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2024年兔年犯太岁的四个属相(属兔2024年刑太岁佩戴什么)

2024年兔年犯太岁的四个属相(属兔2024年刑太岁佩戴什么)

2023癸卯兔年,闰二月,本命年除了“穿红”,还要注意什么?

古代是用干支历来记日子,也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配对来记日子。癸卯就是干支中的一组,排在第40位,前一位是壬寅虎年,后一位是甲辰龙年。

2023是癸卯兔年,卯是十二地支之一,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古人为什么要用动物来代表地支呢?是为了方便老百姓理解和记忆。

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依次对应关系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023年是兔年,属兔的朋友将迎来自己的本命年,每十二年就会遇到一次。但是,要注意近年来流传甚广的干支年起于当年立春,是命理学的观点。传统民俗学中使用的生辰八字算法与历法干支不同,四柱中干支年柱使用立春交节时刻,这种算法仅用于生辰八字的计算,不属于历法,是绝对不能够混淆的。

咱们国家地域广阔,风俗习惯众多,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但是,有一个习俗基本上一致,就是喜欢在本命年的时候“穿红”。比如,像笔者所在地,本命年从年三十晚上开始,就要穿红袜子、红内裤或红腰带等等。那么你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本命年穿红的由来和需要注意哪些?

本命年穿红是民俗中的一种说法,在民俗中认为,属相十二年才一轮回,这不仅是吉祥喜庆的事,还是“犯太岁”的坎年。

在民俗中有“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说法。这太岁听起来就不好惹,其实,太岁是咱们古代天文学中假想的岁星,又称岁阴或太阴,在上古时期,人们以岁星每年运行一个星次来纪年。

在民间有说太岁是道教体系中当年值班年神的说法,据说能够掌管着世间的凶吉。在《渊海子平》中记载:“太岁乃年中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则凶。”

按民俗中的说法,本命年往前推六年称为“对冲”,就是“冲太岁”,出生年份往前推三年的生肖就是“刑太岁”,往后推三年的生肖就是“破太岁”,都可以称为是“犯太岁”。 我们可以看看2023年,值太岁就是生肖兔,冲太岁是生肖鸡,刑太岁是生肖鼠,破太岁是生肖马,害太岁是生肖龙。

在过去民间老百姓对这种说法是深信不疑的,认为人在本命年会遭受侵扰。甚至,有些人会在立春这天“躲春”,以免和其它犯口舌争吵。而有些人认为“穿红”可以克太岁,于是就有了本命年“穿红”的习俗。

当然,这只是民俗中一种说法,和其它的都没有关系,当真不当真就当权且一听!

这种过本命年的习俗也是由来已久的,起源于辽代的契丹人,那个时候的契丹人是用生肖来纪年的。在他们看来,本命年就是他们的再生礼,会有一些仪式在里面,感恩自己父母的养育。

传到汉族这,我们就选择红色来辟邪,比如,像扎红腰带等等。当然,红色也代表着吉祥和顺利。

其实,本命年穿红,只不过是讨个吉利,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现在人们的认知提高了,虽然不在相信能够辟邪什么的,但是还是想在本命年讨个吉利,很多人还是会“穿红”。

二、2023年闰二月

有些人容易把闰年和闰月搞混了,其实,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历法,概念也不一样,别整混淆了。

闰年指的是公历,按规定每4年设一闰年,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了解的那样,凡公历年数能被4除尽的年份为闰年,这样的年里,2月份有29天,一年大约有366天。如果,除不尽的年份为平年,一年大约有365天,2月分有28天。因此,按这个方法能够算出来,2023年是公历平年,全年长度为365天。

闰月指的是农历上的说法,既不是公历也不是阴历。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也就是

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每个月大约有29.5天,没有闰月的年,全年长度为约为354天或355天,比太阳回归年(公历)一年少了11天左右。

历法学家为了使农历年的长度和公历年的长度接近,采用“置闰”的方法来调整,也就是闰月会在每19个农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全年长度约为384天或385天。为什么是19年?因为,19个农历年和19个公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

2023年为什么是闰二月呢?

