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势

立冬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立冬)

立冬节气的特点和风俗(立冬)

立冬的风俗吃什么呢

立冬的风俗吃什么呢

  立冬的风俗吃什么呢,立冬意味着冬季的开始,虽然它并不属于我国比较重视的节气,但在老一辈人心中这意味着冬季的到来,要给自己和家人补补身体了。那么立冬的风俗吃什么呢。

  立冬的风俗吃什么呢1

   1、山药

  山药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食物,也是一种中药材。山药的肉质细腻,不仅口感美味月,其所含的营养物质也十分丰富。中医认为山药味干性平,具有调理疾病的药用价值,尤其有养胃健脾的功效,是一种非常适合冬季养生的食物。

   2、红薯

  红薯是一种口感鲜美,营养丰富的天然滋补食物,作为谷州锋物的补充品,它有着更加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元素。另外在中国古代医学中就有指出,红薯有补虚益气,健脾强肾的奇效。

   3、梨

  梨的口感不仅酸中带甜,味美多汁,而且它的营养物质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植物化学物质。中医认为,梨具有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所以很多人在冬季会煮一些冰糖雪梨来止咳。

   4、紫配坦菜

  紫菜是一种可食用的海产红藻,它的营养物质丰富,其不仅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和核黄素,它的蛋白质含量远远要高于海带。它所含的维生素A可以保护人的视力,还是有效地抗氧化剂,可以滋润人们冬季干燥的皮肤。

   5、板栗

  板栗是人们喜爱的街头小吃之一,口感软糯十分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在冬季,街上不管是小朋友还是女士都会买上一份。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其所含的营养物质也十分丰富,中医上指出板栗味甘性温,有活血止血的奇效。对冬季手脚冰凉、体乏无力的女性很有帮助。

   6、坚果

  坚果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这可以帮助我们降低血脂,还能有效的抑制饥饿感。此外坚果中的维生素E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十分丰富,这也让坚果成为了人们预防疾病,补充营养的'零食首选。

   7、鸡肉

  在寒冷的冬季人们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而鸡肉中所含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都比较高,而且鸡肉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长期食用有强身健体的功效。

   8、鸡蛋

  如果说常吃鸡肉有诸多好处,那么鸡蛋就是鸡肉的精华所在。鸡蛋有着比鸡肉更优质的蛋白质,不仅营养物质齐全,它还含有谷类所没有的蛋氨酸,这也是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

   9、羊肉

  冬季进补,羊肉在众多肉类中脱颖而出。最常见的羊肉做法就是火锅,在冬季能吃上一口羊肉,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绝对是一种享受。其风味独特,还能抵御风寒,对一般的风寒咳嗽和身体虚亏等症状有着治疗补益的效果,最适宜在冬季食用。

   10、饺子

  培迹桐立冬进补最少不了的当然是饺子了,饺子是民间历史悠久的小吃,深受老板姓的欢迎。而且饺子可包的馅料多样,例如羊肉胡萝卜馅、芹菜猪肉馅、玉米鲜虾馅应有尽有。多种食材的混合搭配,营养更加的均衡。民间也难怪有着“好吃不过饺子”的说法了。

  立冬的风俗吃什么呢2

   一、立冬习俗吃什么

   1、萝卜老鸭煲

  在天气比较凉的时候,这款萝卜老鸭煲是非常常见的滋补汤。因为萝卜在天气凉的时候的养生效果,其实并不会低于人参,当我们采用萝卜和老鸭一起进行搭配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两者的优势发挥到最好,在喝的时候味道醇厚,香浓。

   2、吃狗肉

  据有关的传闻表示,在立冬的时候吃狗肉是从汉代的时候开始的,据闻汉高祖在冬至的时候吃了樊哙煮的狗肉,味道特别的鲜美。后来传到民间就形成了再冬至的时候吃狗肉的习俗。吃狗肉只能吃养殖的肉食狗肉。

   3、赤豆糯米饭

  在立冬的时候吃赤豆糯米饭主要是在江南水乡那边,在立冬的时候都会吃上赤豆糯米饭。据闻,有一个共工氏的儿子不成才,总是作恶多端,在冬至的时候死了,变成恶鬼残害百姓。但是这个恶鬼很害怕赤豆,所以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吃赤豆糯米饭,寓意防灾祛病,驱避疫鬼。

