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形容想得很多的句子成语(形容想得很多的句子)

形容想得很多的句子成语(形容想得很多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太多的想念,藏在了心里,太多的爱恋,藏在了梦里

#夏日生活打卡季#

望着远方发呆,一定是在想你,其实自己明明可以忘记,可是偏偏选择在心里爱你,为你咽下太多的委屈,也是我自己愿意,自己选择的路,一定会坚持到底。

太多的想念,藏在了心里,太多的爱恋,藏在了梦里,心里有爱,才会开出一朵相思花,你的一句誓言,让我一生痴迷,我愿意为你沉沦在相思里。

思绪纷飞,却再也等不到你,在没有你的日子里,我总是落下深情的眼泪,你再也看不到我的深情,你再也读不懂我的相思。

关于你的一切,都记在了我的心上,爱过的人,再也无法真的是遗忘,放不下你,忘不了你,即使我们相隔了很远的距离,你依然是我心里的痴迷。

01.有幸遇见你,深爱一辈子!

爱情,永远是最美的词语,相思,永远是最伤的词句,时间带着我们一路前行,遇见了爱情,最后也体会了相思。

有幸遇见你,深爱一辈子,你永远不会知道,我到底有多爱你,我深爱着你,再也没有为自己去考虑,我停留在这个小城,只是为了还能有一天等到你。

你给我留下的记忆,时光也无法抹去,在每一个季节,都有着属于我们的浪漫,在我的眼里,永远渲染着对你的情谊,因为我的心里,只有你。

一别经年,我就沦陷在了相思里,明明想去联系,却又怕打扰了你,在平淡的岁月里,想念你也是一种幸福,只有在想你的时候,脸上才会流露出久违的笑容。

02.太过想你,爱珍藏在了心里!

暮然回首,发现已经远离了经年,我多么希望,一个梦醒,我们又回到了当初,我认定了你,今生就不会改变,我会在心里爱你一万年。

太过想你,爱珍藏在了心里,情不知所起,总是成了一往深情,当我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想到你的样子,你的笑脸,是我一生的温柔。

遥望天涯,盼着一场相逢,因为有你,未来总是充满了希望,我闭上眼睛,你仿佛就在我的身旁,眼角落一滴热泪,多希望你还能为我擦掉。

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春夏和秋冬,我想每一个朝朝暮暮,都能有你一直陪伴,我爱你,胜过爱自己,在我的心里,你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03.心里真的爱你,却只能把你放在梦里!

关于你的一切,我都在心里珍藏,无论我到了哪里,都放不下对你的情牵,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故事,而我的故事里,永远只有你。

心里真的爱你,却只能把你放在梦里,对你的爱,一直都在我心里,念念不忘,朝思暮想,就算不能相守,也会是一生的守望。

爱你入了心,想你入了梦,这一份真情,成了我一生的牵挂,我有一个最美的心愿,就是一睁开眼睛,就看到你就在我的身边。

在人海中,我想只看到你,最美的季节,最美的地点,希望我们还有一场唯美的相逢,晚风吹乱了思绪,我一遍又一遍地想你。

太多的想念,藏在了心里,太多的爱恋,藏在了梦里!

心里真的爱你,一辈子都牵挂着你,愿你在我看不到的地方,一切都安好!

遐 想

遐 想

总爱想一些似乎不着边际又确实颠覆认知的事。伟人在《心之力》文章中“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的著名论断,让我对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心字是个象形字,竖弯折钩是胸膛,中间一点是心,两边两点是肺。有句话说的好,“人的生离死有多远,一呼一吸间”,道出了心肺的真谛。