闰哪个月是和二十四节气有关,农历历法规定,凡是没有“中气”的农历月份一律不能单独成为一个月,只能作为这个月的“附月”,沿用这个月的名称,也就是我们说的闰月。

什么是“中气”呢?二十四节气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月初的为“节“,月中的为“气”,两者相间排列。例如,立春是正月节气,雨水为正月“中气”。

农历癸卯兔年二月只有惊蛰一个节气,中气春分跑到下一个月去了,按农历历法规定,就要闰一个月来保持原有的中气。因此,2023年是闰二月。

总之,闰年和闰月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要弄混淆了。

2023年是闰二月,农历癸卯年,全年长度384天,起止时间为2023年1月22日(大年初一)-2024年2月9日(除夕夜),闰二月。由于该年闰月,所以在农历的1年里有2个立春。故称为“双春年”。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孩子被小动物咬伤,是否需要打狂犬病疫苗?弄清这3件事后再决定

2010—2020年这十年间,山东省报告了4141例狂犬病病例,死亡率100%,其中91.4%的病例在暴露1周内死去。

狂犬病超高的致死率,让很多新手父母带孩子出门时,遇到迎面走来的猫猫狗狗时,难免心有余悸。为此,不少带娃的父母与养宠物的家庭时常会产生冲突。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关于狂犬病,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一、被哪些动物咬伤需要打狂犬疫苗?

我国感染狂犬病的病例,大部分都是被感染了狂犬病病毒的狗咬伤所致。

但其实所有哺乳动物都有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特别是食肉目(如猫、狗、狐狸、雪貂、臭鼬、猪等)和翼手目动物(如蝙蝠)都属于狂犬病病毒的易感动物。

因此,家长在带小朋友的时候,需要注意尽量不要近距离接触上述这些动物。

如果被它们咬伤皮肤,或舔舐了开放性伤口、破损皮肤,需要尽快用肥皂水清洗后,前往疾控中心注射狂犬疫苗。

有的家长留言问如果被老鼠咬伤、被鸡鸭鹅之类的动物啄伤、被蛇或兔子咬伤是否需要打狂犬疫苗?

根据目前的医学观察和研究,以上这几类动物本身不会感染狂犬病毒,也不会传播相关病毒。万一发生咬伤时,可以不打狂犬疫苗。

总结一下,如果被狂犬病毒易感动物抓伤或咬伤,原则上需要注射狂犬疫苗,具体是否需要注射,需要视接触深度和受伤情况确定;除易感动物以外的其他动物造成的抓咬伤,可不打狂犬疫苗。

二、小动物打过疫苗了,孩子被咬后还需要打疫苗么?

由于狂犬病疫苗注射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抗体,这个时间通常在14天左右。为了让小动物持续产生抗体,在接种第一针后需要每年加强一针才能维持抗体水平。

如果不知道小动物的狂犬疫苗接种了多长时间,是否已经产生抗体,或小动物注射狂犬疫苗的时间已经超过1年,抗体的保护作用可能已经失效。

此时发生抓咬伤,孩子就有感染病毒的风险,建议还是尽量接种。

除此之外,小动物本身需要注射的疫苗种类也比较多,比如猫需要注射猫三联,狗需要注射犬三联。

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在外面接触的小动物的免疫史,无法确认是否注射狂犬病疫苗,受伤后就需要尽快接种。

若是自己家里养猫猫狗狗,对免疫情况比较了解,在狂犬疫苗免疫期内,发生抓咬伤,可以不打狂犬疫苗。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给宠物注射狂犬疫苗后,应该在抗体产生期内,认真观察孩子和宠物的互动。

同时,在宠物注射狂犬疫苗半个月后,应该带宠物去测量抗体水平,确认宠物体内已经产生病毒抗体后,再放宽孩子和宠物的接触。

三、哪些情况不需要打狂犬疫苗?

前面我们提到被鸡鸭鹅鱼鼠蛇兔等动物咬伤,或家养宠物按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并已经产生抗体的情况下,可以不打狂犬疫苗。

由于狂犬病毒只能通过人的黏膜、破损的皮肤或者开放性伤口才能进入人体。如果暴露的皮肤完整,是不会被传染上病毒的。

按照《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 年版)指导,人和动物的接触导致暴露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I类暴露不需要接种疫苗,Ⅱ类和Ⅲ类暴露则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暴露的定义与分级》(2016年版)

其次,如果孩子是被没有与外界接触过的、没有感染狂犬病毒可能性的动物(比如从来没出过门的猫)抓咬伤,可以不用接种。

此外,如果孩子在 3 个月内已经全程接种过狂犬病疫苗(5 针或 4 针),或全程进行过加强接种(2 针,间隔 3 个月),也可以不用重新接种。

喜欢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但狂犬病一旦发作,100%的致死率让很多家长不敢让孩子和小动物接触。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狂犬病,让各位爸爸妈妈在遇到意外时,冷静处理,不再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