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描写王昭君外貌的句子简短(描写王昭君外貌的句子)

描写王昭君外貌的句子简短(描写王昭君外貌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人生失意无南北:王安石《明妃曲》,被誉为咏王昭君最好的诗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王昭君,这位美丽的女子,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志士去欣赏、品味,从西晋开始,及至唐宋元明清,甚至蔓延到当代,都有以昭君作为题材的作品源源不断地出现,而宋代王安石对于这一题材独出机杼的见解,让昭君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也表达了昭君的无可奈何的遗恨,自己处处愿意“为汉家死”,但终不见用。

那么,小编就带着大家先来品味一下,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篇呢?

《明妃曲》

[宋] 王安石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诗中“明妃”就是汉朝出塞和亲的王昭君,王安石以艺术化的笔触,描写了昭君初到边塞时的境况与心情:昭君想找个人说话却无处述说,只能把心事寄托在声声琵琶之中。

1、立意新颖。纵观历史长河,大多以王昭君作为题材的诗歌作品都是集中在吟咏昭君的思归之情以及她命运的悲剧性上。而在王安石的笔下,昭君一反常态,不再是作为和亲的悲剧性的人物,反而是拥有了自己独立人格的略带喜剧结局性的人物。诗人笔下的昭君也不再是以前那个哭哭啼啼的娇弱的女子,而变成了一个大义凛然、值得人们尊敬的昭君。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昭君知道自己一旦离开故国,就再也不能归来,却依旧对于自己的故国忠心耿耿,她并不不入乡随俗,反而执着地“着尽汉宫衣”,就是为了表明自己那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她渴望知道祖国与家乡的消息,但是远在塞外的她只有将这样的希望寄托于鸿雁身上。

2、艺术手法高妙。对于王昭君形象的刻画,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描写相结合。描绘王昭君的美貌,并不用过多笔墨描写其外貌体态,而是着重从正面描写昭君的风度与情态之美,并且从君王和画师的侧面进一步烘托渲染昭君之美。

3、内涵深远。王安石先是以失宠后幽居长门宫的陈阿娇与出塞的昭君相比,说明悲剧的普遍性,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个例到普遍真理,意在传达失意之人无分南北的思索,从而联想到自己失意的悲惨境遇。刘霖老师的课堂,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拥有全新面貌的王昭君,更是让大家看到了一个美丽、悲戚、爱国、恋家的虽可悲却更为可敬的昭君形象!

嗯,你以为就这样结束了吗?

其实

《明妃曲》还有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第二首,表达了诗人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反而流露出自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知己的渴求。

不管你身处何方,处于何种境遇,都不要因为失意而消沉下去,因为失意是一种人生常态,要学会体会人生之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生失意,乐在知心”,正是王安石用俯瞰人生的视角所提炼出的人生哲理,值得后人的学习与揣摩。

描写王昭君的5首古诗,构思巧妙文采美,流传千古万人夸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管是文人雅士又或者芸芸众生,都对诗词有着特殊的感情。而王昭君作为四大美女之一,在历史上引起了众多诗人的讨论。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诗词文化爱好者,记得关注我,一起来欣赏描写王昭君的5首古诗,构思巧妙文采美,流传千古万人夸。

第1首,《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杜甫的诗歌以“沉郁顿挫”风格赢得了无数赞誉,从某种意义上说杜甫比李白更伟大。因为李白的诗篇多处于天才,天马行空,无法模仿。而杜甫雕琢文字与格律的苦心却能够让后人模仿学习,也因此后世诗人往往更推崇杜甫。(当然,多数老百姓还是觉得李白更厉害一些。)

回到这首诗来,杜甫在公元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等古迹,感怀古人,抒发自己的想法,写下了千古绝唱。这首诗专门针对王昭君而发,用词含蓄典雅,文采飞扬之外更有无限幽怨,令人回味悠长。

诗歌开篇点出王昭君生长的地方,而“群山万壑赴荆门”的壮观之势,令人首先就感到不寻常,而这种不寻常正是为了铺垫王昭君的倾城倾国容颜,不用明说,而意思足以让人联想。“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两句用14个字概括昭君出塞和昭君悲剧结局,十分有力,乃是千古绝唱。而且这两句对仗工整,用词精妙无比,特别是“连”和“向”字,刻画生动,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颈联2句则是讲王昭君因为被毛延寿乱化图画而没有让汉元帝知晓她的美貌,而身在塞外的王昭君怀念故国,却只是一场空。也因此,结尾两句的“怨恨”就有了立脚之地,让这种怨恨足以承传千年,传唱到杜甫的耳中,传唱到今我的心里。

