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飞鸽传书的意思现代解释是什么(飞鸽传书的意思)

飞鸽传书的意思现代解释是什么(飞鸽传书的意思)

“飞鸽传书”究竟是小说家言还是真实可行?古人真的用它送信?

(飞鸽传书到底是小说家言还是真的可行,古代有飞鸽传书的例子么?)

现在科技发达,通讯手段多种多样,就算人们有千里之遥,什么电话、视频、语音,种种手段可谓层数不穷,写信?这是上个世纪的事儿了吧?

但这要是在古代可就成了老大难问题了,毕竟那时候可没有什么手机电话,就算是送信也得靠人的两条腿,官府还好说,朝廷为了及时接收紧急军情设置了五百里加急和八百里加急,而普通老百姓呢?估计只能求在外经商的人托话或带个口信了。

(连电视剧《甄嬛传》里也有飞鸽传书)

不过除了驿站外,我国古代还有另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飞鸽传书,大家对这应该很熟悉吧?在电视剧、电影里古人把写好的信件放在竹筒里绑在鸽子腿上,然后将鸽子放走,当镜头切换后这鸽子已经扑棱棱到达目的地,消息已经及时传递到了收信人手中。而且不光是咱们现代的影视作品有所提及,古代的话本小说、现代的武侠小说里侠客们都是通过鸽子来传递信息。

(在武侠小说里,飞鸽传书是侠客们传递信息的必要手段)

比如话本小说《大明开国英烈传》中就提到“待白鸽飞起为号,便宜发动,并力夹攻”,《笑傲江湖》恒山派遭到嵩山派偷袭时,“定静师太将薄绢书信卷成细细的一条,塞入一个小竹筒中,盖上了盖子,再浇了火漆,用铁丝缚在鸽子的左足上”,除了使用了竹筒还加上了火漆,保密性可谓大大增强。

不但如此,在武侠小说里信鸽还形成了现在快递网点一样的复杂系统,比如说欧阳克用“飞鸽传书,一站接一站的将讯息自中原传到白驼山”,除了欧阳克,就连尼姑众多的恒山派在全国各地设有网点,“鸽儿到苏州白衣庵换一站,从白衣庵到济南妙相庵又换一站,再在老河口清静庵换一站。四只鸽儿接力,当可送到恒山了。”定闲师太在恒山足不出户,但对武林人士了如指掌,固然有老师太谨慎细致的性格特点,这鸽站作为情报点同样功不可没。

但飞鸽传书到底是小说家言还是真的可行?在电视上我们就光看到信鸽被放走,它真的能够飞到目的地?古人是否真的使用过飞鸽传书这一办法呢?

(妇好墓中的玉鸽子,说明早在商朝人们就已经对鸽子有所了解)

讲飞鸽传书,咱们先来讲讲古代的鸽子。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数千年养鸽历史,早在商朝时期就出现了鸽子的相关艺术形象,在河南殷墟出土的妇好墓中就有一件绿玉雕琢而成的鸽子,可见数千年前的商朝,古人们就已经饲养鸽子。而关于鸽子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礼记》:“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郑玄给这几种动物做了解释,六禽包括雁、鹑、鴳、雉、鸠、鸽,说明在商朝嘴馋的中国人就开始把鸽子当成美味佳肴享用了......

(西汉石鸽,在汉魏时期,鸽子已经成为了祥瑞的象征)

根据《畿辅通志》记载,鸽子还救过汉高祖的命:“项羽引兵追汉高祖,避井中。有双鸽集井上,追兵不疑,因得免。”这事儿不见于史书,咱们也无法考究其真假,不过从汉朝开始,鸽子成为了美好的象征,成为“祥瑞鸟”,比如在《宋书·符瑞》中就记载了:“晋武帝太始二年六月壬申,白鸽见酒泉延寿,延寿长王音以献”。由于鸽子通体雪白且长得灵巧可爱,所以被统治者们当成了象征着王朝兴盛的吉祥之物。

(唐玄宗给鸽子取了非常风雅的外号)

