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描绘银杏叶的句子有哪些(描绘银杏叶的句子)

描绘银杏叶的句子有哪些(描绘银杏叶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门前银杏如相待,十二首有关银杏的诗词,绝美画卷如秋日童话

初冬岁月,落英缤纷,此时银杏最是灿烂,满树金黄,在阳光下更加的耀眼夺目。金灿灿的银杏点缀着湛蓝澄澈的天空,显得分外宁静美好。

古人将银杏又称为“鸭脚,宋初被进贡给朝廷,才改呼“银杏”。欧阳修有诗曰:“鸭脚生江南,名实本相符。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

才到秋来黄又黄,十二首有关银杏的诗词,满目金黄,绝美画卷如秋日童话!

谢微之送鸭脚

宋-韩维

拔尔蒿莱际,微根仅自支。

劳心勤一溉,拭目待三移。

浓李惭同列,芳橙合并枝。

绛囊如有惠,莫忘赠君时。

陪关彦远曾彦和集龙兴寺咏隋时双鸭脚次关韵

宋-晁补之

风起雷塘陵上尘,雨荒苔院两株春。

楼台有迹皆余烬,草木无知尚见珍。

博士独能名玉棐,使君还许寿灵椿。

宣城此物常充贡,谁与连艘送万囷。

忆家园廿六首 其九 银杏

明-顾清

鸭脚当年自一时,瓦盆雕砌影毰毸。

黄封不遇头纲使,争得淩云百尺姿。

古银杏

明-顾璘

突兀蔽庭户,长绳那可量。

抡材掩荆楚,问岁失萧梁。

云实时堪结,雷枝半已荒。

离奇难尔用,匠石转神伤。

过张丈草堂看菊作

清-毛奇龄

西上横河旧草堂,尚书庭院菊花坊。

门前银杏如相待,才到秋来黄又黄。

江行

清-朱彝尊

潮落江平宿富阳,船头新月下微霜。

晓看乌臼红千树,树杪半山鸭脚黄。

宛陵杂诗

清-赵帅

闻道龙沙卷雪飞,蛮中传去织弓衣。

柏山寺畔吟魂在,曾见林梢鸭脚肥。

法云寺银杏诗

清-厉鹗

不见龙鳞近佛香,犹存鸭脚覆僧廊。

十围空洞潜魈魅,双干生枯饱雪霜。

影小吴王曾緤马,凉多吉甫定移床。

孤根已是千年后,怊怅无人比召棠。

法云寺银杏

清-全祖望

太傅堂前樾荫奇,遥临江树影参差。

飞柯未展长驱志,老干犹疑左次旗。

魂逐八公山上草,恨留召伯埭前枝。

佛灯黯淡留馀侗,不异桓伊奏笛时。

自御园回半道游五塔寺寺中有古树二株出檐几数十丈花开覆屋寺僧曰银杏也为赋一律

清-洪亮吉

五塔寺边双树奇,马行迂道款禅扉。

高枝似向云中出,落蕊犹能天半飞。

清磬几声催夕照,疏香十里点朝衣。

邻斋东去春如海,较尔浓阴覆院稀。

秋日阴雨独游翠微纪以三绝

近现代-黄浚

乱后山容黯淡青,寺门黄竹亦伶俜。

松寥旧榻敷何许,鸭脚当阶寂掩扃。

重游惠济寺观银杏

现代-林散之

破庙重来已不识,僧容佛貌共支离。

丰碑久失神仙字,大树犹存虫蛀皮。

风雨九朝年代改,峰峦几处性情宜。

不堪陈迹寻今古,唯物唯心各一时。

晚秋银杏美诗五首:满地翻黄银杏叶,满园银杏落秋风

#头条创作挑战赛#

银杏黄叶古诗五首:门前银杏如相待,才到秋来黄又黄

银杏是古老的树种,是几亿年前,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 ,有植物界的活化石之称。

由于银杏树生长在带的山林区,且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较高,所以古老的野生银杏树,只存在在长江流域的山林里,且银杏是异株授粉,生长期漫长缓慢,所以在古代的自然条件下,树木不多。但是成年的银杏树,树龄可达500到3000年,真可谓树中的长寿者。