第2首,《于阗采花》: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李白虽是男子之身,却最能体会女子之心。他的诗篇里描写闺怨的佳作颇多,而这首《于阗采花》则是描写了王昭君的倾国倾城。一句“胡中美女多羞死”,第一眼看上去有点像大白话,但是仔细品味一下,却觉得十分自然,十分贴切,这才是一等一的写诗水平,没有矫揉造作,而是顺从自然天意。

而“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同样是用王昭君被毛延寿坑了的悲剧,说小人作梗,美玉被抛弃,让人无比怨恨。显然,这种佳人被遗弃的怨恨与李白自身怀才不遇的感叹有某种相通之处,所以李白才能够将昭君怨抒发得这么自然。

第3首,《王昭君》: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李商隐的律诗语言华丽,语意朦胧,自成一体,影响广泛,而这首诗则写的意思明白,另有一番妙语。

诗歌的意思是说:“面对着绝世容颜的王昭君,毛延寿居然没有动心,反而因为钱而故意把王昭君画得很糟糕。”表面上说毛延寿铁石心肠,其实是感叹王昭君犹如明珠蒙尘,不被人们赏识,空有美玉良才而不被欣赏。

而诗歌后两句更是振聋发聩之语,让人回味无穷:“人们永远记得昭君出塞的幽怨,记得琵琶万里的忧伤,却不知道汉宫中年年都有王昭君一样的宫女,因为被毛延寿这样的小人阻拦,落得个悲惨下场。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第4首,《明妃曲四首·其三》:日暮惊沙乱雪飞,傍人相劝易罗衣。强来前殿看歌舞,共待单于夜猎归。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储光羲。这首诗同样描写王昭君的幽怨,但是却把角度放在了王昭君的塞外生活。诗人用想象写出了王昭君在塞外生活的一幕:“大雪翻飞,沙土飞扬,这种酷寒天气真是让汉地女子王昭君无比难受。”而旁边的侍女却要让王昭君换上美丽的罗衣华服。罗衣虽然华美,但是王昭君心里苦啊。所以“强来前殿看歌舞”,一个强字写出了王昭君在塞外百无聊赖的寂寞,只能勉强看看歌舞,只能无聊散心。

一个强字,写出了王昭君内心里面无法排遣的幽怨。而所谓“共待单于夜猎归”,则写出了人在塞外的王昭君的无可奈何。这首诗将王昭君的幽怨生活化细致化了,也因此得到了人们的称赞。

第5首,《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湿春风鬓 脚 垂。低 徊 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王安石胸怀宽广,所以擅长写“翻案文章”。比如他的《读孟尝君传》就独出心裁,指出孟尝君不值得歌颂,无非是鸡鸣狗盗之雄。而这首《明妃曲》也是独树一帜,让人看到了王安石的巧思。

别人都说毛延寿故意不画好王昭君,王安石却说王昭君天下无双,毛延寿画工再好也画不出王昭君的绝美容颜。别人都哀叹王昭君出塞的悲剧,王安石却说其实王昭君出塞并不是悲剧,因为“人生失意无南北”,王昭君出塞了固然是悲剧,她就算留在汉宫里也是悲剧。像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都被打入冷宫,王昭君也未必能够幸免啊。

不得不称赞王安石的构思,确实发人深省,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王昭君的悲剧。也因此,这首诗也是流传千古,赢得万人夸赞。

朋友们,你们有创作过王昭君题材的古诗词吗?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王昭君的古诗词呢?欢迎留言哦。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

香溪河畔歌一曲昭君自有千秋在,故里兴山中秋月圆忆明妃

图为兴山昭君村的精彩文化表演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俊 通讯员邹远景

中秋月圆忆昭君,香溪河畔话家国。

皓月当空时,正是阖家团圆的温馨时刻,悦耳的乡音,亲切的乡食,温暖的乡景,积淀和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明月皎皎,更串起人们心中对家与国的共同情愫。

这个中秋,在昭君故里兴山县,来自湖北、陕西和内蒙古的游客、学者欢聚一堂,走进昭君村,徜徉香溪河,欣赏当地百姓带来的民俗歌舞,共同纪念和传承和美、和平、和睦的昭君文化。

民俗名片

声声兴山民歌

呼唤昭君归来

中秋节是民族和平团结使者王昭君(又称明妃)的生日,兴山是“和美”昭君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千百年来,当地百姓就有中秋忆昭君的习俗。

兴山县文化馆副馆长黄妮丽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地花鼓和五句子山歌是极具兴山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每逢重要节日或哪家有了喜事,老百姓就敲锣打鼓,一旦一丑执折扇和绸巾,咏罢介词(登场诗),接着与锣鼓班子搭白,与观众交流,插科打诨,表演或诙谐、大方,或含蓄、羞涩。许多唱词中有赞叹昭君之美,呼唤昭君归来的段落,情感浓郁质朴,表达了兴山老百姓对昭君的怀念。

