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三峡工程的赞美(三峡工程的句子)

三峡工程的赞美(三峡工程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志守三峡,身作坝基护安澜

点击上方“人民武警”可订阅哦!

志守三峡,身作坝基护安澜

——来自武警湖北总队宜昌支队执勤十一中队的蹲点报告(上)

小编有话

习主席指出:\"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充分展示共和国70年来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生动反映党的以来的历史性变革,着重彰显武警部队建设发展的成就和贡献,人民武警报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栏,派出记者进行一线蹲点采访,有针对性地挖掘报道新时代各单位全面建设和履行使命中富有成效的经验和做法,营造\"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共铸复兴伟业\"的浓厚氛围。

峡出西陵,巨龙截江。

1919年,先生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构想。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1955年,一代伟人用充满诗意的语句,勾画出建设三峡工程的宏伟蓝图。

1994年,三峡工程波澜壮阔的建设征程正式开启。工程从动工到完工,前后历时近20年。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二十载艰苦奋斗,大江截流,江河改道,桑田巨变。如今,这项总工程量和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一的宏大建设,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旷世奇观。

为我中华自豪,志守三峡安宁。驻守于三峡大坝的武警湖北总队宜昌支队执勤十一中队官兵,忠诚报国,十多年栉风沐雨,踔厉风发,以平凡的执着坚守和强烈的使命担当,谱写了一首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壮丽凯歌。

\"无愧’三峡卫士’称号,守护国家现代化建设标志性成就\"——

以身许坝,不负人民之托

曾几何时,每到汛期,长江中下游沿线江水时有泛滥。而今,建成后的三峡工程大幅提升了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为国家和人民规避经济损失上万亿元;显著改善了长江通航条件,让长江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成为串联长江经济带的水上\"高速公路\"……三峡工程在不断创造奇迹的同时,也见证了祖国发展壮大的奇迹。

\"守护好三峡大坝,维护好国家现代化建设标志性成就\",成为中队官兵的共同心声。

矢志坚守,业精惟勤。守护三峡大坝,须有百倍警惕,不许丝毫疏忽。

中队长宋向华向记者透露了官兵长期以来练就的执勤\"绝招\":一口清、一眼明、一看准。

那年\"五一\",中士狄聚宁在2号哨位担负协勤任务,当他手持探测仪对一辆小轿车进行安全检查时,探测仪发出\"嗡嗡\"的警报声,哨兵立刻保持警觉。一番排查,在车辆的座椅下发现了一大袋雷管。他迅速向中队报告,并与赶来的前置备勤人员一起,成功处置了险情。

随着近年坝区推行\"一开一免\"政策,景区游客大量涌入,坝区安全面临的隐患和压力陡增。

国家的大政方针要严格执行,三峡大坝的安全亦要严防死守。

去年6月的一天,哨兵鲍伟正在2号哨执勤,一辆大货车驶来,他对车辆通行证进行了认真检查,并爬上货车对着物资外运单与车上物资一一比对,发觉多出了几大捆电缆,通过向三峡枢纽保卫部核实,查明这几捆电缆是司机违规运出。随后,中队向坝区派出所报警并将司机扣留。由于哨兵的细心检查,避免了国家资产的损失。

针对坝区执勤区域广、路线长、情况复杂、风险大的实际,中队常态抓好方案研究和战法演练,尤其是加强非传统领域威胁安保研究。为有效应对无人机等低慢小飞行器等威胁,中队在制高点派出观察哨,依托坝区力量实施空中报警,做到一点触警、同步感知,并先期处置,当好情况处置\"重点班\"。

\"’三峡卫士’果然名不虚传!\"据统计,官兵累计收缴1万余张,查获违运物资3000余吨,拦阻易燃易爆等危险品300余吨,成功处置车辆违规冲闯、无证人员混入、非法捕捞等突况1000余起,为坝区挽回经济损失逾2亿元,受到驻地政府、群众和目标单位高度赞誉。

\"看三峡的机会时时都有,守三峡的机会一生难得\"——

以责守坝,功崇惟志不言苦

\"铃铃……\"骤响的电话铃声打破了黎明的沉寂。2015年6月2日凌晨,中队接到\"东方之星\"客轮翻沉救援任务,时任中队长武卫带40名官兵紧急赶赴任务一线,官兵们踏泥泞、冒大雨,连续奋战10昼夜,没有一人退缩。

