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先天八卦阴阳怎么分(八卦阴阳怎么分)

先天八卦阴阳怎么分(八卦阴阳怎么分)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中的“阴阳”是怎么界定的?

“史力生”老师在《易经科学新解》一书中明确提出--流传千年的宋代“河图”可能为误传,“真河图”应该是让原来“河图”上侧的“2、7”与右侧的“4、9”交换位置,这样其阴阳数理才更加完美;同时,如果让“真河图”上的所有“偶数”逆时针旋转45度,即可导出“洛书”。

至此,“河洛归一,图书始之”。

真河图推导图

注:实际上,“真河图”并不是史先生的发明,1996年间,江湖上突然出现“陈抟秘传河图”(如下图),其与今传河图不同之处是两处作了对调:今传“河图”是“二七居上、四九居右”,而陈抟秘传河图则是“四九居上、二七居右”。

揭秘者曹玉清先生自诉该图来源:“我于四十年代初在北大文学院中文系就读时曾学过《周易》的一般知识,机缘偶合,有幸结识了《易数玄机》第三十一代传人刘野云先生,当时他已七十九岁,相识九个月后,他病逝于北平,临终前将上代传下来的《易数玄机》手抄本郑重传授于我,从此我就成了第三十二代传人。”

《真河图》序数图:

有了《真河图》,下面的“先天八卦图”(有多种叫法: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八卦次序图、先天八卦)就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推导出来。

以下为史力生老师的推导过程:

1.四象由两仪生成:两仪为“阴、阳”。“阴”又生出“阴”和“阳”,“阳”也又生出“阴”和“阳”,这样就构成了“四象”。排列顺序为:“老阳1、少阴2,少阳3、老阴4”。

2.我们知道,在“真河图”中:“1、2、3、4、5”为“生数”,“6、7、8、9、10”为“成数”。用“真河图”中央的“成数10”减去四周的“成数”,再用中央的“生数5”分别减去四周的“生数”。其结果是:

东:10-8=2,5-3=2;

南:10-9=1,5-4=1;

西:10-7=3,5-2=3;

北:10-6=4,5-1=4。

(参见下图)

3.将“四正”方各侧所得的“1、2、3、4”看作是“四象”。按“四象”的生成顺序可得到:“南1为老阳,东2为少阴,西3为少阳,北4为老阴”。

4.在“真河图”中,“四正”位置上每侧都有“奇偶”一对数(阴阳“同体同位”)。偶数为“阴”,奇数为“阳”。

根据“真河图”各侧的奇数和偶数,在四方所得到的“四象”上分别加“一阴一阳”:为偶数的在看得到的四象上生一“阴爻”,为奇数的在所得到的四象上生一“阳爻”--这样每侧就得到两个卦:在南方(9、4)的老阳上加一“阳爻”(9为阳数)构成“乾”,加一“阴爻”(4为阴数)构成“兑”;在西方(7、2)所得少阳上加一“阳爻”(7为阳数)构成“巽”,加一“阴爻”(2为阴数)构成“坎”;在北方(1、6)老阴上加一“阴爻”(6为阴数)构成“坤”,加一“阳爻”(1为阳数)构成“艮”;在东方(3、8)所得的少阴上加一“阴爻”(8为阴数)构成“震”,加一“阳爻”(3为阳数)构成“离”(见上图)。

5.将每侧所得到的两个卦按顺序排好,得到左下图:

6.将东、南侧的偶数“8、4”所对应的“震、兑”卦分别逆时针旋转45度,同时将西、北侧的奇数“7、1”所对应的“巽、艮”卦分别逆旋转45度,就得到“先天八卦图”,见右上图。做这样的旋转是因为:按照“真河图”所表示的方位和季节,从南(夏)向北(冬)阴气逐渐增加;从北(冬)到南(夏)阳气逐渐增加。

7.此结果说明,“先天八卦图”来自“真河图”和“四象”,《易传上》的有关描述是正确的。同时也再一次证明了“真河图”的正确性,而宋朝人所得的“河图”为误传

以下为“先天八卦”演化合图:

“先天八卦”配“洛书之数”:

《启蒙附论》曰:“洛书九数虚中五以配八卦,阳上阴下,故九为乾,一为坤。因自九而逆数之,震八、坎七、艮六,乾生三阳也(注:应为“乾统三男”,按照爻位和数字,由近及远依次为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又自一而顺数之,巽二、离三、兑四,坤生三阴也(注:应为“坤统三女”,由近及远依次为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以八数与八卦相配而先天之位合矣”。

注:“乾统三男、坤统三女”在“京房纳甲”中非常关键。同时,先天八卦和洛书的数字分布符合人体洛书以及先天卦自然分布,同时又暗含日月闭环锁相。

按:术家以“乾配九、坤配一、离配三、坎配七,其数奇,故为阳;兑配四、震配八、巽配二、艮配六、其数偶,故为阴”。

“后天八卦”配“洛书之数”:

《启蒙附论》曰:“火上水下,故九为离,一为坎;火生燥土,故八次九而为艮;燥土生金,故七六次八而为兑;乾水生湿土,故二次一而为坤,湿土生木,故三四次二而为震巽。以八数与八卦相配而后天之位合矣”。

按:邵子以文王八卦为“入用”之位。后天之学,朱子以“洛书”为“数之用”。

术家飞宫俱用后天配洛书:其法以“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为序”。

刘歆曰:“八卦、九章相为表里”。

张衡曰:“圣人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则所从来远矣。

注:实界中的实物质运化,首重复盘。在复盘中,左法地象,右法天象,而其权重不等。故古人有“天倾其东北、地陷其西南”的说法。也因此而有洛书“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之谓。丹修内太极以及洛书身体方位都是基于复盘来的。故洛书配先天卦也按照复盘数来定,这和“九爻易”的先天卦数暗合——若其取基盘卦象、复盘卦数而注重“基复两盘”相互作用的话。

这样看来,不论64卦还是先后天卦配洛书,易学发用都是基于两套盘结构,“九爻易”于先天八卦采用先天卦基盘卦象、先天卦复盘卦数,这样与洛书相配,暗合“乾统三男、坤统三女”,自然方便用于人事预测。

后天卦顺序乃“乾坎艮震——乾统三男、巽离坤兑——坤统三女”,恰好应人事阴阳男女互分;

而先天卦序乃恰好“天道阴阳互对”。

古人用“六七八九”这几个数字来表示“各项应用”。其中“六八”为阴,“七九”为阳。《易经》以“六”代表阴,以“九”代表阳,比如“上九、上六、初九、九二、九五”等等。“阳九阴六”这是阴阳之爻的概念,不仅如此。上九、初六、长男、少女,长幼之位,阳长阴少,这里面还有“爻位”的概念。这与我关于“后天八卦方位”的“长男少女”的意义很有关联。

比如,“长男”对应“九”,代表“阳”,阳“七九”取其“长”者,“阳”者为“九”、为“长”,即长男;“少女”对应“六”,代表“阴”,阴“六八”取其“少”者,为“六”、为“少”,即少女。

易经:八卦的二进制表示以及二进制与八卦阴阳的关系

八卦也是一种二进制数据。儒家的《易经》和《易传》系统准确地表达了这一观念。“易”这个字本身就反映了这种思想,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是“日”,下半部分是“月”,按照通行的解释,“易”有三义:一是“简易”,即最根本又最简单;二是“变易”,即“日”(阳)“月”(阴)之间交互运动而导致的变化;三是“不易”,即万变不离“日”与“月”。三条原则可以用《易传》里的一段话来概括:“《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根据二进制数的规定:有,用1表示;无,用0表示。我们可以得出八卦各卦阳爻和阴爻的二进制数。下面我们写出八卦各卦阳爻的二进制数(即有阳爻为1,无阳爻为0):