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小宇宙的人有心,大人身的宇宙也有心。浩浩寰宇,灿灿星系,别说宇宙有多大,平行的宇宙有多少个,就是一个宇宙中有多少个星系,谁能说得清,恐怕人类永远都研究不完宇宙的奥秘,不是吗?曾几何时,我们认为天和地是对称的,地有多大,天有多大,殊不知地球与天相比只是沧海一粟。我们都说太阳很大,太阳和地球有一个比喻,说太阳是个西瓜,地球是个芝麻,就是这么大的太阳,科学发现已知的一个蓝超巨星能装下二百亿个太阳,未知的还有没有能装下二百亿个蓝超巨星的黃超紫超等等巨星,谁能说得清?一个星球都大得匪夷所思,一个星系之大,宇宙之大可想而知了!如此宇宙能有条不紊运行,怎能没有一个强大的“心”在指挥。随着人类对宇宙的不断认识,许多过去的定律、约定俗成都被打上了问号,甚至完全颠覆。比如人到底是不是类人猿进化的?灵魂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到底存在不存在?这些问题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们虽然搞不清,但都不得不承认。甚至科学家认为,也许外星人不需要氧气,不需要液态水,不需要合适温度。科学的尽头是神学,据说爱因斯坦、牛顿这些世界顶级科学家研究到最后都成了有神论者。有一次,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回答记者说,如果你所谓的上帝是人类形状,那我想应该没有,如果你说有没有造物主,那我想应该有的,因为整个世界的结构,决不是偶然的。可见宇宙真正存在一个造物的“心”,这颗心的力量强大到无法形容!就是人心的力量也是无上限的,心能够任意想象宇宙的样子,宇宙有多大,心就有多大,甚至可以说,心之大大过宇宙之大。当你内观达到一定程度,你会感觉整个宇宙都在你的心里!

从古至今,修行者就是修心,心想事成,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一念地狱,一念天堂。现代科学认为心念或者说意念,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人人有,就像矿藏,潜藏着什么作用也没有,挖掘出来就成了宝贝。道家认为当意念强大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自身的能量就能无坚不摧,无所不能。这决不是危言耸听,量子理论,全息理论都已作出了证明。人的意念越强大,与宇宙的频率越接近,到一定程度,心念一动,宇宙就会作出同样的反应,真的就心想事成了。

虽然这些都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但心的神奇力量还是值得每个人关注发挥的。千百年来,修行者和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心的认识,总结出了许多关于心的重要性的经验,凝结成了许多经典的成语,概括了心的方方面面,其中修心养性,提升正能量的成语常在挂在我们嘴边,只是没去深刻领会。最常见的如:心平气和,心想事成,心照神交,心慧思巧,心甘情愿,心急火燎,心乱如麻,心惊胆战,心悦诚服,心明眼亮,心神不宁,心领神会,心灵手巧等等,这些成语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心主导着七情六欲的发生发展。好心态会带来正能量的希望和爱,好心态来自于日常对心的修养, 心是人们内在世界的引擎,承载着情感、思维和意识,是人类的灵魂所在。心安则气和,气和则神怡。记得在一个聊天场合,有人提出大脑和心脏到底谁是主宰者的问题,人们面面相觑,答案不一。我说心和脑都是核心重要,但心应该是主宰,脑和心的关系就好比指挥中心和一号首长的关系,心脏给大脑提供能量,就好比决策者给指挥中心发出指令,指挥中心再进一步拿出执行方案。心脏出现问题,大脑有可能供血不足,严重时会出现昏晕甚至瘫痪。心是花园,脑是根茎,共同作用就会开花结果。

说心小只有拳头大,说心大宇宙装不下。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拥有一颗宽广博爱强健的心,就会心平气和,就会收获爱果,就会健康快乐。不要说时光薄凉,只要与爱心相随,就会充满阳光,享受花芳。

看看名人大家对心灵的诠释吧。

巴尔扎克说:“一个崇高的灵魂是从所有的举动中透露出来的。”蒙田说:“美丽的心灵是那种博大、开朗而又准备容纳一切的心灵。”秦牧说:“外表美的缺陷可以用内心美来弥补,而心灵的卑劣却不是外表美可以抵消的。”雨果说:“唯有人的心灵才是起初的。严格说来,相貌不过是一种面具,真正的人在人的内部。孟轲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康德说:“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白居易说:“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弥尔顿说:“心灵建造了天国,也建造了地狱。”海涅说:“在一切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更好的东西了。”列夫·托尔斯泰说:“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米贝尔说:“有恬静的心灵就等于把握住心灵的全部;有稳定的精神就等于能指挥自己!”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白尔尼说:“大的心象海洋一样,永远不会封冻。”罗曼·罗兰说:“你失掉的东西越多,你就越富有:因为心灵会创造你所缺少的东西。”菲·贝利说:“心灵是其自身命运的主宰。”

哦!心无需吹捧,主宰地位天生俱有;心需要修养,不知那一天因为无修养而滥施权威。我有心,你有心,他有心,咱都有心,国家有心,民族有心,世界有心,整个宇宙有心。让我们在无限的心中寻找自己最重要的价值吧!

