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儿孙绕膝福满堂的下一句是什么(儿孙绕膝花满堂的意思)

儿孙绕膝福满堂的下一句是什么(儿孙绕膝花满堂的意思)

出个上联.希望有人对出下联.上联是:儿孙绕膝享天伦之乐

儿孙绕膝享天伦之乐父母健在执孝悌之礼

求:形容老人安享晚年的词语,例如:儿孙满堂,儿孙绕膝之类的成语或词语

形容老享晚年的词语有:含饴弄孙、儿孙、安享天伦,儿孙满晚景如春1、含饴弄孙读音:hán yí nòng sūn解释:指含着糖逗小孙子玩,形容老人自娱晚年,不问他事的乐趣。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知政事。

”译文:我应当含饴弄孙,自娱晚年,不问他事,不能再过问朝政的事。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例句:名人老了写回忆录,凡人老了含饴弄孙。

2、儿膝读音:ér sūn rào xī释义:子孙围绕膝下。

多用于形容子女侍奉父母。

例句:他如今家业有成,儿孙绕膝,可以说是幸福美满。

3、安享天论读音:ān xiǎng tiān lún释义:安然享受家庭和谐,儿孙满堂的幸福生活。

例句:孩子长大了,就应该多陪陪父母,陪伴他们安享天伦。

4、儿孙满堂读音:ér sūn mǎn táng释义:指家族人丁兴旺,子孙后代多。

也指老人晚年生活现状比较好。

例句:爷爷说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儿孙满堂。

5、晚景如春读音:wǎn jǐng rú chūn释义:晚年的境况像春天一样,形容晚年生活幸福美满。

例句:只有这样,我们的老年光阴,才会更加风平浪静,而渐渐老去的我们,才能晚景如春,颐养天年。

出个上联.希望有人对出下联.上联是:儿孙绕膝享天伦之乐

“父亲走了,走的匆匆,没留下任何遗愿;父亲走了,走的从容,没留下任何遗憾。

父亲生于1913年6月30日,卒于2003年11月12日,享年91岁。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祥和、朴素的一生,他给我们留下了一点儿物质财富,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他教导我们如何做事、做人。

父亲早年呕心沥血,历尽艰辛;晚年儿孙绕膝,尽享天伦。

我愿父亲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平安、和睦;我愿父亲在天之灵,保佑我们这个大家庭,继续生息、繁衍、昌盛。

”这是父亲去世时,匆忙中我做的悼文,虽然粗陋,却也对父亲的一生,做了一个简要的总结。

我的父亲,是世界上众多父亲中,极其平凡的一位。

但他的爱,却始终罩在我们头上,绵延数十年,直至最后一刻,使我们享用不尽

父亲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可说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垅。

