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七月放花灯是什么节日(放花灯是什么节日)

七月放花灯是什么节日(放花灯是什么节日)

春节花灯的故事由来

春节一过,转眼就是元宵佳节。看花灯,是春节到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活动。那十里灯花,自是流光溢彩;那赏灯之人,自是络绎不绝;那花灯下的故事,更是邂逅相遇的浪漫。(文:朱七七)

花灯,又叫灯彩、灯笼。据说是起源自汉武帝,有一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汉武帝在皇宫设坛祭祀天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后来就演变为元宵节点灯。还有一种说法是与宗教相关。佛教自古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东汉明帝提倡佛教,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而道教兴起后,上元节礼敬天官与佛教燃灯互相结合,更加形成了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的独特习俗。

十里灯花,流光溢彩

花灯虽起源于汉代,却兴盛于唐代。唐朝治世因社会升平,经济富庶,花灯大放异彩,盛极一时。唐代的史籍称灯节为“灯影之会”,自此,元宵灯节又称“灯会”、“元宵灯会”。唐朝的皇帝们为了显示“与民同乐”,不仅是元宵灯节、灯会的决策者、倡导者,而且是积极的参与者。不仅自己微服逛街观灯,而且允许皇亲国戚及臣僚观灯。元宵节及前后各一日,正式成为国家法定的放假日,各官署都要停止办公。而且在这三夜,“敕许金吾弛禁,以看灯”,连平时执行夜禁的武装部队,在这三夜之中也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观灯游乐了。三夜的弛禁,都市中的市民可尽情游乐,即使拥近宫城,御林军也不得干涉。宫廷、寺观、显宦府邸、富豪宅第都设山棚,搭彩楼,不惜重资,“盛造灯笼烧灯”,以斗奇争胜,大街小巷也都挂满了灯,可谓“光明若昼”。连异邦诸国的贡品中也有珍奇的灯品,可见邻国也尽知大唐皇帝的爱好以及中原灯节的繁盛。到了两宋时期,国势虽然积弱,但此项文化活动因得到皇室的大力倡行而益加发扬光大,使宋朝成为花灯发展的另一重要历史阶段。明清两朝赏灯热潮未减,坊间更出现灯市,贩售各种花灯,式样繁多,争相竞秀。

花灯下,邂逅浪漫

在古代,看花灯,还是一个男女相遇、幽会的大好时机。因为封建社会的女子,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只有在元宵赏灯才结伴出来游玩。所以元宵看花灯,是艳遇幽会的日子。多少文人墨客描写了花灯下才子佳人的故事。

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述的就是元宵夜的浪漫爱情。元宵花灯,多得是爱情传说,所以很多人说,元宵节才是中国的“情人节”。因此元宵节的花灯,虽然来自于生活,可是并非照明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一种浪漫象征。

灯彩世界,五光十色

中国花灯是多种技法、多种工艺、多种装饰技巧、多种材料制作的综合艺术,因此花灯的种类繁多,有龙灯、宫灯、纱灯、花篮灯、龙凤灯、棱角灯、树地灯、礼花灯、蘑菇灯等,形状有圆形、正方形、圆柱形、多角形等。因为地域不同,又各具特色。

北京灯彩

历史悠久,制作精致,古雅明净,色泽沉着,尤以宫灯最为知名。宫灯因多为皇宫和官府制作和使用,故有此名。北京宫灯多用红木、紫檀木、楠木等贵重木材作骨架,镶纱绢、玻璃作灯片画屏;此外也有用骨刻、铜铸、烧蓝、雕漆等作为立柱的。装饰往往雕镂画绘并用,加上多循六方模式结体构形,故更显得气质高贵、端庄雍容,有六方宫灯和花灯两种。六方灯是传统六角形的宫灯。纱灯是既能照明,又可点缀装饰环境。过去是用生长三年的竹子劈削成篾条,做成框架,然后将白纱染成黄、蓝、粉、绿等各种颜色,蒙成各种彩灯,再运用国画技法绘上花鸟、山水、飞禽、鱼虫等图案,在灯上还配有金色的云朵和各种颜色的流苏。由于灯内燃烛风吹不灭,俗称为“气死风灯”。现在,北京纱灯的主要品种有红庆灯、彩纱灯、道具灯、民用灯等,自有一种丰腴朴素、飘逸大方之美,增添欢乐气氛。

