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描写枣子句子有哪些(描写枣子句子)

描写枣子句子有哪些(描写枣子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青未了|故园的枣树

文/马士明

四时有序,花开有期。三月的春风早已吹开了桃花杏花梨花,杨柳的身姿更是婀娜,也可见几种叫不出名的蛱蝶纷飞在花海中,却有一种树木仿佛还在沉睡,置身那么热闹的春野之中,它还是一副漠然的姿态,那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枣树。

枣树算得上鲁北平原上林木中的望族,种类有金丝小枣、冬枣、长红、梨枣、铃枣、婆枣、牙枣等十几种。故乡村子周围到处是一望无际的枣林,各家各户庭院中也多有种植。每年的四月间,几场春雨后,原来干枯的树枝看起来变得充满生机,不知不觉间冒出了鹅黄的细芽,往后一天天长成嫩绿的叶。蔷薇大小的叶子绿意盎然,缀满枝条,吸引了各种鸟雀飞落其上,自然也吸引了孩子们在树下玩耍,枣林给予鸟雀和孩子们无穷的快乐,也给孩子们的童年平添几分多彩的印记。

枣花开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味道。这时候,中国的“吉普赛人”——江南的放蜂人准时来安营扎寨,放蜂人多是一家子,大人孩子三四口就挤在一个不大的帐篷里。我们一下了学,就蜂拥来看他们劳作。那人变魔术般地把一块长方形的板子从蜂箱中提出,放入一个白铁皮桶中,快速地转动摇柄,就变出蜜汁来,觉得他们真了不起。我也得以认识了一个大哥哥,他的话我听不太懂,他就在小纸片上写字交流,他是念到初中就下学了。大哥哥一家每年都是来我村南的大片枣林边安排下临时的蜂场,他们极少主动地亲近村里的人,但挡不住好奇的男孩女孩们造访。

夏至过后,枣花开尽,放蜂人收拾起家当一路向北方迁徙。有一年,“吉普赛人”走后几天,村里的三丫也不见了。撒下人去找,也都无功而返。其实孩子们中间关于三丫的去向早有了议论,三丫的爹娘只是不愿承认。转年,枣花又开了,再来的放蜂人就不是大哥哥一家了。年底,三丫抱着一个婴儿回村,那个叫“小枣”的婴儿的眉眼跟那个大哥哥很像。“小枣啊,你爹那个混蛋,他老家早有了媳妇,还来招惹人。”三丫说着这些,稚气尚未脱尽的脸上是平静的。

“吉普赛人”北上后,枣树上一个个圆锥形的小果实在叶子间长出,到长得能塞住耳孔大小时,就有了一个大用处——下湾塘小河洗澡时塞住耳孔潜到水中,不用担心耳朵灌进水。那时的孩子们没有啥零食儿,所能吃到的就只有梨圪瘩、桑葚和枣子这几样。虽然生产队里安排了保卫人员看护枣林,但也阻挡不住我们一群孩子放学后经常去偷枣。将上衣扎在裤腰中,把摘下的枣子从领口放入,腰间鼓鼓的粗了一圈,像一只只鼓肚子青蛙。

麻角子是枣树上常见的一种害虫,学名刺蛾,通身绿色,腹部之外长有有毒的细毛,人不小心碰触上,至少肿疼数日。麻角子的厉害孩子们都领教过,那钻心的疼一点儿吓不住我们,倒是负责看护的一声喊,都象猴子一般敏捷地逃窜。最好的安全地带就算枣林边的一方池塘,扑通扑通跳入水中,向那人扮着鬼脸,嘻嘻哈哈吃着枣子,一个夏天就这样过去了。“七月十五半红枣,八月十五吃软包。”中秋节时的枣子熟到最好,是收获的最佳时节,男女老少齐上阵,到处是噼里啪啦打枣的声音。枣子收获的几天里,生产队里特别宽松,一向黑着脸的生产队长也有了笑模样。这时节对孩子们来说也是最快乐的日子,甚至可以逃课,每天吃得肚子胀胀地,一天能省下两顿饭。秋风过后,树叶变黄,簌簌地落了一层,像黄地毯一样,娘就扫拢落叶晒干,来准备冬季的燃料。晒干后的枣叶特别好烧,释放出清香的味道,裹杂其中的干枣又在清香中增添了甜丝丝的气息,满屋子香甜。冬天说来就来,枣树光秃秃的枝丫只有在萧瑟的寒风中等到来年再绽生机了。

