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形容看照片回忆的句子唯美(形容看照片回忆的句子)

形容看照片回忆的句子唯美(形容看照片回忆的句子)

本文目录一览:

因一张照片、忽而想起十九年前的一次旅行

年来我想写下我的西南之行,那是我最早的一次旅行,也是十八年前。从内蒙的锡林浩特一路南下到了古城西安,此行何去?此行是大西南的云南省会昆明。从西安乘火车越过秦岭,走进四川,一路上的颠簸忘乎所以。只知道火车行走在蜀道之间,剑阁峥嵘,鬼斧神工。那时候只知道蜀道之难,然而不会想到此番旅途是那么的艰辛,西安到昆明的火车竟然是36个小时零10分的站着。669公里长的宝成线是一条行走在大秦岭的列车,宝成线上,一线青天。我依稀记得秦岭中的那些小站,宝鸡过去是凤县、略阳、阳平关,进入四川广元。

火车在这一段还是单行线,时而会让过往的快车通过。列车沿嘉陵江一直向西南,江油、绵阳,既而成都平原。没有想到在我国的大西南一条电气化的列车行驶在锦城之间。那儿有诗篇,李白曾经吟哦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过了成都,成昆的列车上,仍然没有座位,那1096公里只能是站。那儿有许多不知道的城市,没去过的山。眉山,乐山、凉山,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过去了攀枝花,就进入云南,也许此生没有想到我会来到大西南。过了元谋梯田、一铺读书即是车站。弹指一挥间,列车已经过了碧鸡关,那儿一池春水,那儿四季如春。这就是我的第一次远行,西南边陲的滇池边,那儿有山有水有蓝天白云,飘渺的云烟。

那一年我在云南的高海高速,中港一航区的项目部设在高峣村。高海高速是从昆明的高峣村到海口小镇,这是一条沿着滇池傍着西山的环海高速。森林公园绕行在水上乐园,总长30.32公里的环滇公路直达海口。那时候的昆明城还在滇池的北岸,春色之外别有云天。春城未来的远景规划也就是城在水中,水在城中。让绿水萦怀,让游目驰骋,文以景明,物以水兴,因而高海高速就迈出了这一步。那时站在西山的山顶上,心里所想的是自己坎坷的人生。触景欣来的第一句诗直抒心意,昆明湖水四时清,几曾遐想到春城。一下子从塞外南下几千里,那心旷神怡是何等心声。眼前汪洋一望里,往事千年跃心头,一个文情并茂的幻觉,这儿以后一定很美。

那时候工作在西山,太华古道成了我每天行走的空间,不为别的,只为那儿的风景。海拔一千八百米的滇池边有一片原始的森林,掩眏着那儿的文化气息。那儿有明代的新科状元杨慎落难时候住的祠庵,一代文人才俊留下的诗篇,也许只有他的那首西江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那儿有徐霞客的纪念馆,留下山水天下的墨迹。徐霞客一生游历山水,曾写下了八十万字的游记,仅云南境内留下的文字六十八万之多。我看到的太华山游记是记在断碑上,那时候还没有买到徐霞客游记,只能一字字的抄下他的全文。

西山上有两座古刹,一个是太华寺,一个是华亭寺,连接它们的路被称之为太华古道。我经常一个人行走在那儿,有点长亭外,古道边的感觉。西山上有一片翠竹掩眏着一个墓,那是著名的大音乐家聂耳的墓。聂耳是云南昆明人,曾留学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田汉作词,聂耳为它谱的曲。但不幸他溺水而死,死的时候年仅二十四岁。死后被安葬在昆明的西山上,那儿翠竹掩眏着作曲家的灵魂。闲暇时常去那儿走走,一为那儿的风景秀丽,一为缅怀那位中华民族先驱的作曲家,告慰英魂。

