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补全下列句子(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35)

补全下列句子(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35)

本文目录一览:

2023-2024学年高 三 语 文上学期11月份阶段检测(附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歌德说:“如果有人不相信莎士比亚的伟大多半要归功于他那个伟大而雄强的时代,他最好想一下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令人惊奇的现象在1824年的英国,在今天报刊纷纷闹批评,闹的这种日子里,能否出现呢?

产生伟大作品所必不可少的那种不受干扰的、天真无瑕的梦游症似的创作活动,今天已不复可能了。今天我们的作家们都要面对群众,每天在五十个不同地方所出现的评长论短,以及在群众中所掀起的那些流言蜚语,都不容许健康的作品出现。通过各种报刊的那种低劣的,大半是消极的挑剔性的美学评论,一种“半瓶醋”的文化渗透到广大群众之中。对于进行创作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妖氛,一种毒液,会把创造力这棵树从绿叶到树心的每条纤维都彻底毁灭掉……”

歌德说:“《维特》这本书直到现在还和当初一样对一定年龄的青年人产生影响。我自己也没有必要把自己青年时代的阴郁心情归咎于当时世界的一般影响以及我阅读过的几部英国作家的著作。使我感到切肤之痛的,迫使我进行创作的,导致产生《维特》的那种心情,毋宁是一些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情况。原来我生活过,恋爱过,苦痛过,关键就在这里。”

“至于人们谈得最多的“维特时代',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它当然与一般世界文化过程无关,它只涉及每个个别的人,个人生来就有本能,却处在陈腐世界的窄狭圈套里,要学会适应它。幸运遭到阻扰,活动受到限制,愿望得不到满足,这些都不是某个特殊时代的,而是每个人都碰得着的不幸事件。假如一个人在他的生平不经过觉得《维特》就是为他自己写的那么一个阶段,那倒很可惜了。”

(摘编自爱克曼《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

材料二:

文学活动从总体上说是三大活动,即文学的创造活动、文学的传播活动、文学的接受活动。从作为文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来看,文学批评属于接受范畴,主要是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理性评价活动;从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来讲,它又超越了接受范畴,它对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甚至包括自身在内都要加以分析和评价。

首先,以文学作品为中心进行评价,意味着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与文学创造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表现在两个突出的方面:第一,文学创造的现状和走向以及作品的存在价值和社会影响,是批评的基本着眼点。不同的文学批评,会按照各自的理论主张和价值取向,对现实的文学创造和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褒贬是非、抑扬臧否的分析和评价,企图影响文学创造的走向和文学作品的效能,使之按照自己的主张去发展其中的优势,批评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影响某种文学的兴衰。当然,文学创造也促使一定的文学批评成熟、变化更新和完善。第二,文学创造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精神活动,文学作品是一种非常具体的个别存在,因此,文学批评的对象常常是具体的作品和作家的个体性创造,在对具体与个别的分析评价中总结经验,并力求把个别的经验上升为某种普遍性的理论,推动文学创造总体上的繁荣发展和进步。由此可知,文学批评既离不开宏观的文学创造现象的评价,也离不开微观的具体作品的解析,有分量、高质量的文学批评,既需要开阔的文学视野,也需要精细的文学眼光。

其次,文学批评是在接受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是接受活动的一种形式,因而,文学批评与文学接受有着内在的深刻关系,这种关系也表现在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方面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方面是层次间的分工协调关系。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言,文学接受是读者面对文学文本进行阅读并加以填补、创造或破解的种种活动的统称。正是由于读者参与其中,或在鉴赏中生发创造,或在诠释中注疏破解,或在批评中分析判断,文学文本才得以成为现实的文学作品并产生其应有的审美效能和社会功用。因此,从文学接受的性质状况来看,总体上可分为鉴赏性接受、诠释性接受和批评性接受。文学批评不过是读者接受活动的一种形式,但它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接受形式,它在接受活动中更看重其对读者、社会以及文学自身发展所显示的价值、意义,更重视社会性接受。从层次间的分工协调而言,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构成文学接受的不同层次。鉴赏性接受是对文本的情感性参与、理解和创造,满足的主要是个体的审美趣味和需求,着重实现文本的审美价值;批评性接受是对作品的理性检测和衡定,它要求以一定的理论背景和原理为出发点去感受、理解作品并作出尽可能恰当的客观评价,更着眼于实现作品包括审美价值在内的广泛的社会价值。两者的基本关系是:鉴赏是批评的基础,批评则不仅是鉴赏的提高,也是对鉴赏的指导。

最后,文学批评兼及文学活动的各种现象,其中也包括对文学批评自身的评价和判断。这意味着文学批评既是对文学创造的超越,也是对文学接受的超越,它本身就是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它与文学理论、文学发展史、文学理论发展史、文学批评史共同构成狭义文艺学。与文学理论、文学发展史等邻近的学科相比,文学批评具有更鲜明的倾向性和现实针对性,因此我们可以把文学批评看做是文艺科学中应用性、实践性最强的一个学科。

(摘编自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较之基于情感性活动、个体性体验的鉴赏性接受,运用理论分析工具的批评性阅读具有更强的客观性。

B.文学批评属于又超越了接受范畴,它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对文学活动、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C.歌德以自己创作《维特》的经历和体验,阐明了文学作品的个性化创作与批评活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D.歌德将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与19世纪的英国作对比,其目的在于突出时代氛围对创作活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优秀的批评作品中,如金圣叹点评的《水浒》,既可见批评家的精细眼光,也能一窥明清时期的文学思潮。

B.材料一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材料二则简洁准确,条理清晰,这一差异源于它们不同的文体及功用。

C.文学批评的倾向性源于其理论主张和价值取向,基于此,批评得以在实践中对文学创造和文学作品进行筛选。

D.文学文本经由社会性接受方可成为现实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可见,这一接受方式主要实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批评性接受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抗战时期的爱国志士们借岳飞《满江红》中“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等诗句,表达昂扬斗志。