成年的银杏树,高大壮观,可以提供连绵不断的果实。不过正是银杏树的稀少,在宋朝之前,银杏果,也仅仅只是地方特产,很难做商品广泛售卖推广。

比如安徽宣城的银杏果,出自深山,当地的人们花了很长时间了解银杏,发现银杏必须雌雄一起对立种植,才有可能结果。而银杏结果,通常要等到树木长到20年到40年之后。也只有中国人才有这样的耐心,前人种树,子孙吃果。

银杏因为树木笔直优美,树叶如掌如扇,晚秋黄叶绚烂而成为当下最著名的秋天观赏树种之一,但是在宋朝和宋朝之前,它被当地人称作”鸭脚树”。这名字实在土气,但是也很形象,只有鸭子脚,黄色有蹼,连成一片,且是金黄色的。之所以叫银杏,是因为它的果实,成熟的时候,像杏子而白,且主要的食用部分就是白色的果核包裹的种子,所以称为白果或者银杏。

而银杏果在宋朝时,成为晚秋贡品,用红色的丝囊包裹,递送皇宫,身价金贵。

而随着京城人们对于“白果”的认识和热爱,逐渐银杏树走出深山,被人工培植,渴望它开花结果。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保留和推广了银杏的种植,使得这种珍稀的树种,拥有很多子孙,另外一个好处,就是银杏树的审美。

“等閒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

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宋 · 葛绍体《晨兴书所见 》

银杏树叶在秋天的美丽,可以说是一道最温暖明丽的风景。

银杏树叶本身如扇子形状,春夏有匀整的青色,当秋天空气中的水分减少,银杏叶,是从边缘开始变黄,逐渐扩展到整个叶面。而这种黄色,非常干净明丽,饱满端庄。

宋朝尚黄,银杏叶子的通体黄色,让人喜爱。

那么到了晚秋时节,这些叶子随风而落,有如黄色蝴蝶的翅膀,一种晚秋黄色的如花之雨,非常养眼壮观。

可以说见过银杏黄叶的人,都会感受到那种黄色之正,晚秋正色。

而晚秋,是自然界的丰收成熟之时,金色的稻谷归仓,金色,金黄,黄色,都代表秋天的成熟和喜悦。

这首诗写了诗人忽然看到银杏翻飞,天地一片金黄舞动的壮阔之美。

他说自己,并没有在意外界的流变和时光,也没有太上心自己在奔波中头发都白了,如同染了秋霜。

但是当他舒缓下来,忽然看见一地翻飞的银杏叶子,在秋风阳光中尽情飞舞被他忽然看到了,感受到了秋天的丰收和壮美,觉得自己人生艰辛终有结果的饱满。

这满地翻滚的银杏叶子,这在阳光和风中飞动的蝴蝶,是秋天丰收的赞歌,是愉悦,是舒缓,是宣告自然经过了春夏的运行,而达到了最理想的成熟的秋天。那叶子是在赞美天地恩育的功德,是隆重的歌舞。

而他的人生也到了晚秋,也如这美丽的黄叶,一生艰辛劳苦,到了最后的喜悦飞扬。

银杏黄叶之美,当代的人往往可以就近领略,但是在宋朝,能够见的人不多,他这首诗表达的视觉和心灵震撼,仍旧使得很多当代人有代入感,代入第一眼看见银杏黄叶的惊艳时刻。

“鸭脚叶黄乌臼丹,草烟小店风雨寒。

荒年人家鸡黍迮,芋羹豆饭供时节。

村童上牛踏牛鼻,吹笛声长入云际。

今年虽饥却少安,县吏不来官放税。”南宋 · 陆游《 十月旦日至近村》

56岁的陆游辞官回到山阴老家已经一年,在这里他放低自己,等同乡民,过着与普通农民共甘苦的朴素的农村生活。因为今年旱涝灾荒,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所以寒衣节期间,以他的名望被邀请去邻村走访作客,安抚乡民,共克时艰。