作者简介:

师美素,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文旅采风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武汉散文学会会员,邯郸新时代采风团团长。

作者 师美素 图 网络 责编 常小靠

郴山足奇变 其水复清美——“楚粤孔道”访郴州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 9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郴山足奇变 其水复清美——“楚粤孔道”访郴州》的报道。

郴,意为“林中之城”。南岭北麓,一座名为郴州的城市坐落于连绵群山中。

南岭,是中原通往岭南区域的最后一道天险。在水运交通盛行的过去,便有“船到郴州止”的说法。自秦置郴县始,不少失意官员被贬谪于此,或途经此处流放到当时更为偏远的岭南。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们,在郴州吟咏山水,或写尽无数悲苦、自怜与宽慰……

日升月落,斗转星移。如今的岭南不再蛮荒偏远,跨过南岭,改革开放的南风扑面而来,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然而,毗邻大湾区的郴州,受“有水快流”等粗放型发展理念影响,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能将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长期依赖矿产开发、传统制造业而负重前行。

过去发展遭遇阵痛的郴州,如何在“南风北渐”中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寻找前行的动力?近年来,郴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一座老城正起身迈出新步伐,再现“郴山足奇变,其水复清美”的山水画卷。

敞开“南大门” 深度融入大湾区

“拨开云海见五指,莽山峰色正堪悸。”在郴州市宜章县,烟雾缭绕着陡峭险峻的莽山,不时隐约见到游客穿行其中。乳白色的雾、黢黑的峰、葱绿的林,或红或黄着装的游人,这里仿佛一幅即兴挥就的水墨山水画。

此时,暑期旅游高峰已过,但莽山景区附近一家温泉酒店的单人间“爆满”。自助餐厅人来人往,粉面档口的郴州特色杀猪粉、鱼粉备受欢迎。“呢个系鱼粉(这个是鱼粉)。”工作人员熟练地用粤语提醒来自广东的游客取餐。

“我们分析客源发现,85%以上的游客来自粤港澳大湾区。”莽山景区有关负责人说,正因大湾区游客多,当地旅游、餐饮等行业的从业者主动学习粤语,方便服务交流。

这正是当下郴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进一步交融的缩影。

郴州一带自古为“楚粤孔道”,是连通中原与岭南的重要节点。长期以来,湘粤两地在此山水相依、往来密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东经济高速发展,湘南地区更多被视为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后方,将农产品、劳务等输往广东,却未能一同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

在湘粤交界处的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有座形似雄鸡的巨石,得名“金鸡岭”。民间常戏谑道:鸡头朝向湖南,鸡尾朝向广东,意为“吃着湖南的粮食却在给广东下蛋、养肥广东”。

从地理位置上看,郴州恰处于湘粤两省省会城市的中间,与长沙和广州看似“两不靠”。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里更像是“两相望”。

如何才能发挥特殊区位优势,让作为湖南“南大门”的郴州,既能得开放风气之先,亦能受开放发展之益?

从20世纪80年代被国务院确立为沿海向内地改革开放过渡的试验区,到2011年获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再到2020年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启航,地处内陆的郴州理念一变,正一步一步“向海而行”。

“80%以上的招商产业项目来自大湾区,80%以上的外地游客来自大湾区,8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给大湾区,80%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大湾区。”谈及郴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关系,郴州市委书记吴巨培用一组数据进行阐释。

4个“80%”,使得“融入大湾区”成为郴州11个区县(市)开放发展的共同选择。

在郴州走访,一股来自南方沿海发达地区的风气扑面而来。各地围绕推进产业互补,紧盯大湾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精准招商,全力打造大湾区产业链拓展区、产业链重要节点区。

走进宜章经济开发区,看似静寂的厂区里,却跳动着代表行业最高科技水平的脉搏。与路灯齐高的三行字展示出这里的“融湾”决心——“用”湾区理念,“接”湾区产业,“比”湾区服务。