坤:黑黑黑,卦符阴阴阴,二进制数为000

艮:黑黑白,卦符阴阴阳,二进制数为001

坎:黑白黑,卦符阴阳阴,二进制数为010

巽:黑黑白,卦符阴阳阳,二进制数为011

震:白黑黑,卦符阳阴阴,二进制数为100

离:白黑白,卦符阳阴阳,二进制数为101

兑:白白黑,卦符阳阳阴,二进制数为110

乾:白白白,卦符阳阳阳,二进制数为111。

二进制是由莱布尼兹发明的,因此莱布尼兹有“计算机之父”的美称。实际上,莱布尼兹在当时是名冠欧洲的大学者、数一数二的数学家,也是一流的哲学家,他独立地创立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与算法,和牛顿共同奠定了微积分学。他与《周易》扯上瓜葛,源于他寄给当时在中国传教的白晋一封关于八卦图与二进制关系的信件。信中明确表达了他对伏羲八卦图的赞叹,并认为中国在远古就具备了二进制的思维方法。关于莱布尼茨是否受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的影响,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事实上,在当时的欧洲,中国传统思想早已被介绍过来,莱布尼茨不必看到白晋所寄伏羲八卦图就可以见到伏羲方圆图了。

在艾顿所编著的《莱布尼茨传记》中,详细记载了法国传教士白晋对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的影响。莱布尼茨从1697年底开始与白晋首次通函,并介绍了一些自己对自然规律的研究体会。1698年2月28日白晋在复函中指出,莱布尼茨所说的自然规律与中国哲学中阴、阳、动、静相同。白晋认为中国古老哲学体现在《周易》图之中,它以阴阳简明自然的方法表示了所有科学原理。莱布尼茨二进制算术体系,大约在1701年以前已形成。依据是莱布尼茨当时正在为巴黎科学院撰写一篇论文,而这篇文章就是二进制算术体系,0与1。1701年2月15日莱布尼茨回函白晋。白晋见函后马上发现莱布尼茨的二进制与六十四卦相同。1701年11月4日白晋回函,据莱布尼茨本人介绍由于邮件绕行英国,1703年4月1日收到邮件,见到了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

当菜布尼茨收到白晋信中所附的伏羲卦序图和方位图后,也认为自己的二进制算术体系与伏羲这两张图类同。几天后莱布尼茨撰写了“二进位算术的阐述——关于只用0与1兼论其用处及伏羲是所用数字的意义”一文,发表在法国《皇家科学院院刊》,收稿日期为1703年5月5日。

艾顿根据白晋所寄的伏羲八卦图晚于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算术发明确定,莱布尼茨不是受伏羲六十四卦图的影响发明了二进制算术。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关于《周易》与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算术补记”中也记述了这个经过。国内有些学者据此也否定莱布尼茨受太极八卦影响而发明了二进制。

应该说,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与白晋所寄的伏羲八卦图没有必然联系,但不能说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没有关联。据一些公开的历史文献记载,莱布尼茨在白晋所寄伏羲八卦图的16年前早已熟知伏羲八卦图。利玛窦著有《八卦与九宫之变化》,柏应理著有《周易六十四卦和六十四卦意义》。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就曾提到柏应理的著作。同时,莱布尼茨也提到在巴黎会见白晋教士,白氏提出阴阳变化关系,对他发明二进位原理启发很大。白晋本人对《周易》很有研究,著有《易经阴阳变化数理关系》。

柏应理所著《中国哲学家孔子》详细地介绍了八卦原理,包含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与周文王六十四卦图。引人关注的是柏应理在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和周文王六十四卦均标有阿拉伯数字1、2、3、4、5、6、7、8……直至64。

与同时代的其他学者一样,莱布尼茨对中国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十分着迷。莱布尼茨于1687年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提及了阅读《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他不仅阅读过,而且在信中还提到伏羲的名字。可见,莱布尼茨不仅见过柏应理书中的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还受到了较大的触动。

八卦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中的一大瑰宝,不仅仅对数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中国古代医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分阴阳,而八卦亦分阴阳,所以八卦和中医还是有相当相似之处,比如中医有阴阳五行理论,很多人知道肺属金,那么为什么肺会属金,这就和八卦中的乾挂有联系。乾为纯阳,阴为软,阳为硬,纯阳的乾卦硬到极限犹如金刚,符合金属的特点,所以乾卦五行属金。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的来说,八卦不仅仅对数学,生命学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国古代的医学发展,也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继续努力的来了解八卦,了解易经,才能更好的把这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