   二、立冬吃水果吗

  吃的,在冬至的时候上市的水果还不少呢。主要吃的水果有,苹果、柿子、甘蔗、柚子、冬枣等,都是十分美味的水果,在冬至的时候吃这些水果对于身体还有滋补的一些作用哦。此外,在立冬的时候,也要注意每天多喝水,立冬的时候天气也是有些干燥的,多喝水缓解干燥。

  立冬的风俗吃什么呢3

   立冬由来

  春秋时期,人们用土圭(立杆测影)测量日影长短。日影最长、太阳移到最南端一天,定做冬至。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一、吃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二、贺冬亦称“拜冬”

  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三、冬泳

  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冬泳是集冷水浴、空气浴与日光浴于一体的“三浴”,是冬泳人最喜爱的健身方式。“三浴”的好处已为人们所熟知,特别是在当前“文明病”流行情况下,江河湖海中丰富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日光浴中的紫外线对健身、供氧、防治骨质疏松等都十分有益,耐冷的程度要比冬季陆上其他体育项目强烈。

立冬是几月几日(立冬是几月几日2021年)


俗话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那么,冬天什么时候到呢?立冬是几月几日呢?是看农历的么?立冬的习俗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立冬是几月几日
2018年11月07日星期三。
立冬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到来,到来立冬节气,就代表着气候将要由秋季气候向冬季气候转移了,立冬时,万物终成,陆弊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
此时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进入了寒冷的冬天,在黑龙江的部分地区,更是被冰雪所覆盖。
立冬是农历几月几日
立冬节气并不是按照传统农历查看的。
虽然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节日,但是农历中时常会有闰月的情况出现,如果按照农历制定二十四节日,将会十分的繁琐和麻烦。
为了更加精简,先人们将二十四节日从农历中脱身,而是选择公历作为二十四节气的判断标准,立冬节气自然侍悉卜也不例外。
立冬的习俗有哪些
迎冬
封建社会时期,朝廷会在每年的立冬节气时举行郊外迎冬的仪式,并赏群臣冬衣、抚恤孤寡。
1、据《吕氏春秋·孟冬》有记载:“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渴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2、是日,皇帝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回来后皇帝要大大赏赐,以安社视,而且要抚恤孤寡。
祭冬神
古时候,立冬时节天子要穿黑色的衣服,骑铁色的马,带文武百官去北郊祭冬神。
冬神名叫禺强,字玄冥。《山海经》说他住在北海的一个岛上,长相怪异:人面鸟身,耳上挂着两条青蛇,脚踩两条会飞的红蛇。
祭祀冬神的场面十分宏大。
《史记》上记载,汉朝时要有70个童男童女一起唱《玄冥》之歌:“玄冥陵阴,蛰虫盖减籍敛之时,掩收嘉毅。”意思是说,天冷了,要收藏好粮食。秋收冬藏。
补冬
谚语云“立冬补冬,补嘴空”。
南方地区的人们立冬喜欢吃荤食,以增强体制抵御寒冬。
在台湾,立冬节气那天,街上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人满为患。许多家庭还会炖香油鸡、四物鸡来进行补冬。
备冬衣
立冬时节,虽说还没到非常寒冷的时候,人们却开始准备冬衣了。天子立冬开始穿皮袄,有时候也会赏赐给大臣。
1、据《吕氏春秋同·孟冬》记载:“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渴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翟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
2、晋崔豹《古今注》曰:“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史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3、《中华古今注》里说:“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多以五色绣罗为之,或以锦为之。”
4、普通老百姓可没有这样的条件,人们脱下身上的夹衣,在里面塞上厚厚一层棉花,抹抹平,用长针缝一缝,一样暖和。
送寒衣
立冬这一天,人们会给死去的亲人准备冥衣,然后将其烧掉,即送寒衣。
据《帝京景物略》记载,民间有专门的纸坊,用五颜六色的纸,剪出一尺多长的男女不同的衣裳。家里人买回去,在门口烧了,嘴里念叨着,请祖先来拿,叫送寒衣。
立冬吃什么传统食物
吃甘蔗、炒香饭
俗语云:“立冬食蔗不会齿痛”的说法。
人们认为,立冬日吃甘蔗,既能保护牙齿,又有滋补的功能;而用莲子、蘑菇、板栗、虾仁、红萝卜做成的香饭,广受沿海地区人民欢迎。
吃饺子
谚语云:“立冬老穗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饺子源于“交子之时”之说,立冬是秋与冬相交的日子,过年是两岁相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立冬时节,市场上新鲜的瓜果很少,人们贮藏夏天的瓜果,将其放在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的糖化,用做饺子馅,其滋味与鲜楼瓜和大白菜都有不同,拌上醋和蒜,味道更好。
立冬三候
水始冰
立冬后,温度已经低到河水开始结冰。
地始冻
立冬后天气转寒至结冰,裸露在外的地表开始冻结。
雉入大水为蜃
雉,也就是野鸡,这里泛指大鸟;蜃,为大蛤。
立冬节气后,天气转凉,大鸟们的踪迹难寻,但是在海边常常出现和大鸟身上颜色相似的大蛤,因此,古人认为立冬节气后禽鸟会变成大蛤避寒。