环村的几百亩枣林是集体的财产,每年秋后家里大约能分到二十来斤干枣,娘就分拣一下再收藏起来,留待煮腊八粥和蒸年糕,偶尔蒸锅时,也给祖父蒸上点儿。在生产责任制后,各家各户都分到了枣树,情景一下变得不同。各家都尽心地侍弄管理,施肥浇水剪枝,那叫一个仔细。家里也分到了几十棵树龄产量不一的枣树,分布到两块地里。

每到农历七月半头,有的人家就安排孩子去看枣,讲究的人家还搭建个窝棚,大多只是简单地就着树枝张块塑料布,地上铺一床草垫子。隔了两块地有一家安排他家小女儿看枣,也很是尽职尽责,还自编了一首《看枣歌》:“摘我一个枣,变成大老雀(qiao)儿;摘我两个枣,变成独嘹儿(一种小体型的蝉);……”在午后,树上的蝉也都歇下来,这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不知疲倦地反复唱诵着她的作品。放了星期天,田里没有别的农活,我们也会去枣树地转一转。父母并不安排我们几个看枣,“每家每户都有的东西,有啥看的。”但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捡拾“风落枣”,晒干后俗称“干猴子”,就有串乡的小贩上门收购,据说是卖给酒厂用来酿酒。这种枣子卖不上价,一斤不过一两毛钱,每家也都看得很重。

千家小枣射云红,秋野的景致因为枣树的点缀更加迷人。勤劳的付出也都得到丰厚的回报,卖枣的那几天就成了全村人的节日。卖枣回来,手里多半不空,或是打回二斤散酒,或是给孩子买个新书包,给媳妇扯的布料藏在车厢底呢。

村外枣林中的那棵雷击木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那棵老枣树在一个夏日被雷电拦腰截断,被烧焦的断裂处呈淡黑色,祖父曾捡回一段树枝制作成一对镇尺。两年后,那雷击木被一个南方的道士买走。那道士向着那一截死树桩拜了几拜后,把刨出的树干用一块大红布包裹着抬到车上运走。据说,被雷公电母的枣木在道家符咒术中具有先天镇煞避邪的功效,多以雷击木制作法器,尤以木质坚硬纹理细密的雷击枣木最为灵验。

除过这棵雷击木和另一棵树形怪异的老枣树,其他的都是千树一面,普通不过,却有一棵枣树在我心目中占据着特别的位置,那是一棵冬枣树,长在祖父居住的院子里。它是在我出生那年,祖父亲手栽植下的。每想起它,胸中便涌荡起阵阵涟漪,自然地就想起祖父生前的点点滴滴。

生于宣统元年(1909年)的祖父,他一生引以为豪的有两件事:一是只身一人背了一百块大洋去土匪的窝巢赎回被绑票的表舅爷;一是清贫的普通农家出了俩“秀才”,父亲考取河北一所师范,叔父上了山东师范大学。在我出生后,祖父的腰杆挺得更直了。那年正月末,长子长孙的我一出生,祖父就在天井的东南方向栽下一棵冬枣树苗,它来自百里外的沾化下洼。我从七八岁就跟祖父做伴,他每天好像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我听,什么“子曰诗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我也听不进去。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带着老花镜读那些线装竖排繁体字的《绘图千家诗》《四书五经》《三国演义》,是祖父晚饭后的必作“功课”,我则在条桌的一端描红或翻看小人书。冬夜,时常烫一壶烧酒,再倒入一只洁净的白色小酒盅,“嗞……”一声,仰脸喝下,很惬意的样子。还把干枣放在火炉上炙烤到发出焦香后,跟茶叶泡在一起,那枣茶水就有了非常美妙的味道。我五六岁之前体质羸弱,多病多灾,一直到七岁后才渐渐强壮起来,而和我同龄的那棵冬枣树,一年年窜高,已超过房檐了。

冬枣自然成熟差不多在霜降前后,其它鲜果早已绝迹,就显得特别稀罕。冬枣外形像小苹果,果体染一片红晕,又像一颗颗的玛瑙挂在枝丫间。晨间最好吃,挂着晶莹的露珠,吃一枚,那甜脆的感觉能在唇齿间保留半天。娘把品相好的冬枣做成醉枣,成为春节时待客的奇珍异果。

