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八字静心禅语(静的名言名句优美句子)

八字静心禅语(静的名言名句优美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30句最清静的古诗词,恬淡空远,超然静心,值得摘抄收藏!

编辑 | 柳色黄

插画师 | 美伢仔仔仔

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感觉时间是自己的。

独处,并不孤独,反而觉得内在趋于圆满。

一些想做的事情可以慢慢做,一些想不通的事情慢慢就解开了心结。

不管是读书,还是看视频,只要自己高兴,时光便没有虚度。

总说人生苦短,要珍惜时光。只是正如“人生要说正确的话,还是说废话”这一思辨一样,人生言论总不会都是金玉良言,日常的情与爱也是在絮絮叨叨无用的废话之中。所以,偶尔放空大脑,做一些无聊的,虚度光阴的事情也未尝不可。

正如我此刻在深夜中,喝一口苦涩的生茶,一边编辑喜欢的诗词,一边任直播声嘈嘈切切的响着,不觉得空寂或无聊,只觉得清静舒畅。

也愿大家在独处中,或在诗文里找到那个更好的自己,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做快乐的自己。

01

明月入我户,清风吹我衣。

——【明】于谦《夏夜步月》

02

心空道亦空,风静林还静。

——【唐】吕岩《卜算子》

03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唐】王维《鸟鸣涧》

04

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

寂寂深山暮,微闻钟磬声。

——【明】高攀龙《枕石》

05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唐】王维《秋夜独坐》

06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唐】温庭筠《碧涧驿晓思》

07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踪迹。

——【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08

清谈半窗月,澹坐一杯茶。

——【宋】王柏《冬至和适庄即事韵》

09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0

白云寂寂水潺潺,云出无心水自闲。

——【宋】石安期《白云庵》

11

枫叶芦花满钓船,水风清处枕琴眠。

——【宋】吴则礼《诗一首》

12

独坐水亭风满袖,世间清景是微凉。

——【宋】寇准《微凉》

13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唐】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14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宋】苏轼《菩萨蛮》

15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明】汤显祖《江宿》

16

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唐】崔道融《秋霁》

17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唐】李颀《琴歌》

18

风露渐凉人散后,倚阑闲看一池星。

——【清】周熙元《夏夜》

19

竹床纸帐清如水,一枕松风听煮茶。

——【宋】真山民《三峰寺》

20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

——【宋】苏舜钦《沧浪静吟》

21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唐】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22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宋】程颢《游月陂》

23

自觉此心无一事,小鱼跳出绿萍中。

——【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其七》

24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唐】司空曙《江村即事》

25

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

——【宋】丘处机《无俗念》

26

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宋】黄庭坚《诉衷情》

27

花香满院,花阴满地,夜静月明风细。

——【元】许有壬《鹊桥仙·赠可行弟》

28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29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唐】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30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宋】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声明: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南荒诗词馆,关注我,与我一起读诗。如果大家觉得写得还不错,对您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同样有需求的人吧!

70个经典古人名言:其静虽幽,其动必荡

导读:70个经典古人名言:其静虽幽,其动必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无妄之灾莫大于忧心生恶。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常善战者,无智者;常智勇者,不赢精。

其静虽幽,其动必荡。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物极必反。

事勿过,言勿苛,惟德之隆可以为师。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忧来须眉立,事到头心直。

安贫守道,保身正名。

见义不为,无勇也;有勇不义,无智也。

和气生财,善莫大焉。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天下难知难行。

远水不救近火,独木不成林。

百岁之后富可敌国,而力不能支,财不能用。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行路难,行人难。

万事皆空,唯有读书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 顾炎武)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唐 韩愈)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唐 李清照)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唐 李煜)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论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万虑,必有一失。(《战国策》)

情人眼里出西施。(唐 李义山)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 郑板桥)

跑得快的不一定赢,但赢了的肯定跑得快。(美国棒球名将麦克马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论语》)

机会只对进取有为的人开放。(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 李清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 刘禹锡)

家能穿針妙續節,夜合嵗聲琴瑟悲。(唐 白居易)

将相和,而家国兴;祸福倚伏,睨斯须。 (明 王夫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唐 王之涣)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宋 范仲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灵遁者国学智慧整理提供。

11副修身对联:静则生明养心有主,温而能断临事无疑

01

静则生明养心有主;

温而能断临事无疑。

此联是清末曹广桢赠予其友维墉仁的楷书八字联。

曹广桢,字蔚叟,湖南长沙人,光绪十一年中举,光绪十八年(1892年)登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升刑部员外郎、刑部郎中。不久改任军机处领班章京。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吉林学政。工书,善诗文。

