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比喻老师像花的句子有哪些成语(比喻老师像花的句子有哪些)

比喻老师像花的句子有哪些成语(比喻老师像花的句子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

诗词丨以诗传情:教师节,九首唯美诗词感念师恩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在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有这样一位“引路人”,在我们懵懂、痛苦、无助之时,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这个人就是老师。

又是一年教师节即将到来,在这丹桂飘香的日子里,让我们用最美的诗文,感恩老师,对天下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啦!

1、《己亥杂诗》

龚自珍〔清代〕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像人在天涯一般。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2、《无题》

李商隐〔唐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两句诗写出相思之苦,并表达出至死方休的坚贞爱情。

这两句诗也可以形容对子女、亲友或国家的终生奉献; 牺牲自己,成就他人,这是人间至高无上的真爱。现在常被当做歌颂教师的诗句使用。

3、《新竹》

郑燮〔清代〕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此诗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

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后两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

4、《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白居易〔唐代〕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绿野堂建成之后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指着宅子说这是裴令公的家啊。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后两句诗人用借代的手法,以桃李代学生,通过写裴度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表现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

5、《咏怀古迹五首》

杜甫〔唐代〕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宋玉是战国末年楚国著名文人,在《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感叹,道出了文人雅士对生命与理想的感伤。

此诗表达杜甫对宋玉的赞美尊崇。他那卓越的才华与高雅的风度,实在可以做我的老师。“风流儒雅亦吾师” 这一句诗,常用来表示对有学问、有修养、有才华人士的仰慕赞赏。

6、《谢书》

李商隐〔唐代〕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我得到您的指教却不曾有哪怕些许的报答,只能白白地拿着笔墨纸砚接受您的为文之法。自从您传授了我写章奏的方法后,即使像王祥得到佩刀这样的事也不能让我慕羡。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恩师的感激和踌躇满志的心境,语言简洁凝练,感情深切真挚。

7、《春夜喜雨》

杜甫〔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师恩如雨,润物无声。老师,你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到眼里,记在心里,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我们。

老师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作出榜样。就犹如春夜里的喜雨,无声的滋润着我们。

8、《蜂》

罗隐〔唐代〕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极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老师就像蜜蜂整日穿梭于百花丛中,不断的吸进,吐出,到底为谁辛苦为谁忙,又为谁辛苦为谁甜?老师,是世界上唯一和孩子没有血缘关系,却迫切希望孩子成材的人!

9、《板书有感》

佚名〔未知〕

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

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

对于知识点,老师们必须字斟句酌细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力咀嚼,从而确保为学生讲授最精准的要义,最有用的题型。

小小的黑板就像半亩方塘,要想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淌,就得确保源头的清澈与不竭,这就需要每一位老师呕心沥血地为学生们努力和付出,用心培育每一棵新苗。

白居易讴歌老师的诗,成了千百年来难以逾越的经典,献给天下老师

#讲好中国文化#

2021年6月29日,一个平凡的乡村教师踏进了人民大会堂,之后,她被人搀扶着走上了“七一勋章”的领奖台。

从那一刻起,她的名字传遍了网络媒体,传遍了每一条大街小巷,传遍了全中国,甚至传遍了全世界。

自此,全国的人民教师学习师德师风的的时候,她就成了人们学习的榜样,她就是无人不知的张桂梅校长。

站在七一勋章的领奖台上,张桂梅说: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生命的绿洲……”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不得不说张桂梅真的是无愧于这枚沉甸甸的“七一勋章”,她本人也成为了新时代教师的楷模。

张桂梅校长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张桂梅热”,引起了无数人对教师的关注,也引起了一股对教师讴歌的热潮。

说起对教师的讴歌,中华民族古已有之,并且几千年来一以贯之,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丞相吕不韦就曾经说过:“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堂堂大国丞相,都能够如此俯下身来,以师为尊,讴歌教师,这难怪大秦朝能够强大起来,最终吞并天下六国,完成四海一统之宏图大业。

当然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炎黄子孙历来讴歌教师,都会用很多优美的诗词。比如很多人就用杜甫笔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形容老师的教化有如春风化雨一般。

在龚自珍笔下,老师也是千娇百媚的花朵,他们即便有一天老去,那也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李商隐的笔下,老师化作呵护每一个人的春蚕,也变作照人前行的蜡烛,纵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矢志不移,无怨无悔,无私奉献。

