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哪一年闰八月农历(哪一年闰八月)

哪一年闰八月农历(哪一年闰八月)

闰二月来了,这样的年份本世纪仅4次

3月22日是癸卯兔年闰二月初一。天文科普专家表示,作为一种历法现象,闰二月比较少见。就21世纪这100年来说,闰二月一共有4次。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闰二月出现的频率逐渐下降,要么有一次或两次,要么一次也没有。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我国现行公历和农历两种历法,一个公历年的长度是365天或366天,一个农历年的长度是354天或355天,公历年和农历年相差11天左右。“经年累月”下去就会发生农历年的月份与季节不能对应,寒暑颠倒的现象。

为使农历年与公历年能基本对应,农历采取“19年7闰”的方法来调节,也就是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置闰的规则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确定。二十四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即黄道,以15度为间隔等分为24份,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二者相间排列。农历历法规定,每个农历月都有一个中气,如果某个月中不包含中气,就算上一个月的闰月,为置闰。

3月21日农历二月三十,是中气春分,下一个中气谷雨在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一,这当中的3月22日至4月19日的农历月中只有一个节气清明,没有中气,所以这个农历月就定为闰月。因为它的前面是二月,所以叫闰二月。

为何会出现没有中气的月份?“平均而言,一个农历月为29.5306天,小于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时间,这样累计下来必然会出现一个只有节气没有中气的月份。”杨婧解释说。

二十四节气以角度均分,间隔时间平均应为15.2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且距离太阳的远近也不相等。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公历1月4日前后),速度较快,跨15度的时间短,每个节气14-15天;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公历7月6日前后),速度较慢,跨15度需要的时间延长,每个节气是15-16天。

杨婧表示,冬季,节气的间隔时间略短,一个农历月的长度超过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时间,就不大可能发生闰月;夏季,节气的间隔时间延长,一个农历月的长度不足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时间,发生闰月的机会就多些。所以闰月多发生在四月至八月,二月、三月、九月、十月少有发生,一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则极为罕见。

编辑 /孙冲

来源/新华社

本世纪仅有4次!闰二月为何少见?

新华社天津3月21日电(记者周润健)3月22日是癸卯兔年闰二月初一。天文科普专家表示,作为一种历法现象,闰二月比较少见。就21世纪这100年来说,闰二月一共有4次。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闰二月出现的频率逐渐下降,要么有一次或两次,要么一次也没有。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我国现行公历和农历两种历法,一个公历年的长度是365天或366天,一个农历年的长度是354天或355天,公历年和农历年相差11天左右。“经年累月”下去就会发生农历年的月份与季节不能对应,寒暑颠倒的现象。

为使农历年与公历年能基本对应,农历采取“19年7闰”的方法来调节,也就是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置闰的规则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确定。二十四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即黄道,以15度为间隔等分为24份,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二者相间排列。农历历法规定,每个农历月都有一个中气,如果某个月中不包含中气,就算上一个月的闰月,为置闰。

3月21日农历二月三十,是中气春分,下一个中气谷雨在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一,这当中的3月22日至4月19日的农历月中只有一个节气清明,没有中气,所以这个农历月就定为闰月。因为它的前面是二月,所以叫闰二月。

为何会出现没有中气的月份?“平均而言,一个农历月为29.5306天,小于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时间,这样累计下来必然会出现一个只有节气没有中气的月份。”杨婧解释说。

二十四节气以角度均分,间隔时间平均应为15.2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且距离太阳的远近也不相等。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公历1月4日前后),速度较快,跨15度的时间短,每个节气14-15天;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公历7月6日前后),速度较慢,跨15度需要的时间延长,每个节气是15-16天。

杨婧表示,冬季,节气的间隔时间略短,一个农历月的长度超过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时间,就不大可能发生闰月;夏季,节气的间隔时间延长,一个农历月的长度不足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时间,发生闰月的机会就多些。所以闰月多发生在四月至八月,二月、三月、九月、十月少有发生,一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则极为罕见。

来源: 新华网

星空有约丨中秋节与教师节同一天,本世纪仅有三次

新华社天津9月7日电(记者周润健)中秋节和教师节即将来临,巧合的是,两节同时出现在9月10日这一天。天文科普专家表示,这两个节日出现在同一天,这种“巧合”本世纪仅有三次,实属罕见。

中秋节与教师节上演“喜相逢”,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解释说,依据太阳变化规律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阳历,而根据月亮变化规律制定的历法称之为阴历,结合此二者所制定的历法即为阴阳历。我国传统的农历就属于阴阳历。中秋节是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是属于农历的节日。

我国农历历法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积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在公历中,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回归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两者相差11天左右。

为了补齐与回归年相差的天数,不致造成月份和季节的严重脱节,调节的方法是在有的年份安排13个月,有两个一样的月份,称为“置闰”,而置闰的规则依据二十四节气来定。

“由于我国历法中有置闰这样的巧妙安排,每年中秋节对应的公历日期,要么比上一年或下一年提前11天左右,要么比上一年或下一年推后19天左右。这也导致中秋节所对应的公历日期,最早和最晚能相差一个月。”赵之珩说。

1901年至2100年这200年的统计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中秋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最早落在9月7日(如2052年),最晚落在10月8日(如1919年和1938年)。因此,每年公历9月7日至10月8日中的任何一天为中秋节均属正常。

教师节是在1985年才开始设立的,日期固定在每年公历的9月10日。2022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天文年历显示,本世纪100年中,中秋节和教师节在同一天的年份仅有三次,分别是2022年、2041年和2079年。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