B.傅雷指出张爱玲小说写的多是“遗老遗少和小资产阶级,全都为男女问题这恶梦所苦”,批评其题材过于狭隘。

C.马克思认为希腊史诗具有永恒的魅力,时至今日,它仍给予我们艺术的享受,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D.鲁迅说其思想和艺术源于果戈理、尼采等,但“技巧稍为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可见鲁迅在创作上的突破。

4.有同学根据材料二第三段的内容梳理了文学批评与文学接受之间的关系,请你填写①-④处,帮他补充完整以下结构示意图。(4分)

5.歌德认为“产生伟大作品必不可少的”是“那种不受干扰的、天真无瑕的梦游症似的创作活动”,你是否认可这一关于文学创作与批评关系的说法,结合材料阐明理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蓝袍先生(节选)

陈忠实

我爷爷徐敬儒,是清帝的最末一茬秀才,因为科举制度的废止而不能中举高升,爷爷只好穿上蓝袍在杨徐村坐馆执教,教的是他的“四书五经”。我爷爷把门楼上那副“耕读传家”的题匾挖掉了,换上一副“读耕传家”的题匾,把“耕”和“读”的位置做了调换。我父亲初看时,还以为我爷爷笔下失误,问时,爷爷一拂袖子,瞪了父亲一眼,没有回答。我父亲不敢再问,却明白了是有意调换而不属于笔误,该当慢慢地去体味,低下头小心翼翼地凿刻起来。

爷爷瞑目前,选定我父亲做他的接班人,父亲穿上了爷爷留下的蓝袍去私塾坐馆执教。后来因为家庭内部变化,在我刚满十六岁的时候,父亲让我做他的替身去坐馆执教……

过罢正月十五,私塾又开学了。我也穿上了蓝布长袍,第一次去坐馆,心里怎么也稳实不下来。走出我家那幢雕刻着“读耕传家”字样的门楼,似乎这村巷一夜之间变得十分陌生了,街巷里那些大大小小的树木,一搂抱粗的古槐,端直的白杨,夏天结出像蒜墨一样的长英的楸树,现在好像都在瞅着我,看我这个十六岁的先生会不会像先生那样走路!那些拥拥挤挤的一家一户的门楼里,有人在窥视我的可笑的走路的姿势吧?不管怎样,我已经走出街门了,没有再退回去的余地了,只有朝前走。这时候,像面对一个十分面熟而又确实读不出字音的生字时顺手掀开字典,我想到了父亲走路的姿势。我多少次看见父亲来去学堂时走在村巷里的身姿,而他训导我的如何走路的条文倒模糊了。

我抬起头,像父亲那样,既不仰高,也不低垂,两目平视,梗直脖根,绝不左顾右盼,努力做到不紧不慢,朝前走过去。

走进学堂的黑漆大门了,三间敞通的瓦房里,学生们已经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满了学生自己从家里搬来的方桌和条凳,排列整齐,桌子四周围坐着年龄差别很大的学生,在哇啦哇啦背书。除了新添的几个启蒙生,教室里坐着的全是那些春节以前和我同窗的本村的熟人、同伴、同学,有的个子比我长得还高还壮实,我今天看见他们,心里却怯了,我完全知道他们和我父亲捣蛋的故伎,尤其是杨马娃和徐拴拴两人,念书笨得很,却尽鬼点子捣蛋。我一进门就瞅见他俩的诡秘的脸相,倒有点怯场了,那些不怀好意的脸相!

我立即走向那张四方教桌,偏不注意那几个扮着怪相的脸。我在父亲坐过的那把直背黑漆木椅上坐下来,腰似乎自然地挺直了,父亲就是这样挺着身坐。桌子角上压着一叠打好了格子的空影格纸,那是学生们递上来的,等待我在那些空格里写上正楷字,他们再领回去,铺在仿纸下照描,我取下一张空格纸,从铜笔帽里拔出毛笔,蘸了墨,刚写下一个字,忽然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蓝袍先生——”

我的脑子里轰然一声爆响,耳朵里传来学堂里恣意放肆地哄笑的声浪。我转过头,看见一张傻乎乎愣笑着的脸,这是村子里一个半傻的大孩子。他的嘴角吊着涎水,一只手在背后抓挠着屁股,得意地傻笑着,我立即追问:“谁叫你这么称呼我?”

教室里的笑声戛然而止,静默中潜伏着许多期待。

我从桌上摸过板子,那块被父亲的手攥得把柄溜光的柳木板子,攥到我的手里了,心里微微忐忑了一下,我就毫不退让地说:“伸出手来!”

傻子脸色立时大变,眼里掠过惊恐的阴影,把双手藏到背后去了。

我从他的背后拉过一只左手,抽了一板子,傻子当下就弯下腰去,用右手护住左手嚎啕起来:“马娃子!你教我把人家叫‘蓝袍先生’,让我挨打……呜呜呜呜……”

我立即站起,一下子揪住杨马娃,这个暗中专门出鬼点子捣乱的“坏头头”。不压住这个杨马娃,日后我就难得在这张椅子上坐安稳。我命令:“杨马娃,到前头来!”