这些人对老师的讴歌,不可谓不经典,然而最经典的讴歌,还要数白居易笔下的老师。而白居易这首讴歌老师的诗,千百年来也成了不可逾越的经典,无数人赞美老师的时候,都会用到他这首诗中的千古绝句“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白居易的这首千古名作就是《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诗究竟有何迷人之处,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一直都在用呢?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赏析: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这首诗中的“令公”指的是裴度,这个裴度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与白居易私交甚好。

公元815年,裴度因为支持宪宗削减藩镇势力,结果与宰相武元衡一起遭人刺杀。结果,武元衡被刺身亡,而裴度的头部也受到了重伤。对此,满朝文武却无人敢言。

白居易见此,心中难平,义愤填膺,于是给皇帝上疏,请求缉拿刺客,严惩凶手,以刷洗武元衡与裴度的冤屈,以雪国耻。

因为此事,一身正气的白居易遭到小人诋毁,更遭奸佞污蔑,说白居易越职言事,因此,白居易不久后便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来裴度升迁,被贬谪的白居易闻之,欣然写下了这首《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以祝贺好友裴度高升。

此诗题目中的“令公”指的就是裴度,他因拥立唐文宗做皇帝立下了大功,从而被拜为中书令。而“绿野堂”是裴度在洛阳的住宅,此处种植万株花木,中起凉台暑馆,故而称之为绿野堂。

在诗的第一二句中,诗人写下了“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这样的诗句,说绿野堂奇花千树,异木万株,春风一起,万紫千红,占尽了人间物华。如此繁华之地,就连远处路过的陌生人都知道那就是令公的家。

第一二句极尽夸张之能事,描述出好友裴度所住的别墅极度豪华,非一般富贵人家可以比拟。第二句使用了衬托的手法,以“路人指道”的方式说明了是个人都知道裴度与众不同的家。

这第二句轻描淡写,却取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它从侧面委婉地烘托了裴度在高升之后,生活无比的奢侈,无比的豪华。

到了诗的三四句,诗人写道:“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说裴公德高望重,学生无数,个个扬眉吐气,身居高位。而这些学生遍布天下,如今又何必还要在别墅周围遍种百花呢?

第三句使用了借代的手法,用“桃李”指代学生。表达了裴度教化有方,使得他桃李满天下,美名四海扬。这样的“桃李”,已经是世间最美的花,已经占尽万物精华,何须再种植一些惹人注目的奇花异草呢?

这最后两句可谓是转换自然,诙谐幽默,寓意深刻。既表达了白居易对裴度由衷的佩服,又表现了白居易对桃李满天下、大名扬四海的裴度的赞美,更表达了白居易对裴度的一种含蓄的劝诫。

而白居易写出了这样讴歌裴度的诗后,世人都记住了这一首诗,其中的“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两句成为了千古不朽的名句,人们只要一赞美老师就会拿来使用。成为千年来难以逾越的经典。

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裴度的功绩和成就早已被历史尘封,而白居易讴歌他的这首诗一直被人们传诵不止,人们还把“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化用为“桃李满天下”,并用它来赞美自己的老师。

如今,人们还在讴歌伟大的人民教师,而且还会永远的讴歌下去。而这些老师,除了流芳百世、尘封历史已久的裴度,除了四海皆知的张桂梅,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名的教师。

他们默默地站在一方小小的讲台上,不为名利,不为钱权,只为自己的学生有朝一日能够展翅高飞,飞向更远的远方。

这些老师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

如今我们借白居易的这首诗,祝在三尺讲台上扶起万千学子的老师身康体健;祝这些无私的,付出青春与年华而奋斗一生的老师们桃李满天下,绿野追唐裴。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读千家诗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有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

信阳市第三小学教师黄丽芳:春风化雨 指路明灯

  教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只要用心。一位用心的老师,以爱为底色,培育满园桃李,呵护一树繁花,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绽放在春天的故事里。遇上一位用心的好老师,是孩子一生的幸运。

  春风化雨 指路明灯

  徐子涵

  她的脚印陪我们走过诗山题海,她的温情教诲鼓励我们熬过困苦之时,她眉眼间的浅笑令我们踏上了一段洋溢着扑鼻馥郁花香的小学生活。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黄老师,在她的润泽中,我们亭亭生长。