西山公园留下的是十八年前沉积,我去过西山龙门的飞峙。那儿有通天的石洞直通山顶,在万丈高的悬崖上有突兀的平台,在那儿有种飞升的感觉,置身那儿心砰砰的跳。洞穴旁有副对联引人入胜,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却在水中央。那种感觉,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跃上心头,那是孙冉翁的诗篇。也曾去过海埂公园,看到过那儿百年桉树遮天蔽日,一目浩瀚云山雾海。滇池的传闻虚无缥缈,我的朋友曾说我在戏谑他们,是在忽悠,其实不是。因为我是在海埂公园的门口看见一块卵石,上面镌刻着滇池的传闻。那是很早很早以前,这儿没有湖,云贵高原红土一片,一片贫瘠。一个猎人告别了新婚不久的妻子,发誓要去东海找水。

千里奔波他到了东海,见到了东海龙王,说明自己从云南来到这儿就是想找到水。青年猎人英雄才俊,小龙女慕其风流倜傥一表人才,悄悄地告诉父亲想嫁给猎人,作为东床快婿。年轻的猎人告诉龙王他已有妻室,不能答应。东海龙王就把他软禁起来,不让他回云南。三年期限,龙王对他失去严管,他就逃了出来一气跑到海边。用他的肚子喝饱了一肚子海水,回到了云南。寻寻觅觅,四处寻找也未能找到他那新婚的妻子。

旬月之后仍无音讯,就把一肚子苦水和那怨气尽都吐在云贵。因而那儿形成了一个高原上的湖泊,西山峰峦也成了沉睡的美人。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室友,他们哈哈一笑说,听着无意,说者于心,缥缈传奇,也只能由着你搪塞过去。从海埂公园回来我写了一首诗,当晚读给他们听,诗是这样写的,不求平仄。带露踏青临海埂、一湖浩渺烟波生,石上题文妙传说、西山美人卧云中。百年桉树接霄汉、万顷涛涌连苍穹。千古冤情谁人在、秀水煮酒儿女情。也许那是滇池倒流的海水,发出的声响,日日夜夜,那也是年轻猎人和新婚妻子的怨声。

那年是二零零五年十月初,余秋雨正在昆明艺术院校作学术报告。我偏偏晚到了两天,真惋惜没有亲耳聆听他的演讲。他的第一本自传,《借我一生》也在昆明签名售书。在昆明市的南屏街56号,我第一次买下他的小说散文集。四十二元的价位在那个年代有点昂贵,但我还是买下来,因为喜欢他的散文。

小年来女儿收拾房间,发现这一张照片,它又勾起了我的回忆。那是在昆明的世界园艺博览园前照的。有点书生意气,其实我是一个打工仔,站在那儿有点自卑。昆明世纪博览园是一九九九年修建,景区上的题词是。它是国家五A景区,门票一百元,也许是我一个月工资的十分之一,但我还是去了。我喜欢那儿的百草药香,我爱那儿的翠竹斑斓,我更喜欢那儿的摩崖石刻,九九大观。那九九大观真有些卓然,硬是把一座俏俏的摩崖屏障用水泥喷绘成九九大观,那也许是世博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久久地站在那儿不想离开,人的生命也许在此更觉灿烂辉煌。在那儿我写下许多诗篇,只有那摩岩石刻还留在记忆里。

春城满城春色,那年冬日我是饱尝了春天的韵味。因为春节没有回故乡,一个人在昆明过的。世博园的花园大道花团锦簇,香气怡人,一条花径摆满了上万个花盆,走过去鼻孔内满是馨香,浸心浸肺。经年生活在北方的人是不会领略到春的温润,那年春节昆明也下了雪,倒是没有一丝的冷意。那雪落在梅花上,红白相衬,不用等到凋谢,仍能保持她的湿润。因为春城的春韵别样的珍贵,雪在梅上也许只停留那么的一瞬间,面朝大海,春暖花香。

春城无处不是景,我去过金殿公园,那儿是吴三桂的行宫,有陈圆圆的脂粉嫣红。我去过黑龙潭公园,那儿有清代硕庆的题联,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唐梅、宋柏、明代的茶树为这儿的三绝。也曾去过昆明的古刹筇竹寺,那儿有五百罗汉形神诡异栩栩如生。合抱杉木两株,植于古刹筇竹寺殿前,巍巍峨峨均有四十余米。

