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形容一个人泥石流什么意思(泥石流什么意思)

形容一个人泥石流什么意思(泥石流什么意思)

“没存在感”的地方方言,不仅全国人民能听懂,老外也知道啥意思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除了在众多的民族中各有各的方言外,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方言。方言代表着一个地方的语言文化,对于大多数方言来说,若不是从小在当地长大,怕是很难听懂了。

但是在我们国内,有一个最没有存在感的地方方言,不仅全国人民能听懂,老外也知道啥意思。

它就是东北话,东北人说话比较俏皮,但是都能让人听得懂,在外地如果我们遇到一个东北人,他根本就不需要刻意去说普通话,其他人就能听懂他说的话,就连一些来到中国的外国人,只要他能听懂普通话,也一样能听懂东北话。

都说东北话魔性,一个传染俩,还有人说,在每个东北人活着的地方,都能长出一个家长,可最招笑的就是,我们东北人一直都觉得自己的普通话嘎嘎标准。因为东北话十分贴近普通话,导致东北人有时也分不清自己“突出”的口音潜伏在哪里。

实际上,同为东北人,在语言上也有城乡差别,无论怎么说,具有东北话特点的土话,在东北各地农村几乎都大同小异。比如干啥说成干哈,同意时回答嗯呐,很多称为老鼻子了,割断或锯断称为噶断。

这些明显的东北方言词汇,对于地地道道的东北人来说,一般是不会弃之不用的,即所谓乡音难改。而东北人不改乡音的原因,也正是东北人对于自己语言的自信,从来就没怀疑过自己的方言不是普通话。

相信只要说起东北话,即便不是东北本地人,也能拽上两句“你瞅啥”、“瞅你咋地”,“你再瞅一个试试”。是不是脑海中已经出现画面了呢?这十分带有喜感的话语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东北话的音调和语气,太让人容易迷失了。

在中国地方的方言里,东北话是股泥石流般的存在,是全国网友快乐的源泉,东北话,是公认的具有大规模传染性的高杀伤力武器,不论是哪儿的方言,碰上东北话,基本全白瞎,不管你是哪儿的人,只要交上了东北的朋友,你的普通话也会被带跑偏的。

即便是外国友人,也能简单地说上几句普通话,这个极具感染力的地方方言,就连老外都表示:太魔性了,哈哈哈哈哈。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而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东北人。东北话素以说着省劲儿和自带画面感而傲视着全国各地方言,一句你在干什么呢直接就是“干哈呢”,字数砍半,以便于在极寒天气快速表达情绪。而经典的七字真言--“你瞅啥,瞅你咋地”立马就能让人脑补一段万字黑帮长文。

形容颜色的更是有“灰不拉几、紫不溜秋、却黑、透粉、哇蓝、撒白”等花里胡哨又具有强烈画面感的词汇,那是相当的魔性,想记不住都难。所以说东北话是中国地方最没有存在感的方言,应该没人会反对吧。

注意!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特点、识别及防范

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地滑,群众中还有“走山”、“垮山”或“山剥皮”等俗称。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

滑坡、泥石流的特点

滑坡的特点是顺坡“滑动”,泥石流的特点是沿沟“流动”。不论是“滑动”还是“流动”,都是在重力作用下,物质由高处向低处的一种运动形式。因此,“滑动”和“流动”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约,即地形坡度较缓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慢;地形坡度较陡时,滑坡、泥石流的运动速度较快。

滑坡、泥石流的识别

(一)滑坡的识别依据

1、地形地貌依据:当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裂缝在近期有加长、加宽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出现了开裂、倾斜;坡脚有泥土挤出、垮塌频繁;上述地貌现象可能是滑坡正在形成的依据。

2、地层依据: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段,其岩层或土体的类型、产状往往与周围未滑动斜坡有着明显的差异。与未滑动过的坡段相比,滑动过的岩层或土体通常层序上比较凌乱,结构上比较疏松。

3、地下水依据:滑坡会破坏原始斜坡含水层的统一性,造成地下水流动路径、排泄地点的改变。当发现局部斜坡与整段斜坡上的泉水点、渗水带分布状况不协调,短时间内出现许多泉水或原有泉水突然干涸等情况时,可以结合其它证据判断是否有滑坡正在形成。

4、植被依据:斜坡表面树木东倒西歪,一般是斜坡曾经发生过剧烈滑动的表现;而斜坡表面树木主干朝坡下弯曲、主干上部保持垂直生长,一般是斜坡长时间缓慢滑动的结果。

(二)泥石流沟的识别依据

1、物源依据: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一定量的松散土、石参与。所以,沟谷两侧山体破碎、疏散物质数量较多,沟谷两边滑坡、垮塌现象明显,植被不发育,水土流失、坡面侵蚀作用强烈的沟谷,易发生泥石流。

2、地形地貌依据:能够汇集较大水量、保持较高水流速度的沟谷,才能容纳、搬运大量的土、石。沟谷山坡陡峻,沟域平面形态呈漏斗状、勺状、树叶状,中游山谷狭窄、下游沟口地势开阔,沟谷上、下游高差大于300米,沟谷两侧斜坡坡度大于25度的地形条件,利于泥石流形成。

3、水源依据:水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局地暴雨多发区域,有溃坝危险的水库、塘坝下游,冰雪季节性消融区,具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流水的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如果一条沟在物源、地形、水源三个方面都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这条沟就一定是泥石流沟。但泥石流发生频率、规模大小、粘稠程度,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已经发生过泥石流的沟谷,今后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

泥石流是怎样形成的

一般有三种形式

1、地表水在沟谷的中上段侵润冲蚀沟床物质,随冲蚀强度加大,沟内某些薄弱段块石等固体物松动、失稳,被猛烈掀揭、铲刮,并与水流搅拌而形成泥石流。

2、山坡坡面土层在暴雨的浸润击打下,土体失稳,沿斜坡下滑并与水体混合,侵蚀下切而形成悬挂于陡坡上的坡面泥石流。

3、沟源崩、滑坡土体触发沟床物质活动形成泥石流。既崩、滑体便发生溃决,强烈冲击并带动沟床固体碎屑物的活动而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来了,如何逃生自救

1、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的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

2、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3、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4、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不同情况下遇到滑坡的应对方式

滑坡发生时,身处非滑坡山体区怎么办?

1、不要慌张,尽可能将灾害发生的详细情况迅速报告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

2、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

一定不要:认为与自己无关,不予报告。只身前去抢险救灾。

正处在滑坡的山体上怎么办?

1、向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并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

2、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

一定不要:惊慌失措,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

驱车从发生滑坡地区经过时应怎么办?

1、注意路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如掉落的石头、树枝等。

2、查看清楚前方道路是否存有塌方、沟壑等,以免发生危险。

一定不要:不探明情况,便驱车通过。刚刚发生滑坡,便通过此地区。

文章来源于网络

校对 |张晨校审| 陈亚莉责编| 李瑶

主办| 九寨沟县融媒体中心

新浪微博 @微九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