  黄老师如同清晨素洁如凝的白水仙,温文尔雅,表面朴实无华但从内至外无时无刻地散发着芬芳。她很少发脾气,白皙的脸上总挂着浅笑。还记得那个金秋,一张入学通知书使我与三小拉起了手,怀着憧憬的心情迈入三小的大门,走到教室的门口,胆怯的我迟迟没有进教室。少顷,身穿淡咖色风衣的黄老师在教室里看见了我,带着温柔的微笑将我牵进教室,带我来到座位,安慰我不用这么拘谨,要开心地交朋友。初识,我小小的心便与黄老师拉近了关系。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她学识渊博。唐诗宋词、名人轶事、天文地理……她的脑袋里装着我们要的十万个为什么。难忘记,她深情吟诵美文时天籁般的声音;难忘记,她说起来最爱的作家汪曾祺时的神采飞扬;难忘记,她带领我们一起书写儿童诗时的惊喜。在她的谆谆教诲下,我爱上了阅读与写作。教室里原本空荡荡的书柜在她一套又一套,一本又一本的填充下,变得越来越满,从绘本到文学、科普书,她教会了我何为“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在作文课上,她妙语连珠,教会我们如何构思,细心观察身边事物。每当我毫无思路时,是她逐条逐字地指导。我侧耳倾听,看她手中的铅笔在纸上圈圈画画,无意间的对视,看见了她眼中条条血丝。她用身体力行书写着孜孜不倦,乐此不疲。一颗颗鲜艳的红星中盛满了她对我的赞许,一个个夺目的圆圈中装满了她对我的期待。她的鼓励,使我在白纸黑字间跳跃着七彩绚丽的灵感。她,是我写作路上的指明灯。

  她那双桃花色镜片下发亮的眼睛,眸底摇曳的碎光,温和而坚定地目送着我们的离去。岁月留香,她的教诲滋润了心田。她,捧书卷,提笔横竖撇捺,使原本呆滞的文字变得生动起来,一笔一画,都在我成长路上,铺满花香。

  我心中的最美老师

  马雨泽

  古语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实际上,好老师也并非遥不可及。“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用心发掘,心目中的好老师就在我们身边。小学六年,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当属我们的班主任黄老师。

  自从黄老师担任2017级11班班主任以来,便一直把每一位同学当成自己孩子来疼爱。兢兢业业,诲人不倦。课上,她妙语连珠,带领我们在语文的海洋里遨游。课下,她亦师亦友,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的生活。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在学习的路上,黄老师一直陪在我们的身边。早上,她披着月光起床,早早来到学校,监督我们早自习读书;晚上,处理完一切班级事务,她又伴着星光离开校园。在学习上,黄老师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她循循善诱,经常和学习中出现状况的同学进行谈话。她开展“一对一”帮扶和师徒结对的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下课了,她不顾疲惫,还经常给同学们答疑解惑。在黄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同学们的成绩节节攀升。

  黄老师爱护着每一位学生。盛夏光年,阳光焦灼时,她会提醒我们适当穿衣,多喝水,午休时拉下窗帘,让我们休息。严冬岁月,寒风刺骨时,她会在下周上学前提醒我们多带衣服,防止着凉。如我们这般“年少轻狂”,必定会带来不会消停的事端。每当我们有同学犯了什么事时,她从不会分青红皂白的将那位犯错的同学训斥一通,而是深入了解事情原委,而后再做决断。如果错就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使犯错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假设并不是他的错,黄老师也会帮他证明清白。就好似“满天星辰终伴月,不偏不倚”,又怎会不令我们喜爱呢?

  桃李三千,却独盛开在三尺讲台。桃李之所以盛开,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像蜡烛般燃烧自己,却照亮学生的老师。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叙说着平凡而伟大的故事,也激励着我们扬帆起航,朝着目标大胆前进,她,就是我心中的最美教师。

  家长心声

  每当我问起孩子,你最喜欢的老师是哪一个?他总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我最爱黄老师!问其原因,孩子会满脸幸福地回复:黄老师温和、有耐心。

  对比之下,我是个强势又有些容易暴躁的母亲,孩子幸运遇上了一个跟妈妈互补的班主任。

  一眨眼,六年过去了,我的孩子,从刚入学时的懵懂,到如今越发懂事、有规矩,在这中间,老师的功劳最大。在学习上,您耐心、认真、一视同仁,用教导有方这个词来形容您,一点也不过分。班里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您总能找到根源,变着法子去帮助他,并常常鼓励他们在困难面前说:我能行。跟家长沟通教育方法,根据孩子的性格和习惯,引导家长如何教育共同帮助孩子度过困难时期。