那么这里也写到乡村的自然景色树木,其中就有银杏和乌桕。

那银杏叶子是黄的,乌桕叶子是红的,在萧萧秋雨中,沿着山路,走进邻村小店。

因为遭遇荒年,所以人们都很拮据,拿不出像样的饭菜,只是芋头,掺着豆子的饭祭祀祖先,招待客人。

农家小儿不识人间艰辛,反而在雨中,从牛鼻子登上牛背,在陆游的鼓动下,吹了一曲笛歌。陆游本来是过来慰问的,却发现这家心态颇好,让他感受乡间的淳朴。

他最后一句,是抚慰乡民,也同时感受了民间的坚韧,今年虽然是饥荒年,但是也有好处,大家安心过日子,不用负担那么多赋税哦。

回头一看,这乡村的银杏黄,乌桕丹,一种深深根植土地的深情,坚韧,乐观,流荡在这晚秋的小山村里。活着的人,都如树,傲然乐观经历着雨雪风霜,该黄的黄,该红的红,艰辛而美丽的人生啊。

“花深竹石迷过客,露冷莲塘问远公。

尽日苔阶閒不扫,满园银杏落秋风。”明 · 刘熠 《赠古泉上人 》

到了明朝之后,银杏树处处有之,尤其银杏长寿高古,寺庙多有种植,象征禅意,古朴。其明黄的色调和庙宇的风格颇搭。

这是写给寺庙的僧人。

你住的禅房花木森森,竹石清幽,你所在的地方莲花秋露,倍觉清净。

我知道那秋天的庭院,落叶青苔,幽静闲适。

我能想象你禅房院落的银杏,漫天飞舞,一地金黄。

巨大优美的晚秋银杏给寺庙添了一种辉煌沉定的气息。千百年来,寺庙承载了很多人类心情和灵魂的舒缓功能。生如夏花,静如秋叶,给人一种遐想和安定。

“西上横河旧草堂,尚书庭院菊花坊。

门前银杏如相待,才到秋来黄又黄。”明末清初 · 毛奇龄《过张丈草堂看菊作 其

二 》

晚秋是菊花盛开的时段,九月菊黄。

碧云天,黄花地,菊花一直是古中国重要的秋花,自汉朝起,赏菊连绵两千多年。

菊花傲霜向上,坚韧自守,是著名的长寿之花,坚毅之花,君子之花。

且菊花培植成本不高,除非是名贵的品种。所以贵为尚书的高官在庭院里种植菊花成片,一来显示自己的清贵,二来舒缓官场的压力,有陶渊明南山之思,三来也是一种雅致的交友方式。

但是尚书的菊花院落,不是最稀奇的,稀奇的恰是门口高大的银杏树,一树金黄明黄,仿佛等待客人的到来,令人惊艳。

银杏高大壮美,一身黄衣,等待迎接客人,清贵又平易。

可以说这首诗,写的是菊花,亮点却是银杏,高大金黄的银杏,让菊花之赏,更添一种清旷高雅。

“诘屈双银杏,天半垂黄叶。

波涛撼危岩,栩栩乱风蝶。”清 · 颜光敏《游燕子矶 》节录

燕子矶在南京,北临长江,下面惊涛拍岸,自古是观赏长江浩瀚的著名景点。

我是看到这首诗,才知道,在清朝,这里山头有两棵古老虬曲的银杏树。

晚秋时节,透过银杏的垂叶,去俯瞰江河之胜,别有一种高天黄叶的临江壮阔,如诗如画。

在银杏树下,俯瞰江涛拍打悬崖,涛声震动银杏的叶子,飘飞如蝴蝶,半空落下,随流翻滚,这种立体的壮观,何其壮美。

银杏树叶秋如黄蝶,庄周说,梦中他是一只蝴蝶,梦醒是庄周。后世也多用秋蝶来阐释这个颇有哲理的梦。

那么站在这个满是黄蝶的树下,当如梦还是如真?

江山壮阔,有了这一对银杏,更添灵魂翱翔之美。

只是不知道现在的燕子矶,可有两树银杏,共着山河。

银杏的另一个故事,是关于慈禧和醇亲王府的。醇亲王奕譞是光绪皇帝的生父,他死了之后,坟头种植了一棵银杏。银杏不就叫公孙树吗?前人种树,子孙吃果,无论是奕譞的遗愿还是子孙的缅怀,这棵银杏树的意义,都是正常被接纳的范畴。

但是,就这样一棵银杏,却遭到慈禧的嫉恨,因为她听到谣言,银杏是白果树,王府种植银杏,岂不是要称“皇”吗?

