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在线算命免费2021年(在线网络算命免费)

在线算命免费2021年(在线网络算命免费)

人民直击:网络算命的花式骗局

“这个肇事司机看面相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在社会热点事件中,总能见到类似所谓“相面大师”的点评,你一旦感兴趣跟帖评论,不知不觉就掉进了“大师”设好的陷阱。

AI算命、在线看相、“塔罗牌”测运势……网络算命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后,越来越火爆,背后的骗局也越来越多。

套路

2020年什么最火?直播。

不仅直播带货,也直播算命。

内蒙古一女子王某某,因长时间身体患病导致感情、事业均不顺利,有些消沉。闲来无事时,在某网络社交平台上刷到了刘某某正在直播卜卦、算命。

王某某随后添加刘某某为微信好友,并咨询算命问题。刘某某谎称能帮助她破灾、去病保平安,骗取其信任。2019年3月至7月初期间,王某某先后被骗走共计250多万元。2020年底,刘某某因涉嫌罪被提起公诉。

多起案件显示,不少被告人化身所谓大神、大师、法师、道人等,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直播算命、姻缘等内容,群发能改运、消灾的虚假信息,从而一步步骗取被害人钱财。而免费看手相、面相是最常见套路,是骗局的第一步。

网络社交平台上“算命”有关的视频和直播。网页截图

蹭热点也是常见的套路。2019年以来,安徽宁国、重庆两江、江苏盐城等地警方相继打掉多个网络算命团伙。安徽宁国警方曾通报,某明星离异等社会热点事件发生后,网络算命团伙通过微博账号来点评当事人的面相、运势,以吸引粉丝关注,同时组织同伙跟帖。一旦有粉丝咨询,微博组的嫌疑人会马上推送给微信组的同伙,最终利用微信冒充“大师”指点迷津、做法事等手段钱财。

话术

骗局之所以得逞,与话术有关。

一些团伙或个人抓住被害人的心理与痛点,利用精致话术骗取信任,然后“对症下药”,夸大宣传,连哄带恐吓,趁机兜售“转运”“消灾”等护身产品和做法事、立功德碑等付费项目,从而骗取大额钱财。

某网络算命团伙的一个犯罪嫌疑人向江苏盐城警方供述,他们进公司后要进行话术培训,每人发一套话术模板,里面罗列了几十种提问应对答法,仅第一次聊天的话术模板就有50多页。

2020年7月,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检察院一份起诉书显示,2019年3月起,令某某制作统一的话术模板,对手下尚某某等客服进行培训。每名客服持有多部手机,以“道长”“真人”等多个虚假身份在朋友圈揽客。客服负责观察和套话,尚某某则根据客户提供的身份信息,通过一些免费算命网站进行查询,炮制好话术给客服,以便继续实施。

话术模板通常模棱两可,给人以“算命准”的错觉。类似于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指越是含糊不清的、笼统的描述,人就越觉得特别准,容易对号入座。

有一类所谓“算命准”,是因为骗子是现实中的熟人,其在微信上同时注册多个马甲。

李某某与张某同为澳大利亚留学时的同学。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间,李某某先用微信虚构“香港算命大师何某”,很快骗得张某的信任。此后李某某分饰“香港大师助理”、李某某的女性朋友、女性朋友介绍的男朋友“袁灏宇”、 “袁灏宇”的妹妹等多个角色,与张某结识、交往,并以消灾转运、保佑平安等为由,共计骗取张某120多万元。

因2016年3月的一天,张某正与“袁灏宇”聊天时,突然收到李某某的回复。张某顿时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2021年1月,经法院终审裁定,李某某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记者发现,不少骗局皆因类似操作失误而穿帮、败露。

还有一类所谓“算命准”,是因为有人暗地作弊。

在湖南石门县,徐某某以“徐道人”为名算命谋生。2017年起,他要求在四川某派出所工作的儿子,利用公安综合信息查询系统查询算命对象的相关信息,然后发送到他微信上。从此,“徐道人”的生意越来越好。在2018年上半年,他因在算命过程中频频查看微信,被人意外夺去手机一探究竟,骗局被当场揭穿。2020年9月,父子二人均受到法律惩处。

团伙

部分地区破获的案件显示,网络算命骗局往往团伙作案、组织架构严密、职业化运作、成员90后为主、运营新媒体矩阵。

2019年7月,安徽宁国警方成功侦破特大网络算命案,抓获以陈某云为首的7个团伙,涉案人员达72名。

据警方通报,团伙分工越来越明确,呈现职业化的特点。陈某云设立文化传媒公司,下设微博组和微信组,运营“看相禅师”微博等60多个账号。其粉丝人数总和过亿,仅“看相禅师”就有1200万粉丝。作案手法也相似,这些团伙利用微博账号蹭明星和社会热点,点评当事人的面相,再利用微信冒充“大师”行骗,屡试不爽。

