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关于黑白无常的句子唯美(关于黑白无常的句子)

关于黑白无常的句子唯美(关于黑白无常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阴曹地府的一副对联,道尽了人间的善恶,读懂了它,便读懂了人生

阴曹地府是我国神话传说里亡灵所处的世界,它跟天界、人界构成了神话世界里的“三界”。相传天地间的万物在逝去之后,其亡灵便会被黑白无常拘走,走到黄泉路,跨过奈何桥,喝下孟婆汤,便到了阴曹地府。

受到民间传说以及文学作品的影响,人们提到阴曹地府都会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比如《西游记》里,李世民魂游地府时,见识了所谓的“十八层地狱”的场景:

“正是阴山背后十八层地狱!其中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寂寥烦恼,皆是生前做下恶事,来此受罪。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哭泣悲惨,只因生前不忠不孝,落入此门。磨捱狱、碓捣狱、车崩狱,皮开肉绽,都是生前欺人昧心,来此受罪。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蓬头垢面,生前缺斤少称,来此受罪。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战战兢兢,生前横暴欺良,来此受罪。血池狱、阿鼻狱、秤杆狱,脱皮露骨,生前谋财害命,来此受难,永世不得轮回。”

正因如此,原著里这段话后面还有一段发人深省的句子“人生却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过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此外相传阴曹地府还有一副对联,跟这段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上联是:“阳间三世,伤天害理皆由你”;下联是:“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

神话传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向往,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上古时期开始,人类就对自然界的未知现象加以幻想,进而将这些无法理解的未知领域通过神话故事表现出来。神话故事除了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还能起到劝人向善的警示作用,就像《太上感应篇》开篇所写的那样“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灾祸和福报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自己造成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它们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们的左右。

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朱柏庐,一生乐善好施,严以律己,所著的《朱子家训》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不仅如此,民间也有关于他的传说故事,相传阴司佩服朱柏庐的人品,请他去阴曹地府审理亡灵的善恶之事。

某天,朱柏庐劳累了一天准备休息时,朦朦胧胧间有人前来找他,将他带到一个类似衙门的地方。朱柏庐看了看身上的冠履袍服,知道又是被请去地府审案了。堂下被黑白无常用锁链拴着的竟然是原来认识的一位乡人,这个人一开始积德行善,敬奉神佛,不过后来沾染了恶习,开始变得胡作非为起来。按照地府的冥律,这个人会被投入畜生道,转世为畜生。

朱柏庐于心不忍,想知道这个人是否还有良知,就问他还记不记得持诵的经典,那些都是劝人向善的典籍。然而这个人把那些都忘记了,没办法,朱柏庐只好下令让阴差把张狗皮披在他身上,只见那人向地一滚,已变了狗形,摇头摆尾而去。

还有一次,朱柏庐在那里唉声叹息,学生问他所为何事,朱柏庐就说有一个人要有灭门之灾。学生不解,说那人现在做官,虽然那地方遭了旱灾,可是那个人囤粮赚了好多银子啊。朱柏庐回答说,正因如此,百姓遭了旱灾流离失所,而他却瞒心昧己,不但克扣灾粮,还往碗里加冷水石灰,实在是罪大恶极啊!

就在昨天晚上,我梦到了一宗案卷,冥官叫我判定画押,上奏天曹。这人鱼肉乡里,假公济私,做的事伤天害理,肯定会不得善终啊。就像地府里对联所写:上联是:“阳间三世,伤天害理皆由你”;下联是:“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大概过了一个月,那家人都染了时疫,果然都没有善终。

老子在《道德经》里告诉世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就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就像《太上感应篇》所写:“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一天之内要做三件善事,那么三年之内必定会带来福气。相反,如果每天都做恶事,则会给自己带来祸患。

黑白无常的帽子上,为何写着“一见生财”“天下太平”?有何寓意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世界分为六个部分:神界、仙界、人界、魔界、妖界、还有冥界。各界有各自的规则和秩序。

比如神界有天庭,由玉皇大帝统领诸神;人界有朝廷,由皇帝治理臣民;还有最让人感到恐怖的冥界,传说人死之后都要去往冥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阴曹地府,小时候咱们听的各种鬼故事,几乎都和冥界有关。

黑白无常

冥界的掌管者叫阎罗王,他有两个最恐怖的手下叫“黑白无常”,谁要是遇到了这两位无常大爷,就说明他命不久矣,因为黑白无常的职责就是勾魂索命,当一个人的阳寿已尽,黑白无常就会出现勾索他的生魂。