虽然溥仪皇帝依旧是从醇亲王府选出的皇帝,但是对于慈禧来讲,她才是真正的统治者,所以她下令砍了醇亲王奕譞坟墓前的银杏。

这倒让许多后人重新审视银杏,这种美丽长寿古老的树种,也许真是自带王气和王风。

否则为什么,在晚秋里,人们记得最深的,就是它的明丽高大,绚烂金黄?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诗词#

清新深秋秋雨美诗六首:梨枣熟时须一雨,晚秋天气半春时

纳兰性德《蝶恋花》,西风吹老丹枫树,写的是科尔沁草原的丹枫

美!吟诵银杏美景的古诗词,你会背几首?

【美!吟诵银杏美景的古诗词,你会背几首?】冬之际,碧云天,清风起,片片银杏叶被微微寒意染成金黄,纷纷扬扬飘落而下,为大地铺成一片“银杏黄”……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也吟诵了许多与银杏有关的诗词。古诗词里怎样描绘“银杏美景”?哪些银杏赏景地不可错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门前银杏如相待,十二首有关银杏的诗词,绝美画卷如秋日童话

初冬岁月,落英缤纷,此时银杏最是灿烂,满树金黄,在阳光下更加的耀眼夺目。金灿灿的银杏点缀着湛蓝澄澈的天空,显得分外宁静美好。

古人将银杏又称为“鸭脚,宋初被进贡给朝廷,才改呼“银杏”。欧阳修有诗曰:“鸭脚生江南,名实本相符。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

才到秋来黄又黄,十二首有关银杏的诗词,满目金黄,绝美画卷如秋日童话!