13岁时,就去了通洲,给人家做学徒。

三年零一节,从端尿盆、看孩子、打扫卫生开始。

历尽艰辛,终于出徒。

父亲和爷爷都是一脉单传,到了我们这一辈,却是人丁兴旺,子妹八个,尙且不算死去的两个哥哥。

两个哥哥是因病饿而死。

那一年,河北大旱,粮食早吃光了,只能挖野菜吃。

野菜吃光了,吃树叶儿,最后连臭椿树叶儿都吃。

两个哥哥就是在那个年代死去的。

死时想吃个馒头,哪儿有地方去弄啊

生生饿死了。

另一个据讲是病死在妈妈的怀里!父亲是个极其坚强的人,从小到大,我没见过父亲掉过一滴眼泪,无论是疾病,还是穷困。

他给我们讲的最多的是穷要有穷志气。

父亲厂里评补助,我家的条件完全够格,只因有人说,看见我母亲买过水果。

从此,父亲再没申请过补助。

最能说明父亲性格的是,骑自行车把前叉子摔断了,车把插到嘴里,把嘴插了一个大窟窿。

就是这样,他也硬是一天没歇。

因为一歇,奖金就没了,五块钱呢,一家人的生活费呀

父亲是个讲平等的人,家里大事儿、小事儿都和妈妈商量,买个什么东西,也是俩人商量着办。

家里的钱,每人管一个月。

后来,母亲实在太累,又经常花不到月底,就由父亲统一管了。

自然灾害那年,饿的要死,什么都有定量。

为显公平,家里买了一个小称儿,起称是一两,最大五斤。

每顿饭都上称,多一点都不行。

做熟了,按每个人的定量,逐一分给大家,每个人只能吃自己那份儿。

我当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老是饿。

两天的饭,一顿就吃了,父亲也绝不多给。

再饿他就带着我们想办法。

搂白菜叶子、掳柳树芽、摘槐扁豆、挖野菜、捡白薯。

现在我仍然能认识多种野菜,估计和那会儿有直接关系。

父亲是个讲老礼儿、和蔼可亲的人,见人总是微笑着合掌行礼,显得很有礼貌。

可是,讨论他入党时,人家却说那是资产阶级封建的礼数。

不但党没入成,检验组长也差点儿给抹了。

不过父亲仍然我行我素,每天见人笑笑哈哈,一直进了天堂也没改

父亲是个爱追时髦儿的人,时,风行打鸡血,说能治百病。

见别人都打鸡血,老人家也养了一只黄色的大公鸡,天天去医院抽鸡血,打给自己。

结果病没治好,连脖子带脑袋打了一串大包。

父亲是个好面子的人,解放前,老家敌我拉锯,白天鬼子伪军横行,晚上是八路军活动。

父亲在城里工作,回家时一身绸布褂的穿着,愣让八路军当汉奸给抓了。

维持会长去保人,说了一句:“他是泥腿子出身,连住的房都是人家的,里外就这一身儿衣服”,惹得人家一笑给放了。

父亲是个过日子的人,这个家没他真不行,妈妈不算计,父亲特能算,几十元工资的时候,不管怎样用度,到月底将将儿够用,正好能接上发工资。

父亲的办法就是计划

先买粮食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然后,是学费等必要开支。

其他费用再说。

家里孩子多、衣服是大问题,父亲就买布自己染。

割草、网鱼、做凉粉,样样自力更生。

冬天来了,人家吃水果,我家吃罗卜。

诀窍就是,提早买两筐萝卜埋在土里,冬季再慢慢吃,又去火、又解饿、又便宜。

父亲待子女不偏疼偏爱,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如同自己的10个手指头,咬哪个哪个疼”。

话虽如此,倒是有多疼一些的。

那就是谁远他疼谁,谁穷他疼谁,谁苦他疼谁。

俗话说得好,会叫的孩子有奶吃,最疼的实际上是我二哥。

二哥不太修篇幅,一付解放前农民的样子。

人是真聪明,但都在骨子里。

有文化、会算计,长的实在像老爸。

父亲弥留之际,始终念叨他,也是情有可原。

父亲和母亲也时有矛盾,气急了,父亲就讲故事给我听:“从前有一家三口儿,爸爸、妈妈和儿子。

有一天,爸爸和儿子在砌墙。

街坊家的孩子来玩儿,砖掉了,一不留神,把人家孩子给砸死了。

这得偿命呀

一急之下,把死了的孩子砌墙里了。

然后他告诉儿子,跟外人可千万不要说,儿子说我记住了。

有一天两口子吵架,女的情急之下就说了,你到好呢,你把人家孩子砌墙里了,当我不知道呢!男的立马儿不言声儿了。

私底下,男的和孩子说,告诉你不要告诉外人,你怎么说了

儿子说我没跟外人说呀,我就是跟我妈说了。

男的说,傻孩子,你妈就是外人呀”

父亲言下之意,我母亲就是外人儿。

其实,气儿一过,老妈、老爸又好的不得了了。

父亲骨子里其实是个商人。

退休后,他经常去天坛遛早儿。

看见养鸟儿的人很多,卖鸟儿的也不少,可一到七点钟卖鸟儿的就没了。

原来,卖鸟儿的都是郊区农民,人家起大早儿抓鸟儿,卖完赶紧回家。

这一下父亲看出了诀窍,他找人跟人家商量,让人家专门捕鸟儿,他专门卖鸟儿。

人家五毛钱给他,他两块钱卖出去,着实火了一把。

退休后,养鸟儿即养了身体,又赚了钱。

我们从父亲身上学到很多本领,使我终生受益。

无论在什么困苦的场合,我都能咬牙挺过来,不叫苦不叫累,一切自己捱。

对于一辈子计划花钱的父亲,烧纸时我们经常说得一句话就是:“爸爸

钱有的是,您慢慢花,不够了,您就托梦给我,我们再烧给您”