然后通过鬼门关押往地府,还要经过一条黄泉路,在奈何桥上喝上一碗孟婆汤,再来到望乡台和三生石,最后在迷魂殿接受十殿阎罗的审判去往对应的地狱进行轮回。所以在人们的印象当中,黑白无常简直是死亡的代名词,特别恐怖,于是就有了“人生无常”和“生死无常”这样的说法。

黑白无常

传说黑白无常长相狰狞,他们手执镣铐,专司勾魂索命之职,白无常不但身穿白衣,就连面色都是惨白惨白,在民间有“白爷”之称,而且他的舌头吐得很长,笑起来更是无比瘆人,一看就让人不寒而栗。但奇怪的是,白无常的帽子上却写着“一见生财”四个大字。

黑无常则刚好相反,他身着黑袍,一脸黑色长相凶悍,人称“黑爷”,他的帽子上写的是“天下太平”。黑白无常作为阴间的勾魂使者令人闻风丧胆,为什么他们的帽子上却写着“一见生财”和“天下太平”这样吉祥的内容呢?有何寓意?

黑白无常

其实,黑白无常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恐怖,传说他们并不会平白无故地对普通人勾魂索命,相反,如果是没有做过坏事而且阳寿未尽的人见到黑白无常,反而是非常吉利的好事,他们不仅不会伤害这个人,还会给他带来财运和福气。

白无常帽子上的“一见生财”,是写给好人看的,只要这个人一生行善并敬畏神明,白无常就会给看到他的人予以财运,而黑无常帽子上的“天下太平”,寓意清除世间的罪恶,给善良的人带来平安和福气。

黑白无常

所以,只要你不是个坏人,只要你是个问心无愧的好人,万一遇上黑白无常,其实根本用不着害怕,反而是件值得高兴的好事儿!

当然,在有的神话传说中,黑无常的帽子上写的是“正在捉你”,白无常的帽子上写的是“你可来了”,但是据说这是阳寿已尽之人才能看到,目的是震慑亡魂不让其逃脱。

黑白无常

黑白无常的职责各有不同的分工,黑无常代表阴,白无常代表阳,据说人人都有魂魄,寿终之后,黑白无常要拘其魂散其魄,白无常负责拘男人的阳魂,散女人的阴魄,黑无常负责拘女人的阴魂,散男人的阳魄。

所以按照传统的说法,一个人“魂飞魄散”以后,才算真正意义的死亡。黑白无常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接引善人转世投胎,缉拿恶人堕入地狱,确保人鬼殊途,他们是往来人界和冥界之间的正义使者。这就是关于“黑白无常”的传说。

民间传说|黑白无常

黑白无常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两位鬼差,他们二人的大名基本已经到了全民皆知的地步。在小说和神话故事的描写中:“白无常时常面带笑容,身材高高瘦瘦,面色惨白,口吐长舌,头上的官帽写着“一见生财”四个字;而黑无常则是面容凶悍,身体较为宽胖,个小面黑,官帽上写着“天下太平”四个字。”这俩人手拿脚镣手铐,专门缉拿鬼魂赏善罚恶。那么黑白无常的形象是怎么来的呢?

实际上历史上最初有关勾魂使者的形象并不是这样的,他们大多幻化成人间的普通小吏,并没有这么恐怖;汉代有个故事,讲的是有个叫周氏的人要到东海郡去,路上碰到一名官差,手里拿着一卷书,请求搭乘他的船,大概走了十来里,官差跟周氏说:“我要去拜访一个人,这卷书先存放在船上,你千万不要打开。”官差走了之后,周氏特别好奇,终于还是没忍住打开这卷书看了。

谁知道书上写的全都是将死之人的名字,最后也有自己的名字;官差回来发现后非常的生气,周氏连忙叩头求饶。官差说:“感谢你这么老远搭乘我,但文书上的名字不能除,你回家后三年不出家门,就能免除一死。”周氏回去后,连续两年不出家门一步,后来有个邻居去世,周氏的父亲逼着他前去吊唁,周氏无奈之下只能出门,刚出门就碰到了那个官差。

官差跟他说,自己因为帮他在地下受鞭子抽打,现在他不听劝告出了门,那就没办法;果然,周氏没过多久就死。这个故事中的勾魂使者非但不可怕,反而很有人情味儿;只是后来随着文化的发展和交融,勾魂使者的形象才和人类区分开来。