此联意为人在处事时一定要平心静气,保持理性。也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周密思考,不骄不躁,才能大智大慧。同时,心灵需要有精神食粮的滋补,只有不断修炼,凝神静气地思考问题,方能心安理得,身心健康,快乐安祥,掌握自我。另一方面,对于突发事件,抱以温和、平静的心态,以不变应万变,以无我超越自我,临危不惧,临险不乱,快速反应,冷静处理。

对此,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也撰有一副类似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说的是,古今圣贤都具大气度,遇重大事件时,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对裕如。

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怎么进步,为人处世,都需要静观变幻,始终做到精神镇静、头脑冷静、心态平静,力戒浮躁、急躁、焦躁,培育静气、大气。需要把静气当成一种境界去追求、一种情操去修炼、一种品质去磨砺,静气才会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行,内化于心、外化于事,始终做到不为诱惑所动、猝变所惊、名利所累、俗事所扰,以无私无欲、至大至刚涵养浩然之气,进而使静气成为我们立身做人的强大人格力量。

静气需有宽广的胸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有胸怀宽广的人,才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平难平之愤、解难解之愁。当然,静气需要诗书涵养。“腹有诗书气自华”,越是博学的人,越是视野开阔、头脑冷静、静水深流。静气还要靠正气来支撑,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02

资水如带,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

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

这是曾国藩写给洞口县曾氏宗祠的楹联。1839年,新近考取进士的曾国藩,踌躇满志周游曾氏聚居地,造访家乡附近的洞口县高沙镇曾八支祠时,触景生情,文思泉涌,现场题联相赠。上联生动地描写了曾八支祠周遭山环水绕的优美自然风光:近旁,资江恰似一条迎风飘动的碧绿玉带,蜿蜒东去;远处,雪峰山脉的凤形山恍如孔雀开屏,迷乱人眼。下联笔锋一转,热情地赞颂了两位曾氏历史人物,“孝子在周”指的是周朝的曾子,“忠臣在汉”指的是汉朝的曾据。

曾子(前505-前435),即曾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他十六岁时拜孔子为师,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史记》载:“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孔子认为曾参不仅可以践行孝道,更能传承其“孝”的思想理念。后来,曾参果然不负厚望,把孔子关于“孝”的论述集中汇编为《孝经》。

曾据,字恒仁,系曾参十五派孙,山东南武城人,官至都乡侯。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曾据怒斥王莽大逆不道,坚决不与其同流合污。公元10年,他毅然决然引家挈族2000余人,尽数迁往江南豫章郡庐陵吉阳乡(今江西吉安)。曾据后裔在江南繁衍兴盛,庐陵吉阳乡于是成为了中国曾氏第二发脉地。因此,曾据被称为曾氏南迁之祖。

曾氏历史人物众多,曾国藩撰联之所以独独选取他们两个,是因为他俩早已被后人视作“孝”和“忠”的化身,并逐渐演变成了“孝”和“忠”的代名词。“孝”是生生不息的爱心,是道德情感基础;“忠”是尽己报国的责任,是道德自觉意识。

03

怀抱观古今;

深心托豪素。

乾隆皇帝在故宫养心殿西暖阁里开辟了一间幽雅别致精巧玲珑的书屋,东面墙上挂有一副御制对联,上联“怀抱观古今”,下联“深心托豪素”,上下联之间是御书“三希堂”横额,此书屋因此又曰“三希堂”。

在李大鸣《三希堂的对联》一文中,他从乾隆御制的《三希堂记》说起,指出这篇御制文章主要讲了三希堂得名的三层原因:第一层,也是最表面的,就是因为这里收藏着乾隆最为喜爱的三件稀世法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第二层,是乾隆做皇子时,有位对其影响至深的福建漳浦籍老师蔡世远,品行学问俱佳,蔡老师因崇尚宋朝范仲淹(字希文)的事业与真德秀(字希元)的学问,给自己的书斋起名“二希堂”,乾隆在“二希”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对老师的敬重,是为“三希堂”;第三层,也是最深层次的,是宋朝大儒周敦颐在《通书·志学》中曾说过“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这样的话,这句话继承和发挥了传统儒学中“天人合一”的精神,成为宋明以来儒生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基础,被后人简称为“三希真修”。乾隆借此勉励自己积极修养,不断超越,上升到更高的心灵境界。

