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上一个闰十二月是哪一年(闰十二月是哪一年)

上一个闰十二月是哪一年(闰十二月是哪一年)

节令之美·腊月|踏“进”腊月门 年味“飘”起来

一进腊月就是年。12月23日进入农历十二月,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腊月。随着腊月的到来,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那么,农历十二月为何叫腊月?有何习俗?听听民俗专家怎么说。

海报制作:方金洋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萧放介绍,我国农历的十二个月都有各自的雅称,充满诗情画意。其中,农历十二月俗称为岁尾,有腊月、冰月、梅月、严月、丑月、大吕、季冬、末冬等雅称。

在我国远古时代,“腊”本是一种祭礼。在商周时期,人们每年依照时令举行春、夏、秋、冬四次祭礼,祭祀百神和祖先,其中尤以岁末冬祭规模最大,也最隆重,人们将冬祭百神称为“蜡祭”,将岁末以猎获的野兽作为牺牲祭祀祖先称为“腊祭”。后来蜡祭、腊祭合一,人们统称腊祭。腊祭相当于后来中国人的大年。

海报制作:方金洋

由于腊祭活动常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将举行冬祭的这一天称为“腊日”,但腊日当时并不固定哪一天。汉代以冬至作为确定腊日的时间基点,选定冬至后的一个戌日为腊日。在西汉前期,腊日在冬至后第几个戌日,尚不确定。汉武帝颁行《太初历》之后,确定在冬至后的三戌为腊日(闰岁为第四戌)。自南北朝开始,据传腊祭之神有八种,于是腊月初八便成了固定的祭日——腊日,俗称腊八节。

萧放表示,腊日的祭祀作为古人的“岁终大祭”,不仅仅是向神灵和祖先表达感恩、期盼来年的风调雨顺,更是装点了古人平淡而又乏味的严冬生活,让他们在寒冬中依然体会到火“腊”的幸福。

海报制作:方金洋

进了腊月门,也就开始有了年味儿。“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首民谣《腊月歌》“唱”足了腊月里的各种民俗大戏。

“过年,对中国人而言是隆重而不可轻怠的。人们盼年、忙年、备年,感受着年的味道,期盼着亲人的团圆和家庭的美满。”萧放说。

记者:周润健

来源: 新华社

今年是闰二月,有没有闰正月,或者是闰三月?为什么?

农村老人说“百年难逢双春闰二月”,而今年就是这样特殊的年份。

很明显这样的说法是有点夸张的,双春年并不稀奇,一般19年就有7个双春年,但是闰二月却不好说了。

有些年份可能真的是一百年也难得遇到一次,可是在21世纪出现的频率还算高的,上一次是在2004年,而这一次是在2023年,下一次就是2042年了。

不过到了后面闰二月出现的频率就越来越低了,在25~28世纪中每世纪各出现一次闰二月,而到了29~30世纪、36~38世纪、40~44世纪则都是没有闰二月的。这不就是百年难逢闰二月吗?

所以我们现在能经历闰二月,也是一种幸运。

那既然有闰二月,有没有闰正月,或者是闰三月呢?如果有闰正月,是不是就可以过两个春节了呢?这样岂不是很爽!

答案是肯定的,在一年的这十二个月份中都是有相应的闰月的,只是出现的频率高低不同而已,像闰正月、闰腊月是最罕见的。

小编查阅了一下相关的资料,发现在人类的历史上闰正月出现的次数少得可怜,其中在18世纪到22世纪一次都没有出现过,上一个闰正月的出现还是在17世纪的1640年。

而下一个闰正月则要等到23世纪的2262年,估计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也都是没有机会经历了。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是有两个正月,但是当年也只是过一个春节,也就是在前面一个正月过年,而闰正月是不过年的。

这个就和闰月出生的人,过生日都是过前面一个,而不是一年过两次生日。或者是闰月出生的人,非要等到下一个闰月才过生日,这样的话有的人一生也不能过生日了。

但是需要说明的,既然有闰正月,肯定也有闰十二月份的,只是它也很罕见。其出现的年份分别是在1430年、1517年、1525年、1536年、1574年、3358年、3472年等等,其中离我们最近的是1574年,但距今也已经过去了449年了。

不过和闰正月有所不同,闰十二月出现的年份,过年是在后面一个闰十二月,而不是在前面一个十二月份。这是因为农历的腊八节、小年、除夕都是属于“腊月”的节日,而腊月就是指一年中最后一个月。

再来看看闰三月,它出现的频率还算好了。

有时候是每隔19年(如1936年、1955年)出现一次,有的时候是11年(如1811年、1822年)出现一次。甚至也可能每隔8年(如1708年、1716年)就出现一次了。

上一次闰三月的出现是在1993年(癸酉年),笔者的堂妹就是当年闰三月出生的。而下一次则是在2031年了,也要不了几年了。

其实查看历年的日历数据,可以发现在12个月份中,一般四、五、六、七和八月出现闰月的频率较高一些,而像闰十二月、闰正月、闰二月出现的概率低得多。

比如在公元1821年到2020年的200年有74个闰月,其中闰正月、闰冬月、闰腊月一次也没有,而闰五月最多,达16次。

那这是为什么呢?闰月又是如何出现的呢?

实际上之所以会出现闰月,并且不同年份闰月是不一样的,这根本的原因在于阴历和阳历周期不同造成的,也就是太阳和月亮相对地球转动的周期不是整天数造成的。

比如我们常说的阴历,它是以月球的盈亏变化为周期制定的历法,其长度是29.53日(29天12小时44分2.9秒),称为一个“朔望月”。为了方便就取整数,其中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

同时阴历的长度比阳历365.2422日少10.88天(大约11天),平均下来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一年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这样只要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

而且阴历是没有季节意义的,就是它不能反映出四季的变化。自然是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因此为了考虑全年的寒暑节气,古人就把24节气也加入到阴历中,混合而成了另外一种历法“阴阳合历”——农历。

并且为了使得农历和阳历在季节上合拍,祖先就用了“增设闰月”的方法来调整,因为19个回归年的总天数与19个平年加上7个闰月的总天数基本相等,所以古人就规定了每19年中增加7个闰月,而有了闰月的年份,农历一年中是13个月共计383天。

那么,有闰月的年份,具体应该闰哪一个月呢?

这也确实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古人通过长期的实践,就想出了“不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的计算方法,这也是早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就开始采用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它是说如果一个月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那它就是上一个月的闰月。

因为古人把一年划分为24个节气,其中12个月里各有两个节气,并且前一个叫“节气”,后一个叫“中气”。比如在正月份前一个立春是节气,而后一个雨水就是中气。后面也是以此类推的,节气和中气间隔排列分布的。如果正月只有立春,而没有雨水,那么当年就闰十二月份。

不过两个节气或者是两个中气之间的长度都是30.5日,而阴历历月平均约只有29.5日,因而每月中节气所在的日期必然会较上一个月推迟1—2天。

这样循环往复的话,就会有一个月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这样的月份就是上一个月的闰月。

之所以在冬季闰月出现的概率要低于夏季所出现的闰月,这是因为冬季一节一气的平均长度约为29.74天,比朔望月长不了多少,节气逐月向后推迟得很慢,所以出现概率低得多。

但是夏季地球运动得慢,交节气也慢,一气之间可可达16天之多,所以夏季闰月出现的概率就大得多。今年闰二月,也是因为清明节后面没有了谷雨这个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