父亲

您在那边还好吗

见到妈妈了吧

请照顾好我们的妈妈,不要太累了,还有我们呢

父亲,您走好

儿 携全家于清明

儿孙绕膝意思

出自“路透江东屋邉田,儿孙绕膝尽堪传,春来向亩勤耕作,秋偹鱼竿上钓船”意思是:儿孙满堂幸福晚年的一生美满

“路透江东屋边田,儿孙绕膝尽堪传”是谁的诗

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

祝福

祝贺

有诗为证:“路透江东屋边田,儿孙绕膝尽堪传,春来向亩勤耕作,秋偹鱼竿上钓船。

儿孙绕膝的成语有哪些

膝下承欢天伦之乐儿孙满堂儿孙绕膝父慈子孝四世同堂

儿孙绕膝的意思是

儿辈孙辈都在自己身边

最经典的悼词 最好为诗词

半死桐·思越人,亦名鹧鸪天 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雨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作者:杜卫东(作家,《小说选刊》杂志原主编)

我在三亚,寻觅一位巾帼英雄的足迹。

阳光、沙滩、碧海蓝天,地处祖国最南端的鹿城美可入画;与美景同样令人难忘的是这位奇女子的双眸。站在天涯海角的冼夫人雕像前,我久久注视着她的眼睛,清澈、坦荡,穿云破雾。我在想,顺着那目光走进去,该是星空和宇宙吧?不然怎么解释,一位青年女子会有那么广阔的胸襟!

此时,她纵马横刀,甲士簇拥,就伫立在21世纪的清风斜阳中。弯月眉、丹凤眼,美憾凡尘;青锋剑、明光甲,一派王者风范。

三亚是隋文帝赐予冼夫人的汤沐邑;晚年她奉旨巡抚岭南诸州时,应该来过。那时的她已不再年轻,满头青丝早被白雪覆盖,一世芳华也有皱纹爬满;只是眉宇间仍然充溢英雄气,披甲乘马,万众仰慕,一路祈福之声。

系“飞地”于中原

一轮皓月,悬挂在波涛汹涌的南海夜空。它在莲花般的云朵中穿行,像娇羞的女子,时而扯一片白云当作面纱,时而又直面宝岛,窥探着人间的故事。

这是梁大同年间。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岭南秋夜,与今天并无二致。

高凉太守冯宝在正厅来回踱步,少顷,转过身,望着正在案前端坐的爱妻:“夫人,设郡开衙,兹事体大,你意已决?”

冼英起身推开窗户,倚窗而立。周围的一切已被夜色覆盖,只在淡淡的月光下显出依稀的轮廓。有星星映在她的双眸中,灵动而深邃。

冼夫人,名冼英,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冼夫人身历梁、陈、隋三朝,毕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梁至清朝都先后给予她册封和追谥。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誉之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图为海南三亚天涯海角景区内冼夫人雕像。

冼英本是岭南百越一支实力超强的部落首领后人,自幼不爱红装爱武装,在处理行政事务,随父兄兵马出行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传说她与强人比武斗法,一剑劈开一块巨石,德威遍布岭海之间,年纪轻轻就被各部族推举为大首领。这之后,冼英与高凉太守冯宝不期而遇,一个是智勇双全的部族领袖,一个是心怀抱负的朝廷命官,两人步入婚姻殿堂时绝对不会想到,他们的联姻会改写历史。

