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

1994年今年多大了(1994年今年多大了2023)

1994年今年多大了(1994年今年多大了2023)

壹点号母亲节正文|今天是你的生日

文/向荣

“今天是你的生日。”电话里传来母亲那亲切慈祥的声音。

哦,今天是我的生日。这个日子,我的老母亲记住了六十年。

老母亲今年九十岁,耳不聋,眼不花,记性也好。我们兄弟姐妹小时候的事,解放前的事,困难时期的事,时常想起,念叨起来总是一番感慨:那是啥时候啊,缺吃少穿,日子过得难啊。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日,母亲记得清清楚楚,可唯独记不住她自己的生日。

小时候,快到生日了,虽然没有生日蛋糕,没有丰盛的饭菜,我也会掰着手指头数着日子,盼着这一天。记忆里的第一个生日,是在六七岁时。那天,母亲给我做了一碗手擀面,里面还放上一个鸡蛋,从母亲擀面开始,我就站在一边等着。面熟了,母亲把面端在我面前,那碗冒着热气香喷喷的鸡蛋面,永远刻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几十年无法淡去的释怀。

面还有点热,我不在乎,一阵风卷残云,连面汤也喝个精光。一抬头,见母亲温柔地看着我,问:“娘,你什么时候过生日?”

母亲笑一笑,说:“我没有生日。”

我疑惑地看看母亲,心想:娘怎么会没有生日呐。

现在想来,那时候日子清贫,父母日夜操劳,用勤劳和节俭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用全部心血为儿女营造一个温暖的家,为儿女撑起一片晴朗的天。他们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把自己的生日深藏在心里,不会为自己过一个生日。儿女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父母再累再难,也会记住自己孩子的生日,因为从你出生那一刻起,这个日子就刻在了母亲的心上。一碗面条,虽然简单,却包含着母亲对儿女全部的爱。

记得上高中时离开了家,临近生日的星期六我回家背干粮,出门前,母亲拿出五角钱和一斤粮票塞到我手里,“生日那天,你买上一斤馒头,自己在学校过生日吧。”

生日那天,我在学校附近的食品站花了两角四分钱和一斤粮票,买了六个馒头,在回学校的路上就解决了四个,这是我第一次在外面过生日。

参加工作了,忙忙碌碌,有时真的记不住自己的生日,但母亲永远不会忘记,每一年母亲都会提醒我,“你生日又快到了。”不论你年龄多大,在母亲眼里你永远是个孩子,有母亲在,你是幸福的,有母亲在,你才体会到生日的真正快乐。

1994年,我到潍坊进修学习,出发前,母亲得知我三个月后才能回来,叮嘱道:“别忘了你的生日。”我拉住娘的手,眼皮再厚也堵不住眼泪了。

妻子站在一旁,看着我们母子,笑着说:“一听就是亲娘啊。”

有一年春节,我们兄弟姐妹都回到家,大姐提议从新一年开始给父母过生日,我们都齐声赞同。父母听了直摇头,“什么生日熟日,你们都忙,我们都健健康康的,过什么生日。”在我们的反复“逼问”下,母亲说出了父亲的生日,可她对自己的生日闭口不谈。后来,村里办理身份证,我们才知道了母亲的生日。从此,父母的生日成了我们兄弟姐妹年年聚会并且是相聚最全的一天。真应了那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可没想到,四年前的七月十五日,为儿女们操心受累一辈子的父亲安详地走了,我们一年两次的父母生日聚会无奈地变成了一次。

如今,我有事来到天津,离开母亲已有月余,让老母亲多了一份挂念,愧疚和牵挂柔和在一起撞击着我的心弦。我站在海河边,滔滔的河水仿佛诉说着思念,思绪随着风儿,飞向了黄河尾闾的家乡。

“儿啊,出门在外,你要照顾好自己。”母亲亲切的话语又在耳边响起。春风徐徐吹来,仿佛母亲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颊,温暖的波涛在心中翻滚着,随着脉动涌遍全身。

我心头一震,从往事中回过神来,拨通了娘身边的电话,

“娘,你身体可好啊?夜间还咳嗽吗?”