立冬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我今天看日历的时候发现马上就是立冬节气了,立冬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气,我想着是需要好好的了解一下立冬这个节气,请问立冬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是什么呢?
立冬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立冬节气的特点
立冬节气的特点是自然界开始由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过渡。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到了立冬节气,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立冬节时,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曰照时间将继续缩短;立冬节气后,气候开始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立冬节气风俗
食草根汤、羊肉汤、饺子等。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立冬节气时吃一些温暖、滋补食物的饮食风俗。
立冬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立冬节气有冬季开始,万物自此闭藏的含义。
立冬节气,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到了立冬节气,季节上的冬季就正式建立了起来,此时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225°,于每年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立冬节气的时候,温度已经比较低了,出行的时候需要做好御寒措施,避免受寒生病。
立冬节气可以洗澡吗
立冬节气可以正常洗澡。
洗澡是进行身体皮肤的清洁,若有需要的话,立冬节气时可以正常的进行洗澡,很多人喜欢在冬天时用很烫的水来洗澡,这样其实是不好的,洗澡水的温度应与体温接近为宜,即35~40℃,因为,若洗澡的水温过高,会使全身表皮血管扩张,心脑血流量山袭举减少,发生缺氧,反而不利于人体健康了。
立冬节气会冷吗
立冬节气时,大部分地区都开始变冷了。
立冬节气时,北方地区已经比较冷了,暖气已经供应使用了,但我国南北跨度大,南北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在温暖的南方初冬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禅圆的寒冷在冬至之后,总的来说逗碧,立冬后,气候是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日常在出行的时候需要做好御寒措施。

2023年的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时候?

2023节气准确时间表如下:

1、小寒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1月05日,22:54。

2、大寒节气时间是阳历局此2023年01月20日,16:19。

3、立春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2月04日,10:33。

4、雨水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2月19日,06:24。

5、惊蛰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3月06日,04:29。

6、春分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3月21日,05:15。

7、清明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4月05日,09:07。

8、谷雨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4月20日,16:07。

9、立夏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5月06日,02:15。

10、小满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5月21日,15:04。

11、芒种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6月06日,06:15。

12、夏至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6月21日,22:53。

13、小暑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7月07日,16:25。

14、大暑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7月23日,09:44。

15、立秋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桐喊迅08月08日,02:14。

16、处暑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8月23日,16:52。

17、白露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9月08日,05:16。

18、秋渗友分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09月23日,14:39。

19、寒露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0月08日,21:05。

20、霜降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0月24日,00:11。

21、立冬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1月08日,00:27。

22、小雪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1月22日,21:55。

23、大雪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2月07日,17:28。

24、冬至节气时间是阳历2023年12月22日,11:23。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二十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

关于立冬的古诗有哪些

送走霜降,迎来立冬。还来不及欢呼秋色的赠予,就迎来冬日的盛情。在最落叶时节,一起来欣赏最美的立冬诗词吧!