秦始皇问鼎中原后,豪横,借着酒劲儿击节而歌:“功盖昔尧舜,谁可与我同?”他觉得大秦帝国的版图如果没有美丽的南海做外徼,就像精美的茶具缺了华丽的托盘,便遣帝国铁骑两次南征,浴血奋战、死伤惨重,终于把海南岛揽入怀中。据传,越人是最早生活在海岛上的族群,他们的先人夹着一根浮木,或者抱着一个葫芦,游过波飞浪涌的琼州海峡,面对的是大自然的无情挑战。和大型凶猛动物对阵,他们无疑处于劣势;与台风海啸,人更是不堪一击。但是,他们筚路蓝缕,终于在这座风雨飘摇的孤岛上繁衍下来,也锻造了坚韧、彪悍的民族性格,桀骜不驯,野蛮好斗。一百多年间,烽火时有点燃,纷争从未止息。至汉元帝,因为越民一直不服教化,岛上林深树密,用兵又极其困难,君臣经过商议,权衡利弊后取得一致意见:“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与禽兽无异,本不足郡县置也。颛颛独居一海之中,雾露气湿,多毒草虫蛇水土之害,人未见虏,战士自死。又非独珠崖有珠犀玳瑁也,弃之不足惜,不击不损威。其民譬犹鱼鳖,何足贪也”。于是撤郡设县,名为摇领,实际放弃了对海南岛的治权。大陆的文明之风无法南渡,海南岛从此成了一个混沌未开的弃子。

对此,冼夫人忧心如焚。特别是一向桀骜不驯的海南岛俚人,有感于冼夫人的威望,有一千多峒主动归顺后,她更希望孤悬海外的海南岛与大陆融为一体。

冼夫人深吸一口气,语气决绝:“海南岛乃一片飞地,王治不到,乱象纷呈,礼法无存,百姓苦不堪言。设置崖州,让海岛重回中原,王土因此完整,百姓亦可安乐,此正当其时,还望夫君助我!”

冯宝对妻子敬重有加,只是担心她妄言朝政会引起梁武帝不快,态度有些犹豫,看其心意已决,便一击条案,亲自执笔,以冼英之名完成了请置崖州的奏表。

在奏表中冼夫人表示:妾是百越之女,现为俚酋,倚王思化,略知礼义。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妾既为太守之妻,又受王封,时刻把国家放在心上,唯恐伤民众而损王德,唯恐羡浮名而招民怨。唯愿岭南荒梗能袭华风,椎跣变为冠裳,侏离化为弦诵。妾冒死请命置崖州,并置治于珠崖岛上,止数百年之颓废,复大垓之光被。天使至是,妾当竭尽所能,拱卫侍抚于始末。如右,妾百死顿首。

朝廷经认真权衡,批准了冼夫人奏请,设置崖州对海南岛实施管辖,并册封她为宣义绥安护征将军,平定崖州,各州军马听调不误。这个梁武帝,文韬武略、多有建树,康熙老倌评价他是创业英雄。只是晚年迷信佛法,政事废弛,在清谈玄想中误了国事,以至有了后来的侯景之乱。他的一生是一出并不精彩的戏,不过在落幕前做出的这个姿势却十分了得。自汉元帝放弃治权到梁武帝重新收回,海南岛在历史的天空中飘荡五百多年后,再次回归中原管辖。冼夫人如愿以偿,喜悦像阳光一样洒满了她的脸庞。

冷兵器时代,近身肉搏,刀刀见血,杀人如同砍瓜切菜,男人尚且胆寒,何况女儿?然而从那以后,冼夫人几次驰骋在平叛的沙场,出生入死、毫无惧色,保护一方平安、维护国家统一成了她自觉的人生追求。

让我们从历史的“行车记录仪”中闪回一组镜头:

太阳西斜,鲜亮润泽,像一枚泛着油光的咸鸭蛋黄;云朵披上了金辉,如少女般联袂而行。高州的城墙上旌旗飞舞,手持刀剑弓弩的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忽然,有军士报,有一支队伍向城下开来。

守将打眼一看,甚觉奇怪,这队人马千人有余,不像平素出征的战队,旌旗不绝,军容严整,而是肩扛手推、懈怠松散,一路说说笑笑。

“站住!你们是何方人马?到我高州意欲何为?”

