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秋天的果实优美的句子摘抄(秋天的果实优美的句子)

秋天的果实优美的句子摘抄(秋天的果实优美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秋柿美诗六首:林中有丹果,嗟尔骨亦柔

#讲好中国文化#秋柿古诗六首:临秋色变红,何减太阳功

忽然看见小区的一楼人家,有果树上挂着累累果实,远看似橘子,但是树木远比橘树高大。走近一看,原来是柿子树。有一半是青色的,有一半开始发黄,其中还有一两颗是朱红色,想必是成熟透了的柿树果实。可惜树冠太高,只能仰望着。

算一下节气,哦,原来已经是仲秋,难怪会正撞见柿子的成熟期。

柿子因何名柿,实在是不能知道渊源。

但是早在先秦,文献中,就记录有柿子。

周朝《礼记内则》中有,“栗榛柿瓜桃李梅杏楂梨“,是明确将柿子等三十一种果树的果实列为天子的日常水果当中。也就是说,早在2000年到3000年前,人们就发现和采集柿子树的果实,且明确称呼这种树,叫柿。

不过我有一种感觉,柿子之所以叫柿,可能和上古这种水果能够治疗肺部疾病有关。因为成熟的柿子果实,香润滑腻,可以祛除秋燥和肺热。

到了汉朝,皇家上林苑种植有柿子树,司马相如用“燃柿”两字,写出了柿子成熟期挂在树梢上的壮丽如火苗样的美丽。

而现在特产于西安临潼山地的火晶蜜柿,有可能就是汉朝皇家柿子林的遗存,又有可能是原生树种。

不过柿子树这种植物在古中国,历史古老而广泛,也因为地域不同和人工培植较多的缘故,有着各样的品种。

“太谷石榴,木滋之最。

肤如凝脂,汁如清濑。

江南都蔗,张掖丰柿。

三巴黄甘,瓜州素柰。

凡此数品,殊美绝快。

渴者所思,铭之裳带。”西晋 · 张载诗

西晋的张载,是晋朝的高官,谈到秋天的特产时,他说,山西太古山的石榴,江南的甘蔗,甘肃张掖的柿子,四川的黄柑橘,江苏瓜州的花红果,这五种水果,是秋天最好吃的水果。

我怕自己忘了,经常写在腰带上。

他写在腰带上是做什么用的呢,很显然,是召见或者遇见地方官员时,好去勒索。

这五样水果,至今在他写的地名里,依旧是当地的土特产。

北方的柿子树,由于晴朗少雨,柿子树的根系广扎,昼夜温差大,所以柿子小巧玲珑,甜蜜非常。

唐朝的长安,除了皇家园林广泛种植柿子树外,僧院也多种植柿子。

而郑虔门第虽然不低,但是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家族实际已经没落,家庭虽然供养他读书,但是那个时候,纸和笔依旧是昂贵的学习用具。十四五岁的郑虔,寄居在长安慈恩寺,就收集漫山遍野的柿树叶子,用来练字作画。