甘于奉献是中队官兵的鲜明特点。三峡大坝不是边防、海岛、高原,但执勤环境的艰苦程度常人却难以想象。

聊起站哨的苦,大家有说不完的话题:\"夏天,坝顶温度通常在50摄氏度以上,官兵在半封闭的岗亭里站哨,如同在火炉上炙烤,一班哨下来被汗水浸湿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冬天,刺骨冰冷的江风夹带着湿气,直接冻透层层毛衣加棉衣,哨兵下哨时双脚冻僵不能走路,甚至作战靴都脱不下来……\"

长期上坝执勤,不少官兵患上脚气、关节炎、腰肌劳损等职业病,战士们的衣柜里,几乎每个人都放着\"三件宝\"——红花油、护膝、护腰带。

艰苦的环境,塑造了刚强的士兵。\"吃得大苦、舍得大牺牲才担得了大任。\"作为三峡人的原中队指导员望涛坚定地说。

三峡大移民之初,不少群众不愿离开养育自己的故土。\"为国家,舍小家,支援大三峡,广大移民举家搬迁,那真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家住夷陵区太平溪镇的居民吴文祥回忆说。

\"背后的山,十八道弯;眼前的江,心里的伤。\"当地老百姓曾这样形容坝区所在地三斗坪条件的艰苦,小孩上学要翻山越岭,去趟商店要摆渡过江。

作为地道的三峡人,指导员望涛见证了世纪工程从开工到竣工全过程,目睹了坝区发生的巨变:柏油马路遍地、跨江大桥飞架、旅游市场越来越红火。似乎在一夜之间,曾经的贫穷山沟变成了富庶之地。

望涛深知,这一切来源于祖国富强。于是,他毅然报名参军入伍,决心报效祖国,并如愿成了一名三峡卫士。到中队任职后,从部队营区到家门口仅5分钟车程,但望涛一心扑在工作上,往往十天半月甚至个把月才回一次家,过家门而不入是常有的事。

三峡兵为何人人都讲奉献?\"看三峡的机会时时都有,守三峡的机会人人难得。\"一名守坝老兵在日记中写出了大家的心声。

兵事以民为本,爱民乃行军第一义——

以情护坝,共话军民鱼水情

山崩地裂,满目疮痍。2016年夏天的一个凌晨,大坝下游三斗坪镇许家冲发生特大山体滑坡,引发泥石流。\"灾情就是命令。\"中队80余名官兵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灾区,连续奋战十多个小时,成功救出受困群众百余人。

军民鱼水一家亲,在三峡坝区,军爱民、民拥军的佳话广为流传。

驻地一名叫望作春的贫困户,中年丧夫,家中80岁老母亲和6岁的小女儿全靠她养猪和种植养活。了解到情况后,中队与其结成帮扶对子,让她来中队收剩菜剩饭养猪,官兵还利用休息时间帮她采茶叶、干农活,帮她一次次渡过难关。

在中队荣誉室,一面面锦旗、一沓沓捐资助学的清单,见证了中队官兵心系群众扶贫帮困的一片赤诚。

营区附近的落佛村小学设施极为简陋,几十名孩子挤在一间教室,黑板是用木板拼凑的,孩子们用的是破旧桌椅。看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官兵心情难以平静,自发捐款2万余元,为学校购置了100套学习桌椅和教学工具以及300套学习用品。中队进驻坝区以来,累计捐款10万余元,资助1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如果说教育点亮坝区孩子们人生的希望,那么,环保就贮存着大坝基业长青的希望。

宜昌有着\"世界水电之都\"的美誉,这得益于三峡工程提供的巨量清洁能源。保护好坝区的绿水青山,就是对三峡大坝最长久的守卫。

在繁重的执勤工作之余,中队官兵牺牲休息时间,当起环保义务宣传员。几年来,他们为游客发放环保宣传单、光盘等数万份;参加并举办环保讲座、交流数百场次;制止和抓捕在坝区水域偷捕鱼、在坝区两岸山体偷挖名贵植物等不法分子1000多次;参与中华鲟等珍稀物种放生30多次……在群众眼里,中队官兵已然成为三峡库区环境保护的一面旗帜。

记者:沈晓泓、张鹏飞

可能还喜欢

1、超燃混剪 | 参军无悔!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2、你鬼鬼祟祟的样子 成功的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3、武警部队隆重举行“逐梦强军路·青春再出发”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主题团日活动

4、第22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评选活动全面展开

5、第6届“武警部队十大标兵士官”评选活动拉开帷幕

本信息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监制:刘凤桥

执行监制:张金岭

主编:张宇、王文

编辑:别特、倪琛童、支云鹏

邮箱:wjxinmeiti@163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