而当地传唱数百年的兴山民歌,则有更多昭君元素在其中。比如“香溪河水起浪花,青山怀中抱琵琶,彩石咚咚弹一曲,山歌声声唱万家,要唱昭君回娘家。”除此之外,三音歌、蒿草锣鼓等地方民俗文化,也处处可见昭君的身影。

两千多年来,昭君文化已沉淀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焕发出了新时代的文化魅力。随着时代的演变,兴山每年常态化举办龙舟漂流及忆昭君、赏花节、民俗节等系列大型活动,发扬新时代昭君精神,大力弘扬昭君文化,推动昭君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

花好月圆时正相思

香溪河畔万人吟唱忆昭君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金秋时节,站在香溪河畔,遥望昭君别乡的桃花渡口,如今已是沧海桑田,山水画廊。香溪河水养育了绝代美女王昭君,今天的这里,绿水环绕青山巍峨。驾车经过香溪河岸,最美水上公路,游人如织;响滩骑行步道湖光山色,掩映如画;沿河岸线鲜花簇拥,绿树成荫……

9月11日,“中秋月圆忆昭君”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在兴山昭君村开幕。走进古色古香的昭君村,步入重新布局“千秋昭君”系列展览馆,昭君古画馆、昭君雕像馆、昭君故里馆、昭君生平馆、东汉—隋唐馆,隋唐—当代馆和昭君诗词馆里,精美的展品和图片瞬间把人带回2000多年前的岁月,仿佛可以去亲吻长安的宫墙,领略大漠的风霜。

来自昭君和亲路沿线的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湖北等地的领导和嘉宾、昭君文化研究学者以及昭君旅游联盟成员,与昭君故里的人民一起纪念民族团结和平团结使者王昭君,纵论弘扬昭君文化。

不少学者认为,昭君文化包含的“人心和善、家庭和美、民族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等文化内涵丰富且意义深远,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昭君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理解昭君文化的价值,通过品牌化发展更好地宣传、弘扬和继承这类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2日晚,皓月当空,一曲高歌忆昭君。

当晚,一场精彩的文艺晚会在香溪河畔举行,歌手谢军、云飞、云朵等人轮番上台献艺,为现场万余名观众带来精彩丰富的文化大餐,共同唱出心声追忆昭君。回望故园情深深,梦里长安不忍回望,一曲琵琶在长夜流淌,关山重重斜阳西下,深情款款的歌声把观众的思绪一下拉回到出塞的那天。尤其是一首《中秋月圆忆昭君》,道出了不管是在长江之滨,还是在离离草原,都会有一轮温暖的月亮在心灵深处徐徐升起。当晚,昭君娘家和婆家的团聚,邀明月见证民族团结和谐,人长久共赏花好月圆。

精彩纷呈的节目不时掀起高潮,现场观众摇动手机打开电筒,大声放歌,感受到中秋佳节浓浓的氛围,情真意切唱响昭君品牌。

一路三家多地联动

跟着昭君的出塞路去旅游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两千多年前,王昭君阔别家乡,远赴塞外,开启了和亲之旅。“昭君和亲路”源于兴山,经古都西安,止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全长近5000公里,跨越长江文明、黄河文明和草原文明三大文化区,国内沿途包括5省(区),9市(州),30余县(旗),辐射人口约1亿人。沿线旅游资源禀赋优势明显,拥有国家5景区13家,4景区122家。

12日,昭君文化旅游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将以“昭君和亲路”为纽带,打造国家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昭君文化走向世界。联盟由“一路三家多地”组成,“一路”是“昭君和亲路”,“三家”是昭君“娘家”兴山县和西安“出嫁”地、昭君“婆家”内蒙古自治区,“多地”则是昭君出塞途经地区共39家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共同发起。

据介绍,昭君文化旅游联盟成立后,除了传承弘扬昭君文化,该联盟还将实施旅游产业品牌统一、产业整合、运营标准、营销联动等战略,全力打造国家级特色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为昭君文化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搭建起坚实平台。

“昭君出塞之路与‘一带一路’具有契合点。”中国民族学会昭君文化研究会会长马冀说,联盟成立后,能把古丝绸之路的精神发挥出来,加强中华文化、经济与国际的交流。

三峡大学经管学院旅游系主任阚如良教授说,昭君文化旅游联盟本质上是一个品牌联盟,联盟各成员单位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加强昭君文化旅游线路、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合作,带动昭君和亲路沿线旅游文化发展,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