不过和咱们现在不同,汉朝时期鸽子并不以信使的形象出现,人们主要通过用鸿雁来传递书信(所谓“鸿雁传书”是也)。时间来到唐朝,通过多年对鸽子的驯养,唐朝时期的驯鸽技术十分成熟,除了专门饲养用来食用的鸽子外,古人还训练鸽子来搏斗(有点斗鸡的意思)、放鸽祈求长寿等活动,比如说元稹就有“静里已驯鸽,齐中亦好鹰”的诗句,可见驯养鸽子已经成了人们用来消磨时间,休闲玩耍的重要内容。

就连唐明皇也嗜好养鸽斗鸽,《陕西通志》中就有“鹁鸽,唐明皇呼为飞奴”、“明皇宫中养鸽,号日半天娇”等记载,玄宗还给鸽子们起了“飞奴”、“半天娇”等优雅的名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连尊贵的皇上都玩鸽,民间对驯养鸽子更是蔚然成风,可能在偶然间人们发现部分种类的鸽子有“导航”、“归巢”的能力,于是对此加以筛选、优化和培养,于是在唐朝就成功出现了使用鸽子来传递信息的记录。

(张九龄是我国首位明确记载使用飞鸽传书的人)

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就有这样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也就是说大唐名相张九龄家里是个养鸽专业户,所以从小张九龄就掌握了如何训练信鸽等技巧,长大做官后如果需要和长辈们书信往来时只要把信系在鸽子脚上即可,张九龄还给信鸽起了个外号叫“飞奴”,不过好像玄宗也给鸽子起了一样的外号,是您两位心有灵犀,还是有一位盗用了他人的版权?

(波斯人也很早就就掌握了驯化鸽子的技巧,并利用鸽子来送信)

同一时期波斯人也在利用信鸽送信,《酉阳杂俎》载:“大理丞郑复礼言,波斯舶上多养鸽,鸽能飞行数千里,辄放一只至家,以为平安信。”可见波斯人也很早就掌握了鸽子的特点,并利用鸽子来送信报平安,与陆地不同,大海茫茫,鸽子能够横跨千里,真是最完美的送信使者。比《酉阳杂俎》更早的《唐国史》也有记载鸽子的事儿:“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安南、广州。师子国舶最大,梯而上下,数丈皆积宝货,至货、至则本道辐辏,都邑为喧阗。有番长为主人,市舶使籍其名物,纳船脚,禁珍昊,商有以欺诈入牢狱者。船发,海路必养白鸽为信,船没则鸽归”。在这里鸽子扮演的是个不太讨好的角色,由于通讯不方便,所以海船上都会带着一只鸽子用来传递消息,不过鸽子传递的消息比较特殊:如果是鸽子回来,说明船只已经沉没,船上的海员们已凶多吉少。

(在宋朝时,百姓们对信鸽的使用再次迎来高峰)

到了宋朝时期,信鸽通讯被越来越多人认可,并逐渐在各种信息传输方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宋朝事实类苑》就记载:“今人驯养家鸽通信,皆非虚言也,携至外数千里,纵之,辄能还家。蜀人以事至京师者,以鸽寄书,不旬日皆得达,及贾人舶船浮海,亦以鸽通信”。鸽子竟然能从四川飞到开封,这横跨距离可真是了不得,要是换人走那不得走到猴年马月?这也就难怪人们为什么青睐用鸽子来送信了。

(此时可以回答本文问题,飞鸽传书的确存在,而且在古代应用广泛)

这等于是回答了上文的问题,在古代不但有飞鸽传书,而且还很流行,毕竟普通百姓不可能享受到“八百里加急”的待遇,靠别人带口信效率又太慢,相比之下信鸽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能够送达的距离长,即使是数千里外也可以准时送到,其次送信速度比起其他媒介要快上许多,而且成本极低,所以飞鸽传书逐渐发展为民间通讯最常见的手段。

据说宋高宗也有驯养鸽子并放飞取乐的爱好,有爱国的太学生写诗讥讽“万鸽盘旋绕帝都,暮收朝放费工夫。何如养取南来雁,沙漠能传二圣书。”意思就是您父亲和哥哥被金人掳去当奴隶,母亲、姐妹被异族人肆意,你不想着怎么收复失地,迎回亲人,反而每天沉溺于放鸽子玩,真是毫无廉耻之心!写诗的人是痛快了,但这样光明正大的打皇帝脸,不知道小心眼的赵构会怎么收拾他。