杨马娃虎不失威,晃一下脑袋,走到前头来了。他个子虽不高,年岁不小了,也是个老学生。他应付差事似的朝我草草鞠了一躬,就站住了。

我早已不能忍耐这种恶作剧还在继续往下演,“伸出手——”

杨马娃伸出手来。他的眼里滑过一缕冤枉的无可奈何的神色,既不看我,也不看任何人,漫不经心地瞅着对面的墙壁。

我抽一下板子,那只手往下闪了一下,又自动闪上来,没有躲避,也听不到挨打者的呻唤,更听不到求饶声了,我突然觉得那只手在向我,甚至蔑视我。教室里很静,听不到一丝声响。我感到了两方的对峙在继续,我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不然就会被压倒,难得起来。我也不吭气,谁也不看,只看着那只要击中的手。我记得父亲打板子的时候就是这样,从来不看被打者的脸,更不听他们的呻唤和求饶,只是打够要打的数字。我抽下五板子了……

傻子突然跪倒在地,抱住我的板子,哭喊说:“先……先先先生!马娃叫我叫你‘蓝袍先生’,我说你要打手的,他说不会,你和俺俩都是在一块念下书的,不会打手的。他就叫我跟你耍玩,叫‘蓝袍先生’……我往后再不……”

我似乎觉得胳膊有点沉,抬不起来了,再一想,如果马娃一直不开口,我能一直打下去吗?倒是借傻瓜求情的机会,正好下台,不失威风也不失体面。

傻瓜先爬起来,深深地鞠了一躬,跑下去了,杨马娃则不慌不忙,文质彬彬地鞠了躬,慢慢走回到座位上去了。

我重新坐好,提起毛笔,题写那张未写完的影格儿,手却在抖。我第一次执板打人,心里却没有享受打人的畅快,反倒添加了一缕说不清的滋味……

就这样,我穿着蓝袍,像爷爷,像父亲,做起了先生……人说,我活脱就是二十年前我爸的原样儿!连脾气也跟我爸一模一样了。

杨徐村解放了,人民政府废止了我的课程,让我到城南的师范学校去进修。我来到了师范学校,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我脱掉篮袍,穿上了“列宁装”,无论如何,我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轻松,我像卸下了钢铸铁浇的铠甲,顿时感到浑身舒展了。我挺直了脊背,向前走去……

(选自《蓝袍先生》,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偏不注意那几个扮着怪相的脸”里的“偏”有“故意”的意思,掩饰“我”第一次执教内心的不安和胆怯。

B.小说中“他的眼里滑过一缕无可奈何的神色,漫不经心地瞅着对面的墙壁”,运用细节描写,表现杨马娃对“我”的反抗。

C.小说中“从来不看被打者的脸,更不听他们的呻唤和求饶,只是打够要打的数字”这一句主要是为了表现父亲的冷酷。

D.小说中,傻瓜“深深地鞠了一躬”和杨马娃“文质彬彬地鞠了躬”的原因不一样,傻瓜是出于对“我”的害怕和感激。

7.下列对本文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介绍门楼雕刻着“读耕传家”字样,体现出爷爷对“读”,对知识的重视,同时也为下文塑造“我”的形象做了铺垫。

B.小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主要是“我”在赴学馆途中的所见,在写树木古槐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在表现“我”初次去学堂途中的敏感与忐忑。

C.小说心理描写细腻,从赴学馆途中的不自信到进入学堂后的胆怯,再到与杨马娃冲突后的暴怒,最后惩戒学生后的满足,让读者看到了“我”的成熟。

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叙述亲切自然,既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令人信服,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引起读者共情。

8.请结合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试比较“套子”与本文“蓝袍”内涵的不同点。(4分)

9.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儿子“我”,但行文中却多次提到父亲,这样安排有什么文学效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夫天之所爱育者民也,民之所系仰者君也。圣人上承天之意,下为民之主,其要在安利之。而能安利之之要不在于它,在乎正风俗而已。故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

君子制俗以俭,其弊为奢。奢而不制,弊将若之何?夫如是,则有殚极财力僭渎拟伦以追时好者矣。且天地之生财也有时,人之为力也有限,而日夜之费无穷。以有时之财,有限之力,以给无穷之费。若不为制,所谓积之涓涓而泄之浩浩,如之何使斯民不贫且滥也!国家奄有诸夏,四圣继统,制度以定矣,纪纲以缉矣,赋敛不伤于民矣,徭役以均矣,升平之运未有盛于今矣,固当家给人足,无一夫不获其所矣。然而窦人之子,短褐未尽完,趋末之民,巧伪未尽抑,其故何也?殆风俗有所未尽淳欤?”

(节选自王安石《风俗》)

材料二: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釐①闻其风而说之。为之大过,已之大循。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②,生不歌,死无服。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③;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

(节选自《庄子·天下》)

[注]①禽滑釐:为墨翟的学生。②《非乐》《节用》:《墨子》里的篇名。③觳:俭薄;简陋。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故风俗A之变B迁C染D民志E关之F盛衰G不可H不慎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殚极,文中指穷尽,其中的“殚”与成语“殚精竭虑”中的“殚”意思相同。

B.诸夏,在我国古代是对中原地区的称呼,文中泛指宋王朝统治下的广大国土。

C.短褐,为粗布短衣,常用于指平民百姓,文中指的是穿着粗麻短衫的贫穷之人。

D.服,指穿戴衣饰下葬,“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履”表示登上,两者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安石强调节俭的风俗之于国家的重要意义,天地生财具有时限性,而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无穷无尽地花费,将导致百姓贫苦,甚至社会。

B.虽然国家政治清明,赋税徭役合理,但依旧存在百姓贫困不堪、衣不蔽体,商人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现象,王安石认为这都是因为风俗不够纯朴。

C.庄子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墨子的主张,内容包括“兼爱”“非攻”等,并肯定墨子自我匡正,救人急难的精神,以及主张性情温和,追求博学的态度。

D.墨子主张废除古代的礼制和音乐,提倡人活着时要勤劳,死后要薄葬。庄子认为这些主张不能被称为圣人之道,并由此断定墨子终将被君王所疏远。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不为制,所谓积之涓涓而泄之浩浩,如之何使斯民不贫且滥也。

(2)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

14.请依据两则材料的内容概括王安石和庄子对“俭”的看法有何异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①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④窗归了读残书。

【注】①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②属玉:鸟名。③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④莫:即“暮”。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紧扣题目,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小市人家避雨在家以菜蔬度日的孤城风雨图。