到了二十来岁,他一举登进士第,诗书画三绝,享誉当时。

从此用柿叶题诗作画,来形容一个人的清贫奋斗和诗意,在当时是很有正面的教育意义和传播力的。

比如中唐之后的诗人 戴叔伦,用的就是柿叶题诗这个典故。

“野桥秋水落,江阁暝烟微。

白日又欲午,高人犹未归。

青林依古塔,虚馆静柴扉。

坐久思题字,翻怜柿叶稀。”唐 · 戴叔伦 《过龙湾阁访友人不遇 》

秋天来了,野外的桥下,秋水降落,秋烟缭绕在水边的寺庙里。

我从早上等到中午,你还是没有归来。

在你的小小的隐居之地,我来过,并感染这里的宁静。

我很想题点诗句留给你,可惜这里的柿子树,树上已经没有多少叶子了。

那么叶子去哪里了呢?一,当然点出这是柿子成熟的金秋,二,柿子叶子当然是被勤奋的友人拿去写诗作画了,这里暗喻友人的多才,隐逸,高洁。

“珍木生奇亩,低枝拂梵宫。

因开四界分,本自百花中。

当夏阴涵绿,临秋色变红。

君看药草喻,何减太阳功。”唐 · 广宣《寺中柿树一蒂四颗咏应制 》

这是中唐的皇家寺庙里的诗僧住持写的柿子树。

他被赐居在皇家寺庙安国寺红楼院,而院子中种植着一棵古老硕大的柿子树。

皇帝来到寺庙时,正值秋天柿子成熟,看着柿子树上累累的果实,居然有一个树枝上,簇生着四颗团在一起的柿子。这当然是祥瑞,让诗僧广宣作诗。

广宣当然明白皇帝的意思。

柿子金秋成熟,火红象征着朝日,当然日在古代,就是皇帝的象征。

柿子和其它的水果有着形式的不同,柿子蒂是四瓣,柿子如同太阳和灯笼,有着一种均衡之美,仿佛是沐浴四面阳光而结出的特别美好甜蜜的果实。

而这个树枝上,又缀生四个柿子,那真是四四循环,事事如意。

所以广宣以柿子是因为得力于太阳的厚爱,才生出了如此四瓣四级的火红之美。

虽然柿子是治疗秋天疾病的良药,但是这得力于太阳的沐浴照耀。

这首诗当然是对皇帝的歌功颂德,但是也显示了中唐时期,人们对于柿子的喜欢。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中唐 · 刘禹锡《咏红柿子》

在唐宋,但凡开始吟咏一种物体,就证明这种物体正开始成为流行。

那么中唐的刘禹锡,写红柿子,就证明当时的长安,柿子是作为珍贵的应季水果而出现。由于新鲜的柿子不耐储藏,也就使得柿子上市的时间短暂,且价格昂贵。

且树冠低处的柿子,往往会在成熟前采摘殆尽。

刘禹锡很有意思,写的是挂在高枝上,人力采摘不到的柿子,它们高挑在树顶,红的耀眼,让人可望不可即,而因此,那树顶的柿子得以按照自然的规律,安稳走完生命的周期。

那高高的红柿子,早上沐浴在星光里,黄昏的剪影落在夕阳的红里。

因为人们采集不到高枝上,所以它们居然能够保全自己的生命,像灯笼一样高挑,像神仙一样令人羡慕。

“蓼渚白波喧夏口,柿园红叶忆长安。

季鹰可是思鲈鲙,引退知时自古难。”唐末 · 郑谷《 舟行》节录

晚唐郑谷,是经历过长安都城的繁华的,然而一个朝代的倾塌不是人力可以挽救,他晚年辞官归隐,离开长安,经由长江水路过夏口,就是现在的汉口,而下行回江西老家。

当长江边上是蓼草茫茫,白波无限的江南秋景时,他到底回忆起此时的长安,应该是不同于南方的绚烂秋色。

到处是秋之红叶,其中遍布长安的柿树,也为这红叶增添了数量和色彩。

长安秋红,是多少人记忆中的帝国之色。

他有不舍,但是更多的是清醒,因为长安属于更年轻的人,属于更未知的将来,不属于他。而多少人迷恋长安,不知进退,以致身败名裂。

不恋权,知进退,是晚年郑谷的睿智,当然这睿智也带着伤感。

因为他离开的,是为之奋斗了一生的长安。

唐朝的秋色里,有着鲜艳的柿子红。

“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

为柿已软美,嗟尔骨亦柔。

风霜变颜色,雨露加膏油。

大哉造化心,于尔何绸缪。

荆筐载趋市,价贱良易求。

剖心无所有,入口颇相投。

咄哉溃烂速,弃掷将谁尤。”宋 · 孔平仲《咏无核红柿》 节录

实际上柿子树唐宋之后,多由人工嫁接培育,所以宋朝培养出了无核的柿子,更加甜蜜。且这种柿子树,年年结果,以至于很快价格就跌了下来。

且由于古代柿子的保鲜技术有限,柿子采摘下来后,如果售卖不及时,很快就会破皮溃烂。所以柿子是时令水果,价格不像唐朝那么高,但是上市时间短暂,城市里的人也很难吃到。

柿子的口感和滋味如何呢?那是滑腻柔软,如同流蜜。秋天的风霜雨露更增添了柿子的膏美油润。这种无核柿子,入口无渣,连个种子都没有。

只是柿子一旦破皮溃烂,就像糖水一水化作一滩,有钱也吃不到口。

不过在柿子产区,人们通过暴晒和风干,得到绵软的柿子干,不但是一味中药,还是可口的小吃,那是另外一种蜜饯一样的风味。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古诗词#