近年来,宜章经开区加速光电显示产业链“融湾”步伐,从大湾区引进一批相关企业,已逐步建立可以生产显示材料、器件、组件、终端的产业链。

在拼经济的当下,郴州拼的既是科技含量和开放度,也是速度。由深圳谱特光电有限公司投资的湖南谱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在宜章经开区成立,是湖南首家偏光片制造企业。谈及从达成意向到投产的过程,公司董事长谢展四直言:“可以赶上深圳速度。”

宜章县委常委、副县长、宜章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肖雪莲表示,对“深圳速度”的追赶,是郴州不断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体现,也是郴州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能够占据先机的“密码”所在。

“对企业来说,不能光看地方一时的优惠政策,更关键的是能否长期提供适合企业成长的土壤。”郴州恒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永福说,得益于郴州良好的地理位置与营商环境及逐步完善的产业链等因素,恒维电子从2005年的“小作坊”成长为2022年销售收入达2.5亿元的“小巨人”企业,这让企业更有信心和决心扎根于此。

对沿海地区的招商引资并不是简单的迁徙,不少企业一脚立足郴州,一脚仍踏在大湾区。“从大湾区引进企业后,我们仍会鼓励他们将研发、销售等部门留在大湾区。”肖雪莲说,“还是要留一只眼睛看世界。”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飞速发展,毗邻大湾区的郴州抓住机遇,正越来越呈现出与大湾区“交通相通、产业相接、生活相融”的态势。

如今,郴州拥有高铁、机场、多条高速公路、国际陆港等通道,搭乘高铁从深圳到郴州只需约2小时,人员往来、物流运输便捷。顺畅的交通,让大湾区的企业家和研发、销售人员可以在“看世界”与“干事业”之间轻松转换。

融入大湾区,既要打造看得见的通道,更要在看不见的理念和平台方面下功夫。

仿生鱼、机械狗、智能机器人……在位于郴州市北湖区的一处科创研学基地,不少学生兴致勃勃地前来参观体验。北湖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局长黄彬介绍,该基地由一家自深圳引进的教育集团打造,集教育、科技、体育、文旅等功能于一体。

“如今,我们郴州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大湾区的前沿科技。”黄彬说,随着与大湾区的合作日益加深,郴州与世界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对接融入大湾区建设,还需探索更多合作发展模式。以郴州与广东佛山的交往为例,目前两座城市的对口合作已在制度化的基础上走深、走实。

今年初,广东和湖南两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佛山市与郴州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7年)》,明确了实施优势产业共建、特色农业共促等八大行动。此后,佛山和郴州两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建设产业合作平台载体、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等五项重点任务。

“我们正以郴佛对口合作为重点,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郴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罗雄鹰介绍,郴州、佛山对口合作中,已有亿元以上的在建重点项目7个,涉及文旅、新能源、风力发电等产业的意向投资项目12个;郴州还选派了50名年轻干部赴佛山驻企培训,学习大湾区理念;两市还共同发布就业岗位,共同组织校园招聘会。

昔日贬谪之苦地 今日山水好文章

作为古时荒僻之地,南岭青山绿水间曾鲜见人迹。当时的文人墨客不乏描写郴州的诗篇,然而由于层峦叠嶂,加上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这些诗篇里往往多有悲苦自怜之意。王维、杜甫等人送友人到郴州任职的诗句中既有一种“贬谪”的苦楚,也有“几路三湘水,全家万里人”这样的离别与愁思。

然而,昔日的“瘴气丛生”,今天却是天然的绿色丛林和草原,成为别具特色的生态宝藏。郴州大山下,蕴藏着110多种矿产,让郴州有了“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的称号。

坐拥大自然的馈赠,但当地曾经的无序开发让山水黯然失色。由于早年粗放开采,开矿冶炼产生的尾砂、废石、废水等处置不当,导致水土严重流失,部分河段水质恶化。

临武县的三十六湾,便是郴州重要的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区之一,该矿区至今已有400余年采矿史。20世纪80年代,当地掀起一股采矿热潮,多达数万人的“淘矿大军”云集于此。

非法开采、随意洗矿、破坏植被、无序堆放废石等行为严重破坏了三十六湾的生态环境。小部分人因此获利,不少世代生活于此的人,却要听着昼夜轰鸣的采矿设备声、踩在污泥浊水和废渣尾矿之上,看着家乡变得满目疮痍。

