乳动物大脑,负责处理理智和语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新的神经解剖学技术出现后,发现大脑的结构并没有那么简单,大脑三分法的理论便很少得到支持。但由于它的大方向是对的,所以作为大众了解大脑的简单理论是没什么问题的。

诸如牛一类的哺乳动物,它们都有一些新哺乳动物大脑,但人类则有更多的新哺乳大脑层,更大的额叶层,这也是人类的优势所在。发达的额叶让人类更能专注地处理必要问题,淘汰不必要的信息。

而自闭症患者大部分的问题出在额叶上,额叶在处理这些信息的时候出现了问题。虽然额叶出了问题,但还是有基础的动物脑可以用,这也是为什么自闭症患者在某些时候,感知能力和动物相似的原因。从某个角度来说,自闭症患者更接近动物。

牛倔吗?这只是在人的大脑里的印象,它只是更敏感,感受到更多细节,紧张而已。至于要如何让农场里的牛不那么紧张,就得减少它的环境压力,而这就得牵扯到动物福利的问题了。

来源: 中科院物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