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湖心亭看雪白描的句子是哪句(湖心亭看雪白描的句子)

湖心亭看雪白描的句子是哪句(湖心亭看雪白描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中考文言文复习——《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明代:张岱

一、课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三、重点词解释:

(一)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3.拥毳衣炉火 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与余舟一芥 芥:小草,这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二)古今异义

1. 余住西湖 余:古义:我。(例:余住西湖)今义:剩下。

2.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古义:名词,古代罚酒用的酒杯。(例如: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今义:白色。

3.是日更定矣。 是:古义:这。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

(三)一词多义

是:1.是日更定:这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更: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

白:1.上下一白:白色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大:1.见余大喜:非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

余:1.余住西湖:我,指作者

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四)通假字

挐:通“桡”,撑(船)、划

四、重点句子翻译: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湖上的影子,只有隐隐露出一道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片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五、重点阅读题及答案:

(一)对比阅读。

(甲)湖心亭看雪

(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是日,更定矣

(3)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4)而此地适与余近

2、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的特点。(2分)

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参考答案:

1.(1)客居(2)这(3)起,兴起(4)刚好,恰巧

2.A

3.(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2分)(2)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2分)

4.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1分)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1分)

5.答案要点:甲文(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答对其中1点即可给2分)乙文(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答对其中1点即可给2分)

(二)(四川达州卷)2007年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6—20题。(14分)

【甲】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乙】湖心亭看雪

1、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是日更定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

3、【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4、(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分)

(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2分)

5、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参考答案:

1、D;

2、译文: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必须直译);

3、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

4、(1)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2)、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D。

(三)(山东威海卷)市2007

湖心亭看雪

1.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2分)

2.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分)

参考答案:

1.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能全面描绘出文中所写景物1分,语句连贯通顺1分,共2分)(直接翻译原文也可)

2.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风雅夜看雪,孤寂江独钓——《湖心亭看雪》与《江雪》对比赏析

张岱生活在明末一个仕宦之家,从小生活优渥,独爱风雅,他在自己的墓志铭中写到: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既然一切都爱风雅,赏雪自然也是与他人不同。于是就有了他的夜中《湖心亭看雪》。这是他的一篇小品文,写出了空灵之感,写出了故国之情,写出了风雅之趣。

作者在《湖心亭》看篇直点看雪地点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这表面上是叙事点明看雪的时间,但起笔就是对故国的思念。此时虽已是清初,但作者仍沿用明朝崇祯的年号,是斩不断的民族情节。语简极致,情含饱满。

接着作者看是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笔拓开,没有渲染,从听觉写景,仅仅七个字加以概括、烘托,简洁得近乎吝啬,却有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加之从雪后之景起笔,宁静、空明的景致传达出清凉、孤寂的意绪。奠定了全文纯净、明洁的色彩和清冷孤寂的基调。

作者在“湖中人鸟声俱绝”的严寒中“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交代看雪的装备、方式、人物。“拥毳衣炉火”没有写天气的寒冷却从测,从侧面激励烘托天气的寒冷,皮衣炉火,湖中看雪,也够风雅。况“独往”,一个“独”宁静、空明的景致传达出清凉、孤寂的意绪。寒冷、寂静、独自夜游西湖,作者的心是难以的平静?还是独自的寂寞?不言而喻,这不是风雅,而是内心复杂情绪的一种排遣罢了。

作者坐小舟之上,看到的是雪夜之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从写景的角度这是移步换景,从视觉上写景,从写景的方法上这是白描的写法。作者以凝练、简洁、空灵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西湖的山水水墨画。一个“一”字水天一色、人与景一体,心与景相连。真可谓着一“一”字而境界全出矣

全文的最后,作者由景写到人:“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此时的画面,大雪湮没了一切的踪迹,西湖变为苍茫天地间的“上下一白”,而湖心亭炉火正旺,三人同饮。何等的风雅有趣?这也许是天地间最有生活情趣的人了。作者最后一句点出一个“痴”,无我全忘,只有这景、这酒才是最好的人间之物。

作者全文不严一个“情”字,不写一个“愁”字,不渲染一个“美”字。但作者表达的确实满腹之情:超凡世间的高雅之情,怀念故国的满腹愁绪,前途迷茫的不知所去。

《湖心亭看雪》不愧写雪第一文,风雅小品第一文。而写雪的诗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莫过于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所有的山上,飞鸟身影已经绝迹,所有的路都不见人的踪影。“千山”鸟不飞,“万径”人不行,冷清的世界,强有力地衬托出渔翁孤单的身影,他的心境该有多幽冷孤寒!作者起笔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江天大雪图而《湖心亭看雪》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同样写“绝”一个视觉,一个听觉,一个孤独中是寂寞,一个孤独中是风雅。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坐在一只孤舟上,穿着蓑衣,戴着斗笠,一个即将老去的渔翁,独自钓着寒冷江水中的雪。《江雪》的这一句与《小石潭记》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有同样的境界,也反映了他在艰苦寂寞中独抱丹心的心情。柳宗元因为永贞革新运动,遭贬永州,他的理想抱负、爱国情怀无处施展。其寂寞自然也就跃然纸上。

《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同样写到“独”字,自然也是不同。一个是对故国不在,前途迷茫而又超凡世外的一种独有的洒脱,一种是政治失意,理想破灭的孤寂独行。

所以,一篇小品,一首绝句,各有千秋,各抒胸臆。一个“独”有风雅的清新,一个“独”有孤寂的无奈。

附:《湖心亭看雪》与《江雪》赏析阅读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画面。

3、《湖心亭看雪》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4、从诗“独钓寒江雪”和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诗文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5、《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

6、《岳阳楼记》中“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有时表达的怎样的一种孤独?

