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2024年是农历闰几月(2024闰年是几月份)

2024年是农历闰几月(2024闰年是几月份)

为何癸卯兔年有两个立春?领略中国传统历法中的智慧

癸卯兔年涵盖了两个立春节气,第二次立春将在2024年的2月4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二十四节气又是如何界定和划分的?不久前记者走访了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国传统历法中的时间管理智慧。

全年384天 癸卯兔年将迎两次立春节气

北京古观象台的前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钦天监”,四百多年间里每天持续对天文气象观测,在《时宪历》中首次采用了空间方法来划分二十四节气。

北京天文馆副馆长 齐锐:我身后的这个叫作天体仪,是清代的一台重要天文观测仪器。天文学上有两种划分二十四节气的方法,中国古人是从时间把一年365天等分成24份,每一个是一个节气的时间段。那么现代天文学,也就是我身后的这台仪器,是把一个圆等分成24份,太阳来到一个节点是一个节气点。

这是位于北京古观象台上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天体仪,这是太阳的运行轨迹黄道,黄道旁标注有二十四节气,平均15天一个节气,太阳运行一圈需要约365天,这反映的是世界通用的阳历纪元法。

但中国传统的农历历法属于阴阳合历,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依据,一年长约354天。这样一来,农历年和阳历年存在了11天的偏差,因此古人设置了闰月来弥补误差。比如今年,加了一个闰月后,农历年达到384天。

北京天文馆副馆长 齐锐:农历2023年这一年有384天,那也就意味着我们这一年的立春是在这一圈里头,等365天再回来,这农历年还没完呢,还有20多天没完呢,所以咱们这农历的2023年就包括了两次立春。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古人发明了二十四节气来反映太阳在天空中运动的轨迹,从而获取冷暖雨量的变化,指导农业生产。

北京天文馆副馆长 齐锐:春夏秋冬,温暖寒冷,它主要的原因是来自太阳光,所以二十四节气完全是一个阳历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完全是可以以它为时间节律的指导,来做农业生产的依据。

闰二月属罕见 下个闰二月双春年在2042年

立春在公历年中的日期基本固定,绝大多数年份为2月4日,个别年份为2月3日或2月5日。因此从公历来说,每年都会出现一次立春,而农历闰年,一年中则会出现25个节气。癸卯兔年长达384天正是因为多加了一个农历闰月,也就是3月22日开始的闰二月。古话常说“十年难逢闰二月”,为什么是闰在了二月?我们继续来看。

专家介绍,闰在哪个月与太阳运动有关,通过二十四节气的分布规律就可以判断,如果指定的节气没有出现,这个月就会变成闰月。

北京天文馆副馆长 齐锐:实际上古人规定,农历的这十二个月,每个月要有一个二十四节气的标志在里边,这个月才能成立。举个例子,必须包含雨水这个节气的月才能称为正月,包含春分的那个节气才能叫作二月,2023年的农历二月之后的那个农历月,不包含谷雨这个节气点,这个月应该怎么叫呢?只能叫闰月,因为它是排在了二月之后,所以叫闰二月。

专家从天文学角度解释,农历的闰月往往出现在4月到8月,因为这时太阳运动相对较慢,因此闰二月并不常见,下次同时出现闰二月加双立春要等到2042年。

来源: 央视新闻

2023年闰二月,“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有啥说法?

经常翻看日历的人会发现,明年是闰二月,也就是有两个农历二月,农历全年共有384天。

为什么会有“闰月”的说法?人们为了计算时间,发明了阴历、阳历(公历)以及农历,所谓的阴历就是以月球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所谓的阳历是以太阳公转的运行周期而制定的历法,而所谓农历又叫阴阳合历(古代称为夏历),也就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

一个阴历朔望月(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周期)平均为29.5306天,一年12个月就为354天或者355天,而阳历回归年(太阳自西向东沿着黄道从春分点到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约为365.25天,这样一年就相差11天左右,3年累积起来的时间表就会超过1个月。为了协调阴历年和阳历年之间的天数,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的四季脱节,农历每2~3年就要增加一个月,所增加的月份就是“闰月”。

现行农历置闰的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农历十九年中,会有七个闰年(一个闰年13个月),会有12个平年(一个平年12个月)。至于在哪个月安置闰月,这需要由与回归年相关的二十四节气来决定,二十四节气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中气与中气之间的平均相隔相较一个阴历朔望月会多出近一天,没有中气的农历月份就被称作上一个月的闰月。

由于二十四节气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出现闰月的年份有13个月,这样就可能出现“双春年”的现象,那么2023年是双春年吗?

2023年是否是“双春年”?

所谓的“双春年”并不是指一年中有2个春天,而是指一年中有2个“立春”节气。立春都是固定的阳历2月3~5日,但是对应的农历时间却是不一样的,2023年2月4日立春,对应的农历时间是2023年正月十四;2024年同样的是2月4日立春,但是对应的农历时间是2023年腊月廿五,同一年中正月十四和腊月廿五都是立春节气,因此2023年是“双春年”。

上面已经说了,出现双春年的直接原因就是出现了闰月(一年中多了一个月),在当年的农历中如果出现“双春年”,往往下一年农历就会是“无春年”,也就是在下一年农历中没有立春节气。像2023年是“双春年”,但是2024年正月初一在2月10日,而立春在2月4日,也就是正月直接迎来雨水节气,因此2024年在农历中就是“无春年”。

聪明的小伙伴不难发现,出现“双春年”的年份过年会比较早(立春之前过年),而出现“无春年”的年份过年会比较迟(立春后才会过年)。

那么“双春年”有什么说法?看看农谚咋说

一、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所谓的“两春夹一冬”就是指当年是“双春年”,双春年会出现一年中有两个“立春”的现象,中间包含着一个冬天。

“十个牛栏九个空”说的就是可能会出现极寒的天气,连抗冻的老牛都可能被冻死,这虽然是一种夸张的描述,但是却直接表明冬天天气很冷。

因此老话“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说的就是如果是“双春年”,那么当年冬天的天气就可能很冷,我们要提前做好牲畜的防寒以及农作物的防冻准备。在冬天,我们可以提前给牲畜准备足够的草料,可以提前给农作物覆盖草苫或者喷施防冻剂,以增强农作物的越冬能力。

老话还说“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说的就是由于冬天寒冷,会造成草料短缺,牲畜可能会被饿死,这样一来牲畜的价格就会上涨了。

这句老话到底准不准,我们可以留意一下2023年冬天的气候。

二、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

这句老话的意思是说,如果遇到“双春年”,那么当年的粮食就会大丰收。

上面已经说了,双春年冬天会很寒冷,冬天寒冷对于人来说可能不舒服,但是却有利于粮食生产。冬天寒冷一般都会多雨雪天气,老话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多天多雨雪不仅可以缓解旱情,而且还可以冻死土壤中越冬的病虫和病菌,可以减少来年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冬天冷有利于粮食丰收。

总结,为了协调回归年和农历年的矛盾,农历便通过“置闰法”来调整两者的年总数,闰月每隔两三年就会出现一次,是一种很平常的现象。明年是“双春年”,按照老祖宗的说明,明年冬天会很冷,你认为老话还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