关于黑白无常的来历,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传说黑白无常生前是对非常好的朋友,自幼结义;白无常叫谢必安,人称“七爷”;黑无常叫范无救,人称“八爷”。有一天天降大雨,俩人没带伞,于是谢必安让范无救在这等着他,自己回家取伞,谁知他前脚刚走,就下起倾盆大雨,河水没过了桥面,范无救因为守着约定不肯离去,最后因为身材矮小被淹死了。谢必安知道后痛不欲生,自己也吊死在桥柱上。阎王爷知道了这件事后,被他们的情意所打动,将他们留在了阎王殿,并封为黑白无常。“

黑与白代表的是一阴一阳,白无常是阳性体,黑无常是阴性体。道家学说认为:“魂的阴阳属性与生命体是相反的,而魄与魂又是相反的。因此,男性为阳魄阴魂,女性为阴魄阳魂,所以男性的阴魂由代表阳性的白无常捕捉,女性的阳魂由代表阴性的黑无常捕捉。”客观上来说,人们对于黑白无常并不害怕,大概是由于他们的传说象征着人死后还能转世,不用做孤魂野鬼。所以民间也称他们为“无常仙”。

阴曹地府的一副对联,道尽了人间的善恶,读懂了它,便读懂了人生

阴曹地府是我国神话传说里亡灵所处的世界,它跟天界、人界构成了神话世界里的“三界”。相传天地间的万物在逝去之后,其亡灵便会被黑白无常拘走,走到黄泉路,跨过奈何桥,喝下孟婆汤,便到了阴曹地府。

受到民间传说以及文学作品的影响,人们提到阴曹地府都会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比如《西游记》里,李世民魂游地府时,见识了所谓的“十八层地狱”的场景:

“正是阴山背后十八层地狱!其中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寂寥烦恼,皆是生前做下恶事,来此受罪。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哭泣悲惨,只因生前不忠不孝,落入此门。磨捱狱、碓捣狱、车崩狱,皮开肉绽,都是生前欺人昧心,来此受罪。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蓬头垢面,生前缺斤少称,来此受罪。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战战兢兢,生前横暴欺良,来此受罪。血池狱、阿鼻狱、秤杆狱,脱皮露骨,生前谋财害命,来此受难,永世不得轮回。”

正因如此,原著里这段话后面还有一段发人深省的句子“人生却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过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此外相传阴曹地府还有一副对联,跟这段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上联是:“阳间三世,伤天害理皆由你”;下联是:“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

神话传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向往,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上古时期开始,人类就对自然界的未知现象加以幻想,进而将这些无法理解的未知领域通过神话故事表现出来。神话故事除了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还能起到劝人向善的警示作用,就像《太上感应篇》开篇所写的那样“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灾祸和福报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自己造成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它们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们的左右。

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朱柏庐,一生乐善好施,严以律己,所著的《朱子家训》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不仅如此,民间也有关于他的传说故事,相传阴司佩服朱柏庐的人品,请他去阴曹地府审理亡灵的善恶之事。

某天,朱柏庐劳累了一天准备休息时,朦朦胧胧间有人前来找他,将他带到一个类似衙门的地方。朱柏庐看了看身上的冠履袍服,知道又是被请去地府审案了。堂下被黑白无常用锁链拴着的竟然是原来认识的一位乡人,这个人一开始积德行善,敬奉神佛,不过后来沾染了恶习,开始变得胡作非为起来。按照地府的冥律,这个人会被投入畜生道,转世为畜生。

朱柏庐于心不忍,想知道这个人是否还有良知,就问他还记不记得持诵的经典,那些都是劝人向善的典籍。然而这个人把那些都忘记了,没办法,朱柏庐只好下令让阴差把张狗皮披在他身上,只见那人向地一滚,已变了狗形,摇头摆尾而去。

还有一次,朱柏庐在那里唉声叹息,学生问他所为何事,朱柏庐就说有一个人要有灭门之灾。学生不解,说那人现在做官,虽然那地方遭了旱灾,可是那个人囤粮赚了好多银子啊。朱柏庐回答说,正因如此,百姓遭了旱灾流离失所,而他却瞒心昧己,不但克扣灾粮,还往碗里加冷水石灰,实在是罪大恶极啊!

就在昨天晚上,我梦到了一宗案卷,冥官叫我判定画押,上奏天曹。这人鱼肉乡里,假公济私,做的事伤天害理,肯定会不得善终啊。就像地府里对联所写:上联是:“阳间三世,伤天害理皆由你”;下联是:“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大概过了一个月,那家人都染了时疫,果然都没有善终。

老子在《道德经》里告诉世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就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就像《太上感应篇》所写:“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一天之内要做三件善事,那么三年之内必定会带来福气。相反,如果每天都做恶事,则会给自己带来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