谢微之送鸭脚

宋-韩维

拔尔蒿莱际,微根仅自支。

劳心勤一溉,拭目待三移。

浓李惭同列,芳橙合并枝。

绛囊如有惠,莫忘赠君时。

陪关彦远曾彦和集龙兴寺咏隋时双鸭脚次关韵

宋-晁补之

风起雷塘陵上尘,雨荒苔院两株春。

楼台有迹皆余烬,草木无知尚见珍。

博士独能名玉棐,使君还许寿灵椿。

宣城此物常充贡,谁与连艘送万囷。

忆家园廿六首 其九 银杏

明-顾清

鸭脚当年自一时,瓦盆雕砌影毰毸。

黄封不遇头纲使,争得淩云百尺姿。

古银杏

明-顾璘

突兀蔽庭户,长绳那可量。

抡材掩荆楚,问岁失萧梁。

云实时堪结,雷枝半已荒。

离奇难尔用,匠石转神伤。

过张丈草堂看菊作

清-毛奇龄

西上横河旧草堂,尚书庭院菊花坊。

门前银杏如相待,才到秋来黄又黄。

江行

清-朱彝尊

潮落江平宿富阳,船头新月下微霜。

晓看乌臼红千树,树杪半山鸭脚黄。

宛陵杂诗

清-赵帅

闻道龙沙卷雪飞,蛮中传去织弓衣。

柏山寺畔吟魂在,曾见林梢鸭脚肥。

法云寺银杏诗

清-厉鹗

不见龙鳞近佛香,犹存鸭脚覆僧廊。

十围空洞潜魈魅,双干生枯饱雪霜。

影小吴王曾緤马,凉多吉甫定移床。

孤根已是千年后,怊怅无人比召棠。

法云寺银杏

清-全祖望

太傅堂前樾荫奇,遥临江树影参差。

飞柯未展长驱志,老干犹疑左次旗。

魂逐八公山上草,恨留召伯埭前枝。

佛灯黯淡留馀侗,不异桓伊奏笛时。

自御园回半道游五塔寺寺中有古树二株出檐几数十丈花开覆屋寺僧曰银杏也为赋一律

清-洪亮吉

五塔寺边双树奇,马行迂道款禅扉。

高枝似向云中出,落蕊犹能天半飞。

清磬几声催夕照,疏香十里点朝衣。

邻斋东去春如海,较尔浓阴覆院稀。

秋日阴雨独游翠微纪以三绝

近现代-黄浚

乱后山容黯淡青,寺门黄竹亦伶俜。

松寥旧榻敷何许,鸭脚当阶寂掩扃。

重游惠济寺观银杏

现代-林散之

破庙重来已不识,僧容佛貌共支离。

丰碑久失神仙字,大树犹存虫蛀皮。

风雨九朝年代改,峰峦几处性情宜。

不堪陈迹寻今古,唯物唯心各一时。

邂逅浪漫,京城这4条银杏大道满树金黄

#头条创作挑战赛#

初冬虽已至

深秋仍未走远

北京的各个银杏大道

仍保留着最后一抹秋色

驻足观赏

可以感受深秋最后的温柔

钓鱼台银杏大道

钓鱼台东侧三里河路上的银杏大道在阳光下呈现诱人的金色。每年秋冬交替的时节,这条银杏大道就变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钓鱼台银杏大道位于钓鱼台国宾馆东墙外,全长一公里左右,金黄繁茂的银杏树整齐排列在路边,将街道装扮得美轮美奂,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赏。

欣赏银杏叶的老人儿童,拍婚纱照的浪漫情侣,举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支起画板的“画家”,都是林中一景,不禁让人陶醉其中,感受那一刻的季节轮换之美。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钓鱼台国宾馆东墙外

三里屯东五街银杏大道

三里屯东五街是北京使馆区的一部分,也是北京比较“洋气”的赏银杏之地。不少大使馆都在这条街上,街道两旁还有各种异域风情的餐厅,在这里拍照比较容易出片。

笔直的道路两旁栽满了银杏树,北风吹过,银杏叶簌簌飘落,迷人又绚丽,引得游客纷纷掏出相机,定格这一美丽的瞬间。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东五街

高里掌村银杏大道

这条银杏大道位于温泉镇高里掌村,虽然种植面积不是非常大,但也算是京城观赏银杏值得推荐的地点之一了。

初冬时节的高里掌村银杏大道略显幽静,地面落满了银杏叶,银杏林很深,一眼望不到头。天气晴朗时,金黄色的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干净、通透,不禁让人流连忘返,想在这里静静感受时光流逝。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高里掌村村口

韩村河村银杏大道

韩村河村位于北京西南45公里,独特的乡村美景、现代化的田园风光赢得了不少游客的赞誉,先后荣获“国家AA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十大名村”“中国幸福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和“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等称号。

2.4平方公里的村庄种植着大大小小5000多株银杏树,这里著名的“韩村河银杏大道”位于韩村河景区中心街鲁班路。

银杏大道长约1200米,秋末冬初,高大的银杏满树金黄,游客漫步在银杏树下,头顶金色华冠,脚踩金色地毯,宛若人在画中游。

鲁班路两侧的银杏种植于1996年春天,26年间它们长到四五丈高,和路两旁整齐、壮观、美丽的别墅楼群在一起,好像一个童话小镇。树与树的间隔不宽,每棵银杏树树干端直、枝条蓬勃,晴天阳光从密叶中穿透而出,更显得茂盛而厚重。闲暇时,不妨来韩村河的银杏大道,安安静静地拍照赏景吧!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鲁班路韩村河村

温馨提示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提醒广大市民、游客出行时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严格遵守各项防疫规定,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进入公园、景区、景点、商超、酒店、民宿等公共场所配合全员扫码测温、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切实做到不聚集、不扎堆,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风险。

晚秋银杏美诗五首:满地翻黄银杏叶,满园银杏落秋风

#头条创作挑战赛#

银杏黄叶古诗五首:门前银杏如相待,才到秋来黄又黄

银杏是古老的树种,是几亿年前,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 ,有植物界的活化石之称。

由于银杏树生长在带的山林区,且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较高,所以古老的野生银杏树,只存在在长江流域的山林里,且银杏是异株授粉,生长期漫长缓慢,所以在古代的自然条件下,树木不多。但是成年的银杏树,树龄可达500到3000年,真可谓树中的长寿者。

成年的银杏树,高大壮观,可以提供连绵不断的果实。不过正是银杏树的稀少,在宋朝之前,银杏果,也仅仅只是地方特产,很难做商品广泛售卖推广。

比如安徽宣城的银杏果,出自深山,当地的人们花了很长时间了解银杏,发现银杏必须雌雄一起对立种植,才有可能结果。而银杏结果,通常要等到树木长到20年到40年之后。也只有中国人才有这样的耐心,前人种树,子孙吃果。

