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比喻学生苦读的句子简短(比喻学生苦读的句子)

比喻学生苦读的句子简短(比喻学生苦读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郭震的一首咏物名作,全诗仅28个字,却表达了乡村学子的苦读之心

对于诗歌来说,抒情言志才是正道。而为了讲求含蓄之美,情不可直抒,志不可直言。这就需要一些方式作为遮掩。

咏物这一题材的最佳状态有些像歇后语——前面平铺,后面转折;前面白描,后面升华;前者用正,后者出奇。奇正相生,妙不可言。

唐人绝句浑厚自然,大部分并不刻意求工。相比之下,宋诗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宋代诗人郭震的一首咏物诗《纸窗》,就是写读书人惜灯之情。夜读非灯不可,所以宁肯牺牲迷人的月色,亦不让风吹弄灯光重。

《纸窗》

郭震 〔唐代〕

偏宜酥壁称闲情,白似溪云溥似冰。

不是野人嫌月色,免教风弄读书灯。

译文:

雪白的纸啊,白得好像溪水中倒映的云,薄得像刚结成的冰,最适合糊墙壁,使满室光明慰我闲情。现今糊在窗上,不是我这村野之人不爱月色,只为了不让风儿弄熄了读书的灯。

郭震,字希声,号渔舟先生,又号汾阳山人,成都人。宋太宗淳化时人。唐初也有诗人郭震,两人的作品常有混淆处。

这首诗题为纸窗,前两句描写了纸窗的模样,“溪云”与“冰”,比喻得贴切而美妙。说纸窗白的就像倒映在小溪中的云,说它薄,就像水面刚刚结成的冰。

后两句看似是由纸窗的外形描写转向了纸窗存在意义的解释,其实按照诗人的设计,他要表现的意境正在此处呼之欲出。

月色,郊野,晚风,一个遥远的茅屋,一盏昏黄的灯火,一个手不释卷、勤奋夜读的学子或隐士,这些形象一下子贯穿在诗人看似不经意的叙述之中,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诗人并非对纸窗情有独钟,夜间占读书人生活的一半,所以更觉得灯的可贵可亲,宁可牺牲月色,也不让风弄灯光。

纸窗的形象,不过是信手拈来的一道障蔽,为的是营造含蓄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虽咏纸窗,却一字未提,先言酥壁,后咏风月,再由风及灯,看似离题,实为由彼及此,行笔迂回曲折,含蓄而自然,表达了读书人的喜好。

诗人借灯夜读,心情极佳,望着墙窗,洁白一片,虽不能见屋外月色,却免去风儿吹书灭灯之忧,这首诗诗能过对窗纸的赞美,表达了一个乡村学子的苦读之心。

郭震是宋初诗人,在他的笔下,宋诗淡雅从容、意旨悠远的风格已经跃然纸上。虽然偕理成趣的高级境界尚未形成,却也在这种含蓄隽永的韵味中具备了恰切而生动的表现方法。

卷吧,少年,十首经典的劝学诗,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坚持读书学习,是持续一生的好习惯,古人也是这样认为的,活到老学到老,他们写了不少诗词来劝诫大家要好好读书。

让我们共赏最美的十首劝学诗词,体验古人诗句里的醉人书香!

1、《劝学》

颜真卿〔唐代〕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三更挑灯夜读,五更鸡鸣即起,这一早一晚正是男儿读书的好时候。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要及早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光阴,免得将来后悔。

2、《劝学诗》

朱熹〔宋代〕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少年易老而学业难成,一寸光阴也不可轻易浪费。池塘边的青草正沉浸在春天的甜梦里,但转眼间,台阶前的梧桐已开始落叶,传来了秋天的声音。

全诗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追求学业,感叹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学习,将来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

3、《读书有所见作》

萧抡谓〔清代〕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人的心如同一棵优良苗,只有得到精心的养护才能生长。苗的生长需要泉水的灌溉,心灵则需要道德的教育。人一天不读书,心中就没有什么好的想法。一个月不读书,就感觉到耳朵和眼睛都不清晰了。

这首诗举例了读书的益处与不读书的坏处,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4、《劝学诗》

赵恒〔宋代〕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想要让家庭富裕不需要买肥沃的土地,读书就可以获得许多稻米。想要生活安定,不需要建造高大堂皇的房子,书中就有黄金打造的房子。出门不要怕没有人跟随,读书做了官就能享受车马的簇拥。娶妻不要害怕没说媒,考取功名后自然能拥有美人。男人如果想实现平生志向,就赶紧勤奋地在窗前读书吧。

这首诗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用现代理念去解释,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人群。

5、《劝学》

孟郊〔唐代〕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诗题《劝学》的“劝”是勉励的意思。早在先秦晚期,荀况就写了《劝学》,列为《荀子》的首篇。由于荀况的《劝学》采用博喻的手法,对学习的重要及其内容、途径作了详尽的阐发,孟郊用同一个题目作诗,就须另辟蹊径,看来诗人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6、《明日歌》

钱福 〔明代〕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如果天天只空等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日,一事无成。世人和我一样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过去马上就会老。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瞬息坠落。人的一生又能有多少个明天呢?请您听取我的《明日歌》。

诗人以通俗的语言,劝勉人们要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年华。诗中多次提到“明日”,反复告诫人们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诗意浅显,通俗易懂,颇有教育意义。

7、《书院》

刘过 〔宋代〕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努力学习就像农人努力耕作,是勤劳还是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就算书的种类繁多,只要努力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诗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读书学习与耕地对比,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没有用功自己心里清楚,只要功夫下足了,一定会有收获的。

8、《读书》

陆九渊 〔宋代〕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读书一定要戒除慌慌忙忙的习惯,潜心体会就会感到兴味无穷。有些不懂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一旦自己有了切身体会的时候立即结合所学,认真思考。

这首题为“读书”的绝句,应该表现了陆九渊对读书的最基本的看法。他首先说,读书的最大忌讳是慌忙。读书最怕的不是读书多少,懂不懂,深不深,勤不勤,而是说不能慌忙,他这句话不是从结果上(多少、懂、深度)说的,也不是从意志上(勤奋)说的,而是从方法和习惯上说的。戒掉慌忙得到的是什么?应该是心静、从容。这里,诗人是在告诫学子要静心读书,从容读书。

9、《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 〔唐代〕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为什么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故乡虽然饱受战乱之苦,可是弟侄仍然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诗前句谆谆教诲,年轻时不要怕经历辛苦磨难,只有这样才能为终身事业打下基础;后句是危言警示,不要在怠惰中浪费光阴,说明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辩证道理。

10、《白鹿洞二首》

王贞白 〔唐代〕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如果不是道人来逗笑,还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王贞白告诫人要惜时,不落入青春易老、韶华易逝的一般感慨,没有人生短暂、荣华不久的悲叹,而教导人惜时读书。

“一寸光阴一寸金”讲时间价值,超出了读书的范围,揭示了普遍规律,此语内容既深刻,且形象通俗,音调谐适,也就成了人们的口头语,在人们生活中起了巨大的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