为了摒弃“带血的GDP”,一场“休克疗法”的整治风暴随之而来——从2005年开始,当地关闭非法矿点,拆除机械设备、向非法矿供电电杆,遣散从业人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伤”的气魄,对三十六湾实施生态修复和重金属污染治理。

2013年,三十六湾被湖南纳入湘江保护与治理省级“一号重点工程”;2018年,成功申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十年来,各级共投入20亿元治理三十六湾。

如今,行走在三十六湾,昔日乱采滥挖的“癞子岭”已变得绿草茵茵。在平整场地、栽种本土耐寒耐旱植物的同时,这里还通过保留矿脉、巷道、岩体、地貌景观等直观地质现象,设立遗迹点,打造了一座矿山公园和矿业遗迹科普区。

历史教训不远,今天的郴州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和矿产品精深加工。“吃干榨净”是记者日前在郴州采访时听到的高频词。

近年来,拥有丰富锂矿资源的郴州抢抓锂电风口,通过打造电池产业聚集区、引进上中下游企业,已形成从锂矿资源的采选冶到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锂电池生产各环节的产业链。

“我们的产业链可以把锂矿资源吃干榨净,从开采、冶炼到制造正负极材料等都按照最高环保标准进行,最后的废渣也要做成建材。”吴巨培说。

萤石是氟化工的基础资源,郴州拥有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露天整装萤石矿。为了形成有增值的产业链,当地引进一批企业,大力发展氟化工等高新产业。

中化蓝天郴州基地党委副书记陈峰介绍,基地的下辖公司将锂资源和氟资源充分结合,建设新工艺技术的锂电产业。“我们通过园区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产品与废弃物的循环,对产生的尾渣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将有限的矿产资源‘吃干榨净’,在园区实现完整闭环。”他说。

郴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数据显示,2022年,郴州市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尾矿渣、煤矸石、炉底渣制作砖瓦年利用量超33万吨,各类有色金属冶炼渣料处置利用量约95万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2.5%。

痛定思痛之中,郴州一边修复曾是满目疮痍的矿山,一边在“舍”与“得”之间探索“山水文章”,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清晨,郴州资兴市东江湖水面升起层层薄雾,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朦胧之中,一艘“渔船”横舟水面。只见“渔夫”利索地沉身、挥臂,渔网便在空中散开,形似一朵花绽放开来。

每次撒网,岸边都会响起密集的快门声——不远处的观景台上,游客和摄影师们纷纷用镜头记录下精彩瞬间。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过去渔夫撒网是为了捕鱼,而如今“渔夫撒网”已成一大景观。

渔民的职业转型,正是郴州近年来不断探索做好“山水文章”的写照。地处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区域,郴州是湘江、珠江的重要源头之一。这里的山水,事关长江、珠江“两江碧水”,对周边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安全也有着重要意义。

在草原腹地悠闲骑马、与梅花鹿亲密接触、享受滑草的乐趣……位于北湖区的仰天湖大草原见证游人的欢声笑语。然而,2020年之前,这里却因过度放牧而导致草场毁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严重受损。

“过去,牛、马、羊的排泄物遍布山野,有的直接排入湖水,形成脏兮兮的淤泥。”景区负责人刘华东回忆,一到夏天,草原空气中便弥漫着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味。

为了改善仰天湖大草原的生态,当地开始实施禁牧封育、水体治理。如今,仰天湖水面面积由过去的20余亩扩大至70亩,草原覆盖率也提升至91%。“为了保护生态,景区每年开放运营半年,剩下的时间都用来进行生态养护。”刘华东说,随着生态的逐步恢复,作为独具特色的南方高山草原,仰天湖景区正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打卡”。

得益于仰天湖大草原的“走红”,景区周边民宿产业蓬勃发展。在离景区3公里远的宽洞村,村委会去年利用闲置房开办了第一家“宽洞之家”民宿,生意红火。一些原本在外务工的村民嗅到商机,自发返乡创办民宿。宽洞村党支部书记何介绍,“宽洞之家”品牌民宿已发展到近30家,今年全村民宿产业收入预计突破1000万元。

不负绿水青山,在“舍”与“得”的观念嬗变中,郴州正不断摸索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书写一篇山水好文章。“这些年来,我们通过发展理念的转变、治理方式的转化、产业发展的转型、生态价值的转换,推动了郴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转身’。”吴巨培说。

