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肖

全国最穷的三个省(中国最穷的省份)

全国最穷的三个省(中国最穷的省份)

中国最穷的五个省份

西藏、青海、甘肃、吉林、黑龙江,根据数据,这是全国最穷的五个省份。

青海西藏位于青藏高原,环境恶劣,榜上有名可以理解。

甘肃作为大西北地区的省份,经济体量较小,缺乏庞大的人口和市场优势。同时,由于地处偏远,交通运输不便,拓展外部市场的难度也较大。此外,甘肃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水、土壤等条件均较为贫瘠,这加大了其经济发展的难度。最后,在过去的多年中,甘肃政府对社会资本的引入和经济企业的培育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这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东北地区自上世纪末以来面临着一系列的经济困境。其中,老工业基地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发展缺乏新动能,仍然依赖于过去的重化工业和大型国企,难以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东北地区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人口聚集程度不高,难以形成庞大的消费市场,这也制约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此外,教育资源虽然雄厚,但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基础薄弱,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培育机制,难以催生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进一步限制了地区的发展潜力。另外,地方政府长期以来缺乏整体性的战略规划和鲜明的发展方向,导致了一些企业和产业重复建设,浪费了资源,造成了经济效益低下。

甘肃曾经发展很好,兰州拉面也远近闻名,吉林,黑龙江曾经是老工业基地,经济发达。这两个省份有很多名校,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吉林大学等,教育资源雄厚,混成这样,成了最穷的省份之一,真的该好好考量。

中国的山河四省,实在是太惨了!

这一届网友,是懂造词和玩梗的。从今年开始,“山河四省”这一新名词频频登上热搜,它就像是《水浒传》里的七十二地煞,昵称听上去霸气十足,可细说起来却是一把辛酸泪。

所谓“山河四省”,指的是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由于首字带有“山”“河”,因此得了这么个诨号。四省接壤,又都属北方,网友在玩梗时,自然而然将四省绑定在一起。他们还给这四省起了个组合名,叫“冤种四兄弟”。

▲需要奉献时,它们全力顶上,分配资源时,却“查无此省”

在网络上,“最富的省份”下面从没有四省(除了山东)的踪影,而“偷井盖”“考公内卷”等关于四省的刻板印象却不断加深。近期,“山河四省”只有两所985#再次成为了热点话题,甚至有网友开玩笑,就连明星开演唱会,都很少选择在“山河四省”举办,导致了“追星难”。

由于拥有共同的委屈,四省网友戏称已签订“互不嘲讽条约”,约定无论多惨都不可以互相嘲笑。在这些自嘲玩梗背后,是“山河四省”日渐突出的困境。

▲共同的“苦难”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那么问题来了:“山河四省”是如何走入如今的困局的?想搞清这件事,首先要从“山河四省”的地理环境说起。

“山河四省”,这片区域也被称为“晋冀鲁豫”,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及温带季风性气候为主。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四季分明,土地辽阔,农耕历史悠久,省境内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要地有地,要矿有矿

论资源,“山河四省”算是天赋异禀的

从矿业与粮食蔬菜的角度来看,“山河四省”不仅不缺资源,甚至还输出至全国各省,是名副其实的粮矿重地。因为矿产与粮食蔬菜产量极高,“山河四省”也拥有了各自的外号:山西是“煤窑子”,山东是“菜篮子”,河南是“粮袋子”,河北是“铁铺子”。

说是这样说,但四省可不止这么一种特产,可以说,他们共同承担了中国的粮矿重任——

在2022年,全国23个产煤省份共计原煤产量45亿吨,其中单山西一省便出产13.07亿吨,占比近30%;河南、山东也跻身年产量五千万至亿吨行列,排名均在前十。

▲山西作为产煤老大哥依旧稳居首位

河南、山东两个小弟也在榜中

在铁矿方面,河北与山西均在中国铁矿“七大金刚”之列,仅河北一省,在2022年4月的铁矿产量就占全国总量的44% 。另外,黄金、天然气、石油等矿产排名中,也常常见到“山河四省”的身影。

▲在2022年4月的铁矿产量排名中

山东和“七大金刚”之一的安徽差距非常小,就差个河南了

而在农业生产方面,河南、山东粮食产量分别为第二、第三名,“山河四省”的粮食产量总和,在31个省区市中,占比超过25% 。山东、河南、河北的蔬菜产量名列前茅。其中,山东、河南的人均蔬菜产量,甚至超过了1500斤,山东寿光县由于蔬菜产量极高,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

▲“山河四省”可以说是中国粮食界扛把子了

粮矿的输出为四省造成了负面作用,比如山西本身是能源大省,但由于输出过多,导致山西内部反而有了能源缺口。

依托本地的农业与矿产资源,众多老牌企业在四省崛起,这些老牌企业往往以重工业国企为主,如山西的焦煤集团、山东能源集团、河南安阳钢铁集团、河北的冀东水泥等等,历史均超过二十年,而诸如郑州富士康等民企,也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些企业为“山河四省”带来了实打实的经济利益,并令四省一度经济繁荣,在2005年的全国人均GDP省份排名中,山东、河北、山西、河南排名分别位列第7、第11、第15和第16。