银杏因为树木笔直优美,树叶如掌如扇,晚秋黄叶绚烂而成为当下最著名的秋天观赏树种之一,但是在宋朝和宋朝之前,它被当地人称作”鸭脚树”。这名字实在土气,但是也很形象,只有鸭子脚,黄色有蹼,连成一片,且是金黄色的。之所以叫银杏,是因为它的果实,成熟的时候,像杏子而白,且主要的食用部分就是白色的果核包裹的种子,所以称为白果或者银杏。

而银杏果在宋朝时,成为晚秋贡品,用红色的丝囊包裹,递送皇宫,身价金贵。

而随着京城人们对于“白果”的认识和热爱,逐渐银杏树走出深山,被人工培植,渴望它开花结果。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保留和推广了银杏的种植,使得这种珍稀的树种,拥有很多子孙,另外一个好处,就是银杏树的审美。

“等閒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

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宋 · 葛绍体《晨兴书所见 》

银杏树叶在秋天的美丽,可以说是一道最温暖明丽的风景。

银杏树叶本身如扇子形状,春夏有匀整的青色,当秋天空气中的水分减少,银杏叶,是从边缘开始变黄,逐渐扩展到整个叶面。而这种黄色,非常干净明丽,饱满端庄。

宋朝尚黄,银杏叶子的通体黄色,让人喜爱。

那么到了晚秋时节,这些叶子随风而落,有如黄色蝴蝶的翅膀,一种晚秋黄色的如花之雨,非常养眼壮观。

可以说见过银杏黄叶的人,都会感受到那种黄色之正,晚秋正色。

而晚秋,是自然界的丰收成熟之时,金色的稻谷归仓,金色,金黄,黄色,都代表秋天的成熟和喜悦。

这首诗写了诗人忽然看到银杏翻飞,天地一片金黄舞动的壮阔之美。

他说自己,并没有在意外界的流变和时光,也没有太上心自己在奔波中头发都白了,如同染了秋霜。

但是当他舒缓下来,忽然看见一地翻飞的银杏叶子,在秋风阳光中尽情飞舞被他忽然看到了,感受到了秋天的丰收和壮美,觉得自己人生艰辛终有结果的饱满。

这满地翻滚的银杏叶子,这在阳光和风中飞动的蝴蝶,是秋天丰收的赞歌,是愉悦,是舒缓,是宣告自然经过了春夏的运行,而达到了最理想的成熟的秋天。那叶子是在赞美天地恩育的功德,是隆重的歌舞。

而他的人生也到了晚秋,也如这美丽的黄叶,一生艰辛劳苦,到了最后的喜悦飞扬。

银杏黄叶之美,当代的人往往可以就近领略,但是在宋朝,能够见的人不多,他这首诗表达的视觉和心灵震撼,仍旧使得很多当代人有代入感,代入第一眼看见银杏黄叶的惊艳时刻。

“鸭脚叶黄乌臼丹,草烟小店风雨寒。

荒年人家鸡黍迮,芋羹豆饭供时节。

村童上牛踏牛鼻,吹笛声长入云际。

今年虽饥却少安,县吏不来官放税。”南宋 · 陆游《 十月旦日至近村》

56岁的陆游辞官回到山阴老家已经一年,在这里他放低自己,等同乡民,过着与普通农民共甘苦的朴素的农村生活。因为今年旱涝灾荒,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所以寒衣节期间,以他的名望被邀请去邻村走访作客,安抚乡民,共克时艰。

那么这里也写到乡村的自然景色树木,其中就有银杏和乌桕。

那银杏叶子是黄的,乌桕叶子是红的,在萧萧秋雨中,沿着山路,走进邻村小店。

因为遭遇荒年,所以人们都很拮据,拿不出像样的饭菜,只是芋头,掺着豆子的饭祭祀祖先,招待客人。

农家小儿不识人间艰辛,反而在雨中,从牛鼻子登上牛背,在陆游的鼓动下,吹了一曲笛歌。陆游本来是过来慰问的,却发现这家心态颇好,让他感受乡间的淳朴。

他最后一句,是抚慰乡民,也同时感受了民间的坚韧,今年虽然是饥荒年,但是也有好处,大家安心过日子,不用负担那么多赋税哦。

回头一看,这乡村的银杏黄,乌桕丹,一种深深根植土地的深情,坚韧,乐观,流荡在这晚秋的小山村里。活着的人,都如树,傲然乐观经历着雨雪风霜,该黄的黄,该红的红,艰辛而美丽的人生啊。

