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林黛玉死时的诗句(林黛玉死描述的句子)

林黛玉死时的诗句(林黛玉死描述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林黛玉的真正结局,只看晴雯死前贾宝玉的表现,就知道有多凄苦

晴雯生病时被王夫人叫去一顿臭骂,扬言要收拾她,就知道自己完了。无论是王夫人看不上她,还是被人“告倒”,她都难逃被处理的厄运。

愤怒、彷徨、无助、焦虑……这些情绪对有病在身的晴雯都是火上浇油,让她原本只是小病,在被撵走时已经酿成大病,并最终要了她的命。

不过,既然晴雯被撵走时并没有死,为什么贾宝玉有空赶过去看她,却不找医生看病救她?原因很简单,救不了而已。

(第七十七回)宝玉冷笑道:“你不必虚宽我的心。等到太太平服了再瞧势头去要时,知他的病等得等不得。他自幼上来娇生惯养,何尝受过一日委屈。连我知道他的性格,还时常冲撞了他。他这一下去,就如同一盆才抽出嫩箭来的兰花送到猪窝里去一般。况又是一身重病,里头一肚子的闷气。他又没有亲爷热娘,只有一个醉泥鳅姑舅哥哥。他这一去,一时也不惯的,那里还等得几日。知道还能见他一面两面不能了!”说着又越发伤心起来。

贾宝玉说晴雯的结果精确且细致入微,需要注意这么几点。

一,王夫人不可能饶过晴雯,贾宝玉知道她被撵走就不可能再回来。

二,晴雯的病非常重,已经等不得。晴雯之前病了很久,贾宝玉早都请了大夫看过,该开的药也都开了,晴雯的病能不能好,他心中有数。

三,晴雯娇生惯养,在怡红院尚且不好,如今回家去,那表哥家的条件如何能比,只会更糟糕。

四,晴雯的病是心病重过实病。心病不除什么药也治不得。

五,如果家里有亲爹热娘在家抚慰,晴雯还可能因亲情而好,只有不成器的表哥、表嫂,是再好不了的。

贾宝玉基于以上几点,从性格到环境,推测晴雯绝对好不了。他去见晴雯本就是为了诀别,而不是宽慰,给她希望让她活下去。

贾宝玉的年纪和性格,造就了他不能担当的现实。

如果他是薛蟠或者贾琏,哪怕是贾蓉、贾蔷等人,也会勇于承担。晴雯背撵出去并不怕,大不了在外面找个地方养起来。要说没有钱,怡红院随便偷拿几样东西出去典当了也就有了。就算丫头们盘查,他也有的是办法答对。

问题是贾宝玉做不到,他看似离经叛道,惊世骇俗,却仍旧是规矩内困兽之斗,冲不出藩篱,也想不到人挪活。

由晴雯背撵,自然就会推到林黛玉身上。既然“晴为黛影”,晴雯背撵的线索,也注定林黛玉日后被贾府“不容”离开贾家。

第十八回元春省亲当晚将“蓼汀花溆”修改为花溆,去掉的“蓼汀”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指大雁栖息和繁衍之地。

大雁就是林黛玉,“蓼汀”去掉预示贾家日后在贾元春的主导下,不容林黛玉再立足。她终究像“折足雁(第六十二回酒令)”一般离开贾家,独自面对“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得人九回肠”。

林黛玉离开贾家,贾宝玉同样无能为力。他笃定晴雯必死无疑,也就笃定林黛玉必死无疑。

黛玉对此早有预见,在《题帕三绝》中也写出了自己的结局。她之所以日日煎心,病情渐重,正是因为在贾宝玉身上看不到希望,得不到安全感。

《五美吟·红拂》,林黛玉用特别羡慕的口吻歌颂了红拂的勇敢,和敢于慧眼识英雄,以及“私奔”的勇气。

像红拂一样!林黛玉敢想,却注定没机会做。贾宝玉不是李靖!看晴雯背撵之后,殒命之前贾宝玉的表现,就知道他与林黛玉面临生离死别时的无能为力和无所作为!

