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每月戊日是哪一天(戊日是哪一天)

每月戊日是哪一天(戊日是哪一天)

老人说:2023年是“春分逢春社,社土缺黑土”,啥意思?

导语:老人说:2023年是“春分逢春社,社土缺黑土”,啥意思?年景好吗?

民以食为天,农民都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人们认为农作物丰收是各方神灵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有了祭神的习俗。

什么是“社日”?

土地是人类居住的场所,也是人类获取生资料的源地,“古人尊天而亲地,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说的就是为了报答大地的恩赐,因此人们要祭拜土地神,我国古代把土地神或者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社”,并把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称为“社日”。

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主要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而秋社则是以收获报答感谢土地神,和土地神分享收获的喜悦,为来年丰收作铺垫。因此每到播种或者收获的季节,农民都要立社祭祀,以报酬土地神,这就是所谓的“春祈秋报”。

特别注意:社日祭拜的对象除了土地神之外,还包括稻谷之神(也称为“五谷之神”),土地之神为社,稻谷之神为稷,合成“社稷”,这两样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个词叫“江山社稷”,说的就是君王统治着万里河山,百姓在万里河山的土地上种庄稼,因此社稷之福也就是百姓之福,百姓有吃有喝,君王的江山才能稳固,“社稷”在古代也是国家、朝廷的统称。

2023年“春社”在什么时候?社日与五行密切相关

春社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戊日”?为什么是第5个戊日?

我国古代用“干支历”来表示时间,分别用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照固定的顺序两两相配组成60个组合,分别用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用来纪日时是60天一个周期,假如今天是甲子日,那么明天就是乙丑日,后天就是丙寅日,从甲子日回到下一个甲子日需要60天。

所谓的“戊日”就是指带有“戊”字的日子,如戊辰日、戊寅日、戊子日、戊戌日、戊申日、戊午日。

2023年立春的时间是2月4日,是癸巳日

立春后的第一个戊日是2月9日,戊戌日

立春后的第二个戊日是2月19日,戊申日

立春后的第三个戊日是3月1日,戊午日

立春后的第四个戊日是3月11日,戊辰日

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是3月21日,戊寅日

因此,今年春社的时间为3月21日,对应农历的二月三十。

为什么春社日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戊”在五行中属土,土在五行中代表中央,木代表东方,火代表南方,金代表西方,水代表北方,万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同时“土”为中央,管理者四方,代表天下之土;至于是第五而不是第四或者第六,是因为“五”代表着五行;至于从立春开始数,是因为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意。

老人说:2023年是“春分逢春社,社土缺黑土”,是啥意思?

春社日一般在春分前后,老话说“社在春分前,必定是丰年”、“社在春分后,穷人愁上头”、“先分后社,米谷倒借”,这3句老话都表明春社在春分前预示着粮食大丰收,反之如果春社在春分后,那么就预示着粮食会歉收,这是我们老祖宗千百年来的经验总结。

今年春社在3月21日,这天恰逢春分节气,也就是说春社日和春分交节在同一天,可以说非常特殊,春社既不在前也不在后,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可以说粮食的收成是喜忧参半。

3月21日是戊寅日,这天也恰好是天赦日(天赦日是春季的戊寅日,夏季的甲午日,秋季的戊申日,冬季的甲子日,一般一年有4个或者5个天赦日)。天赦日可以说百无禁忌,是天帝赦免万物的日子,能消灾化煞,今年春社日虽是晦日,虽和春分在同一天,但是被上天赦免了,可以说今年的春社日是吉日。

为什么说今年“社土缺黑土”?今年春分后的5个戊日分别是戊戌日、戊申日、戊午日、戊辰日、戊寅日,由于戌属土,申属金,午属火,辰属土,寅秋木,因此戊戌日为纯土,戊申日为金土,戊午日为火土,戊辰日为纯土,戊寅日为木土,土表示黄色,金表示白色,火表示红色,木表示青色,缺少了戊子日,子为五行中的“水”,水表示黑色,也就是缺少黑土。青土、红土、白土、黄土、黑土合成“五色土”,也就是天下之土。

社土中缺少黑土,也预示着今年春社前雨水会偏少。当然这按照现代科学来解释是没有根据的,但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了解,至于准不准,我们可以多留意今年的天气情况。

总结,春秋祭非常受古人重视,土生万物,土地神是人们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人们举行春社和秋社就是为了祭拜土地神,以祈求五谷丰登。

老百姓祭拜土地神是为了祈祷粮食丰收,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的辛勤劳作和聪明才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我们要抓进时节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希望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明日是戊日,老祖宗讲“戊日三不做,财丰福不落”,是啥意思?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民间风俗。民间的这些风俗,往往是为了追求一个吉祥的美好寓意,以及获得幸福生活的心理体现。这样的风俗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祖宗对大自然的认识不够全面。

很多的民间风俗,虽然在当代人看来是毫无道理的,但是这些规矩和讲究,却可以得到民间人们的普遍的认可。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吉祥生活的一种追求。

民间这样的风俗文化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方方面面,就比如说,老祖宗就有“戊日三不做,财丰福不落”的说法。那么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三不做,指的又是哪三件事儿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什么是“戊日”。

我们都知道,今年是虎年,又被称为壬寅虎年。这个“壬寅”,就是老祖宗用天干和地支相配,形成的一种纪年方式,称之为“干支纪年法”,而明天,也就是公历的5月15日,农历的四月十五日,按照干支历的计算方式,明日便是戊辰日。也就是“戊日”。

而且,老祖宗将十天干都与五行相配,而“戊”在五行中便是属“土”。由于古代的老祖宗都是以农耕生活为主。并且,土又是万物生长之根基,作为依赖农耕的老祖宗,自然对“土日”也就是“戊日”十分看重。

所以,才有了“戊日三不做,财丰福不落”的民间风俗!

其中一不做,指的是“不耕田”!

老祖宗认为“戊日”为土日,到了这天,土神会出行。所以,民间的老百姓,便会在戊日的前一天,各个村庄的一些老人,便会敲锣打鼓的告诉大家,戊日不能够耕种,不然会触怒土神,从而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据古籍记载,汉武帝向西王母问人间为什么会有饥荒之灾,西王母说,四季轮转,六戊之日,翻地锄田,会冒犯阴阳惊动土神,所以才会导致风不调雨不顺。

当然,这样的说法,也只是古代老祖宗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迷信,以及对自然灾害的畏惧。

二不做,指的是“不动土”!

上文提到“戊日”属土,而且老祖宗认为动土会冒犯土神,所以老祖宗在戊日之内,不仅不会锄田耕地,甚至都不会动土。

甚至不仅仅是戊日,“戊月”也属土,所以在很多地方,就连“戊月”也不会有老祖宗动土。

这些民间的禁忌风俗,其实都能看出老祖宗,在当时那个社会环境中,对大自然的认知,以及对丰收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其三,是指“不烧香”。

所谓的“戊不烧香”的讲究,其实是源自于道教。

老祖宗认为,戊日是诸位神灵朝奉真人的日子,所以在“戊日”这天,不仅不烧香,也不需要诵读经文,不需要礼敬神佛,更不能够做法事!

民间的这些风俗,往往渗透在了生活、生产中的各个方面。这些民俗文化的产生,也都是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加上老祖宗对生活的经验总结,以及民间智慧,才逐渐形成这样被当时老祖宗们所接受的民俗文化。

这些风俗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尽管老祖宗的很多风俗都缺乏一定的客观性,但却依旧能够被人们普遍认同,这种老祖宗趋吉避凶的心理,是这样的风俗能够流传的最关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