一、古诗里的立冬之美:

唐判颂代的诗人元稹在《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中描述了立冬的景色: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在立冬这一天,诗人真切感受到了阵阵寒意,通过天地万物的变化,将立冬的气候特征水始冰,雁南归,雉入大水为蜃生动地呈现出来。

这首诗的意思是霜降最后的寒风瑟瑟吹向人们,薄冰之上,清澈的水漫过。月亮的瘦影出现了,大雁带着残留的几行身影排成行往南赶。庄稼收集储藏完毕,皮裘加工制作后非常耐看。野鸡们纷纷钻进水林中不见了,仿佛一下子都化为了“大蛤”。

看诗人左河水在作品《立冬》中对立冬景色的描述:

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

 四面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备收藏。

作品描写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在立冬节气里的特征,西北风往复南下所带来的降温天气, 使万木凋零,落叶纷飞。江南地区的农村在抓紧进行农作物的收割、晒藏及人们进行水利及农田工程建设等工作的情景。

二、立冬时节古人们怎么过的呢?

唐代诗人李白在立冬是喝酒写诗度过的: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李白笔下的立冬,是诗意温暖的。立冬之日,天气寒冷,墨笔冻结,正好偷懒不写新诗,火炉上的美酒时常是温热的。醉眼观看月下砚石上的墨渍花纹,恍惚间以为是大雪落满山村。

这大约是冬夜的李白,呵手举笔,执盏就炉写下的句子。有诗、有酒、有火炉,再加上雪,这样的冬日,真是诗意又温暖呀。

宋代蒋捷则是在《寿东轩立冬前一日》记载了他另一番的立冬生活:

锦堂寒早近,开炉时也。香风递也。是东篱、花深处也。料此花、伴我仙翁,未肯放秋归也。

嬉也。缯波稳舫,镜月危楼,釂琼酡也。笼莺睡也。红妆旋、舞衣也。待纱灯客散,纱窗日上,便是严凝序也。换青毡、小帐围春,又还醉也。

立冬时节,蒋捷是随性的。当秋霜初显,天气渐寒时,菊花依然盛放,蒋捷说:定是仙翁不肯放秋归去。立冬时节,词人尽情嬉戏,看歌舞,喝美酒,待客人散去,天气更加严寒,换上青毡,小帐里如春,又醉了一场。

谁说冬日只有严寒,还有欢乐行冲轿。

而宋代沈说在立冬则是赏菊度过的,《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

闲绕篱头看菊花,深黄浅紫自窠窠。清于檐卜香尤耐,韵比猗兰色更多。

九节番疑今日是,一樽未觉晚秋过。从教白发须簪遍,且任当筵作笑歌。

冬日时节,菊花盛开,诗人绕着篱笆尽情的欣赏。他说菊花比檐卜更香,比兰花的颜色更多。闲情之下,一杯酒过,都没感觉暮秋到了。任凭我们将菊花插上花白头吧,就当酒筵上的笑谈罢了。

冬至怎么能少的了梅花呢档肆,在宋代诗人朱淑真的《冬至》中便描写了冬至梅花:

黄钟应律好风吹,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日长至,梅花先趁小寒开。

朱淑真是南宋著名女诗人,但是在宋朝,女性的活动半径并不会太大,所以冬至梅花也就是她们重要的乐趣了。

古诗描写了冬至节这天,天气晴朗,半暖半寒。明丽的阳光和芬芳初开的梅花,如此清新,让她欢喜。她站在阁楼上眺望着。冬至节这天,果然是好日子,和暖的风吹来,已经感觉天地间美好的阳气回升。那向着太阳的冬葵,花头一直向着阳光,梅花在这阳光里,趁着半暖半寒,得意开放。

为了便于对立冬的诗句的理解,下面扩展介绍一下关于立冬的小知识: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意味着风雨、干湿、光照、气温等,处于转折点上,开始从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

谚语说“秋收冬藏”,所以万物在冬季闭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在古代我国一些方会在立冬举行祭祀、饮宴等活动,作为重要的节日来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