文|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作者、点赞、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76 黛玉之死 宝钗落难 #曹雪芹

芹梦(76)第三十九回:黛玉之死,宝钗落难。

第三十九回:标题为“村姥姥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刘姥姥来贾府共三次,上一次在第六回,这次是第二次,最后一次是为了救凤姐的女儿。

曹雪芹让刘姥姥来的目的是展示贾府的富贵,也就是炫富。自己说自己有多好是没什么意思的,最好让穷亲戚来看看。穷亲戚来了会让人眼前一亮,看到什么都很惊讶。送的东西也很丰富,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该怎么办。

刘姥姥这次来主要是为了展示贾府的富贵,但她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曹雪芹让她告诉读者黛玉之死,宝钗落难的事情。开始时,熙凤儿去讨螃蟹,李纨留下平儿喝酒,并称赞她人好能力强。

平儿在这里补上了前文没有提到的重要内容:“我之前陪了四个丫鬟,只有我一个人还在。”能和平儿一起陪嫁到凤姐身边的丫鬟,一定都是才貌双全的。这说明贾琏贪心,看到一个女人就喜欢一个,让凤姐吃醋,所以她处理了很多人,包括自己的三个陪嫁丫鬟和以前在贾琏房里的丫鬟。

平儿回家的路上被袭人问起发工资的事情,这又一次引出了凤姐贪财放贷的事情。这一回的正文从刘姥姥讲的故事开始。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梳着光滑的头发,穿着红色的外套和白色的裙子。这个小姑娘是谁呢?她就是林黛玉。刚说到林黛玉,就听到了外面的吵闹声。丫鬟回来报告说南院的马棚着火了,已经被扑灭了。贾母很害怕,扶着人来到走廊上,看到东南方向还有火光,她很害怕,让人去火神面前烧香。

林黛玉马上着火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火是曹雪芹为林黛玉设置的一个象征,用来比喻她的疾病。五十二回里,贾宝玉的孔雀裘被烧了一个洞,58回里藕官烧纸,背后都有林黛玉的寓意。容易着火,宝玉催促继续讲。贾母让她换个故事,因为她说的话会让人着火,所以她想了一个故事:

我们庄子东边有一个老奶奶,今年已经九十多岁了,她每天都吃斋念佛,感动了观音菩萨,晚上托梦给她说:“你这么虔诚,原来你应该绝后的。”刚才玉帝派人来,让你有了一个孙子,其实这位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而她的儿子也只有一个儿子,好不容易拉扯大,但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去世了,让她痛哭流涕。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她竟然又生了一个孩子,今年才十三四岁,像雪团儿一样聪明伶俐。这些神佛的存在真是令人惊叹。这一夜的谈话正好符合贾母和王夫人的想法,连王夫人也被吸引了。这段话很容易理解,是关于贾母、贾政、贾宝玉和贾宝玉的。贾宝玉一直在想着抽柴的故事,因为他感到有些郁闷。

探春问他:“昨天打扰了史大妹妹,我们一起商量一下,邀请一个聚会怎么样?”宝玉笑着回答:“老太太说还要摆酒还史妹妹的席,让我们陪她一起吃,吃完饭后再邀请她。”探春说:“越往前面走越冷,老太太可能不太愿意。”宝玉说:“老太太喜欢下雨下雪,不如等到下雪的时候再邀请她赏雪,这样我们可以在雪地里写诗,更加有趣。”林黛玉听了,笑着说:“我们在雪地里写诗?依我看,还不如弄一捆柴火,在雪地里抽柴,这样更有趣。”宝钗等人听了都笑了。宝玉看了林黛玉一眼,但没有回答,这只是一个铺垫,主要是为了引出林黛玉的故事。

林黛玉的故事。林黛玉是主角,当然要在场。聚会结束后,贾宝玉拉着刘姥姥问那女孩的名字。刘姥姥只好告诉他那女孩的身份。原来,那女孩是我们庄北沿地埂子上的一个小祠堂里供的,并不是神佛。当时,有一个老爷说过这个女孩的名字。但刘姥姥想不起来了,只能说这个女孩叫做茗玉。

宝玉问:“她叫什么名字?”刘姥姥说:“她叫茗玉,可惜她在十七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宝玉听了,非常难过,又问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刘姥姥说:“因为老爷和太太太思念她了,所以盖了这个祠堂,还塑了她的像。”

他们还派人烧香拨火,让人来祭拜她。刘姥姥随口说了一句话,说有个庙里有她的塑像。贾宝玉让茗烟去找,看看能不能找到。贾宝玉非常热心地寻找茗玉小姐的塑像,这也可以理解为他在怀念或祭奠林黛玉。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角色基本上是“钗黛合一”,无论是判词还是【终身误】曲子都是钗黛合写。因此,在三十九回中,刘姥姥随口说的“茗玉雪下抽柴”的故事,其实是在暗示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结局。刘姥姥的话很容易理解,只要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出,这是在暗示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结局。