昆明西山离昆明的艺术园林金宝山很近,七十年代的电影表演艺术家阿诗玛的扮演者杨丽坤被安放在那儿。也许那儿是艺术的殿堂,七级浮屠超度着艺术的亡灵。我去过杨丽坤的墓前,2000年七月二十一日她因病在上海去世,2001年一月十五日杨丽坤的一半骨灰被送回故乡。杨丽坤是云南女儿,据悉她的品牌价值带给云南的是一千多个亿。迄今能给云南一省一地带来如此之大效应的明星,唯杨丽坤一人。

在昆明的时光已是一十九年之前,记忆犹新,离开昆明留下的也是惋惜。想想我的春城题咏,诗情温馨。在离开昆明的列车上,我写下了我的咏怀五古,全诗一百一十二句。杜甫曾有自京赴奉先的咏怀五百言,在昆明归来的列车上我也写下了自己的感触,不求句佳,只为诗笺。

一个一个小站,五个字的关联,我记得这样的诗句:世外桃花溪、春城尽博览,胸中无块垒、何以穷极观。从龙潭唐梅开始着墨渲染,写筇竹、写罗汉,翠竹、玉莲,海鸥、水仙,也许花海如潮,瞬息诗意平添,那些语句也许信手拈来。龙潭吟唐梅、筇竹隐罗汉,寺灵见昙花、湖翠鲜玉莲。春晓鸥世界、荷动月影寒,抬眼望星空、低头览圣贤。也许那也算是霞客记行,一步一个脚印,一句一个驿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西南之行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一次记下云南的那十八个奇怪,南屏街上的鸡蛋用草把它们串起来卖,而我却只有这几句小诗。霞客万里路、著书记山峦,名作千秋在、迁谪终林泉。醉吟春城赋、腹裹三千卷,何来十八怪,贻笑云水间。离开了碧鸡关,列车途经读书铺,也许那是一个小小的车站,可我却仿佛听到朗朗书声,呦呦鹿鸣,我在哪儿问天。道经读书铺,何人修书院,雅听童子吟、呦呦鹿鸣篇。天边彩云飞,山外青山恋,云水妙烟雨、处处笙歌甜。也许那一曲葫芦丝勾起我的乡愁,有点想家,也有点乐不思蜀,忘情不知所措。一曲葫芦丝、悠悠云水边,到此乐天年、忘情不思还。元谋有遗址、人类启斯源,石鼓流水响、长江第一湾。我想写写金沙江,一代伟人曾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而我要写的只能是五言,不善七言,怕才疏学浅在那儿搁浅。金沙险江畔、梅里冰雪寒,世誉神山美、迄今成遗憾,壮别天涯路、弹指入蜀川,重阳过蜀南、竹海翠万杆。在西南的大峡谷间,蜀南竹海也许是西南的别致,张艺谋的许多电影都是在那儿拍摄。我也是带着那种深情,想去那儿洗洗温泉,洗去烦恼。西南大峡谷、原始生态园,嫩深绿欲滴、温泉洗忧烦。山水集溶洞、游此足仙缘,一夜逾百川、平明抵汉源。不想太多的缀笔,辍笔又有点不忍。云南之行也许是我人生的一个花絮,在那儿我待了两年,栉风沐雨,一切都是那么让我热血沸腾。

列车行走了一夜,我也到了四川境内,乐山、巴山,江陵,孤帆远影,那都已经过去。幼时读过的诗篇,依然萦萦在耳,我还要续写我的诗。幼读太白篇、落笔生紫烟,莅此览文星、发奋度残年。不求邀众赏、潇洒乐陶然,山蔚天府国、地博文采间。这儿也许到了广元、剑阁,蚕丛鱼凫、茫然不见,一声长啸列车已经出了阳平关。八百里秦川遥遥在望,我想写下昆明之行的最后诗篇: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忧游南召国、西出太白前。咏怀滇蜀秦、记暇灞桥边,长亭萧萧雨、一吟泪双悬。