“花深竹石迷过客,露冷莲塘问远公。

尽日苔阶閒不扫,满园银杏落秋风。”明 · 刘熠 《赠古泉上人 》

到了明朝之后,银杏树处处有之,尤其银杏长寿高古,寺庙多有种植,象征禅意,古朴。其明黄的色调和庙宇的风格颇搭。

这是写给寺庙的僧人。

你住的禅房花木森森,竹石清幽,你所在的地方莲花秋露,倍觉清净。

我知道那秋天的庭院,落叶青苔,幽静闲适。

我能想象你禅房院落的银杏,漫天飞舞,一地金黄。

巨大优美的晚秋银杏给寺庙添了一种辉煌沉定的气息。千百年来,寺庙承载了很多人类心情和灵魂的舒缓功能。生如夏花,静如秋叶,给人一种遐想和安定。

“西上横河旧草堂,尚书庭院菊花坊。

门前银杏如相待,才到秋来黄又黄。”明末清初 · 毛奇龄《过张丈草堂看菊作 其

二 》

晚秋是菊花盛开的时段,九月菊黄。

碧云天,黄花地,菊花一直是古中国重要的秋花,自汉朝起,赏菊连绵两千多年。

菊花傲霜向上,坚韧自守,是著名的长寿之花,坚毅之花,君子之花。

且菊花培植成本不高,除非是名贵的品种。所以贵为尚书的高官在庭院里种植菊花成片,一来显示自己的清贵,二来舒缓官场的压力,有陶渊明南山之思,三来也是一种雅致的交友方式。

但是尚书的菊花院落,不是最稀奇的,稀奇的恰是门口高大的银杏树,一树金黄明黄,仿佛等待客人的到来,令人惊艳。

银杏高大壮美,一身黄衣,等待迎接客人,清贵又平易。

可以说这首诗,写的是菊花,亮点却是银杏,高大金黄的银杏,让菊花之赏,更添一种清旷高雅。

“诘屈双银杏,天半垂黄叶。

波涛撼危岩,栩栩乱风蝶。”清 · 颜光敏《游燕子矶 》节录

燕子矶在南京,北临长江,下面惊涛拍岸,自古是观赏长江浩瀚的著名景点。

我是看到这首诗,才知道,在清朝,这里山头有两棵古老虬曲的银杏树。

晚秋时节,透过银杏的垂叶,去俯瞰江河之胜,别有一种高天黄叶的临江壮阔,如诗如画。

在银杏树下,俯瞰江涛拍打悬崖,涛声震动银杏的叶子,飘飞如蝴蝶,半空落下,随流翻滚,这种立体的壮观,何其壮美。

银杏树叶秋如黄蝶,庄周说,梦中他是一只蝴蝶,梦醒是庄周。后世也多用秋蝶来阐释这个颇有哲理的梦。

那么站在这个满是黄蝶的树下,当如梦还是如真?

江山壮阔,有了这一对银杏,更添灵魂翱翔之美。

只是不知道现在的燕子矶,可有两树银杏,共着山河。

银杏的另一个故事,是关于慈禧和醇亲王府的。醇亲王奕譞是光绪皇帝的生父,他死了之后,坟头种植了一棵银杏。银杏不就叫公孙树吗?前人种树,子孙吃果,无论是奕譞的遗愿还是子孙的缅怀,这棵银杏树的意义,都是正常被接纳的范畴。

但是,就这样一棵银杏,却遭到慈禧的嫉恨,因为她听到谣言,银杏是白果树,王府种植银杏,岂不是要称“皇”吗?

虽然溥仪皇帝依旧是从醇亲王府选出的皇帝,但是对于慈禧来讲,她才是真正的统治者,所以她下令砍了醇亲王奕譞坟墓前的银杏。

这倒让许多后人重新审视银杏,这种美丽长寿古老的树种,也许真是自带王气和王风。

否则为什么,在晚秋里,人们记得最深的,就是它的明丽高大,绚烂金黄?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诗词#

清新深秋秋雨美诗六首:梨枣熟时须一雨,晚秋天气半春时

纳兰性德《蝶恋花》,西风吹老丹枫树,写的是科尔沁草原的丹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