然而在2021年,山东离开前十,山西降为第17,河南、河北更是一落千丈,河南从第16变为第22,河北从第11变为第27,落差明显。且只有山东的人均GDP堪堪超过全国平均线,其余三省均在平均线以下。

▲“山河四省”2021年人均GDP及排名

在经济走低的背后,是整体环境的悄然变化,2006年,我国提出了“节能减排”概念,这意味着经济结构产生重大调整,朝向环境友好型社会迈进,同时也意味着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将会受到严格管控与限制,比如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加工、化工,都在此列。

而不幸的是,“山河四省”中的山西与河北的经济正是靠着重工业支撑;而山东与河南虽然农业占据优势,可农业用水与排污,同样也是重点管控对象。四省经济支柱都受到了影响,自然出现了发展疲软的现象。

破局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调整,比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进行产业升级等等,可问题是,由于四省长期依赖第一、第二产业,从而导致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2021年,山东第三产业在GDP占比52.8%,全国排名第十,这是“山河四省”的最高成绩,河南第三产业占比49.1%,河北49.5%,山西44.7%,排名均被挤出20名外,山西甚至排名仅为30,位列全国倒数第二。

▲“山河四省”2021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及排名

而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四省高新企业的数量堪称悲惨,2021年河南高新技术企业仅为8000家,河北打算“力争”8800家,山东高新技术企业最多,不到1.5万家,而山西最低,仅为三千余家。作为对比,广东省2021年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了六万家,是“山河四省”总和的三倍有余。

▲光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量

兄弟四个,只有属于东部的山东能露个脸

▲但一看营业收入就差远了

第三产业占比较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污染问题治理困难,老牌企业转型难,这一系列的问题共同导致了“山河四省”陷入了经济迷谷之中,

时至今日,人们已不再将晋冀鲁豫看作经济繁荣的省份,提到“山河四省”,更多的是一些不甚光彩的标签——山西的煤窑,山东的大男子主义,河南的偷井盖等等——至于河北就更惨了,由于存在感太低,连刻板印象没捞到。

无论是第三产业也好,高新科技企业也罢,任何问题归根结底,都要靠人才实现。如果说结构失衡是导致“山河四省”陷入困局的迷雾,那么人才问题就是前路丛生的荆棘。

如果单看人口,“山河四省”并不缺人,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河北省人口7461万,山西省3491.6万,河南有9936.6万人口,人最多的山东省,超过了一亿人口。

但若是分析人口年龄构成,问题就逐渐显现了。全国15-64周岁的人口平均占比为68.55%,除了山西的占比高于平均值外,山东、河南、河北均低于平均值,河南的15-64周岁占比甚至低至63.38%。

这说明三省都出现了青壮年人口比例较低,老龄/幼龄人口占比大的现象。

▲四省人口年龄构成图

更绝望的是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山河四省”的大专以上人口占比为13.4%,低于全国15%的平均线。构成显著区别的,是天津与河北的大专以上人口占比,河北仅为12%,而天津这一数据则高达26%,高出一倍有余。

“山河四省”人口超过三亿,可四省的985/211高校屈指可数,211高校只有四所,985高校仅两所,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仅有的六家高校中,河北工业大学还地处天津。

三亿人在四省内只有六所优质高校可选,优秀考生必然会更多地考虑高校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而这些人才毕业后,即使愿意回到家乡,家乡也并没有太多的岗位接纳他们。

▲卷生卷死都不一定有学上 好不容易卷赢了,回家也不一定有班上

早在五年前,全国高校就开设了新兴本科专业,其中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等等专业,然而“山河四省”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新兴产业体系,网络信息科技、高新科技行业均较为滞后。新兴专业人才即使回到家乡,也没有什么用武之地,要么从事一些基础性的劳动工作,要么进入体制内继续内卷。

如今很多人嘲讽山东人爱考公,但事实上,除了考公外,四省也并没有太多的高薪、高技术工作岗位任人挑选,与之相比,公务员才是上上之选。

“山河四省”里好学校少,高考时就已经出现了优质人才外流,而毕业后,由于四省内的岗位不对口、数量少,导致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年轻人更愿意在北上广等机会多的城市打拼,“山河四省”自然出现了人才流失。

诚然,人口结构性失衡和人才外流导致了四省的困局,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离去的年轻人应该被谴责。每个人都期盼着更好的生活与更多的上升空间,寻求更好的出路无可厚非。

而走出家乡,并不意味着对故乡的不闻不问,一波又一波的网络自嘲玩梗,其背后是四省年轻人对故乡的归属感与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