领头的青年女子金甲银盔、一身戎装,只见她一抖马缰,白色的战马仰头发出几声嘶鸣:“我乃高凉太守冯宝之妻冼英。太守闻刺史传见甚是欣慰,本欲亲自拜望,因染微恙未能成行,心中惭愧,特遣我持厚礼前来参见。”

守将一听,忙报与刺史李迁仕。李迁仕对冼英早有所闻,又见过冯宝派来通报情况的使者,于是走上城楼,见是一个飒爽英姿的女将,身处C位、自带气场,手下的人全是挑夫、杂役,便一脸欢喜,命令守城士兵大开城门迎接。

其时,河南王侯景发动叛乱,史称侯景之乱。高州刺史李迁仕派人招冯宝至州府议事。冯宝要去,夫人冼英阻止,她怀疑李迁仕想挟持丈夫一起叛乱。冯宝惊诧,问:“夫人何以见得?”冼英答道:“广州都督命李迁仕发兵,李称病不出,暗中却大量聚兵制械。你现在前往州府,他必然将你扣为人质,逼你起兵。你且勿动,待看清形势后再作打算。”

几天后,李迁仕果然反了。冼夫人闻知他已派出主力参与叛乱,便说:“李迁仕留守高州,防卫力量不足。我们应乘虚攻城,消灭乱贼!”冯宝知道妻子忠义,拟率兵前往,又被冼英拦住,说你这样去必有一场恶战,不如智取……

冯宝依计而行,才有了城下骗开城门一幕。

冼夫人率众进城后,化装成挑夫、杂役的士兵迅速取出暗藏的兵器抢占城池。李迁仕猝不及防,根本抵挡不住冼夫人的凌厉攻势,带着残兵败将弃城而逃。冼夫人挥师北上,与征虏将军陈霸先的勤王之师汇合。战马嘶鸣、旌旗招展,冼夫人乘马引领三军,两旁是出生入死的战将,身后是英勇善战的士兵。朝霞如火,染红了她的战袍,也把一缕金辉洒在她青春勃发的脸上。

力专百粤群氛净,心护南朝一寸丹。冼夫人尽心守护着岭南和海南岛的每一寸土地,守护着祖国版图的完整。

海岛文明的曙光

距天涯海角不远处,有个水南村,并行几辆汽车的柏油马路贯穿东西,两旁是青砖勾线的民居和店铺。如果不往深处走,很难寻觅到“稻田流水鸦濡翅,石峒浮烟鹿养茸”的古韵。水南村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唐朝的鉴真和尚、宋末元初的黄道婆及诸多朝廷贬官都在这里居住过;据说冼夫人当年巡视崖州时也曾在此小居,虽正史无考,经过口口相传,已经储存在民间记忆中。

上马杀敌,下马成佛。冼夫人在海南岛大局初定后,变身一只辛勤的蜜蜂,四处采集花蜜,为百姓酿造生活的醇香。冼夫人明白,刀与剑可以让一个人抵达人生的顶峰,停留在那里靠的却是智慧和人格魅力。

广东茂名冼夫人故里文化风景区内冼庙资料图片

书声琅琅,从一间间瓦舍中飞出。这是冯宝和冼夫人开设的书馆。海岛的孩子们由此知道了《三字经》《百家姓》;知道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崖州是其中一个郡;知道了许多名字,灿若星辰,闪烁在浩瀚的历史天空。

泥土芳香,在一片片田野里弥漫。见识过太多飞禽猛兽的俚人,经中原移民传授,第一次把牛轭套在牛脖子上,右手扶着犁梢,左手牵着牛绳,像驰骋沙场的将军,气定神闲地把握着犁头入土的深浅。清脆的吆喝声,是一声声掠过春天的鸽哨,催开了满山遍野的木棉花。

纺车飞转,像一曲曲深情的咏叹调。利用海南特有的棉花资源和民间古老的纺织技术,冼夫人教会俚人纺线织布。一尺尺花色各异的布匹,白的像云,红的如火,色彩相间的似天边的晚霞,镂月裁云、璀璨夺目。

同时,冼夫人不断从中原引进移民,促进民族融合;下大力量教化俚、僚首领了解和学习汉风,认真执行朝廷颁发的各项法规,约束族人尊重汉官;任命本族中通晓大义的人在崖州各地为官,协调和处理汉官与少数民族首领的矛盾;对汉官中的专横舞弊者,则上奏朝廷予以惩处。