收笔之后,满眼的泪水,那是喜悦的眼泪。这就是我的昆明之行,我终于回到我的故乡黄河北岸。因为是那一张照片勾起我十九年前的回忆,我写下了多年想写的随笔,那也是人生,也是思念。悠然题记~曾经去过的彩云之南

物是人非手法

物是人非手法

还是从电视剧《叛逆者》说起,这是部诗和影的物是人非,这是部拍得很不错的国产剧。

顺便说一句,我很少看国产电视剧,因为有些国产电视剧太假,二十来岁人,唇须还没长硬,当什么总经理董事长,女的则白天黑夜,哪怕睡在床上也抹着口红化浓妆,在高级饭店、轿车里谈恋爱,开口就是几亿贸易,尽吹牛。镜头拍摄亦极其偷懒,近景对切,一天拍几集。《叛逆者》则不然,镜头的运用,人物安排,导演都有较出色的想法。仅以几个空镜头来表现对革命英雄缅怀之情来说吧。

剧中,潜伏在特务处的地下党员,代号“邮差”(王志文饰演)和代号“渔夫”的地下党员(李强饰演),单线联系处在一个公园,树荫下一条长椅上,两人似在聊天,实在传递情报,告知上级指示。为保护联络站,“渔夫”英勇献身。“邮差”又独自一人来到当初会面处,默默无声看着。那种痛楚和无限怀念,不必用语言表达,物是人非,导演已用镜头生动表达了。尤其是临近黎明时,“邮差”也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导演又一次安排长长的空镜头,两位优秀的员当处会面时树荫下的长椅,树叶飘零,微风拂煦……音乐声起,无限缅怀……

影视艺术,尤其是电影,那关在黑匣子里用声画打动人的艺术,是导演和观众互动的。没有音乐的耳朵,是永远不懂音乐的。同理,没有文化,不懂诗歌的人,永远不能拍出好电影,不可能当合格的导演。过去,现在,乃至今后的作品,都证实,诗歌和影视的艺术融通是不可否认,不可分割的。就说物是人非的表现手法,古典诗词中也随处可见。请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

这是首灵光独运的断肠词。今与昔、悲与欢互相交织,前后映照。词中写元宵节夜晚的灯市,展示欢乐聚会的令人销魂的时空背景,然而今年重游故地,景物依旧,人事全非,孤身只影,抚今追昔,潸然泪下。真是物是人非,不堪回首。

表达伤春惜时的主旨和情感,也常常采用物是人非的手法。

王洛宾改编的现代流行歌曲《青春舞曲》唱道:“太阳下山,明朝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这种写法显然是承继了唐代刘希夷的诗《代悲白头翁》: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用花开花落、年年相似,但岁月流逝、人渐老去,来表示珍惜时间。

珍时惜事的主旨表达,在古诗中不少。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诗人年老回乡,与亲朋交往,得知家乡人事种种变化,慨叹人事无常。有的人去世,有的人沉沦,变迁太大了。虽然他离别故乡的镜湖已五十多年,但在春风吹拂中,镜湖的水波却依然和旧时一样。

三、四句诗人从人事变化转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因为涌上心头的正是“物是人非”的感触。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唯有故乡永远在游子心头,这样的主旨正是在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的语句中,用物是人非的手法震撼着读者。

说及古诗,我又想到电影。上个世纪,日本许多电影曾风靡一时。《生死恋》便是。该片女主角是日本电影明星栗原小卷,一代影迷的偶像。这部电影描写一位叫夏子的姑娘爱上了男友野岛的好朋友大宫雄二。影片中有一场夏子和大宫打网球的戏,打球时,夏子总是灿烂地笑着,还高声地喊:“对不起,球太高了、太高了……”而野岛也知道夏子已经移情大宫,只是在一旁和善地看着。