佛山花灯

当地俗称“佛山灯色”,自明代兴起“秋色赛会”后,得到了很大发展。至清代,各种“扎作行”大增,品种繁多,技艺日进,秋色赛会盛行,灯花远销国外。如今,佛山花灯依然可见明代“纸马火龙”的热烈风采,而在装饰上更为精进。佛山花灯,造型精巧,手法多样,色泽鲜艳,辉煌富丽,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乡土色彩。品种有鱼鳞灯、走马灯、头牌灯、兽灯等几十种。花灯装饰以金纸为底,一般都粘贴有佛山铜衬剪纸,以绢画为屏,画有梅、兰、竹、菊、荷花等。并配以五彩排穗、七彩绣球、明镜、璎珞等,以增强金碧感,渲染出一派热闹华丽的气氛。

潮州花灯

兴于元明之前,式样奇巧,工艺精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过去,当地民间神社有于正月间迎神游灯、品评赛灯的旧俗,使适宜抬游展示的台式拟形花灯尤为盛行。灯品以篾扎绢糊的吊灯、台灯为多。吊灯用竹篾、铅丝、木板条构成骨架,裱上纸帛,彩绘小说故事、岁朝花果之类题材,有灯笼、水果灯、走马灯等品种。台灯是装在台座上的人物花灯,可放可抬,便于参加游行、赛会。一般以戏曲故事题材为主,人物都穿戴绫、绢、丝绸的袍服,绣饰金花银边。台灯人物高50厘米以上的,头部为纸塑脱胎,饰以毛发,涂以彩色,身体用竹篾、铅丝扎作,穿上服饰,腹中置灯燃亮,名叫“火灯”。50厘米以下的,头部用泥土塑造,身体各部用竹、木、纸、草扎作,然后穿贴上盔甲、袍带,名叫“纱灯”。

还有一种花灯叫做“活灯”,是指会活动的一种花灯,由真人装扮。这种由真人临时装扮的“屏灯”,是急就应付用的,使游灯活动更增添生动热烈的气氛。

苏州灯彩

早在宋代就已闻名。《东京梦华录》记载:“灯之品极多,以苏灯为最,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玉色琉璃所成。”周密《乾淳岁时记》:“禁中元张灯,以苏灯为最。”《石湖乐府序》:“吴中风格,尤竞上元,前一月已卖灯,谓之灯市。”明、清时期,每逢岁尾年头,苏州阊门内吴趋坊、皋桥一带,灯彩遍张,不见天日,灯铺多达一百余家,花色品种精奇百出。苏州花灯素以花色纷繁、工精技巧、古朴典雅、灵秀清丽之优势而名冠全国。宋代的无骨灯、鲩灯、珠子灯和罗帛灯,明清的荷花灯、栀子灯、走马灯、夹纱灯以及后来的大型龙船灯,都是艺风品格精妙卓然的苏州名品。

苏州灯彩巧妙结合剪纸、绘画、装扎、糊裱等工艺,具有造型优美、结构精巧、色彩鲜艳、装饰华丽、花样出奇的艺术特色。其中以走马灯最能表现苏灯特色,点燃时光华璀璨,只见在碧瓦飞檐亭阁内,人物故事循环往复,引人入胜。

南京夫子庙灯会

自明沿传至今。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闹花灯,以示与民同乐,共庆升平。数百年来,秦淮河一带扎制灯彩,相沿成习。《金陵岁时记》记载:“俗以正月初八、十三、十五为灯节,凡是庵庙皆上灯。”南京灯彩,亦称“秦淮灯彩”,名目繁多,主要有宫灯、挂灯、壁灯、球灯、花灯、各种动物灯、转灯等品种,造型夸张、结构简练、装饰大方、色彩明快。现代南京灯彩,在传统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用各色绢绸、尼龙、胶片为材料,从著名的南京云锦、剪纸、牙雕、绒绢花的造型和纹样中汲取营养。还有把传统工艺与现代电子、声控、光导技术结合为一体,使之具有更好的艺术效果。每年元宵节,夫子庙秦淮河畔,观灯、买灯人如潮涌,产品供不应求。

这些只是几处知名的花灯专业产地,至于那些适合节令、自制自赏的乡土灯彩,则像万点群星遍布大江南北。

除此之外,还有冰灯也值得一看。冰灯是北方地区特有的民间灯彩,起源于明代。明代,唐顺之有《元夕咏冰灯》诗,描写了元宵之夜的冰灯盛况。清代,冰灯十分盛行。《黑龙江外记》云:“上元,城中张灯五夜,车声彻夜不绝。有按五六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冰灯造型有人物、动物、花卉、建筑等。现代,元宵节前后,北方经常举办冰灯节,利用冰灯举办各种游园活动。冰灯的制作可分冷冻和冰雕两种。小型冰灯,先做好模具,然后向模具注水,送室外冷冻成型。制作冰峰、巨兽、塔楼等大型冰灯,则要根据设计要求,用天然冰块砌成不同的冰堆,然后用斧、锯、铲等工具加以精雕细刻。