她深知俚僚有“好相攻击,侵掠旁郡”的积习,于是督促俚僚都老、酋长、峒主和大小首领商议合约、和睦相处,并善待家丁及男仆女婢。

德行,是世间最珍贵的财富。它的潜在价值远远超过金钱和权势,它可以弥合敌意造成的裂痕,填平偏见形成的沟壑;它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世界观,也是一种信仰,如一柄倚天长剑,使持有它的人无往而不胜。冼夫人德化诸蛮、泽被众庶,令海南岛气象为之一新,岛上俚人心悦诚服。

冯宝是汉人,虽出身中原王族,但在岭南没有根基,治权根本得不到俚人信服,政令难以贯彻;冼夫人以百越大首领的身份约束各部落族人,特别是能够以身作则、秉公废私,朝廷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和岭南百越部族大首领的德望相得益彰,“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冼夫人的哥哥冼挺曾被梁朝任命为梁州刺史,他仗势欺人,不断掠抢周边地区。冼夫人告诫哥哥恃强欺弱,只能招致怨声载道,部族之间的旧怨与仇隙得不到消除,一旦无法遏制就会如涨潮的水一样,将他淹没。桀骜不驯的冼挺听不进别人的不同意见,却被妹妹的德望所感召,从此保境安民,迷途知返。

557年,梁朝灭亡,陈霸先崛起于乱世。冼夫人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毅然率众归顺了他建立的陈朝。其后不久,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欲挟持阳春太守、冼夫人幼子冯仆参与。冯仆陷于贼巢,令人出城将情况禀告娘亲。

正厅上,冼夫人来回踱步。一缕斜阳照在她的鬓角上,映出一根根华发。此刻,她肝肠寸断,一个两难的选择摆在面前:或者追随欧阳纥一起造反,事成之后加官晋爵;或者拒绝欧阳纥胁迫,那样儿子就可能被叛军诛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何况她是有着七情六欲、慈母心怀的女人呢。那一刻,她一定想了许多,丈夫冯宝已经离世,幼子冯仆寄寓了她很大希望;母子连心,想到儿子在叛军之中命若累卵就心如针刺。她知道,欧阳纥和李迁仕挟持自己的亲人,都是为了拉她下水反叛中央政府。可是如从叛贼,版图就会再次,人民就会再次遭殃,怎么办?

侍女把一杯香茗递给她,想说些什么,嘴唇动了动,终无言立于一旁。

冼夫人坐回案前。亲情与大义、个人与国家摆在天平的两头,如何取舍,真是难为了这位不惧生死的巾帼豪杰。沉吟良久,她一墩茶杯——瀑布的目标如果是江河湖海,即使面临百丈深渊,也依然会呼啸前行:“令各部落酋长速来议事,所辖士卒整装待命!”

她的声音不高,却像一柄利剑,可以刺穿一切。

经过艰难的抉择,冼夫人回信告诉儿子:“我已忠贞事两朝,不能惜汝而负国。”然后调集所部兵马,和陈朝大军一起平息叛乱。令人惊诧的是,叛军慑于冼夫人声威,竟然没敢拿冯仆怎么样。白袍胜雪、剑如寒风,冼夫人一身英雄气,不盈一握,便聚千钧之力,旌旗指处,叛军已然丧胆。

陈朝不堪扶持,陈霸先死后,于589年灭亡。

冼夫人在岭南闻讯异常悲痛,率众面北而跪、长哭竟日。为避免版图、百姓遭受战乱之苦,她带领岭南百越和海南岛俚人归顺了隋朝。

隋文帝本来担心岭南趁机起事,见冼夫人主动归顺,深感其诚,在她奉旨安抚了动荡的岭南诸州后,把临振县(今三亚)赐给她做了汤沐邑,所收税赋用来补贴她的梳妆费用。隋文帝知道,没有冼夫人尽心治理,海南岛不可能真正置于隋朝的行政管辖之内,即便设置郡县,也只是徒有虚名。东汉的马援何等人物?曹雪芹有诗赞曰“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连一代人杰张良都不在话下。三国时的吴主孙权更是何其了得——“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他们或亲征,或遣猛将渡海讨伐,一时,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结果呢?即便武力征服了海岛,人心也难以真正归附。海南岛遍地是宝,乃南中国的海上门户,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庙堂之上当然了然于胸,汉元帝当年放弃它的理由,不过是为朝廷的脸面找的台阶。