“枣树好啊!不挑地儿,哪里都能活命,盐碱地水土苦咸,结出的枣子照样甜掉牙!那年小鬼子毁掉的枣林,第二年又窜出了新枝,命大好活……”这话祖父说了不止一次。我也得以知道,自家产的枣子还被祖父随着支前担架队,带到了战火纷飞的前线阵地。我就猜测,祖父栽下这棵枣树,是希望我像枣树一样茁壮皮实,“早有建树”啊!想到这些时,我已十三岁了,祖父在这一年夏末去世,没能吃上当年的冬枣。至今遗憾的是,祖父没留下任何一张照片,以至印象渐渐模糊,能忆起的就只有高高的个子,山羊胡子,精神威严的形象了。那棵与我同龄的冬枣树,每年仍结出甜美的果实,每到枣熟时,娘小心地用手巾包了坐车给我们送来。每当此时,就能想见祖父栽下这棵树时的动作和表情,那些当时听不进去的话就又响在耳边,如昨日发生的一样清晰。

人生总有许多遗憾的事,父母年高迁居县城,老房子易主,叶影斑驳的冬枣树下再也没有了我的足迹,那棵树也就移植到我的梦中。而每当我沉浸在儿时岁月的回忆之中,那淡淡的乡愁就伴着浓郁的枣香弥漫开来。

在我的故乡——滨州无棣县小泊头镇乔家庄村中还有一棵古树,可算是我村的名片和地标性景观。那是一棵树龄近六百年,被收录《无棣县古树名木》一书,国家一级保护的酸枣树。“先有酸枣树,后有乔家庄。”关于这棵树的传说,可谓妇孺皆知,正是这个传说,更增加了这棵古树的神秘性和传奇色彩。

很久以前,这个村落所在地还是一片蛮荒的退海之地。唐挖的马颊河北岸稀稀拉拉散居着几家渔民和猎户,男子们每天下河捕鱼、野外狩猎,留下妇女浆洗缝补和照顾孩子。某年交夏时,一场,发病者都是神志不清,茶饭不思,日夜昏睡。村里一个勇敢的少年就决定去求告泰山奶奶讨要神药。他提一根齐眉棍,背一袋干粮就上了路,他一路奔波,斗恶狼,穿险滩,斩荆棘,渡激流,终于来到山脚下。面对高耸入云的泰山极顶,他拼上最后的力气攀爬到泰山极顶,面见了泰山奶奶,声泪俱下地尽述家乡遭遇。“我这从海上仙山讨来一些树果,古有神农曾尝试种植不成,你可留一颗种下,如能成活就是功德无量啊!”他带上泰山奶奶赐给的树果灵药急忙的赶回,按照泰山奶奶教的法子,把百十颗玉米粒大小的皱褶干巴的黑红果子放进一口大锅里,煮了三个时辰,叫染病的人们喝下“神水”,只一两天就都好了。

少年选了土质好的地块,把珍藏的一颗树果种下,第二年春上就长出幼苗,墨绿的枝叶,水灵灵的,这株树苗也真是神奇,日长一扎,两个多月就窜到三四丈高,粗得要两个成人合抱。不几日开出一树黄花,然后结满圆滚滚的小果子。少年搭了一间茅屋在树边看护着,不允许孩童攀爬折枝采食,成熟后的果子酸酸甜甜,人们就叫它酸枣。还有一事也颇神异,那就是酸枣树旁的苦水井忽然一天变成了甜水井。因为有了这口井,也就吸引了更多的人们来此定居,逐渐就有了村落的雏形。又有一个乔姓老人在村南的河上建了一座木桥,这村子也就被叫做乔家庄。据传曾有一只五彩神鸟飞落酸枣树,盘桓数日飞去。还说,树洞里住着一只红狐,只在月圆之夜才现身。我对这些传说深信不疑,还有几分神往,如能看一眼神鸟或红狐该多好!小的时候,孩子们常去酸枣树下捉迷藏、滚铁环,大人们都会叮嘱自己的孩子一句“离酸枣树远着点儿,不能爬树折枝!”