在这个文化传媒公司,团伙成员上岗前需进行话术培训,每天要通过视频考勤打卡,定期组织开视频会议等,采取“商业化考核运作”模式。

重庆警方在2019年8月披露破获的一起网络算命案显示,警方在4个窝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10余名,缴获作案手机1600余部,电脑500余台,金额高达2400余万元。团伙以公司名义招聘一批90后业务员,涉案5家公司组织架构严密,各有专人主管,下设2到4个销售部,每个销售部下设3到5个销售组,每组组员5到10名不等,公司对应设有部门经理、财务、人事等岗位。

该团伙以“算命大师”为幌子,卖“消灾祈福”产品等方式在网上。嫌疑人对警方交代,那些护身符、辟邪物件等,由采购部在网上统一采购,价格不过几元或几十元,然后谎称“开过光”,能“改运”“消灾”,以几千甚至几万的价格卖给被害人。

记者在某购物网站搜索“转运符”发现,一张“开光护身符”批发价从0.25-0.33元不等,一个转运吊坠的最低价为2.8元。团伙转手就以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价格卖给被害人,牟取暴利。

以免费看相等为诱饵,通过话术模板骗取信任,利用哄骗、威胁以及封建迷信手段,最终将客户导流到转运消灾类产品与付费项目上完成变现。网络算命,不少是分子通过流量变现的利益链。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宣扬封建迷信、、、**、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等信息。若以骗取钱财为目的,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则涉嫌违法犯罪。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rmzj@people

算命大师倒下了,不能让算命网站继续大行其道

作者:赵志疆

日前,安徽阜阳算命博主“宜和宽哥”刘某柱因在社交平台宣传封建迷信内容、扰乱社会秩序,被行政拘留15天。当民警问刘某柱是否算到自己会被抓时,刘某柱称:“算命都是骗人的,主要依靠揣摩客户的心理,按照客户的需求看单下菜。如果算命真准,自己就不会被抓了。”

据报道,刘某柱2020年前后开始通过社交平台帮助客户看运势、姻缘、驱邪、看病、给逝去的亲人超度等,在网络上逐渐小有名气,目前拥有3.8万粉丝。刘某柱每卦至少300元,三年来已非法盈利200余万元。尽管机关算尽,刘某柱仍算不到自己的结局,这无异于一个黑色幽默,由此也给世人提了一个醒:所谓网络算命,轻则“逗你玩”,重则“算计你”。

互联网上,以算命为业的不只是刘某柱。媒体记者搜索发现,类似的算命博主和算命网站五花八门,提供不同价位的服务。不少以“运势”“命理”为签名的博主,粉丝量从几万到几百万不等,都号称“婚姻、财运、健康、事业、学业、子女……无一不精”。不过,“大师”们更“精通”的只是套路和话术——为了吸引粉丝上当,有人组建团队运维“大师”账号,不仅内部有明确分工,而且还有相应的“业务”流程标准。这些所谓的“大师”毫无门槛和专业性可言,不仅无助于改善现实困境,还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从而陷入、传销陷阱。

网络算命“大师”如过江之鲫,五花八门的算命网站和APP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尽管部分算命网站号称免费,但大多只是请君入瓮的幌子,最终无一例外引流至付费项目。就连成功将自己“算”进去的刘某柱,所仰仗的也是一款算命软件。刘某柱被绳之以法可谓咎由自取,问题是,如果不能铲除批量制造“大师”的工具,如何避免各类网络算命“大师”卷土重来?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封建迷信的信息。今年年初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明确要求,加大封建迷信和不良现象整治力度,持续清理鼓吹炒作封建迷信陋习的帖文、视频信息,处置提供算命、占卜违规服务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中,各类算命网站和APP何以大行其道?

诚如法律界人士所说,网络算命并不算新型网络电信,只是传统犯罪的网络化。有些“算命大师”已经形成了分工明确的团伙,尤其是在网络的加持下传播更快,危害也更大。在严厉打击伪“大师”、伪“大仙”的同时,网络平台和监管部门也要积极行动,及时取缔非法行为,拉好科学与封建的边界线。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形形贩卖焦虑、收割利益的算命软件和算命网站,是应该好好管管了——它们不仅是批量制造伪“大师”和伪“大仙”的温床,更是散播封建迷信内容的源头。

值得一提的是,伪“大师”和伪“大仙”的兴起,也与某些人的心浮气躁不无关系。面对并不高超的话术,总有人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参与其中,并逐渐被套牢。杜绝网络算命的种种乱象,不妨从个人的心理建设做起:所谓运气,从来都是实力的一部分,只要不断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命运一定不会辜负每一分努力。(赵志疆)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