总而言之,灯彩迎合了人们祈福求祥、喜庆安乐的心理,借以烘托节日的浓烈气氛。如今,灯彩更以其注重强调或夸大的手法,把装饰性、图案性、趣味性、世俗化融会在一起,追求光彩夺目,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这流光溢彩的灯彩里,充分寄寓着中国百姓的生活理想,也展示着乡土中国的浪漫情怀和无限生机。

中国各地多彩民俗花灯迎元宵佳节

央视网消息:今天(2月5日)是元宵节,这几天,中国各地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感受着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各具特色的传统花灯也惊艳亮相,迎接元宵节的到来。

在江西吉安县敖城镇功阁村,伴随着欢快的鼓点,村里的女子舞龙队舞起九节布龙,用竹蓖编制而成的“九节龙”欢腾跳跃,喜庆又热闹。

接下来登场的是当地传统民间灯彩——茅田花灯,花灯将舞蹈、杂技等元素融入表演中,繁复绚丽、变幻无穷。

在山西太原西山城郊森林公园,20多万平方米的彩灯乐园炫目耀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型灯组——国泰民安灯,它有20多米高,相当于八层楼,因为它本身精美的造型,再加上国泰民安的美好寓意,所以吸引了很多的游客来打卡拍照。

被誉为“龙灯之乡”的湖北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84条龙灯“开舞”,吸引了10多万人观赏。

杨店镇从南宋时期就有了正月十五“龙灯会”的民俗。因其龙头巨大故又称为杨店高龙,是湖北省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之一,也是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

在河北石家庄,丰富多彩的非遗民俗展演让这个元宵节变得更加红火热闹。在民间花会展演上,最吸引人的就属传承千年的非遗项目红脸社火,老老少少一起脸上画上脸谱,身穿各色行头,或两人或多人进行对打表演,展现出了当地独有的民间文化艺术。不仅如此,还有龙鼓、拉花、霸王鞭等十个极具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表演方阵沿路进行表演,为大家带来一场庆元宵的传统民俗文化盛宴。

在吉林梅河口海龙湖景区,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元素的花灯展流光溢彩、璀璨夺目。此外,2万多只大红灯笼挂满枝头,在白雪皑皑间交相辉映,营造出特有的东北年味。

夜幕降临,在江苏泰州市的桃园景区,空竹舞龙、葫芦丝演奏等活动正在轮番上演,让市民游客大饱眼福。而在凤城河上,一场流光溢彩的水幕秀也正在上演。活动以天为幕、以水为台,水幕、喷泉、激光等多种色彩变换交织的光影不断呈现,为游客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和绚丽的烟花,安徽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的鱼灯从村里的四面八方汇聚,6路鱼灯就像6个鱼群,你来我往地在村子里游走。大鱼灯长度7米左右,小鱼灯只有50厘米左右。大大小小的鱼灯排着长长的队伍沿着依河而建的村庄巡游嬉戏,精彩壮观。

来源: 央视网

庆元宵 赏花灯

来源:人民日报

第37届中国·秦淮灯会现场布置的花灯。杨素平摄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当农历新年的第一轮圆月升上天空,人们张灯结彩,欢聚一堂,赏花灯、猜灯谜、品元宵,共度这个喜庆祥和的团圆夜。

流光溢彩的元宵节里,绚丽的花灯最能烘托节日氛围。近些年,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传统花灯工艺不断探寻新的时代表达,丰富着人们的审美体验和节日生活。在许多地方,各类灯会竞相举办,各式灯彩争奇斗艳,做灯、买灯、挂灯、舞灯、赏灯成为庆元宵必不可少的精彩项目。

辉照传统文化

虽然现代人的夜生活早已不缺乏灯光照明,但形态各异、玲珑剔透、赏心悦目的传统花灯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点亮的花灯,寄托着亲情与乡情,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凝聚着对幸福未来的向往。