明白了三希堂的来源,再来看乾隆御制的这副对联。此对联属于集句联,同时还是流水对。上联“怀抱观古今”,取自东晋田园诗人谢灵运的《斋中读书》诗:“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表面上看起来,是拥有了三件稀世书法作品,深层意思上,是用宽旷的襟怀去品鉴古今贤人,从而达到“希圣”“希天”的境界。下联“深心托豪素”,出自南朝宋颜延之的《五君咏·向常侍》诗:“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豪素在这里,自然是指三件法帖,这是表象上的;往深了说,在法帖的背后,还是要归结到“三希真修”上去。深心,既表示经过深入思考反复揣摩而心有所得,又是深切地希望把心中所得表达出来的一种状态。

这副御制对联,上联“怀抱观古今”,气势很是宏大,但不够具象,略显空泛;而下联“深心托豪素”,则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上联的宏大气势找到了切实的落脚点——“豪素”。

乾隆是一朝帝王,如此身份,自然应该有通达古今的胸怀。对周敦颐的“三希真修”境界,他的老师蔡世远只敢“希贤”“希圣”,不敢“希天”;乾隆则不必顾虑,既是所谓“真龙天子”,“希天”之事自然也便顺理成章。乾隆的深心,明面上是寄托在三件稀世法帖(“豪素”)上,实际是期望达到三希的最高境界——“希天”。上联的“观古今”只是手段,是前提,下联能达到“希天”的“深心”,才是乾隆的最终目标。

04

公道唯白发;

春风不世情。

此联是南宋文人胡仔的集句联。

上联出自唐代杜牧《送隐者一绝》诗:“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下联出自唐代罗邺《赏春》诗:“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路一时连。年年点简人间事,唯有春负不世情”。上联是说,世间最公道的就是白发,人到一定年龄都添白发,时光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最为公平无私,无论贫富贵贱都要衰老,谁也逃脱不了,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同样,春风也和白发一样,不讲世态炎凉和势利,对所有的人都同施仁爱,不分彼此。宋人于石有言:“春来无处不繁华,岂独公侯富贵家……惟有东风无厚薄,年年芳草满天涯”。这也启发人们,面对白发,不要沮丧,而应有“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顺应自然,坦然面对。

下面的联语,是明末清初的诗人归庄《新春梳得白发》诗中的颔联:元来白发无公道;似觉春风亦世情。

很显然,这副联语乃反杜牧、罗邺诗之意而用。就事物的特殊性而言,白发又是有偏私的。有的人未老先衰,早生华发;有的人则青春永驻,晚生白发或至老都是一头黑发,从这点上说,白发又是不公道的。同样,春风似乎也因人而异。

如果说,上一副联语是就事物的普遍性(共性)而言,后一副联语则是就事物的特殊性(个性)而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这后一副联语感受更为独特。这也启示人们,面对白发和春风,不同的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心态,不可人云亦云。

05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书万卷,神交古人。

此联是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左宗棠15岁时所作,30年后又为左氏家塾重书了一次,期望“儿辈诵之”,“志趣固不妨高也”。

上联讲立志。作者认为,自己虽然家无半亩土地,收入难以温饱,心里却关心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心忧天下,化用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句意。他的《感事四首》的诗句“书生岂有封侯想,为播天威佐太平”,也反映了他的这种“义与天下共安危”的志向。

下联讲读书。“读书万卷”乃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句意,极言阅读之广。“神交”,这里是指彼此没有见面,但精神相通,互相倾慕。读书万卷,就是与许多智者交谈。作者认为,只有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向古代贤哲仁人请教和作精神上的交往,才能发挥所长,经世致用。作者还指出:“读书可以养性,亦可养身,只要工夫有恒,不在迫促也。”在《与孝威》中,他还认为“读书静坐,养气凝神”。

06

有书真富贵;

无事小神仙。

宋真宗曾有《劝学文》云:“家富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宋代王荆公的《劝学文》也说:“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愚者得书贤,贤者得书利。只见读书荣,不见读书坠。”上联即由此引申而来。有书之所以富贵,是因为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可以变人气质,养人精神。正是:富不读书纵有银钱身何贵;贫而好学虽无功名志气高。

下联出自宋代魏野《述怀》:“有名闲富贵,无事小神仙。”心无愁烦之事,则心怡神泰,百体安和,近于神仙境界。

07

读书自课三余子;