(飞鸽传书除了在民间流行,军方也迅速吸收应用)

信鸽送信的模式不但在民间大行其道,就连军方也直呼“真香”,南宋大将张浚去部下曲端处视察,兴冲冲到了军营后除了曲端外空无一人,这让张浚非常奇怪,你们军营难道就只有你这个光杆司令?曲端不慌不忙地将所统帅的五支军队的花名册送上,并询问张浚您想检阅哪只部队?张浚随便点了其中一部后,曲端打开笼子放出一只鸽子,鸽子飞走后没过多久这支部队的士兵全副武装飞速赶到,这让张浚大为吃惊,于是他说:“我要看看你全部的军队”,于是曲端将其他四只鸽子也放了出去,顷刻之间这五支部队全部集齐,只见将士们军容齐整,甲兵整齐,士气高昂,让张浚大为高兴,大大的夸奖了曲端一番。

(从曲端军营士兵们的表现来看,信鸽传递命令已经成为将士们习以为常的事儿)

从曲端的举止来看,他所放飞的鸽子全是训练有素的信鸽,它们分别携带着集合的命令,当各部队收到鸽子带来的消息后急速赶至军营。

(好水川一战,宋军惨败,而鸽子是西夏取胜的关键因素)

您别看宋军使用信鸽如此娴熟,其实这都是惨痛教训所换来的。早在北宋时期,西夏就利用了信鸽报信的这一功能大败宋军。庆历元年,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大举攻宋,他亲自率领数万大军深入宋朝腹地准备和宋军主力决战,而这时候宋军主帅韩琦在高平巡边,听说李元昊大举进犯,连忙派遣大将任福领兵两万前去抵御,为了保证战争的顺利,韩琦还面授机宜,要任福绕到西夏军背后,能战则战,如果不能战则据险设伏断其后路,李元昊孤军深入补给必然不足,此时只要和他消耗,西夏军必败!所以韩琦再三叮嘱严令任福不得意气用事,并说“苟违节度,虽有功亦斩。”

(鸽子在空中盘旋飞舞,远处的西夏部队知道宋军中计,四面合围几乎将宋军杀的全灭)

但韩琦千说万说,任福依然没往心里去,西夏军与宋朝军队稍一接触便溃不成军,尝到甜头的任福率军急追,一直追至六盘山下的好水川,好水川山谷环绕,只有当中一条道路可通,要是将两边路口堵死......

为了避免宋军觉察,诈败的西夏军队和宋军保持着数里的路程,只等宋军中埋伏后一举歼灭,但是要怎么判断宋军中计了呢?鸽子就发挥了重大作用。那头扎进西夏口袋阵的北宋军队还不自觉,在赶路过程中士兵们在路旁捡到了几十个银制盒子,士兵们在惊疑之下将盒子打开,只见数百只鸽子从盒中飞跃而出,这些鸽子的脖子上都挂有铃铛,它们在北宋军队上空盘旋飞舞,铃铛声也响彻四方,远方的西夏军队收到鸽子的信号后知道宋军已经中伏,于是在李元昊的带领下从四面八方对宋军进行了夹击,宋军将士们身处谷底,西夏军队居高临下占据极大优势,这一仗宋军几乎全军覆没。噩耗传到东京,“关右震动,仁宗为之旰食”,自此以后西夏割据已成定局。

(即使是在一战或二战时期,鸽子作为通信媒介依然活跃在战场上)

即使到了现代,科技水平较之以前大大进步,部队之间有了电报等先进的通讯手段,信鸽通讯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毕竟即使是无线电也存在着携带困难、没信号失灵等情况,而在这种极端条件时鸽子送信就成了唯一方式。而且相比起无线电容易被破解,信鸽被截获的可能性更小而且更安全,所以在一战二战时期还能看到鸽子活跃的身影,印度更是在21世纪以后才取消信鸽通信,您就知道鸽子为我们带来多大的贡献!