秋柿美诗六首:林中有丹果,嗟尔骨亦柔

#讲好中国文化#秋柿古诗六首:临秋色变红,何减太阳功

忽然看见小区的一楼人家,有果树上挂着累累果实,远看似橘子,但是树木远比橘树高大。走近一看,原来是柿子树。有一半是青色的,有一半开始发黄,其中还有一两颗是朱红色,想必是成熟透了的柿树果实。可惜树冠太高,只能仰望着。

算一下节气,哦,原来已经是仲秋,难怪会正撞见柿子的成熟期。

柿子因何名柿,实在是不能知道渊源。

但是早在先秦,文献中,就记录有柿子。

周朝《礼记内则》中有,“栗榛柿瓜桃李梅杏楂梨“,是明确将柿子等三十一种果树的果实列为天子的日常水果当中。也就是说,早在2000年到3000年前,人们就发现和采集柿子树的果实,且明确称呼这种树,叫柿。

不过我有一种感觉,柿子之所以叫柿,可能和上古这种水果能够治疗肺部疾病有关。因为成熟的柿子果实,香润滑腻,可以祛除秋燥和肺热。

到了汉朝,皇家上林苑种植有柿子树,司马相如用“燃柿”两字,写出了柿子成熟期挂在树梢上的壮丽如火苗样的美丽。

而现在特产于西安临潼山地的火晶蜜柿,有可能就是汉朝皇家柿子林的遗存,又有可能是原生树种。

不过柿子树这种植物在古中国,历史古老而广泛,也因为地域不同和人工培植较多的缘故,有着各样的品种。

“太谷石榴,木滋之最。

肤如凝脂,汁如清濑。

江南都蔗,张掖丰柿。

三巴黄甘,瓜州素柰。

凡此数品,殊美绝快。

渴者所思,铭之裳带。”西晋 · 张载诗

西晋的张载,是晋朝的高官,谈到秋天的特产时,他说,山西太古山的石榴,江南的甘蔗,甘肃张掖的柿子,四川的黄柑橘,江苏瓜州的花红果,这五种水果,是秋天最好吃的水果。

我怕自己忘了,经常写在腰带上。

他写在腰带上是做什么用的呢,很显然,是召见或者遇见地方官员时,好去勒索。

这五样水果,至今在他写的地名里,依旧是当地的土特产。

北方的柿子树,由于晴朗少雨,柿子树的根系广扎,昼夜温差大,所以柿子小巧玲珑,甜蜜非常。

唐朝的长安,除了皇家园林广泛种植柿子树外,僧院也多种植柿子。

而郑虔门第虽然不低,但是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家族实际已经没落,家庭虽然供养他读书,但是那个时候,纸和笔依旧是昂贵的学习用具。十四五岁的郑虔,寄居在长安慈恩寺,就收集漫山遍野的柿树叶子,用来练字作画。