B.颔联触物起兴,近观山水如属玉,远眺白鹭翩飞,于闲适宁静中见出诗人内心的波澜。

C.白鹭,满身雪白,看似清高闲雅,一个"苦"字,表面写白鹭,而实际则是诗人的自喻。

D.本诗涉笔成趣,在寻常事物的形象中参与名理,颇具理趣,写景淡雅有致,抒情含蓄委婉。

16.杨万里说:“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反用典故成语,古人称为翻案法。本诗中也有类似的用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情入境,把思古之幽情寄寓在流水、枯草等意象之中。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用人纳谏”的策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后来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

(3)“天下”既可指四海之内,又可指所有的人。“天下”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人类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人体会遵循一种名为昼夜节律的运作机制,每24小时经历一次睡眠——清醒的循环。这个内置的“时钟”会根据所处环境的自然光变化来校准自己。例如,每当夜幕降临、自然光线减少时,身体就会遵循昼夜节律 A 。褪黑素是一种激素,它可以帮助人体进入睡眠——清醒循环中的睡眠阶段。世界上并非只有人类拥有生物钟,包括动物、鱼类、昆虫在内的众多物种都有自己的昼夜节律适应环境变化。

当我们入睡后,身体会经历4-6个睡眠周期,体温、心率以及大脑活动都会 B 。睡眠阶段也是我们的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并再生的阶段,身体会分泌各种生长激素,用以修复、替换受损或死亡的细胞。睡眠阶段还可以帮助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强化并巩固记忆力。一些研究表明,睡眠甚至有助于大脑清理白天清醒状态下积累的有毒物质。

睡眠不足可能会有致命危险。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用啮齿动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揭示了睡眠不足会给生物带来多种负面影响。实验中,研究人员满足了小鼠们的基本生存需求(比如食物和水),也排除了任何可能导致小鼠死亡的物理原因,只是不让它们睡觉。研究发现,在被完全剥夺睡眠11-32天后,实验小鼠不是已经死亡就是处于濒死状态。

18.请在文中A、B两处横线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述不当,请做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下列句子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括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他说得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题画》))

B.她的身体实在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抄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

C.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养才能有“即兴”)

D.该建筑公司负责的建设工程全部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少安踏着一片银白,淌过淙淙流水的东拉河,从枣林里穿过一条小土路,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

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像先前那样卷起一根旱烟棒,一边抽着,一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总之,就他而言,整整一个历史时期已经结束,他将踏上新的生活历程。只有一点不能改变: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新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

月亮是这样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不用说,这非凡之举博得一片赞扬之声。许多村民出罢修庙宇的钱,也要为建校多少出一点钱。就是呀,神鬼要敬,可孩子却是天使!

21.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出画面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22.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却”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5分)

(1)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

(2)就是呀,神鬼要敬,可孩子却是天使!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一种人格像“牛油果”,当你不断往下挖时,会发现一颗坚硬的内核。牛油果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

而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冲开堤坝,随物赋形,融江入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

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想拥有高质量青春的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1C 歌德谈及《维特》时,主要讨论了《维特》对不同时代的人们产生共同的影响,这实际上讨论的是《维特》接受的跨时代性,即作品的经典性问题。

2D 使文学文本成为现实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接受活动是多样的,并非仅限于社会性接受;文学批评更注重社会性接受,而鉴赏性接受主要满足个体的审美趣味和需求,即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

3A 此处表现的是文学阅读的接受活动对于文本意义具有能动的再创造作用,属于文学鉴赏性接受。

4、①鉴赏性接受;②审美价值;③理性检测(客观评价);④提高(指导)

5、示例一:认可这一观点,①文学创造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精神活动,从具体的作品来说,根据歌德创作《维特》的经验,创造是源自于作家个人生存的体验,并未受到具体的文学批评的干预;②消极不当的文学批评会对作家的创作造成干扰,甚至会毁坏掉作家的创作力,因此应给予作家自由的不受干扰的创作空间,才有可能诞生伟大的作品。

示例二:不认可这一观点,①文学批评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它通过对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的褒贬评价来实现其影响力,甚至有可能影响文学的兴衰。因此,不能只看到它的负面作用,也要看到它对形成良好批评氛围、引导创作走向,促进文学繁荣发展的积极作用。②文学创作固然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但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觉地受到整体的时代批评思潮的影响,而伟大的作品应当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可见积极健康的文学批评对于促成伟大作品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本题6分,能就文学批评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展开阐释,至少有两个角度,每个角度3分,结合文本,能有理有据进行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Ⅱ

6.C(C.“主要是为了表现父亲的冷酷”错)

7.C(“最后惩戒学生后的满足”错)

8.不同:《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套子”是沙皇政府的法令、一切陈规陋习、普遍存在的潜藏的奴性心理;(2分)《蓝袍先生》的“蓝袍”是家传礼法的体现与延续、师道尊严的象征、对人的天性的压抑。(2分)

9.(1父亲与“我”都深受当时落后的封建教育环境影响,“我”也受到了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2)“我”作为祖辈父辈私塾任教的延续者,父亲的训导和举动对于塑造“我”顺从、保守的形象起着衬托作用。(3)“我”的所有心理和行为均来自父亲的着意培养,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4)“我”在父亲的培养和督促下,继续着陈旧迂腐的教育,引导读者对因循守旧、扼杀天性的旧教育的反思,使小说的主题表现更加深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10.BEG【解析】故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不可不慎也。本句句意为:所以,风俗的变化,会感染、改变人民的思想,关系到国家的盛衰,不可不慎重对待。(3分,每选对一项得1分)

11.D 两者用法相同,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12.D 应是离开了天下人情,离开王道就远了,而不是被君王所疏远。