沧海桑田,岁月轮回,村中的这棵酸枣树护佑着全村人幸福平安,和睦相处,一年年为人们奉献着夏日的荫凉,秋天的果实。只是久经风刀霜剑,历尽兵荒马乱的洗礼,它也已近暮年,呈现龙钟之态,主干千疮百孔,树身中空,但虬曲如龙的枝干每年还会窜出新枝叶,开花结果。

村外的野地里,多有一丛丛一簇簇的酸枣树,都是灌木状,长不成高树,大概都是那棵老酸枣树的子孙。虽不成材,但也并非一无是处,那些年里,娘每年都采了枣芽和嫩叶做成枣芽茶,味道独好。选一个响晴的午后采回原料,清洗后置于苇箔或竹筛中摊晒干透,铁锅洗刷干净,把干透的原料上锅用文火烘焙炒制大约十五分钟左右即成,凉后收纳到容器中避光保存,就成了待客和自饮的佳品。父亲煮水初沸,温水洗杯,投入一撮茶叶,先少量热水进行浸润泡,稍后再高冲注满水,那芽叶有了生命般的上下浮动,茶汤明澈而汤色浅绿,看起来就赏心悦目。初品,会感受到一股微微的酸涩而绵滑,几秒之后就是回甘无穷。娘的劳作和父亲的茶道不经意的为那清贫的岁月营造出几分诗意。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枣芽茶有养肝护心之功效,还可以起到安神助眠、清肝明目的作用。

这天,发小给我发来一组照片和一段视频,就其中的“枣业示范村”跟我聊起来,曾经不善言辞的他说起枣树来头头是道。我也得以了解到,近年来,政府加大科技富农力度,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通过金丝小枣嫁接改良和发展大棚冬枣,枣业已成为家乡人们的重要经济来源。他的冬枣采摘园去年纯收入就达到十五万元,他还入股村办果品加工厂,枣脯、枣片、枣酒等系列枣产品都走出国门了呢。还有张木匠的后人改行做起了木雕艺人,一棵老枣木经过一双巧手雕琢后,能卖到一万多元。我不禁惊叹,“这真是化腐朽为神奇,以前做烧柴的烂木头能卖出上万的高价,真是了不起!”家乡的枣树啊,已经成为家乡人民的摇钱树。

多年来,我总试图从故乡的风物中甄选一样,作为我精神殿堂的图腾,寻寻觅觅中,那枣树的身影就进驻心中。被誉为鲁北胡杨的枣树,生命力极强,它耐盐碱,抗旱涝,年年岁岁在鲁北这片热土上长成自己的样子。它从不索取,无须太多管理,却为人们奉献出甘甜的果实。枣树的品格,与豪侠忠义善良正直的鲁北人是多么相似!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简介】马士明,山东省无棣县人。爱好阅读和驴行,尝试用笔记录所见所闻所思和凡俗的日常。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sdswxh@126、 sdca98@163

电话:13210570289(入会)18765312921(投稿)

壹点号当代散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中药材石枣子

石枣子

别名果上叶、鸦雀还阳、岩火炮

来源兰科石仙桃属植物云南石仙桃Pholidota yunnanensis Schlecht.,以假鳞茎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微苦,凉。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石枣子

拼音Shí Zǎo Zi

英文名Bigbract Bulbophyllum

别名乱角莲、六棱椎、果上叶、鸦雀还阳、岩火炮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云南石仙桃的假鳞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olidota yunnanensis Rolf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云南石仙桃,附生植物。根茎粗壮。假鳞茎肉质,疏生,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5cm,顶生2枚叶。叶片披针形,革质,长7-15(-23)cm,宽(6-)9-15(25)mm,先端近钝尖,基部收狭成短柄。花葶从被鳞片包着的幼小假鳞茎伸出。总状花序具12-18朵花;花苞片椭圆状长圆形,先端近钝尖拳卷状凹陷;花小,先于叶,白色或稍带粉红色;萼片近等大,宽卵状长圆形,先端钝,舟状,侧萼片背面具脊,长4mm;花瓣和萼片近相似,唇瓣下垂,倒卵形,长5mm,基部具球状的囊,囊长约2mm,先端钝;合蕊柱先端平截。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310-2400m的林中树上或林下及沟旁石山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稍弯曲,长10-35cm,直径2-3mm,节明显,节间长2-4cm。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节上有残存气根。假鳞茎圆柱形,长2-3cm,直径2-74mm,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有的假鳞茎顶端残叶片。质硬,易折断,断面浅棕色,纤维性。气微,味淡。