看到这咱们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我们的祖先仍然可以根据动物的习性为人所用,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便利,这真是实实在在的黑科技啊!

飞鸽传书

(网络图片)

1977年,我调到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宣传科工作。宣传科的工作面广事多,需要起草各方面的材料,时而编写国际形势教育材料,时而是国内经济形势报告、民兵教育宣传材料、计划生育宣传材料、物价教育宣传材料等等。在这样环境中,我熟悉了各种文体的写法,拓宽了知识领域,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工作能力。

那时,我和副科长老赵经常联合给石家庄日报写小评论。我写稿快,但比较粗糙,副科长心细,写文章有深度,我们俩配合得很好。往往是我们想好了一个题目,我以最快的速度写出初稿,副科长修改定稿,发给报社,很快就给刊登,每月经常有三四篇稿子见报。一次报社王总编跟我开玩笑说:“报纸上都是你们写的文章了!”我说:“你登稿时随便换个名字不就行了嘛!”

我还时常接受一些临时任务。记得有一次,市委在一宫礼堂开大会,具体什么内容忘记了。需要有工人、农民、科技人员等各方面代表作大会发言,他们的发言稿几天前就由市委办公室和宣传部分头起草定稿,就等着下午三点正式开会了。就在这时,领导临时决定,还需要加一位学生代表发言,起草任务交给宣传部。宣传部又确定由我起草,由一位张副部长初审修改,由市委于副秘书长把关定稿,然后交给学生发言。

这时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多,学生代表好找,很快就确定了。起草任务还有三个多小时,我急忙开始熟悉会议精神,领会对学生代表发言的要求,然后开始动手起草。于副秘书长跟我挺熟悉,还特意关照我,不要着急,写好了再交稿。那时写稿没有电脑,完全是用钢笔在格纸上书写。多亏了平时的知识积累,我很快就在下午一点多钟写好了2000字的初稿,交给了副部长,副部长简单修改后交给副秘书长,这时参加大会的人员已经陆续入场了。副秘书长很快修改定稿,在会议正式开始前交到了学生手里。

学生代表是个女生,人很聪明,拿到稿子熟悉了两遍就上了台。我在后台紧张地盯着学生发言,生怕她出什么意外。看来这个学生是经过一些场面的,自然而流利地完成了大会发言,直到她念完最后一个字我才放了心……

第一位训练鸽子,传递书信的是谁?飞鸽传书到底怎么来的

电视剧《清平乐》一播出,古色古香有质感的画面立刻让人感觉,这就是历史的味道。这部剧尽可能完整地展现了宋仁宗的一生,宋仁宗在位时期的几件大事也成为电视剧中几个重要节点。这其中就包括好水川之战。

剧中的好水川之战,宋军惨败,主将任福自尽。历史上的好水川之战,情况更加惨烈,主将任福万万想不到,是鸽子将他送了命。

《宋史·夏国传》中对好水川之战有这样的记载:“怿为先锋,见道傍置数银泥合,封袭谨密,中有动跃声,疑莫敢发,福至发之,乃悬哨家鸽百余,自合中起,盘飞军上。于是夏兵四合……宋师大败”。

这段话就指明了,是任福看到路旁的箱子里有动静,将箱子打开,从里边飞出一百多只鸽子,在宋军头上盘桓。这样一来就暴露了它们的位置,最终导致了全军覆没。

事实上这是我国历史上现今可考的鸽子用于军事的第一例。然而这里的鸽子也不是所有古装剧里传书用的,它们只是起到了一个发信号的作用。

现在的古装剧,里边总有一个飞鸽传书的镜头。埋伏在哪家府上的密探用飞鸽将消息传给自家主子;大军对阵,鸽子飞过来给一方将领带来最新情报;凡是古装剧,必定会出现这个镜头。我们还觉得本该如此啊,不拿鸽子传拿什么传?

我们就从3000年前的古代中国,看看历史中的飞鸽传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当时用来传递什么消息?鸽子为什么能来往两地传递书信?鸽子自带的“导航系统”给现代科技带来了哪些灵感?