13.(1)如果不加限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财富像)流水(一样)一点一滴地贮积,却大股大股地倾泻出去,这怎能使人民不贫困而且没有节制呢?(4分,制,限制、节制;如之何,怎么能;滥,过度,没有节制,句意一分)

(2)用这个来教人,恐怕不是爱人的道理,用这个实行在自己身上,也实在不算是爱自己。(4分,以,介词用;自行,实行在自己身上;固:实在,句意一分)

14.同:王安石和庄子都赞同以俭治国,节俭为人。异:庄子反对过度节俭,认为节俭也要符合人情,否则难以实行。(同,1分;异,2分。意思类似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上天所钟爱抚养的是人民,人民所牵挂并仰慕的是国君。国君上承天的意志,下做人民的主宰,他的主要任务在于使人民生活安定、富裕。使人民安定、富裕的关键不是别的,在于端正风俗罢了。所以,风俗的变化,会影响、改变人民的思想,关系到国家的盛衰,不可不慎重对待。

上层统治者用俭朴来制约风俗,而风俗的流弊是趋向奢侈。趋向奢侈如果不加以限制,流弊不知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呵!这样一来,有人会竭尽财力,超越本分,去模仿阔人,追求时俗的喜好(奢侈)了。况且大自然创造财富也有时限性,人们的能力也有限度,而日夜的花费却是无穷无尽的。拿有时限性的财富,有限性的能力,供给无穷无尽的花费,如果不加限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财富像)流水(一样)一点一滴地贮积,却大股大股地倾泻出去,这怎能使人民不贫困而且没有节制呢?宋朝完全拥有整个中国,四个圣明的君主(宋大祖、太宗、真宗、仁宗)相继继承帝位,国家的制度得以确定,纪纲得以明确,征收的赋税(也不算太重),不会损伤人民,国家征派人民服徭役,还算公平合理,安定太平的国运,从来没有比今天更盛大了。本来应当家家富裕,人人丰衣足食,没有一个人不得其所才是。然而贫家之子穿的粗布短衣也没有完好的;那些投机商人,弄巧作假的行为并未完全压制下去。这是什么原因呢?大概是因风俗还不够淳朴吧。

材料二:不使后世奢侈,不浪费万物,不炫耀礼仪法度,用规矩来勉励自己,以备担当世间的急难。古来道术中有这一派。墨翟和禽滑厘(墨翟的学生)听见这种风尚就喜好。但他们实行得太过分,节止得也太过分,作《非乐》,讲说《节用》(都是《墨子》里的篇名)。(主张)生时不作乐,死后无服饰。墨子主张博爱、兼利而反对战争,他教人不恨怒。他又好学博闻,不求立异。也不和古代的圣王相同,(他嫌他们太奢侈),主张毁弃古代的礼乐。(关于古代的音乐)黄帝有《咸池》乐章,尧有《大章》乐章,舜有《大韶》乐章,禹有《大夏》乐章,汤有《大濩》乐章,文王有《辟雍》乐章,周武王和周公作《武》乐。古代的丧礼,贵贱有一定的礼仪,上下有一定的等级,天子的棺材有七层,诸侯的五层,大夫的三层,士两层。墨子却主张生时不歌咏,死后不用衣饰厚葬,只用三寸厚的桐棺,连外面的椁都没有,将此定为法式。用这个来教人,恐怕不是爱人的道理,用这个实行在自己身上,也实在不算是爱自己。但是并不会影响墨子的学说。虽然这样,但当歌唱时却反对歌唱,当哭泣时却反对哭泣,当奏乐时却反对奏乐,这样果然和人情相合吗?生时勤劳,死后菲薄,墨子之学说太苛刻了!令人忧苦,使人悲愁。他的主张难以实行。恐怕不能成为圣人之道。违反了天下人的心愿,天下人不堪忍受;墨子虽能独能担当,奈何天下人不能履行!背离了天下人情,距离王道也远了!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5. B 【解析】B.“近观山水如属玉,远眺白鹭翩飞”错,原句“水远山长双属玉”意思是浩浩江水流向远方,迤逦的山岭,看上去像一双属玉鸟。可知应该是“远眺山水如属玉,近观白鹭翩飞”。故选 B。

16.①颈联中,反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成语,临渊不羡鱼,暗示自己与世无争的恬淡心情。②尾联中,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句子“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王羲之的本意是感叹人生短暂,不觉悲从中来。尾联虽用其字面,其意却相反:世事瞬息万变,面对无常的人生,还是退出争名逐利之场,到书中去寻找乐趣。以达道之言作结,表现出超凡脱俗的胸襟。(6分)

【解析】题干中的“翻案法”就是“反用典故成语”,答题时需要找出诗中运用的典故,说明是如何“反用”的,表达了什么情感。颈联是以人起兴。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极偶然的景象却触动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他由网而联想到鱼,于是反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成语,渔翁从邻舍出来收网具,而“我”并不羡慕鱼美味可口,表达了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闲适的心境。“俯仰之间已陈迹”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句子:“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王羲之的本意是感叹人生短暂,不觉悲从中来。黄庭坚虽用其字面,其意却相反:世事瞬息万变,转眼之间一切都变成陈迹,还是退出争名逐利之场,到书中去寻找乐趣。诗以达道之言作结,表现出超凡脱俗的胸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1)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3)示例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示例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示例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示例四: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18.A.开始分泌褪黑素

B.产生相应的变化(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扣1分)

19.世界上并非只有人类拥有生物钟,包括鱼类、昆虫在内的众多物种都有自己的昼夜节律。(改对一处2分,共4分)

【解析】原句有两处错误:第一处错误是不合逻辑,并列不当,动物就已经包含了鱼类和昆虫,不能一起使用,所以应删去“动物”一词;第二处错误是结构混乱,“物种有……节律”和“节律适应环境变化”两个结构混乱,直接删去“适应环境变化”即可,组成一个动宾搭配结构,不再节外生枝。