性味甘;淡;凉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散瘀止痛;清热利湿。主肺痨咯血;肺热咳嗽;你胁痛;胃腹痛;风湿疼痛;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注意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用于劳伤,周身疼痛,风湿麻木。

摘录《中华本草》

一架黄瓜醉清风

东晋的陶渊明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正适合我赋闲后的心境。

今春我和妻在离家不远的铁路变电所旁开垦荒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垦出一片四十多平方的园子,隔成几小块,分别种上了菠菜、油菜、芫荽、辣椒、茄子,施肥、浇水、锄草、捉虫,小菜园里绿波荡漾。

我还种了两畦黄瓜,我给每棵黄瓜苗搭上了木架,眼下它们长势喜人,苗儿蔓了秧、吐了须,爬上了篱架,黄艳艳的花朵谢落之后,绽露出一只只毛茸茸的小瓜,在和爽的夏风里摇摇曳曳,惹人怜爱。

黄瓜是寻常蔬菜,属葫芦科,蔓生或攀援而长,一年可种两三次,是各地普遍栽植的夏秋时令菜蔬。现今随着温室或塑料大棚栽培技术的广泛运用,冬春时节也能吃到那翠绿绿、鲜灵灵的黄瓜了。

不过黄瓜并非我国原生物种,它原名“胡瓜”,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将此带回中原,广泛种植于大江南北。胡瓜更名为黄瓜,始于十六国时期的后赵,这里面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后赵王朝的建立者是石勒,他是羯族人,因为自己是胡人,很忌讳人家说“胡”字。有一次,石勒召见地方官员,其中有个郡守叫樊坦的很机灵,御赐午膳时,石勒指着宴席上一盘碧绿的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脑瓜儿一转,计上心来,恭敬地回答:“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听后,龙颜大悦。自此,黄瓜之名开始盛行。

黄瓜刚传入中原时,还是稀罕物种,只有皇宫里才有进献,黎民百姓是尝不到的。初唐诗人王建写有一首《宫前早春》曰:

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

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

这内园是指皇家的园圃,诗中的“瓜”,是温室种植的黄瓜,用温泉水加温,作为宫廷贡品,供应帝王及后宫嫔妃尝鲜。到了晚唐,黄瓜的种植普遍起来,寻常人家也能吃到清鲜爽脆的黄瓜了。晚唐诗人张祜的《读曲歌·其五》写道:

郎去摘黄瓜,郎来收赤枣。

郎耕种麻地,今作西舍道。

这是思念夫君的追忆诗,郎君采摘黄瓜、收打红枣的情景历历在目,而今爱人耕种过的桑麻地因为缺少劳力打理,已成为房子西边的小道了。

枣花初落、青枣显露时,菜园里一架架清凌凌的黄瓜垂挂下来,乡人开始采摘一根根碧玉似的黄瓜,挑担推车,走乡串户吆卖了。田里做活的农人听到卖黄瓜的吆喝声,纷纷走到地头,买上几根,清泉水里洗濯,咔嚓咔嚓大嚼起来,甘甜、爽脆,忒解渴忒舒惬。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诗里描绘了卖黄瓜、黄瓜香的生动场景: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浣溪沙》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病中游祖塔院》

元代的画家诗人王冕在《漫兴》组诗中,也有记述菜农卖黄瓜的诗句:

密树连云湿,荒村入径斜。

山童分紫笋,野老卖黄瓜。

黄瓜是夏日乡间的小清新,那清脆甘甜的滋味不仅解渴生津,还使人漫起无边的乡思乡愁。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大半时光是在乡村度过的,他生活简洁朴素,喜欢侍弄篱园,种植菜蔬,除栽种一些普通青菜外,他尤为喜爱种黄瓜。他在《秋怀》一诗中云:

园丁傍架摘黄瓜,村女沿篱采碧花。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他种的是秋天的嫩黄瓜,诗人俨然是个地道的老园丁,摘着木架上摇荡的黄瓜,邻家女孩采着篱笆上的各色秋花,此情此景,令燠热难当、郁闷烦躁的城里人多么羡慕啊!陆游不仅是自种自食,有时摘了新产的黄瓜、莴苣,挑担到市场卖菜:

黄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盘四月时。

——《新蔬》

当然,还是采摘自家尝新最为享受:

白苣黄瓜上市稀,盘中顿觉有光辉。

——《种菜》

这青翠翠的黄瓜、白中的莴笋,盛在白瓷盘中顿觉满室生辉,亮了眼眸,也醉了心灵。

到了清代,黄瓜种植技艺提高了,已经出现用小拱棚种出的反季节黄瓜。物以稀为贵,隆冬时节或早春二月,想吃到这种鲜物,须得一掷千金。这从晚清诗人李静山写的一首《京都竹枝词》,可见一斑:

黄瓜初见比人参,小小如簪值数金。

微物不能增寿命,万钱一食是何心。

不过,清代高产诗人乾隆皇帝对压架缀篱的黄瓜营造的乡村风情,却是赞不绝口的,他在《黄瓜》一诗中写道:

菜盘佳品最燕京,二月尝新岂定评。

压架缀篱偏有致,田家风景绘真情。

黄瓜性味甘凉,入脾、胃、大肠,具除热、利水、解毒之功,可疗治烦渴、咽喉肿痛、火眼、火烫伤等症,亦有减肥瘦身、美容养颜之效,可谓夏日里的时令菜、平民菜。可炒可烹,可烧可煲,可盐渍可醋泡,皆风脆爽口,美人齿颊。我尤喜一盘清灵灵、水汪汪的凉拌黄瓜,燠燠炎夏,爽爽脆脆入口,开胃又解渴,消火又除燥,满满的小确幸啊!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诗词鉴赏」欣赏古诗词里的红枣,一起邂逅秋天的美好

枣树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其花香清新,果实可口,木质坚硬,被许多文人墨客所喜爱与称颂赞扬。

西晋文学家傅玄在其《枣赋》中赞美:“既乃繁枝四合,丰茂蓊郁,斐斐素华,离离朱实。脆若离雪,甘如含蜜。”;后秦文人赵整有《咏枣诗》传世:“北园有一树,布叶重重阴;外虽多枣棘,内实怀赤心。”;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也曾作《赋枣诗》赞扬:“日纷英靡靡,紫实标离离。风摇羊角树,日映鸡心枝。”.......

在果实累累的秋季,欣赏关于红枣的诗词,一起邂逅秋天的美好!

绝句

唐-喻凫

银地无尘金菊开,紫梨红枣堕莓苔。

一泓秋水一轮月,今夜故人来不来。

秋晚

宋-释德洪

紫梨红枣八九树,竹屋柴门三四家。

机杼声迟秋日晚,绕篱寒菊自开花。

怀昔

宋-舒岳祥

淮海新封国,东南望止戈。

纱衣秋意早,石枕雨声多。

白露皱红枣,西风摆老荷。

昔年游万里,今日兴如何。

贺新郎-秋晓

宋-蒋捷

渺渺啼鸦了。

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

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

起搔首、窥星多少。

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

秋太淡,添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

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

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

计无此、中年怀抱。

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

烟未敛,楚山杳。

山花子-秋晚

清-曹尔堪

黄蝶寻花褪薄衣,槐阴吹老漏斜晖。

红枣挂枝秋已熟,打应稀。

不断雁声和月叫,重惊鸦宿带霜飞。

田有香粳园有菊,几时归。

如梦令-初寒即事

清-曹尔堪

溪畔蘋花开小,墙角低垂红枣。

深夜卷西风,床下莎鸡来早。

倾倒,倾倒。秋社新醅正好。

浣溪沙-北上途中阻兵,寓天地林赋

现代-顾随

豆叶黄时豆荚肥。秋阳暖似梦初回。

满林红枣自生辉。

远近村鸡齐唱午,碧空如水片云飞。

可怜景物与心违。

红珠颗颗压枝园,枣入诗词传古今

枣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一种食品。枣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其花香清新,果实可口,木质坚硬,多被文人墨客所歌咏。历代咏枣的诗词歌赋比比皆是。