涉世披带百忍图。

这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近代诗人郑献甫的厅堂自题联。

上联是说读书治学要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子”系指时态,“自课”在这里是指自己完成既定的学业。宋代苏轼有“有客独自吟,清夜默自课”。“三余”是指东汉末董遇利用“三余”读书的典故。汉献帝兴平年间,战乱频繁,旱灾连年,董遇与兄只好逃亡外地,以打柴为生。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他仍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坚持学习,成为三国时期著名学者。有人向他求教,他总是要人先读百遍,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说苦无时间,董遇回答:“当以‘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农活少,是一年中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干活,是一天中的空闲时间;阴雨时也是一种短时的空闲时间。读书自课能利用“三余”,孜孜以求,就会学业有成。

下联是说经历世事,待人处事要带着“和为贵,忍为高”的意图。所谓“百忍”即百般忍耐。唐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年间,高宗(李治)祀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公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后以“百忍成金”形容忍耐的可贵。

俗话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一切烦恼,皆从不忍生。片时不能忍,烦恼日月长。故人之气量要宏大,宏大则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这样既可和睦家庭气氛,又可调节自身情绪。故胡文定说:“人能常忍得身安。”忍之一字,不仅是养生大法,也是“应世之要法”。当然,遇到原则问题则是不能忍的,应晓之以理,分辨是非。

08

每闻善事心先喜;

得见奇书手自抄。

这是明代书法家、文学家祝允明的书斋联。

大禹闻善言则拜,作者闻善事则喜,足见作者有“见善思齐”之志;见到奇书,即不辞劳苦,亲手抄写,足见作者学习刻苦。

明初有一代文宗之誉的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曾谈到他嗜学抄书的情景:“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此联同样表现了作者修身治学的良好心态和进取精神。重视好的见闻,培养自己健康的情感,这是应该有的良好心态。本联尽管文字平淡,却是劝人为善和培养高尚情趣的名言。

09

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

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上联的“霁”指明朗,霁海,即平静的海波。下联的石室是指古代藏图书档案的地方;而丹丘,亦作“丹邱”,传说为神仙居住之地。联语意思是说内心没有物欲,他的胸怀就如秋天的碧空和浩瀚的大海那样宽广明朗;闲居无事有琴书作伴消遣,生活就像神仙一般逍遥自在。

下面一副对联,同样是劝诫人们寡嗜欲、薄名利,要志趣旷达、物我和谐一体:名利萦牵,山水皆归自浊;志趣旷达,市朝亦觉幽清。

此联选自清代申居郧《西岩赘语》。上联是说,人如果被名利缠绕牵扯,即使青山绿水也会感到臭浊。下联是说心胸开朗、豁达,志趣广泛,即便是处于争名逐利的场所也觉得清幽。这里的市朝,指争名逐利之所。《战国策》中有云:“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10

非关因果方为善;

不计科名始读书。

此联由清代梁章钜之父资政公(梁赞图)所书。人们常说“善有善报”,说明有些人为善是希望有所“报”的,而此联作者却强调为善应不计因果之报,而应该是出于善念不图报偿的自觉举动。

同样,古代读书人多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而此联则强调“不计科名始读书”。可见作者修养身心已摆脱流俗,达到一种较高的境界。《楹联丛话》编者梁章钜指出:此“乃自修要旨也。终身用之不尽矣。”

还有内容相同的对联:

不关果报方行善;

岂为功名始读书。

读书纵未成名;

究竟人高品雅。

行善不期获报;

自然梦稳心安。

11

眼里有余闲登山临水觞咏;

身外无长物布衣素食琴书。

这是清代书法家、官至凤阳知府的杨沂孙自题居室联。

上联说眼里有余闲,即“余暇”之时。在联作者看来,余闲之时应用来做什么呢?或“登山”远眺,或“临水”畅怀,或与益友饮酒赋诗,到野外山水之间寻求精神上的消遣,以扩大视野,陶冶情操。这里的“觞咏”,语本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宋代范成大《观禊帖有感》:“兰亭一觞咏,感慨乃如许。”后以“觞咏”谓饮酒赋诗之意。清作家张潮曾言:“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这一段精彩论述有助于我们理解上联所抒发的休闲观。

下联说身外无长物,没有多的奢华的东西,仅有粗布衣服、素淡饮食和琴书而己,表明他生活简朴。这里的“琴书”,指琴和书籍,多为文人雅士清高生涯常伴之物。汉代刘歆《遂初赋》:“玩琴书以条畅兮,考性命之变态。”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琴诗自乐……怡志养神。”“弹琴咏诗,聊以忘忧。”

下联显现了联作者自甘淡泊,自得其乐的高雅志趣和风格。

联语上、下联末句,各连续并列三个词组——登山、临水、觞咏;布衣、素食、琴书。既反映了用“列品”方式组句的艺术,读来韵味充盈,使读者有想象空间,也给人们以无限启迪。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