20.B 【解析】文中句子“研究人员满足了小鼠们的基本生存需求(比如食物和水)”的括号属于句内括号,表示解释说明。A项句子中括号属于标示引语的出处。B项句子中括号是句内括号,表示解释说明。C项句子中括号属于句外括号。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D项句子中括号属于标示订正或补加的文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1.①巧用比喻修辞,“跳上新生活的马车”化虚为实,形象地刻画了孙少安饱满的精神状态;②使用了连贯的动词,并用“精神抖擞”“紧”“全身的”等修饰词生动展现了动态的细节;③每个动作单独成句,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具有画面感。(可围绕“修辞、用词、句式” 三方面作答,每一点2分,答二点得 4分)

22.(1)“却”在句中表示转折,将孙少安年轻时与当下的生存状态进行对比,如今他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有能力也愿意回馈家乡。

(2)“却”在句中表示强调,有“还、更”之意,强调为孩子们重建学校比祭拜鬼神更重要,表达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先进思想观念与“热爱家乡、助力家乡发展”的强烈社会责任感。(①答出“转折” 得 1 分,“对比前后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得 1 分;②答出“强调”得 1 分,“强调重建学校的重要性”得 1 分;“表达强烈社会责任感”得 1 分。(5分)

四、写作(60分)

立意指导:

第一则提出牛油果人格,它的特点是内核坚硬,“坚守自我”,拥有“坚定的内心”。

第二则 “上善若水。事善能”取自《道德经》的第八章,考生需要一定的道家文化涵养和文言积累才能理解这句话,但是读不懂也没有妨碍,下文用“随物赋形,溶江入海”为考生作出了解释,这种理想人格的特点是能够跟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随遇而安,灵活应变,与时迁移,与外界交融,“能方能圆,曲直随形”,所以,第二则突出“改变”。

立意的关键在于把握“坚守内心”与“随物赋形”的辩证统一关系。注意结合“高质量青春”的命题情境,写出对当代青年的启示和号召。

评分标准参考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作文评分标准。

【高考资料34】每日一练(二十五)(附答案)

为梦想而拼搏!

每日一练(二十五)

语用+默写+诗歌+文言文

(时量:50分钟 分值:4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工业革命时代的科幻作品,人类抵达月球是个    的话题。当人类最终抵达月球的时候,科幻小说里的月球城市,仿佛变得触手可及。然而,面对广袤且难以企及的宇宙,前往其他行星的漫长征程又让处于航天时代早期的人们    。而今,凭借更为进步的探测技术和研究手段,我们有可能进一步了解月球。借由“嫦娥”探月工程,中国在人类重返月球的历史进程中,已成为    的角色。“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已经完成的任务,让我们收获了精确的有关“巡天、观地与测月”的大量科学信息。而今,即将启程的嫦娥四号又将实现人类月球探测史上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的着陆器与月球车“软着陆”并开展联合探测。为此,一颗通信中继卫星会被首先发射,以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通信。这项作为探月“前哨战”的步骤,与欧洲人在月球上搭建4G网络的计划可谓    。

我们并不知道,嫦娥四号和未来的其他一些探测器会在月球上取得什么新的发现。(   ),并且要在电磁波只需大约1.3秒即可抵达的地方,奠下人类成为“星际物种”的第一块基石。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已经完成的任务,让我们收获了大量有关“巡天、观地与测月”的精确的科学信息。

B.“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已经完成的任务,让我们收获了有关“巡天、观地与测月”的大量精确的科学信息。

C.“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已经完成的任务,让我们收获了大量精确的有关“巡天、观地与测月”的科学信息。

D.“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已经完成的任务,让我们收获了有关“巡天、观地与测月”的精确的大量科学信息。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正在重拾仰望星空的精神。

B.我们正在重拾仰望星空的精神,这是可以确定的。

C.但可以确定的是,仰望星空的精神正被我们重拾。

D.仰望星空的精神正被我们重拾,这是可以确定的。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长盛不衰 望洋兴叹 举重若轻 相映成趣

B.经久不衰 望洋兴叹 举足轻重 相辅相成

C.长盛不衰 望而却步 举重若轻 相辅相成

D.经久不衰 望而却步 举足轻重 相映成趣

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然后概括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的三个特点,要求:每个特点用四字短语概括。

本报天津5月16日电(记者 陈建强)迎接智能产业新趋势,聚力智能时代新发展,汇聚全球众多重量级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和企业领袖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16日在津开幕。本届大会以“智能时代:新进展、新趋势、新举措”为主题,将举办会议、展览、赛事和智能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集智能会、展、赛和智能体验“四位一体”的国际化平台。

世界智能大会在3天的会议期间,将举办3场主论坛,邀请国内外著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同时,还将以“智能科技领军人物”“智能科技产业”“国际交流合作”为主题举办18场专题论坛。

答:

二、名篇名句默写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天净沙·秋思》中,“   ”一句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游子孤寂愁苦的情怀。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的观点。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美景的句子是“   ,   ”。

三、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 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暗”“淡”二字重叠使用,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色菊花那华贵的风姿。

