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打小人很灵的方法,怎么打小人(打小人很灵的方法)

打小人很灵的方法,怎么打小人(打小人很灵的方法)

今日惊蛰,“惊蛰打小人”,做好三件事,赶走霉运平安好年景

惊蛰到了,农民又要开始忙碌起来了,因为春耕、春种要排上日程了。

农谚还说“春雷响,万物长”,就是因为惊蛰节气是在“九九”期间,马上就要“出九”了,而这个时候气温开始回升了,春雷乍动的同时,雨水也开始增多了,而这就为万物生长创造了极佳的条件,自然该种的农作物也要开始种植了。

在古代惊蛰是一个很受重视的节气,因为当时都是把惊蛰节气当做是春耕的开始,在民间有着“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的说法,就是形容农民忙碌的景象。

事实上到了惊蛰节气的时候,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日照增强了,平均气温都已经稳定在12℃以上了,这样也就有利于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作物的播种了。

那你可知道,在惊蛰节气的时候还有“打小人”的习俗,这样能赶走身边的小人和霉运,从而平安顺利过这一年。那如何“打小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惊蛰习俗——打小人

在惊蛰节气期间,最引人瞩目的习俗就是打小人了,目前在香港、澳门,还有南方一些地方已经还保留着这个习俗。

但是有些年轻人可能就比较好奇了,为什么要在惊蛰节气这天“打小人”,又该如何“打小人”呢?

所谓的“小人”就是指身边的哪些喜欢挑拨离间,惹是生非的人,亦可象征无故惹来的是非或恶运。

民间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它每年都会在惊蛰节气这天出来觅食,而犯之则在年内遭邪恶小人兴风作浪,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

所以为了驱赶小人,避免一年走霉运,就会在这一天购买纸料,内含纸老虎、吉纸、小人纸等去“打小人”。古人通过“打小人”的仪式,就是祈求消灾解困,化险为夷。

目前在广东、福建等地区民间就有在惊蛰节气当天“祭白虎化解是非”的习俗,它实际上也是“打小人”习俗的一种。

惊蛰“打小人”其实也挺简单的,一般都是在惊蛰节气当天的上午,最好是在11点-13点之间,具体地点是在石敢当,或者是三岔路旁边。石敢当在北方很多地方现在也很常见,就是以前老房子宅院外面或者是街衢巷口建筑的小石碑。

大家要提前购买好打小人所需要的用品,一般是小人衣纸一份包括一对男女纸人、解小人纸、一只白老虎、金银、香烛及祭品。

在打小人的时候,如果是有名有姓的小人,就可以把它剪成心目中那个小人的形状,并且在小人身上写上小人的姓名或时辰八字及地址,然后把它放在地上,用鞋子抽打它。

并且一边抽打,还要一边念叨着口诀,比如“打你个死人头”;“打歪你的小人嘴”;“好人近身,小人远离”等。

此外,亦有一些打小人的,会用红纸剪成一些纸锁链、纸剪刀及纸尖刀等,用来惩治小人。

惊蛰习俗——蒙鼓皮

在惊蛰节气的时候,最吉祥的预兆就是响雷了,这也是惊蛰节气的时候最重要的特征了。像南方很多地方一般到了惊蛰前后都会响雷。

而之所以在惊蛰节气这天有蒙鼓皮的习俗,那是因为古人想象雷神是一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

并且它一只手拿着神锤,另外一只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然后就会在人间听轰隆隆的雷声。而在惊蛰节气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所以在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农谚还说了“惊蛰惊百虫”,就是这一天虫子也感受到气温的上升,而逐渐结束了冬眠要出来活动了。因此惊蛰这天还有扫虫的习俗,在有些地方也叫它“扫虫节”。

其中目前在浙江宁波的一些地方还有这个习俗,这一天农户要拿着扫帚到田间举行扫虫的仪式,意味将一切害虫的“扫除”。有些地方则有这天燃放鞭炮,或者是在房前屋后撒石灰等,这样一年都会没有什么害虫。

惊蛰习俗——吃梨

从古至今,古人都是不会放过每一个节日、节气吃的这个传统的。而在惊蛰节气的时候,民间就有吃梨子的习俗,其实这个习俗不光是古人嘴馋,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因为惊蛰节气的时候气温上升了,但乍暖还寒,气候依然还是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最常见的就是容易干咳,或者是喉咙不舒服。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

以上就是惊蛰节气的时候,我国民间的一些古老的习俗,在你的家乡还有吗?其实这些老传统还是要遵守的。尤其是吃梨这个习俗,大家可不要忘记了哦!

排队抽打秦桧像,“爽”过以后又能怎样?

“‘秦桧’年年有人打,今年特别多。”据极目新闻等媒体报道,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映,多地岳飞庙游人如织,到景区内打“秦桧”的人数有所增加,一些出格行为也引发热议。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在河南周口太昊陵岳飞观里,有游客用鞋底抽打秦桧跪像,还有人情绪激动,站到岳飞观前的香炉上高喊“还我河山”,还不听工作人员的再三劝阻,强行掀起遮盖香炉的铁板砸打秦桧等铸铁跪像。对此,景区发布声明称:抽打秦桧雕像不能“极端”,别把憎恶发泄到雕像上。

对于岳飞、秦桧等历史人物,人们有所臧否,乃至产生强烈的情感表达冲动,都是很正常的现象。特别是在观看一些影视作品后,人们容易对那段充满张力的历史产生共情,为英雄刚正忠勇却惨遭诬陷的命运感到惋惜,因奸佞小人包藏祸心的罪恶行径而深感痛恨。

然而,这份情感表达不该被随意宣泄,更不能转化为偏激的暴力泄愤。不论多么“高大上”的理由,都不能成为不文明游览行为的挡箭牌。类似抡铁板打砸秦桧像等不当行为,只会干扰正常秩序、破坏景区设施,实际上是走向了文明的反面。这与在景区乱刻乱画等行为的恶劣性质并无二致,因此并不足取。目前,当地公安部门已受理该案件。只有依法依规对相关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才能以儆效尤,减少这类游览乱象。

秦桧作为佞臣的代表,在后世被无数人唾弃,一些地方还直接将打“秦桧”与打小人结合起来,演化为某种习俗。这类做法,固然有一定历史因素,寄寓着人们惩恶扬善的朴素正义观念,但我们也要意识到,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很多“以暴制暴”的偏激表达,已然不符合文明演进的大方向。其实,比起脱鞋抽打秦桧跪像等诉诸暴力的方式,景区可以通过鼓励游客撰写游览笔记、交流参观感悟等途径,引导人们用更加文明、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历史态度。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而且,抽打“秦桧”虽然看上去很“爽”,态度很鲜明,却无益于增进大家对历史的理性认知。真正的以史为鉴,不能止于对某个人物的简单爱憎判断,还应回溯历史,深入了解事件的发展脉络,知悉那些历史悲剧是如何酿成的,秦桧等佞臣的行径造成了何种历史后果,并思考当时的社会制度有何种局限性,等等。

从这个思路来说,相关景区不妨通过更加人性化的游览设置,为人们创造真正丰富、深入的文化体验。比如,对文物、历史背景的介绍,要跳出简单列举时间、地点、事件的枯燥讲解模式,引入更多具有真才实学的讲解员,使游客对相关历史有更为深入、真切的体认。同时,还可以尝试开设宋史书店、邀请权威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推荐阅读书单和高质量纪录片等方法,引导游客继续探索历史的细节,总结历史的教训。

也许,比起排队对秦桧跪像“暴力相向”,这种经过沉淀的反思,才更有启示意义,更具文明的厚度。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