中国花灯历史悠久、流派众多,精妙绝伦之作更是数不胜数。浙江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精致典雅,灯面图案由刀凿针刺成孔,灯身无骨,造型多变;福建泉州花灯式样丰富,以其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而闻名;广东潮州花灯乡土气息浓厚,工艺繁复,无论是屏灯还是挂灯,皆精巧多样、内涵丰富……这些构思奇妙、制作精细的花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近年来,伴随传统工艺振兴,各地大力推广传统花灯工艺,积极打造文化品牌,精美的手工花灯踏着时代节拍步入当代生活。为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非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不少地方推出“花灯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成立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开展花灯兴趣班,组建花灯社团,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为学生授课……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更加深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当五彩斑斓的花灯亮起时,孩子们心中那颗传统文化的种子也在渐渐萌发。

元宵佳节,赏的是花灯,品的是文化。花灯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辉映着中华民族风俗习惯、审美趣味的演变,也蕴含着始终没有改变的团圆祈福的文化内核。

迸发创新火花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逛灯会是人们庆祝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如今,许多地方的灯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焕然一新,化身艺术盛会。

兔子灯、走马灯高高挂起,各类大型灯组姿态万千,新内容、新形态为传统灯会增添别样色彩。为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许多大型灯会在主题内容上积极创新,不仅从神话故事、古典名著中找寻灵感,也从现实生活、流行文化中汲取养分。有的精心设计科技感十足的太空主题花灯,让人们尽情释放想象力;有的将本地特色建筑以花灯形式汇聚一堂,彰显地域文化魅力;有的将花灯与动漫形象相结合,吸引年轻观众“打卡”……漫步灯会之中,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要实现传统灯艺的现代表达,离不开在艺术形式上的持续探索。近些年,四川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更加注重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其花灯设计制作不仅运用了玻璃、尼龙、钢骨等现代材料,有效结合声光电的表现形式,更引入装置艺术及各类新媒体艺术创作的新理念,探索展品与展品、观众与展品之间的互动,为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带来多种可能。还有一些灯会在传统游览项目基础上,打造沉浸式互动演艺项目,像南京秦淮灯会同步举办上元市集、古装表演等,丰富了传统灯会形态,为观众带来新体验。

伴随科技发展,直播、短视频等新兴媒介形态为民俗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机遇,也让传统灯会有了新游客。今年,上海豫园灯会以《山海经》为灵感,通过现代灯彩演绎,为人们呈现东方美学奇境。同时,豫园还在线上开启慢直播,借助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神兽置入画面,引发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线上,传统灯会相关短视频的传播,也让更多鲜为人知的民俗文化进入大众视野。汪满田村是位于安徽黄山的一个小村庄,每年元宵节前后,村民都会自发组织盛大的鱼灯会。以往,鱼灯会只有村民参与,如今,借助互联网传播,嬉鱼灯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中国年的至美与浪漫在小小村落华丽绽放。

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创新中赓续古老的民俗文化传统,正是当代灯会的活力之源。

装点千家万户

不同的花灯,相似的情思。元宵赏灯,不只在嬉戏游乐,更重在互动中拉近彼此的情感距离。近年来,以花灯为灵感的创意手工产品和活动不断推出,使传统工艺不再是能工巧匠的“专利”,而是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共享年节之乐。

在手工实践中,创造的乐趣与节日的仪式感愈发浓厚。一些博物馆在节日期间推出花灯制作体验活动,邀请专家现场授艺,像中国工艺美术馆结合新春灯展推出的“赏灯学非遗,多彩元宵节”研学活动,引来不少青少年报名参与。还有一些博物馆以馆藏文物为基础,研发相关文创产品,让小小花灯装点千家万户,如故宫博物院以古画中的兔为灵感,设计六角形宫灯文创产品。不同于打开便会“唱歌”的塑料电子音乐花灯,消费者需要通过手动拼插,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纸艺灯。手工制作的花灯或许不甚完美,却带着熟悉的年味,将它送给亲朋好友,更能为美好祝福增添温度。

各式各样的花灯,既让文化之光更加璀璨,也让生活之美更具韵味。漫步街头,琳琅的花灯主题装饰扮靓城市空间;商场里,室内花灯会等元宵市集活动,让人们在购物的同时也能享受一场文化盛宴;在各地旅游景区,花灯节等传统民俗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拓展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海外,“中国彩灯节”的连续举办,让更多外国友人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又一窗口。以花灯为载体展开的节庆活动,正助力古老技艺生根发芽,焕发新活力。

元宵节承载着人们对团团圆圆、和谐美满的祈愿。作为元宵节的“信使”,一盏盏花灯联结着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承载着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继续推动传统民俗文化和手工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优秀文化遗产与当代生活相融共生,藏在妙手巧思中的中华文化之美,定将进一步绽放时代光彩。

(作者吕明烜为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