B.“融融”二字运用拟人手法,传达出自己看到金黄色的菊花时那一种温暖的感受。

C.诗歌颔联借典故来赞赏菊花之色和菊花之香,表明了自己安心归隐田园的乐趣。

D.诗歌颈联既赞扬了秋菊傲霜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的忧虑。

(2)这首咏菊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请以本诗为例,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郑珣瑜,字元伯,少孤,值天宝乱,退在耕陆浑山,以养母,不干州里。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崔祐甫为相,擢左补阙,出为泾原帅府判官。入拜侍御史、刑部员外郎,以母丧解。讫丧,迁吏部。贞元间,为河南尹。未入境,会德宗生日,尹当献马,吏欲前取印,白珣瑜视事,且内贽。珣瑜徐曰:“未到官而遽事献,礼欤?”不听。性严重少言,未尝以私托人,而人亦不敢谒以私。既至河南,清静惠下,践敛贲发以便民。方是时,韩全义将兵伐蔡,河南主馈运,珣瑜密储之阳翟,以给官军,百姓不知僦运劳。全义与监军别檄有所取,非诏约者,珣瑜辄挂壁不酬。至军罢,凡数百封。有谏者曰:“军须期会为急,公可不报?”珣瑜曰:“武士统戎,多恃以取求。苟以为罪,尹宜坐之,终不为万人产沴也。”复以吏部侍郎召,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顺宗立,即迁吏部尚书。王叔文起州吏为翰林学士、盐铁副使,内交奄人,攘挠政机。韦执谊为宰相,居外奉行。叔文一日至中书见执谊,直吏曰:“方宰相会食,百官无见者。”叔文恚,叱吏,吏走入白,执谊起,就阁与叔文语。珣瑜与杜佑,高郢辍饔以待。顷之,吏白:“二公同饭矣。”珣瑜喟曰:“吾可复居此乎!”命左右取马归,卧家不出七日,罢为吏部尚书。亦会有疾,数月卒,年六十八,赠尚书左仆射。太常博士徐复谥文献,兵部侍郎李巽言:“文者,经纬天地。用二谥,非《春秋》之正,请更议。”复谓:“二谥,周、汉以来有之。况珣瑜名臣,二谥不嫌。”诏从复议。

(选自《新唐书·郑珣瑜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

B.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

C.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

D.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各部尚书的副职。

B.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

D.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秦始皇首创。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珣瑜刚正不阿。他被授予河南尹尚未上任,适逢唐德宗生日,按照惯例应进献贺礼,属吏向他汇报此事,他认为不合礼法,没有听从。

B.郑珣瑜关心民生。任河南尹期间,他清静无为施惠于民,平抑物价方便百姓;主管粮饷运输,他密储粮草供给官军,使百姓免除运输之苦。

C.郑珣瑜洁身自好。王叔文结交宦官,干扰朝政,宰相韦执谊对其纵容迎合,郑珣瑜愤而回家,躺了七天不出门,最终含愤去世。

D.郑珣瑜坚持原则。韩全义和监军发了几百封公文索取超额的财物,他置之不理;有人劝他予以答复,但他还是毅然拒绝这些非分的要求。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值天宝乱,退耕陆浑山,以养母,不干州里。

译文:  

(2)叔文恚,叱吏,吏走入白,执谊起,就阁与叔文语。

译文:

温故而知新。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为:领属定语+时间(地点)定语+数量词定语+动词定语+形容词定语+名词定语+名词中心语。正确的排法为:有关“巡天、观地与测月”的(领属定语)大量(数量词定语)精确的(形容词定语)科学信息。

2.答案:A 解析:B项,后半句与原文不连贯;C项,后半句叙述对象与原文不一致;D项,原文“放下”的主语应是“我们”,与选项中的“仰望星空的精神”不搭配。

3.答案:D 解析:长盛不衰:长久兴盛而不衰败,比喻长时间保持旺盛的势头。一般用来形容文化、节日、传统等。经久不衰: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话题不可能“兴盛”,因而应选“经久不衰”。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举足轻重: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举重若轻:比喻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文中强调中国地位重要,应选“举足轻重”。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文中强调中国嫦娥四号探月和欧洲人在月球上搭建4G网络的计划各有特点,相互衬托,应选“相映成趣”。

4.答案:名家荟萃 活动丰富 主题突出

5.答案:(1)断肠人在天涯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6.答案:(1)D 解析:第(1)题,A项,“华贵的风姿”错,“暗”“淡”字眼显示的是“淡雅”之姿。B项,“拟人手法”错,应该是通感,诗人在视觉里获得了触觉的感受。C项,“安心归隐田园”错,从后四句诗来看,诗人并不是安心归隐,而是渴望入朝为官。

(2)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富有特征的物象的描写,将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人的品性,来寄托作者志向、情趣或理想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达到形象、委婉、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物我交融。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句句写菊,又句句写自己。写物而不离人,物与己交融在一起。写己又不脱于物,处处以物出之。如三、四两句写菊花之色与香,关涉自己罢官之事。五、六句写菊不畏霜露而怯日暮,关涉自己的迟暮之感。七、八句写菊花的愿望关涉自己期望入朝之情。