  在学习生活中,黄老师不仅是班主任,更像孩子们的妈妈。小学生活泼好动,下课总是喜欢去操场上打球、跳绳。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受伤。黄老师办公桌上常备有碘伏、棉签、温度计等药品。有生病的孩子不舒服,第一时间发现给予帮助,嘘寒问暖,那温暖的眼神,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无私的爱。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在充满爱的集体中快乐的成长,我为他感到庆幸,在人生旅途一开始就能在这么优秀的老师辅导和教育下健康成长。是黄老师,用一件件小事,去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是黄老师,用学习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爱成就了许多孩子的精彩未来,她的可贵,正是源于真实而宽厚的爱着每一个孩子。

  飘落的粉笔末儿染白了黑发

  却映衬出稻麦的金黄

  悄悄的岁月流转成年轮

  却镌刻出桃李的绚丽

  刹那芳华

  她却淡然一笑

  光阴可抛

  唯匠心不可辜负。

(本文来源于【信阳市第三小学】,经【凯升融媒】编辑,转载此文请标明原作者,保持文章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每日社科】老师有多“善变”,看称呼就知道了!

这个问题你一定想到过

但从未细究

那就是

“老师”为什么叫老师?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

△《史记》内页

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

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先生等辛亥革命元老将“西学”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遂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时期开始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在“老师”“先生”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看完这篇文章,保证你能学到不少新鲜叫法!

△“至圣先师” 孔子

· 夫 子 ·

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 师 长 ·

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

《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 山 长 ·

是历代对山中书院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

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

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亚圣” 孟子

· 师 傅 ·

古时老师的通称。“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

《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师傅这一称谓迄今仍在使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老师。

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

· 西 席 ·

也称西宾,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其来源为这样一个典故: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尊。汉明帝虽贵为皇帝,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

此后,“西席”或“西宾”就成了对教师的尊称。

· 师 保 ·

原为古代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员,亦师亦保,统称“师保”。

《易·系辞下》:“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后来泛指老师。如清代龚自珍《抱小》:“小学者,子弟之学。学之以侍父兄师保之侧,以待父兄师保之顾问者也。”

△“科圣” 墨子

· 宗 师 ·

原为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汉书·平帝记》:“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后逐渐演变为众人所崇仰、堪称师表的人。

北宋孔平仲《谈苑》卷三:“石介,字守道,徂徕山人也。文章学术,天下宗师,皆呼为徂徕先生。”

· 教 授 ·

如今的教授一词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职称,但在古代太学中则是讲学的博士。

中国汉、唐两代太学都设有博士,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始设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学以及明清两代的府学也都设有教授。

· 学 博 ·

原为唐代府郡的学官。唐代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学官为学博。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这人大是不同。不但无学博气,尤其无进士气。”

△汉代教育家 董仲舒

· 讲 郎 ·

原为讲授经书的官员。

《后汉书·儒林传》:“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

· 教 谕 ·

原为宋代京师小学和武学中的学官名。

明清时期,县设“县儒学”作为一县之最高教育机构,内设教谕一人,另设训导数人。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

《明史·职官志四》:“儒学:府,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教谕一人,训导二人,教授、学正、教谕,掌教诲所属生员,训导佐之。”

古代对教师的称呼颇具历史趣味,现代对教师的称呼(准确说是“指代”)则更讲究情感创意啦~

下面这些表达,是不是曾经多次出现在你的作文中?

园丁 :常喻指教育工作者。柳仲甫《园丁之歌》:“好花要靠园丁育。”

蜡烛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蜡烛有牺牲、奉献的象征意义。所以,常用作对老师的尊称,可谓是最温馨动人的称谓。

春蚕 :李商隐在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把春蚕的执着、坚贞、奉献精神表现到了极至,人们便生动地把教师比作“春蚕”,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高度的评价。

春雨 :教育是一场春雨,而老师就是这布施“春雨”的使者,当这“春雨”知节发生之时,便能滋润心灵,呵护成长,收到润物无声之效。

人梯 :指为别人的成功而作自我牺牲的人,现亦用来做对老师的最高评价。如:他甘当人梯,言传身教,培养青年一代。

孺子牛 :“孺子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中记载的一个典故,原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后来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人类灵魂工程师 :苏联前领导人加里宁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此,“人类灵魂工程师”成为老师特定的称谓。

现如今,老师们既是学生“学习中的良师,也是“生活中的益友”。这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产生出更多个性而亲切的称呼:老张、李姐、王哥……

但无论老师的叫法有多“善变”,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喜爱不会变——TA,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来源: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