枣在隋唐之前就已成为很多文人歌咏赞美的对象了。关于枣的诗歌,最早可追溯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豳风·七月》中便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之句。较早作咏枣诗文的是西晋文学家傅玄,其《枣赋》赞美道:“ 既乃繁枝四合,丰茂蓊郁,斐斐素华,离离朱实。脆若离雪,甘如含蜜。”后秦文人赵整有《咏枣诗》传世:“北园有一树,布叶垂重阴。外虽多棘刺,内实怀赤心。”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也曾作《赋咏枣诗》:“白英纷靡靡,紫实标离离。风摇羊角树,日映鸡心枝。”南朝皇帝陈后主作《枣赋》,说道:“芳园列干,森梢繁罗。蕊余茎少,叶暗枝多。复有奇树,风间临月。入夜影来,未若丹心美实,绛质嘉枝。重针共暗,枝瓠同瑰。羞金盘于冰水,荐玉案于深杯。”透过这些诗文,枣树的形、色、味宛若在眼前。

[宋]佚名《扑枣图》

到了隋唐以后,称赞枣树的诗文就更多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杏园中枣树》一诗颇有趣,开篇先贬:“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结语再褒:“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宋代文人王安石也作《赋枣》诗,盛赞曰:“种桃昔所传,种枣予所欲。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

枣树耐盐碱、干旱,生命力极强,而它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有着甘于奉献的精神。清代诗人张镠作《富平枣》诗赞曰:“何须珍异物,爱此一林丹。雾暗青虬隐,秋花亦玉寒。吹豳常应候,则壤不名酸。寄语安期叟,如瓜讵可餐。”

枣树的花非常小,如果不细看,几乎发现不了,但在诗人眼里它却最美。唐代诗人李颀曾在《送陈章甫》诗中写道:“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宋代大文豪苏轼所作《浣溪沙》尤为传神:“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无独有偶,宋代另一诗人王溥所作《咏牡丹》诗则多了几分调侃之意:“枣花最小能结实,桑叶虽柔解作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清代诗人潘内召特意作了《咏枣花》一诗,盛赞枣花之美:“忽忆故乡树,枣花色正新。枝迎馌饷妇,香惹卖浆人。纂纂飞轻雪,离离缀素珍。只今秋渐好,频扑任西邻。”清代庆云名士张咸五所作《晚行》一诗,则描绘得颇有意境:“林枣离离豆缀花,绿槐村外夕阳斜。”

枣花

枣树与其他果树相比,其生长特性显得与众不同。枣树在所有果树中发芽最晚、落叶最早,其生长规律与柳树恰恰相反。清代庆云县令桂山在《杂诗》中就有描绘:“轻寒轻暖逗芳菲,又见檐牙乳燕飞。正是晴和好时节,枣芽初长麦初肥。”为了让枣树多结果实,在枣花盛开初期,枣农就要对枣树进行“ 开甲”,俗称“ 嫁树”,即在枣树身上进行环剥,所以老枣树都伤痕累累。清代庆云名士崔旭在《鬲津竹枝词》中便有记述:“野鸟声声嫂打婆,锄田嫁树事偏多。”王树理在《咏枣诗》中则多有感喟:“挥斧嫁树声铿锵,留下身上道道伤。试问天下食枣人,几个怜惜几个伤。”

枣树开甲

当然,最好吃的要数那红艳艳的枣儿了,能吃上香甜可口的红枣,连文坛大家们也会赞不绝口。“诗仙”李白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中表达了对枣的惊奇:“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诗圣”杜甫在《百忧集行》中表达了对枣的嗜爱:“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在《临江仙》中则表达了对枣的欣喜:“枣瓜如可啖,直欲觅安期。”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戏书示黎教授》中亦写道:“乌衔枣实园林熟,蜂采桧花村落香。”看来,乌鸦等鸟儿也喜食甜甜的枣子。

到了收获的季节,大人孩子们一起打枣,尽享丰收带来的喜悦。清代庆云名士崔旭在《鬲津竹枝词》中写道:“ 河上秋林八月天,红珠颗颗压枝园。长腰健妇提筐去,打枣竿长二十拳。”清代诗人吴泰庞所作《晚眺》一诗,把枣乡美景写得淋漓尽致:“六月鲜荷连水碧,千家小枣射云红。”漫步在枣园里,抑或走进枣林深处,人们感受更多的就是曲径通幽的情趣。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在《夏日三首》中描写了枣园幽静之美:“枣径瓜畦经雨凉,白衫乌帽野人装。”清代诗人李鲁所作《枣园桥畔》一诗则写出了枣林的美景:“添得枣林路欲歧,行人道是旧西溪。”

◎本文原载于《月读》(作者牛锐),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