7.答案:B

8.答案:D 解析:“为秦始皇首创”不正确,应为汉武帝首创。

9.答案:C 解析:“最终含愤去世”不正确。

10.答案:(1)郑珣瑜小时丧父,碰上天宝战乱,在陆浑山隐居耕种,用它来奉养母亲,不向州里求取什么。

(2)王叔文非常生气,呵叱属吏,属吏跑去报告,韦执谊起身,到朝堂上和王叔文交谈。

【参考译文】

郑珣瑜,字元伯,郑珣瑜小时丧父,碰上天宝战乱,在陆浑山隐居耕种,用它来奉养母亲,不向州里求取什么。转运使刘晏上奏补授他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上表举荐他为南郑丞,他都辞谢不应诏。大历年间,郑珣瑜考中讽谏主文科优等,授任大理评事,调任阳翟丞,因书判拔萃任万年尉。崔祐甫担任宰相,提升他为左补阙,出任泾原帅府判官。入朝拜授侍御史、刑部员外郎,因为母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调任吏部。贞元间,担任河南尹。还未入境,适逢德宗生日,尹应进献马匹,属吏要前来取河南尹官印,告诉珣瑜就职治事,并且纳献礼物。郑珣瑜慢慢地说:“未到官任而急于进献,是否合乎礼法呢?”没有听从属吏的建议。郑珣瑜生性庄重寡言,未曾因私事请托别人,而别人也不敢以私事谒见他。到河南后,清静无为施惠于民,谷贱时买进,谷贵时平价售出,来方便百姓。正在这时,韩全义率兵讨伐蔡州,河南主管粮饷运输,郑珣瑜秘密在阳翟储蓄粮草,来保障官军的供给,百姓没有运输的劳苦。韩全义和监军另外发文索取财物,不是诏令中规定的,郑珣瑜便放在旁边不予答复,等到战事结束,共有数百封之多。有人规劝他说:“战事须以准时为急务,您怎能不答复呢?”郑珣瑜说:“武士统兵,多依仗势力来索取。如果因此被治罪,我河南尹宁愿获罪,最终也不能让百姓的财物受损。”朝廷再次以吏部侍郎召郑珣瑜,进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实任京兆尹,剥削下面以求向上进奉,郑珣瑜当面诘问说:“留在府中的缗钱布帛收入有固定的数目,剩余的应上交给度支。你如今进奉是出自什么名目呢?”李实原原本本地回答。李实正受皇帝宠幸,凭此而得到宽免。顺宗即位,郑珣瑜升任吏部尚书。王叔文由州吏起用为翰林学士、盐铁副使,在内结交宦官,干扰朝政。韦执谊为宰相,在外奉行他们的政策。有一天,王叔文到中书省见韦执谊,值班属吏说:“宰相正在聚餐,百官不能求见。”王叔文生气,呵叱属吏,属吏跑去报告,韦执谊起身,到朝堂上和王叔文交谈。郑珣瑜与杜佑、高郢停止吃饭来等。过了一会儿,属吏报告说:“他们二位在一起吃饭了。”郑珣瑜叹息说:“我还能再居此位吗!”命令身边的人将马拉来回家,在家里躺了七天不出门,被免去宰相任吏部尚书。又赶上有病,数月后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尚书左仆射。太常博士徐复给郑珣瑜的谥号叫文献,兵部侍郎李巽说:“文是经纬天地的意思。用两个字作谥号,不符合《春秋》的本义,请重新商议。”徐复说:“两个字谥号,周、汉以来都有这种情况。况且郑珣瑜是名臣,用两个字谥号没有疑问。”皇帝下诏听从徐复的建议。

轻松做好句子补写题

图片来源网络

句子补写题属于语用专题中的连贯考点,它是一道主观题,分值一般为5到6分。由于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推断、逻辑思维、规范答题等语言综合能力,成为大家普遍认可的经典题型之一,因此,深受命题人的青睐。这种题型从2012年开始,一直坚持到2017年,2018年它被得体考点取代了,笔者以为,这种题型区分度很好,应该还会再考的。鉴于此,作为考生一定要认真作答,解答这种题决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一定要注意下面几点。

一、明确题目要求

这种题型的题目一般为:补写恰当的语句,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字。在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中,这种题型刚刚诞生,不是很成熟,它在题目上的要求与后来部分表述稍有不同: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1在字数上有变动:不超过12个字;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2则只要求不超过10个字。2014年全国大纲卷要求不超过12个字,除此之外,近几年的字数要求都是不超过15个字。其实做好任何学科的题目都要做到明确题目的要求,语文也不例外。我们发现,学生之所以失分,究其原因,除了能力不够,大部分是做题时不注意题目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告诫学生,做题前务必画出题目的关键词,即题目要求。

二、辨别文体类别

这种题目的选材大多是说明文,偶尔也有议论文。不同的文体则体现出不同的行文脉络,那阅读时,学生也会用不同的阅读思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辨别文体也就显得很重要了。如果材料是说明文,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抓住说明的对象、数字、概念、特点、用途、意义等等;如果材料是议论文,学生阅读时则要抓住议论的观点、议论的方法、议论的论证过程。这些选用的材料内容虽短,但基本上还是保留了文章的结构。所以,抓住文体。也就抓住了材料的关键。

三、分析语段特点

从语段的结构来说,大致分为开始、展开、过渡、结束四部分。开始部分一般为提出话题,展开部分为叙述主要语义,过渡部分为承上启下,结尾部分为归纳全段,呼应话题或中心,因此形成了总分、承接、并列等关系。总分关系指;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2016年全国卷1的句子补写题就是这种关系。2017年全国卷1、2也属于此类关系。承接式指,各段落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照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前后相互承接。2016年的句子补写题则属于此类结构。 并列式指,各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无主次之分。2013年全国卷2的句子补写题就是这种结构关系。明确语段关系,梳理句子之间的层次,做到这些对下一步补写出逻辑严密的句子起到决定性的意义。

四、关注标点符号

不 同的标点符号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它就像神秘的密码,暗示着句子之间语意的某种联系。比如:句号则暗示学生这里是一句话的终结,你要补写出既和上一句有关联,又要体现出结束的语句;问号就是告诉学生这一句要么补写疑问句,要么补写反问句,因此决不能写出肯定句或陈述句;冒号的作用主要有两点,1、引出下文,2、总结上文;分号就是暗示学生,它是两句话的分水岭,在逻辑关系上属于并列。学生如能明确标点的用法,那么在填写句子时心中也就多了一份自信。

五、看清句子的位置

在语段补写题中,空出的句子位置大致有三类:1、开头,2、中间,3,结尾。句子位置不同,它们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如果填写开头的句子,那么学生要明确它是领起句,它要领起下文的内容;如果填写中间的句子,那么学生要明确它是过渡句,过渡即桥梁,因此要填写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句子,否则,就会陷入语句不连贯的毛病。

六、把握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不但能起到连贯句子的作用,也能起到明确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作用。常见的关联词及对应的逻辑关系分别为: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只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递进关系,不仅----而且----、不仅---反而----、不仅------更------;并列关系,不是-----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既---又----;假设关系,如果----那么-----、如果---就-------即使-----也------;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作为考生一定要密切关注上下句的关联词语,因为它们都是成对出现的,在填写时决不能忽视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