自开天辟地,夏娃造人只是神话,女娲补天不过是传说。穆桂英驰骋疆场、抵御外虏,无愧巾帼须眉;花木兰替父从军、戎马边陲,真乃女中丈夫。而冼夫人为了民众福祉和版图完整,在本该醉心女红的年纪,她持戈披甲,平息叛乱;在本该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她跋山涉水,宣示王命。凭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系“飞地”于中原。冼夫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刷新了中华巾帼英雄的“天花板”——引中原之风注入海南蛮荒之躯,割除旧染,重启新机,将海南岛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并真正归服于王化。

有了冼夫人,文明的曙光开始显现在海南岛上空。套用诗人黄亚洲的诗句:“这时候,我们会开始流泪/海南岛的文明史,终于掀开了/最为激动人心的篇章!/书页的这种哗哗的翻动/恰如潮水的永远的轰响。”

“唯用一好心”

如果视权力为个人王冠,一心追求王者荣耀,冼夫人一生中有过多次割据称王的机会。

侯景之乱,烽烟四起,梁朝危在旦夕,实际控制的疆域只有千里远近,民众入户籍者不足三万户。冼夫人则因为智勇兼备被岭南百越尊为大首领,海南岛也有上千峒俚人归顺。一峒是一个村落,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上千人,以平均每峒二百人计,就是20万人。再加上她和冯宝的武装,并有权节制几州兵马,自立为王轻而易举,甚至趁乱起兵,问鼎中原也不是毫无可能。然而,冼夫人没有这样做,为了维护版图完整,使百姓免遭连年战乱之苦,她挥师平叛。难怪梁武帝看完冼夫人“珠崖置州”的奏表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感叹:“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贤哉,护国夫人!”

第二次是梁朝灭亡,陈霸先建立了陈朝。次年,冯宝亡故,岭南大乱,一些部族首领纷纷起兵割据。岭南百越的酋长和海南岛的俚人首领,齐刷刷把目光投向冼夫人,只要她振臂一呼,就会从者如云。

冼夫人依然心如止水。她先是以百越大首领的身份,说服起兵的俚人首领放弃割据的想法;又果断让自己刚九岁的儿子冯仆,亲率岭南百越部族的酋长和海南岛俚人首领,前往京城拜见刚刚创立陈朝的皇帝陈霸先,表达岭南和海南岛人民愿意归顺,维护国家统一的意愿。见到冯仆,陈霸先大为感动,他明白冼夫人这是遣子为质,以示其诚。当初设计击溃李迁仕后,冼夫人与陈霸先有过交集,认为他是一个有抱负、有才干的英雄,愿意辅助他成就一番大业。

本来波谲云诡,冼夫人挥手催升一朵祥云,岭南和海南岛因此无战事。

第三次,陈朝短命,岭南百越及海南岛的郡县一致拥戴冼夫人自立为王,请求她凭借南岭屏障与隋朝对抗。冼夫人对陈霸先以诚相待,对他创立的陈朝早亡无比悲伤,却不愿意看到战乱给人民带来苦难,不愿意中华版图再次,毅然派遣她的孙子冯魂去迎接隋朝兵马。隋军入穗那天,月明星稀、夜半无风,寂静中有蛙鸣声声。冼夫人凭栏远眺,一定百感交集。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日月交替,旧符已换,她神色黯然,目光有些空洞,心中的悲痛与期盼唯苍天可鉴:个人荣宠如烟云,唯愿民泰丰。