“我好好的,甭惦心。今天可是你的生日,没忘吧?”母亲笑着说。

“我记住了。”

“没忘就好,没忘就好。”娘重复着。六十年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就是这样一直默默地坚持。

“娘,我明天就回去。”不能再让老母亲为我操心。

孔老夫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要尽快回到母亲身边,不离开母亲半步,就像小时候,依偎在母亲身边一样。寒冬已经过去,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要挽着母亲的手,在暖暖的阳光下散步。

作者简介:向荣,山东利津人,东营市作协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县文史专员。多文刊发于省市级报刊及网络微刊。

投稿邮箱:ddsww2022@163

壹点号当代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壹点号母亲节正文|今天是你的生日

文/向荣

“今天是你的生日。”电话里传来母亲那亲切慈祥的声音。

哦,今天是我的生日。这个日子,我的老母亲记住了六十年。

老母亲今年九十岁,耳不聋,眼不花,记性也好。我们兄弟姐妹小时候的事,解放前的事,困难时期的事,时常想起,念叨起来总是一番感慨:那是啥时候啊,缺吃少穿,日子过得难啊。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日,母亲记得清清楚楚,可唯独记不住她自己的生日。

小时候,快到生日了,虽然没有生日蛋糕,没有丰盛的饭菜,我也会掰着手指头数着日子,盼着这一天。记忆里的第一个生日,是在六七岁时。那天,母亲给我做了一碗手擀面,里面还放上一个鸡蛋,从母亲擀面开始,我就站在一边等着。面熟了,母亲把面端在我面前,那碗冒着热气香喷喷的鸡蛋面,永远刻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几十年无法淡去的释怀。

面还有点热,我不在乎,一阵风卷残云,连面汤也喝个精光。一抬头,见母亲温柔地看着我,问:“娘,你什么时候过生日?”

母亲笑一笑,说:“我没有生日。”

我疑惑地看看母亲,心想:娘怎么会没有生日呐。

现在想来,那时候日子清贫,父母日夜操劳,用勤劳和节俭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用全部心血为儿女营造一个温暖的家,为儿女撑起一片晴朗的天。他们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把自己的生日深藏在心里,不会为自己过一个生日。儿女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父母再累再难,也会记住自己孩子的生日,因为从你出生那一刻起,这个日子就刻在了母亲的心上。一碗面条,虽然简单,却包含着母亲对儿女全部的爱。

记得上高中时离开了家,临近生日的星期六我回家背干粮,出门前,母亲拿出五角钱和一斤粮票塞到我手里,“生日那天,你买上一斤馒头,自己在学校过生日吧。”

生日那天,我在学校附近的食品站花了两角四分钱和一斤粮票,买了六个馒头,在回学校的路上就解决了四个,这是我第一次在外面过生日。

参加工作了,忙忙碌碌,有时真的记不住自己的生日,但母亲永远不会忘记,每一年母亲都会提醒我,“你生日又快到了。”不论你年龄多大,在母亲眼里你永远是个孩子,有母亲在,你是幸福的,有母亲在,你才体会到生日的真正快乐。

1994年,我到潍坊进修学习,出发前,母亲得知我三个月后才能回来,叮嘱道:“别忘了你的生日。”我拉住娘的手,眼皮再厚也堵不住眼泪了。

妻子站在一旁,看着我们母子,笑着说:“一听就是亲娘啊。”

有一年春节,我们兄弟姐妹都回到家,大姐提议从新一年开始给父母过生日,我们都齐声赞同。父母听了直摇头,“什么生日熟日,你们都忙,我们都健健康康的,过什么生日。”在我们的反复“逼问”下,母亲说出了父亲的生日,可她对自己的生日闭口不谈。后来,村里办理身份证,我们才知道了母亲的生日。从此,父母的生日成了我们兄弟姐妹年年聚会并且是相聚最全的一天。真应了那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可没想到,四年前的七月十五日,为儿女们操心受累一辈子的父亲安详地走了,我们一年两次的父母生日聚会无奈地变成了一次。

如今,我有事来到天津,离开母亲已有月余,让老母亲多了一份挂念,愧疚和牵挂柔和在一起撞击着我的心弦。我站在海河边,滔滔的河水仿佛诉说着思念,思绪随着风儿,飞向了黄河尾闾的家乡。

“儿啊,出门在外,你要照顾好自己。”母亲亲切的话语又在耳边响起。春风徐徐吹来,仿佛母亲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颊,温暖的波涛在心中翻滚着,随着脉动涌遍全身。

我心头一震,从往事中回过神来,拨通了娘身边的电话,

“娘,你身体可好啊?夜间还咳嗽吗?”

“我好好的,甭惦心。今天可是你的生日,没忘吧?”母亲笑着说。

“我记住了。”

“没忘就好,没忘就好。”娘重复着。六十年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就是这样一直默默地坚持。

“娘,我明天就回去。”不能再让老母亲为我操心。

孔老夫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要尽快回到母亲身边,不离开母亲半步,就像小时候,依偎在母亲身边一样。寒冬已经过去,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要挽着母亲的手,在暖暖的阳光下散步。

作者简介:向荣,山东利津人,东营市作协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县文史专员。多文刊发于省市级报刊及网络微刊。

投稿邮箱:ddsww2022@163

壹点号当代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