传承红色基因 接续为民情怀

红军长征期间,郴州大地上涌现了一个个折射军民鱼水情的动人故事。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当属发生在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的“半条被子”故事。

1934年,红军长征途经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村妇徐解秀家中,临走时将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她。徐解秀对后人说,什么是?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时光流转,半个多世纪过去,人们没有忘记“半条被子”。今日沙洲村,迎接着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在此重温动人心弦的革命故事,从中汲取力量。

“‘半条被子’的故事,代表了我们党的初心,体现了党的为民本色。”总书记2020年9月16日在沙洲瑶族村考察调研时深有感触地说。

“殷殷嘱托字字千钧,感恩奋进要人人奋斗。3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执着追求,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工作围绕群众干,实事围绕群众办。”汝城县委书记黄四平说。

如今,“半条被子”的温暖仍在延续。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接续奋斗中,2022年,沙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9万元,人们通过种果子、开店子、摆摊子,吃上了“旅游饭”。现在,村里还建起幸福食堂,7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就餐;修建“幸福新村”,可更好满足村民住宿及旅游发展等需求。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民众,当前,汝城县正推进环沙洲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探索联动发展、均衡发展、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穿越时空,“半条被子”精神闪耀着历久弥新的时代伟力。放眼整个郴州,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已经成为各级党政干部的价值遵循。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首要标准”“着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2022年6月29日,郴州市委出台《郴州市委关于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新时代“半条被子”故事的意见》。

如何起笔“续写”?《意见》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厚植为民情怀、践行初心使命。

“95后”姑娘陈娟娟曾担任沙洲村党支部副书记。在沙洲村工作两年半,陈娟娟从人生地不熟,变得可以用方言与村民流利交谈;从走出象牙塔的腼腆学生,长成独当一面的“陈书记”;从一名“外地研究生”,成为群众心中认可口中称呼的“沙洲女儿”。

虽然已经不在沙洲村工作,但“半条被子”故事所诠释的为民初心,不断激励着陈娟娟在工作中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

“近期在文旅项目建设中,我们曾一周完成35亩征地,一个月完成98户改造,这都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支持,才能造就如此速度和成绩,最终人民群众也享受到项目建设带来的红利。”现任郴州市苏仙区白鹿洞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的陈娟娟告诉记者。

承办今年9月中旬开幕的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是郴州市近来的重要工作。在此过程中,当地坚持“办会兴城”,通过实施文旅惠民工程,改善民生、满足群众多层次的需求。郴州各地正大力实施的“唤醒老屋”行动,便是文旅为民生幸福加码的生动注脚。

走进北湖区华塘镇茅坪村,小桥流水、青砖黛瓦,一派古色古香。在这里,从事食品加工行业的肖秀玲租下了两栋一百多岁“高龄”的老屋,并按照“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进行修缮,用作农产品展销馆。

华塘镇党委书记谭皓介绍,不少村民的房屋长期闲置或年久失修,既埋下安全隐患、影响人居环境,更制约了乡村的发展。

而“唤醒老屋”行动,则是指以市场化手段盘活农村老屋、闲置房屋,以房屋为媒介撬动各类文旅资源要素注入乡村。

在一次次“唤醒”中,破败危房、旱厕等被全面清理,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如今,一幢幢承载乡愁的古民居焕发新生机、吸引游客前来体验,经改善的居住环境也给当地村民带来更持久的幸福感。

昔日老屋成为人们争相“打卡”的旅游地。茅坪村村民李育艾充满感慨:“现在日子越来越好过,不仅原来的‘破房子’得到了修缮,我们每年还能拿到租金呢!”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干群关系之余,何以唤起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豪迈?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成为郴州不断探索的课题。

2017年6月,郴州正式启动“好人之城”建设,通过发掘选树好人,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社会治理内生动力,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

热心公益的谢运良,是宜章县好人协会会长。他坚持带领协会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常年大量吸纳残障人士在其创办的企业就业。

今年教师节,谢运良捐建的多功能报告厅、录播室在宜章四中正式启用。“不管走多远都要不忘初心,知恩图报,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回馈社会、报效祖国。”谢运良在捐赠仪式上勉励学生。

郴山足奇变,其水复清美。“我们各项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笑脸,发展的成果一定要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吴巨培说。