这部爱情戏,最后是悲剧。夏子在科研所的一场意外爆炸中丧生。影片最后一场戏还在网球场。濛濛细雨中,大宫和野岛撑着雨伞,望着空荡荡的网球场。空灵的球场上传来夏子灿烂的笑声和高喊声:“对不起,球太高了、太高了……”声音还处理成颤响音,反复震荡。看到这里,那种悲凉的情感,油然而生。景物依旧,斯人已去,多情的观众也为之潸然。

出色的结尾,是这部电影极强的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和日本朋友也拍过电影,在《上海浮生记》中与他们交谈时,有的日本朋友居然很自诩。我则笑曰,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受华夏文化影响很深。如物是人非的表现手法,也是受中国唐诗启发。并顺口读了唐代赵嘏《江楼感旧》: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感念旧事故友,唐诗中经常在景色描写中寄寓思念之情。同来望月的事是在去年,今年来了,月色和水色一片融汇,风景依旧,但同来的人却不不在了。《生死恋》之手法,与之何其相似乃尔!

物是人非的手法确实可以深刻地表示对故人、对战友的深切怀念。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是部经典作品。不但是那几首经典电影插曲令人经久难忘,而且那些平凡而又英勇的形象更永远铭刻于我们脑海之中,这和电影最后的表现手法也是有关的。

故事讲完,影片最后的画面是绵亘巍峨的冰山(大全景,摇),一排长、卡拉等为守卫祖国疆土而牺性的英雄一个一个走过画面(叠印),画外传来杨排长和战士们的呼喊“一排长……”主题音乐响起,“冰山依旧,英雄已逝”,那悲壮的情感油然而生。可见,影视作品表现人民战士英雄形象,并不一定要描写炮火中的血肉模糊,如同那些粗俗作品一样。

下面还是回到古诗吧。唐代崔护有首名诗:《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并非著名大诗人,然而此诗却流传甚广,还留下一个凄美的传说。唐代孟棨《本事诗*情感》记:唐代博陵青年才俊崔护,去京都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却名落孙山。清明时节,他一个人去都城南门外郊游,口渴求茶,至一庄园敲门,有ー位姑娘在门后窥视很久,开门后细声询问有何事,然后又即奉茶送上。

姑娘姿色艳丽,神态妩媚温柔,崔护一见倾心,而崔护也是容貌英俊,文采出众,姑娘见之,也不由脉脉含情。在当时社会,男女青年是不可能互有钟情而即刻表白的。

喝完茶,崔护即拱手告辞,怅然而归。

第二年,清明时节,崔护又去城南寻访,门庭庄园依旧,花木葱茏,但门已紧锁。崔护因而在门上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几天之后,他偶然又去城南,就再寻去,听见屋里有哭声,敲门一问,有老者出来,认出他而痛述其因。

原来那位姑娘去年见了崔护以后,便整日相思,神情恍惚。前几天她外出回来,看到门上的诗句,以为错过,进门就病了,之后即香消玉殒。

故事是否编造,不得而知,不过宋代《太平广记》一书中也有类似记载。 故事还有一个喜剧的结尾,说姑娘死后,尚未下葬,崔护抚着她大哭,她竟然活了过来。于是,化悲为喜,俩人结为伉俪,恩爱一生。

不管如何编造,这首诗本身也是有情节性、传奇性的,如加以敷衍铺陈,甚至可以编成一部电视连续剧,而且很有可看性。其原因就在于:这个故事写了:寻春遇艳,重访不遇。场景相同,物是人非。桃花依旧,人面不见。两相映照,无限惆怅……何等楚楚动人矣!

故事本身又具有一种典型意义,即人们在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却并不注重,当刻意去追求时,已不可复得。这是相当多的人共有的人生体验。

这种人生体验,在艺术上的表现是,用对比映照,在回忆中描写已经失去 的美好事物,而熟悉的景和物依旧,此情此景何等珍贵。

《全唐诗》载,崔护留存六首,唯此诗为最,何哉?只因末两句运用一种扣人心弦的手法:物是人非!可惜很多诗评家未予分析。

物是人非,遐想无限。人类共同情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