7、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

B.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

D.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8、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粗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是日更定 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 更深夜色半人家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且焉置土石

9、《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

10、 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11、请写出唐诗宋词中,描写雪景的名句。

12、请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一个景物,写一段文字,不超过200字。

九上13《湖心亭看雪》学习重点思维导图

九上13《湖心亭看雪》学习重点思维导图

教材课后习题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朗读背诵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描写西湖雪景的角度,分析描写西湖景物的传神之笔。

参考答案:课文写西湖雪景有以下几个角度。1.概括式描写(或称为“侧面描写”),即“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两句,没有正面写雪,而写“大雪三日”后人声鸟鸣断绝,寂寥凄清。2.全景式描写(或称为“间接描写”),即“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几句,没有直接写雪,而是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完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3.集合式描写(或称为“动态描写”),即“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由远及近,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仿佛是一个逐渐拉近的长镜头,极写大雪造成的“艺术效果”。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有的本不是量词,如“痕”“芥”甚至可以说是临时借用的),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一些关键语句彼此的联系和照应,并分析它们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此语从金陵客人口中呼出,实则也是作者的心语。联系前文,作者以为他自己是“独往湖雪亭看雪”,金陵客人也一定自负地认为他们来湖心亭看雪是唯一的,不会有第二拨儿人。但是双方的“独”,都被对方的到来消解了,所以有惊讶之语;联系后文,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第三者的身份整合了作者与客人谁更“独”、谁更痴的问题,实则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金陵客人呼出,也许是作者正想说出的)以另一种形式的回响。而道出客为“金陵人”,更潜藏着故国之思。这种错落互见式的表现手法,以此含彼,以单方代双方,既简洁明快,又含蓄深婉。

三、阅读下面三副有关湖心亭的对联,说说你的理解。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明〕胡来朝

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

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明〕郑烨

如月当空,偶以微云点河汉;

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神。

——〔明〕张岱

设计意图:选取三副明人(包括张岱本人)写的湖心亭对联,引导学生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拓展阅读,加深对湖心亭乃至西湖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参考答案: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这三副对联加以适当解读,帮助学生理解。第一副,具有鲜明的反对奢华游乐的”悯农“意识,可谓冷语热心;第二副,引西施、东坡故事,化用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檬雨亦奇“的诗句,赞西湖晴雨皆美,又暗用东坡《后赤壁赋》中”月白风清“句,写西湖风月皆宜,可谓雅趣妙笔;第三副,上联将西湖比作当空明月,又似微云点缀银河;下联将西湖比作人的眼睛,眼神像秋水一样掠过瞳眸,颇为传神。

其他重要知识

1.体会本文简洁的语言,白描的写法。

张岱是晚明小品文大家,文字简洁而又隽永,叙事直白而有情韵,读之亲切喜人。本文出语自然,明白如话,不夸张,不藻饰,又不乏雅趣,其炼字炼句之功,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大雪过后万籁无声的空寂,着一“绝”字,境界全出。本文多运用白描手法,用简笔勾勒出景物、人物,朴素淡雅,却又耐人寻味。如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写“湖上影子”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都是以白描来写意传神的。作者曾盛赞宋代米芾的“云山戏墨”,可见如此写景,也是他在艺术上自觉或不自觉的追求。

2.品味本文如诗如画的意境。

苏轼曾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价王维的作品。张岱这篇小品文,也具有如诗如画的美感,兼有文的画意,诗的气质,可目之为散文诗。如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朦胧中景物的特点,用“痕”“点”“芥”“粒”等量词,称量雪的世界,捕捉景物特点。在这一画面里,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对比,充满诗性宇宙的意味。这里,也暗用了《庄子·道遥游》的意境:“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让人想到世间万物的相对性,从高山之巅来看,西湖也不过是一勺水而已。也让人不禁想起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而写冰雪世界的洁美,也映射了作者高洁自持的人格理想,不媚不俗的精神追求。

3.理解本文错落互见的表现手法。

这篇短文,在叙事上却言简意丰,曲尽其趣。错落互见手法的运用,是其鲜明的特点。如写湖心亭奇遇,对方惊叹作者的不期而至,犹如作者惊叹对方的捷足先登;又如“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一句,问姓氏而不言姓氏,却从“金陵人”导出,暗含诀别之意,姓氏知否,顿时变得无足轻重,悲凉之情,隐忍不发,却又切实可感;又如文章结尾,从舟子口中,道出“痴”意,其实从作者到“金陵人”,又何尝不知自己的癫狂痴迷呢?假舟子为辞,顿时妙趣横生。

4.如何理解“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往”?

从“舟中人两三粒”及舟子其人出场发声来看,作者肯定不是一个人去湖心亭看雪的。那么他又说“独往”,是不是矛盾?这个问题,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要去其形式,存其精神。这里不能单纯理解为作者目中无人。实际上,这表现了作者傲岸自恃的情怀,是晚明江南文人独立不羁精神的表现,其根源是魏晋风度。《世说新语》中“雪夜访戴”的故事,是文人独往的原型。只有作者这样的雅士,才会夜赏西湖雪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如舟子,确实不会有这个雅兴和追求。

5.如何理解“痴”字的含义?

从舟子口中道出的“痴”字,看似随意,实则意味深长。从本文来看,作者的“痴”表现在: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特立独行、率性任真的一面;痴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痴情,“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和淡淡的哀愁。曹雪芹写完《红楼梦》,赋诗写怀,有“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之语,可见“痴”字不是简单的断语,往往有其深邃的内涵。

点击以下链接 阅读更多文章

九上13《湖心亭看雪》学习重点思维导图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