割据称王、睥睨天下,曾是一般草莽英雄的梦想。看斑斑青史,多少自诩为王者的人,视权力为烈酒,一饮而不惜天下醉。生灵涂炭是他们佐酒的菜肴,赤地千里是他们置酒的托盘。而在冼夫人心中,权力只是实现理想的工具,如同锄头之于农民,铁锤之于工匠。她从未想过要成就所谓个人的霸业,虽然王冠如同枝头熟透的柿子,抬手可得。她要的是中华版图的完整和百姓的安居,就像一只在天空中飞翔的鸟,没有什么可以束缚它的翅膀,无论是低空掠过,还是在高空盘旋,只希望身下是一片人世的乐园。

有一种说法:死一个人是悲剧,死一百万人就是简单的数字统计。冼夫人自然不会如此冷血。连年征战,成千上万死去的族人、士卒,都是父母生父母养的血肉之躯,他们的音容笑貌在历史的卷宗中踪迹难寻,在家人的心中却鲜活可感。一声娘、一句儿牵肠挂肚;一次离别、一个转身刻骨铭心。愚昧蛮荒,使海南的许多部族长期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年代,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对于许多肉食者,那不过是掠过冰面的寒风,不会掀动一点感情的波澜;但在冼夫人的心中,芸芸众生虽卑微如草,但每一个人都是尘埃里的花朵,有属于自己的芬芳。把一缕缕芬芳汇聚在一起,就可以绿了自己的心田,美了人间的牧场。

冼夫人的三次选择,皆在一念之间。她的一念,首先基于一个女人本真的善良,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经连年战乱被进一步激发,保境安民成了她朴素的人生诉求;跟随父兄的各种历练又使聪慧的冼夫人独具慧眼、识时通变。同时,丈夫出身中原王族,世代为官,大一统的中国传统政治理念肯定会对妻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这一政治理念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密不可分。一个人的命运常常由一念决定,历史的走向常常为某人的一念左右,成佛成魔由此分野。理性的一念不是虚幻的冥想,而是思想纵深和灵魂宽度的瞬间绽放,看似偶然,折射的却是一个人在重要转折关头的眼光和智慧,心胸与格局。

一念虽短,照亮的是幽远的历史天空。

我们来还原一个时光深处的场景。那一天,也许是朝阳初升的上午,也许是晚霞燃烧的傍晚。满头白发的冼夫人拄着一根硬木雕花拐杖,来到冯府正厅坐在红漆木椅上,面前摆满梁、陈、隋三朝皇帝赏赐的礼品,她让儿孙们一一瞻拜、铭记。然后站起身,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在,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时时可死,步步向生——冼夫人活出了这样的境界。为了心中的理想,她时时准备赴死,又步步死里求生。不独立、不称王,明识远图,贞心峻节,志不可夺,唯义所在;自知天不假年,还将初心谆谆告诫于子孙,91岁高龄死在视察海南各峒的路上。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冼夫人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一束光,穿云破雾、流光溢彩。可以说,是冼夫人和她的后世子孙撑起了海南一方蓝天,尽管其间一百多年中原战乱不止,海南岛在冼夫人及后人的治理下却安定祥和,如一朵美丽的雪浪花,绽放在碧波万顷的南海。

什么是英雄?人虽淡出江湖,江湖中却不绝他的传说。只求个人的霸业难以封神,为了众生的福祉才能为世人所倾慕,即使有一天英雄迟暮,不再站在高山之巅,依旧会为人们所铭记,所传颂。现在,海内外有两千多座冼夫人的纪念庙宇,仅海南岛就有五十多座。离开人世一千四百多年的这位奇女子,虽然已经在时光的轮回中安睡,却被老百姓真心封神。虔诚的祭拜是对伟大人格的呼唤,也是一种精神的延续。什么精神?苏轼早有概括:“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一个人的肉身被塑成金像膜拜,一个人的精神被当作信仰传承,这就是永恒。它可以使生命穿越时空,生生不息。

爱默生有一句名言:人是站在废墟中的神。他所说的神,应该是指那些身处复杂环境,却具有坚强意志和远见卓识,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他们善于在历史的进程中把握航向,在粗糙的底板上绘制蓝图,初心既立,矢志不渝。

——冼夫人,就是废墟中站立的神。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8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