历史回溯到3000年前的殷商时期,鸽子就已经在人类生活中出现了

历史考古总能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不断刷新着我们对古代历史的所知。我国饲养鸽子的最早时期,由隋唐提前到汉,又由汉提前到殷商。

在三门峡妇好墓出土了殷商玉鸽,正是一只体态丰满的食用鸽,这件玉鸽的出土直接将我国鸽子的饲养拉到殷商,证明了我国饲养鸽子的历史至少已经有3000年。

最早的文字记录,就要追溯到西周了。《五经》中的《礼记》,《周礼注疏》卷四载:“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汉人郑玄注:“六禽:雁、鹑、鴳、雉、鸠、鸽。”说明周天子的菜谱里就有鸽子这一道菜。

这个时候的鸽子并不会用于传书,一来是没有史料记载,二来我们可以想一下,那个时代连纸都没有,让鸽子怎么“传书”,一个竹简鸽子带着飞都飞不动。有人说可以用布啊,但是那个时代布料多厚啊,一块布上又能写几个字。

战国时期对鸽子也有记载,《越绝书》:“蜀有花鸽,状如春花。”可以看出到这个时候人们对鸽子的了解还是欣赏外形和可以做菜这两点。

然后时间就来到汉代,1984年,我国在四川芦山县芦阳镇发掘了一座汉代古墓。墓中出土的“陶楼房”,山墙上发现了一个鸽舍,舍内有两只鸽子。经文物部门鉴定,这被认为是汉代民间饲养传信鸽的实物证据。

这个时候说饲养传信鸽,最起码有了物质基础——造纸术。西汉就已经发现了古纸片,东汉蔡伦造纸让纸得到了广泛运用。这种情况下古人才可能会想到把纸片绑到鸽子身上让它传信。

真正意义上的飞鸽传书来了——从隋唐时期开始

真正意义上的飞鸽传书,应该是发生在隋唐时期。从隋唐之后飞鸽传书传的主要是两个信息:

日常通信,表示联络感情;军事信号

最早有史料记载的,是唐代的《开元天宝遗事》:“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

也就是说,张九龄年少的时候往家里养了一群鸽子。每次跟他亲朋好友传个信的时候,就写纸上绑鸽子腿上,然后鸽子就往他亲朋好友家送信去了。

这段文字可以直接证明张九龄是现在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训练和使用飞鸽通讯的人。张九龄还给这些鸽子起了个名字——“飞奴”。

在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里有记载:“鸽,大理丞郑复礼言,波斯舶上多养鸽,鸽能飞行数千里,辄放一只至家,以为平安信。”由此,有学者认为唐朝用飞鸽传书是受了波斯的影响。

但是不得不承认鸽子在唐朝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发展时期。

唐人不仅喜养鸽,为鸽作诗,作画也非常流行。唐代诗人王安石、白居易等人均有写鸽子的诗词。花鸟画家边鸾的《梨花鹁鸽图》、《木笔鹁鸽图》、《写生鹁鸽图》、《花苗鹁鸽图》等均有传世。

《梨花鹁鸽图》

将飞鸽用于军事的记载是在宋朝史料中发现的,文章开头我们已经介绍了飞鸽在夏宋好水川之战中的重要作用,另一个明确记载在《齐东野语》。

《齐东野语》“按视端军,端执挝以军礼见,阒无一人。公异之,谓欲点视,端以所部五军籍进。公命点其一部,于廷间开笼纵一鸽以往,而所点之军随至,张为愕然。既而欲尽观,于是悉纵五鸽,则五军顷刻而集,戈甲焕燦,旗帜精明”。

时任川陕宣抚使的张浚前去视察泾原统制曲端的军队,到营地却发现空无一人。要求集结兵马时,曲端放出鸽子,士兵收到鸽子就回来集合。“五军顷刻而集”说明了这种方式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太多。

但是注意这里用的鸽子都是传递信号,好水川之战,鸽子就代表“有敌军”,曲端飞鸽,就代表“快回来”。为什么军事上没有用来传递情报呢?这主要还是因为飞鸽传书的不稳定性。最简单的例子,鸽子飞着飞着被人射下来了,一封家书没什么事,可要是军事情报那事不就大了嘛!