首先,“茗玉”这个名字符合林黛玉的身份。其次,女孩在十七岁时去世,也符合林黛玉的情况。林黛玉已经十六岁了,八十回后的情节发展得很快,她的死期也越来越近了。

其次,刘姥姥说“雪下抽柴”,雪通薛,柴通钗,这也暗示了这个女孩是薛宝钗。林黛玉后来也用“雪下抽柴”讽刺贾宝玉,语气和讽刺“金玉良姻”一样。林黛玉死后,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但几个月后,宝玉离家出走了。贾家大厦倒塌,薛宝钗流落民间。雪下抽柴是薛宝钗所面对的困顿生活的象征。《红楼梦》的主题是钗黛合一是寒冬大雪的凄惨景象。作者在描述薛宝钗的身体先天疾病、食用药物和性格、故事发展时,都暗示了她与林黛玉之间的互补关系。到四十五回时,“金兰契”和“金兰语”的出现标志着钗黛合一的完成。雪下抽柴的情节,虽然是刘姥姥信口开河的玩笑话,但却隐含着无心的真相。曹雪芹善于运用这种口气,即“假语村言,真事隐”。如果不仔细品味,读者很可能会忽略其中的真谛。一旦发现其中的奥妙,阅读《红楼梦》就会带来更大的满足感。这也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雪下抽柴这个故事也是一个隐喻,它展现了不为人知的真相,既美丽又残酷。

还原林黛玉之死:被迫远嫁海外为王妃,中秋夜思念贾宝玉泪尽而亡

林黛玉的死,曹雪芹在八十回前已经给出明确交代。

尤其在第七十五回的中秋夜与史湘云联诗中,“冷月葬花魂”,非常明确的揭示了林黛玉会死于中秋之夜。

其实关于林黛玉的死,原文有三个最明确的伏笔。

一个是“玉带林中挂”。

一个是贾元春点戏《离魂》。

一个是“冷月葬花魂”。

关于“玉带林中挂”,很多观点解读为林黛玉是上吊而死,并不正确。

因为根据判词图画的描述,林黛玉的状态呈现的是“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

要如何解读判词图画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玉带将四株枯木圈围在内,类似捆绑的状态。

玉带呈腰带,或者京剧演员,大明衣冠那样“围挂在四株枯木上”,而并不是吊在一株枯木的树枝上呈上吊形状。

我们在看京剧表演时,演员腰中的玉带就是“悬围的挂着”。

枯木表示林黛玉。

玉带除了是她名字谐音,还是皇权的象征。对应了林黛玉的潇湘妃子,一品夫人的伏笔。

林黛玉住在潇湘馆,名潇湘妃子,注定她日后是在嫁做王妃后香消玉殒。

关于林黛玉嫁作王妃,群芳夜宴掣花签,作为众女儿的姻缘签。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借昭君出塞故事,给出了林黛玉被赐婚远嫁的结局伏笔,又与潇湘妃子的名号对照。

“冷月葬花魂”与“玉带林中挂”异曲同工,也是类似的预示。

《红楼梦》中的“日”与“月”,有非常明确的政治隐喻。

当时的朝堂格局是太上皇和皇帝并立,是为“双悬日月照乾坤”。

太上皇是残阳。

皇帝是新月。

所以林如海才死在九月初三巳时。正应了《暮江吟》这首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林黛玉的“冷月葬花魂”就表明她的死,最终是与皇帝有关。对照了芙蓉花签借昭君出塞伏笔远嫁的后事。

“冷月葬花魂”又给出林黛玉具体的死亡时间,就是在中秋之夜。

第十八回贾元春省亲,点了四出戏,其中《离魂》脂砚斋批语“伏林黛玉之死”。

《离魂》出自《牡丹亭》,讲述杜丽娘在中秋夜因相思而死。

根据《葬花吟》和《桃花行》两首诗伏笔,林黛玉的结局是在被迫远嫁后,很快便因思念贾宝玉“泪尽而亡”。时间正在中秋节。

而《题帕三绝·三》,更是写出了林黛玉生命最后一刻的具体情况。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林黛玉被迫与贾探春二女同嫁海外异国后,身体就像判词图画的枯木一般,已经油尽灯枯。

不久之后,林黛玉死于海外异国。

贾探春判词图画“两个人放风筝”,就代表二女同嫁。只剩一美人在海船上掩面哭泣。代表林黛玉已死,剩下贾探春一人孤悬海外。

而当日薛宝琴讲述西海沿子真真国西洋美人作诗,就是影射林黛玉和贾探春二女同嫁的目的地。

薛宝琴在讲故事前,分别送给贾探春一盆腊梅,林黛玉一盆水仙,更能证明林黛玉客死海外岛国,做了“水中仙”。

所以,贾宝玉去水仙庵祭奠金钏儿时,才会看着洛神的像落下泪来。

实际上水仙庵祭奠与《芙蓉女儿诔》一样,实际都是祭奠林黛玉。

芙蓉更是被尊为水中仙,这些线索全部都能一一对应。

最终的结局,根据贾宝玉第二十三回对林黛玉的发誓:

“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贾宝玉在林黛玉嫁作王妃死后,出家而去,寻到林黛玉的坟前,为她守墓余生。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