到了二十来岁,他一举登进士第,诗书画三绝,享誉当时。

从此用柿叶题诗作画,来形容一个人的清贫奋斗和诗意,在当时是很有正面的教育意义和传播力的。

比如中唐之后的诗人 戴叔伦,用的就是柿叶题诗这个典故。

“野桥秋水落,江阁暝烟微。

白日又欲午,高人犹未归。

青林依古塔,虚馆静柴扉。

坐久思题字,翻怜柿叶稀。”唐 · 戴叔伦 《过龙湾阁访友人不遇 》

秋天来了,野外的桥下,秋水降落,秋烟缭绕在水边的寺庙里。

我从早上等到中午,你还是没有归来。

在你的小小的隐居之地,我来过,并感染这里的宁静。

我很想题点诗句留给你,可惜这里的柿子树,树上已经没有多少叶子了。

那么叶子去哪里了呢?一,当然点出这是柿子成熟的金秋,二,柿子叶子当然是被勤奋的友人拿去写诗作画了,这里暗喻友人的多才,隐逸,高洁。

“珍木生奇亩,低枝拂梵宫。

因开四界分,本自百花中。

当夏阴涵绿,临秋色变红。

君看药草喻,何减太阳功。”唐 · 广宣《寺中柿树一蒂四颗咏应制 》

这是中唐的皇家寺庙里的诗僧住持写的柿子树。

他被赐居在皇家寺庙安国寺红楼院,而院子中种植着一棵古老硕大的柿子树。

皇帝来到寺庙时,正值秋天柿子成熟,看着柿子树上累累的果实,居然有一个树枝上,簇生着四颗团在一起的柿子。这当然是祥瑞,让诗僧广宣作诗。

广宣当然明白皇帝的意思。

柿子金秋成熟,火红象征着朝日,当然日在古代,就是皇帝的象征。

柿子和其它的水果有着形式的不同,柿子蒂是四瓣,柿子如同太阳和灯笼,有着一种均衡之美,仿佛是沐浴四面阳光而结出的特别美好甜蜜的果实。

而这个树枝上,又缀生四个柿子,那真是四四循环,事事如意。

所以广宣以柿子是因为得力于太阳的厚爱,才生出了如此四瓣四级的火红之美。

虽然柿子是治疗秋天疾病的良药,但是这得力于太阳的沐浴照耀。

这首诗当然是对皇帝的歌功颂德,但是也显示了中唐时期,人们对于柿子的喜欢。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中唐 · 刘禹锡《咏红柿子》

在唐宋,但凡开始吟咏一种物体,就证明这种物体正开始成为流行。

那么中唐的刘禹锡,写红柿子,就证明当时的长安,柿子是作为珍贵的应季水果而出现。由于新鲜的柿子不耐储藏,也就使得柿子上市的时间短暂,且价格昂贵。

且树冠低处的柿子,往往会在成熟前采摘殆尽。

刘禹锡很有意思,写的是挂在高枝上,人力采摘不到的柿子,它们高挑在树顶,红的耀眼,让人可望不可即,而因此,那树顶的柿子得以按照自然的规律,安稳走完生命的周期。

那高高的红柿子,早上沐浴在星光里,黄昏的剪影落在夕阳的红里。

因为人们采集不到高枝上,所以它们居然能够保全自己的生命,像灯笼一样高挑,像神仙一样令人羡慕。

“蓼渚白波喧夏口,柿园红叶忆长安。

季鹰可是思鲈鲙,引退知时自古难。”唐末 · 郑谷《 舟行》节录

晚唐郑谷,是经历过长安都城的繁华的,然而一个朝代的倾塌不是人力可以挽救,他晚年辞官归隐,离开长安,经由长江水路过夏口,就是现在的汉口,而下行回江西老家。

当长江边上是蓼草茫茫,白波无限的江南秋景时,他到底回忆起此时的长安,应该是不同于南方的绚烂秋色。

到处是秋之红叶,其中遍布长安的柿树,也为这红叶增添了数量和色彩。

长安秋红,是多少人记忆中的帝国之色。

他有不舍,但是更多的是清醒,因为长安属于更年轻的人,属于更未知的将来,不属于他。而多少人迷恋长安,不知进退,以致身败名裂。

不恋权,知进退,是晚年郑谷的睿智,当然这睿智也带着伤感。

因为他离开的,是为之奋斗了一生的长安。

唐朝的秋色里,有着鲜艳的柿子红。

“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

为柿已软美,嗟尔骨亦柔。

风霜变颜色,雨露加膏油。

大哉造化心,于尔何绸缪。

荆筐载趋市,价贱良易求。

剖心无所有,入口颇相投。

咄哉溃烂速,弃掷将谁尤。”宋 · 孔平仲《咏无核红柿》 节录

实际上柿子树唐宋之后,多由人工嫁接培育,所以宋朝培养出了无核的柿子,更加甜蜜。且这种柿子树,年年结果,以至于很快价格就跌了下来。

且由于古代柿子的保鲜技术有限,柿子采摘下来后,如果售卖不及时,很快就会破皮溃烂。所以柿子是时令水果,价格不像唐朝那么高,但是上市时间短暂,城市里的人也很难吃到。

柿子的口感和滋味如何呢?那是滑腻柔软,如同流蜜。秋天的风霜雨露更增添了柿子的膏美油润。这种无核柿子,入口无渣,连个种子都没有。

只是柿子一旦破皮溃烂,就像糖水一水化作一滩,有钱也吃不到口。

不过在柿子产区,人们通过暴晒和风干,得到绵软的柿子干,不但是一味中药,还是可口的小吃,那是另外一种蜜饯一样的风味。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古诗词#

治愈系世界风景摘录:秋天的果实,最能治愈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