随后一直到明清时期,养鸽文化不断发展。清代张万钟著《鸽经》,里面详细介绍了鸽子的生活习性、花色种类、《飞放》部分的传书鸽的介绍、《翻跳》部分可用于杂耍翻飞的空翻鸽、历史典故和诗词歌赋。这是我国可知的最早一部记录鸽子的专著。

可见从古代飞鸽传书确有其事,隋唐时期古人就已经发现了鸽子身上的某些特性,利用鸽子身上的特性传递信息。那小小的鸽子有什么本领能够让它们来往传书呢?

飞鸽传书的原理——鸽子身上到底有什么秘密

在了解为什么能飞鸽传书之前,我们要先清楚两点:

不是想让鸽子飞哪鸽子就能飞哪;鸽子的传书分为单向传书和双向传书,也就是说在两地之间只能单向飞一次或者飞个来回;

古人在饲养鸽子的过程中,发现了鸽子的“归巢性”,也就是说鸽子很恋家,而且它们有种特殊的能力,不管飞到哪里都能找到回家的路。古人正是发现了鸽子的这种特性,再加上鸽子飞行速度总比当时的马跑的快,因为对鸽子加以训练,就有了飞鸽传书。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飞鸽传书只能在两个固定地点。鸽子认家,人们出行时把鸽子带走,需要传信时放出,鸽子自己会找回家,顺便把信带回去,并不是想让鸽子去哪个地方送信鸽子就去的。

而双向往返则需要人为训练了。通常是白天把鸽子带到一个地方吃饭,晚上把鸽子带到另一个地方睡觉。这样让鸽子形成了反应,就会双向传书了。

当时张九龄人在长安,母亲在广东,通过鸽子互相送信,在当时被传为一段佳话。这仅仅用一个归巢性肯定是解释不了为什么鸽子能飞越半个中国不迷路平安到家的。

这在古代是解答不了的问题,在现代,科学家们给出了几个猜测:

对地球磁场的感应很灵敏。科学家做了很多鸽子与磁场的实验,发表在《斯普林格自然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报告表明地磁场的时间波动会影响鸽子的整个归巢飞行,磁性因素不仅影响开始,而且在整个归巢飞行中仍是鸽子航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力感知。鸽子用对其鸽房附近重力场的记忆来给自己指路。本能记忆。鸽子对家的方向的本能和记忆路线。嗅觉导航。在陌生气味中对家的气味的追寻。相关研究通过“嗅觉激活假设”,实验得到的数据证明了这一说法。

现在最主流的观点还是认为地球磁场是鸽子自带“导航系统”的关键,同时人们根据鸽子对地球磁场的反应,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多的灵感。

鸽子自带的“导航系统”给了人类多少灵感

自然界的动物身上有太多人类解释不了或者做不到的事,它们的力量、速度、特殊的交流方式等等,都值得我们去探究。虽然在这些事情上人类自身比不上这些动物,但是人类进化出了比它们发达多了的大脑。动物身上的优点,人们都可以转化加以利用。

飞机、雷达、声纳、吸盘、胶带等等,都是人们通过动物受到启发发明出来的。对于鸽子这种神奇的特性,科学家们的猜测实验也给了人们更多的灵感。

无人机集群系统。基于鸽群的智能行为,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小组参与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中进行研究;通过地磁导航对生物学机制,生物行为学的研究探索;磁性门控仿生人工纳米通道。可对生物学或医疗保健应用相关的电子设备的研究做出重大突破;

与此相关的研究还有很多,对于鸽子为什么自带“导航系统”,也是需要人们进一步去研究论证的。搞明白这个原因,我们的科技也一定能更进一步。

如今鸽子代表的是和平,通信技术的发达也不再需要鸽子来回奔波传信。但是鸽子从隋唐开始的历史时期里,传信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也是人们利用它的优点和它们自身的适应带来的相处的平衡。我们现在与动物之间,应该积极地去寻求这种平衡点,与动物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