朱熹都敬佩的全才,竟一生辗转23个地方,怀念情人的诗句让人泪奔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想必很多人都在语文教材中学习并背诵过这首词。

作者姜夔生于南宋时期,面对被金朝侵略的国家,姜夔写了这首名垂千古的《扬州慢》以表达国破家亡的悲伤。

时势造英雄,同样也出才子。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著名词人就是出生于这个时期。与他们同期的姜夔,一生清贫,虽在官场不得志,却在文坛名声赫赫。

他一生交友无数,却仍是羁旅江湖的一介布衣;虽一生清贫,却仍高风亮节,从不趋炎附势。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姜夔漂泊不定,却响彻文坛的一生,领略他丰富的情感和过人的才华。

虽寄人篱下,品性高洁以梅花自比

姜夔生于南宋时期,是江西鄱阳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姜夔出生于家道衰落的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在公元1160年考中进士,在为官期间曾到湖北的汉阳担任知县,于是姜夔从小就开始随父亲离家任职。

父亲逝世后,14岁的姜夔只能寄居在已出嫁的姐姐家里,可以说姜夔在年少之时就开始体验寄人篱下的生活了。

姜夔在成年后就离开了姐姐家,从此开始了漂泊生涯。他在二十三岁的年纪就写出了流传至今的《扬州慢》。

姜夔虽一生屡试不第,但一路幸得贵人相助得以过活。其中当属萧德藻和张鉴为最。

著名诗人萧德藻原为姜夔之父姜噩的旧交,在公元1186年,32岁的姜夔以旧交之子拜访了萧德藻。早前萧德藻就已经读过姜夔作的《扬州慢》,现在两人近距离地交流、接触,让他更加欣赏姜夔的才华,为此还感慨“四十年作诗,始得此友”。

此后,萧德藻就将姜夔带在身边,同时还促成了他与自己侄女的婚姻,让两人之间有了更深的羁绊。

后来,姜夔随萧德藻迁居于湖州,还将姜夔介绍给了“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志趣相投的两人相谈甚欢。杨万里又亲自写了一首封赞赏姜夔的推荐诗,将他介绍给同有“中兴四大诗人”之称的范成大。

姜夔带着推荐诗拜访了曾任高官的范成大,他们惺惺相惜、相见恨晚,范成大认为姜夔是“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姜夔也和范成大成为忘年交。

姜夔虽得萧德藻、杨万里、范成大等人的赏识,但他却并没有借此为前程谋福利,他未改江湖布衣的身份,依旧漂泊于江湖。

另一个对姜夔来说很重要的贵人是张鉴。两人结交于公元1193年,此后4-5年间,两人和其他朋友同游禹庙,到杭州西村赏梅,共游南昌。两人结伴一起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吟诗作词,对姜夔来说,这或许是最为惬意、轻松的时刻。

公元1197年,萧德藻因病离开湖州后,姜夔迁居到杭州追随张鉴。志同道合的两人交往日益密切,有了张鉴的帮助,姜夔也暂时无需为生计奔波,在杭州安居了十年之久。

“十年相处,情甚骨肉”。这是姜夔对自己和张鉴之间情义的描述。

张鉴生于高干之家,看着姜夔生活清苦,也曾想给姜夔捐官,但被姜夔拒绝了。而后又提出送姜夔良田,以无后顾之忧,也被姜夔拒绝了。

姜夔一生结交众多达官贵人、世家子弟,却没有攀高结贵、曲意逢迎,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始终保有自己的一份清高、矜持。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在姜夔的咏物词中,他尤其爱咏梅。或许正是因为梅花凌寒独开,其性之高洁、清雅,与自己的性情相似吧。

将音乐注入文学,独创淡雅词风

正是由于姜夔的才德兼备,他才能吸引包括杨万里、萧德藻、辛弃疾等众多文人骚客的赏识,被认为是继苏轼之外的又一位艺术全才。

他不仅擅于作诗填词,还擅长音律,同时在书法上也极有成就。王国维曾评价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

姜夔诗词的题材丰富,他写家国情怀,咏物言志,写相思之苦。但不管是写什么题材,他的词风都体现出区别于柳永等人的雅俗共赏之风,他的词风是去俗留雅,是清空的、骚雅的。

所谓清空、骚雅,在他的诗词中主要体现在:他经常采用淡雅、冷色调的文化意象托物言志、借物喻己喻世,如“冷月”“冷山”“夜雨”“凉风”等词。这些习以为常的事物, 在他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

另外,姜夔还擅作自度曲,即以雅调入词,又或是为清曲填词。为了将诗词、雅曲、意象三者完美融合,不管是在调式调性的选择上,节奏节拍的制定上,还是曲式结构上,都颇有讲究。以此更是将骚雅、清空的词风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他写家国情怀:他的《凄凉犯》,“情怀正恶,更衰草寒烟淡薄”。不仅表达了自己当前的心情,更以“蓑草寒烟”为意象,描绘出荒凉、萧条的景象,从侧面烘托出国破家亡的悲痛。

他写羁旅之恨:回汉阳探望亲朋所作的《探春慢》中写“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 感叹远离亲朋且聚少离多的无奈和痛苦。

他写情恋之苦:在《鹧鸪天·元夕有所梦》中写到“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一年又一年的元宵定情夜,但与佳人早已分隔两地多年,两人都已经各有经历,而这些陈年往事,已经不便宣之于口了,所以对彼此的思念是“各自知”。

清末时期的冯煦在曾评价姜夔词“超脱蹊径,天籁人力,两臻绝顶,笔之所至,神韵俱到”。

姜夔是清雅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曾被认为是清雅词派的一代词宗。他用艺术的语言表现了国家境况,表达自己转徙各地,身处江湖的无奈,以及那个魂牵梦萦、难以释怀的红颜。

辗转漂泊,一生在寻找灵魂归宿

曾有数据显示,在姜夔现存的八十四首词中,有使用“归”字有将近46次,而传达出归乡之情的就更多了。

姜夔现存的可编年词所作之地,包含扬州、金陵、合肥、苏州、等二十三处之多,他一生都在寻找安定之所。

在二十几岁风华正茂的年纪游走江湖,他也曾在爱情上追求灵魂伴侣。

姜夔在客居合肥时,认识了擅长琵琶和古筝的姊妹,同是擅长音律,与其中一位一见如故,互生情愫。但在两袖清风的生活面前,又怎敢耽误佳人呢,最后两人被迫分开。

爱而不得,忘而不舍。姜夔将情思、不舍、怀念都寄托在诗词中。

所以恋情词也是他作词的一大题材,其中怀念对这位红颜知己的词就超过了现存八十四首词的五分之一。

然而对于姜夔来说,官场上的失意更让他忧郁、愁苦。

那时候入仕为官是相对较好的出路,所以他也希望可以通过仕途让自己有屋可居,为国出力。

在二十岁到三十岁这十年间,他曾参加过三四次的科考,均未及第。

“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一位才情出众的人,却在科考中反复受挫,同时又需依附他人,游历四方,内心除了羞愧、打击、悲凉,更有屡试不第的不甘。

公元1197年,他曾将《大乐仪》《琴瑟考古图》献于朝廷,但总有妒贤嫉能之人使绊子,致使此次献书无果。

在两年之后,他又向朝廷献上了《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朝廷看到后下令破格让他参加进士考试,但这次依旧铩羽而归。

姜夔最终放弃了仕途这条道,继续江湖漂泊的生活。

他迁居杭州,在张鉴的帮助下暂时不用受困于生计。1202年张鉴去世,姜夔的生活再度举步维艰。

公元1204年,杭州发生火灾,近2000余户民房受灾,姜夔的家产几乎都被烧毁。为了活下去,已经五十知天命的姜夔,奔走于金陵、扬州,重新开始了漂泊的生活,以卖字为生。

姜夔的一生辗转在各个不同的地方,这些漂泊的时光像无人掌控的小船,徘徊在无际的大海中,只为寻一处定所,寻灵魂的归处。

结尾

公元1221年,67岁的姜夔与世长辞。他去世时,家中捉襟见肘,幸得朋友的资助,将其葬于杭州钱塘的西马塍。

“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废齿不费钱。”这是“白石道人”的由来。只因白石仙只需以白石饱腹,不需要为钱财、为生计所困。

姜夔一生流浪于江湖,过着清贫的生活,为了生计而奔波。他才华四溢,虽寄人篱下,结识众多高官权贵,却从不曲意逢迎,保持那份文人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