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描写人物性格的句子(描写人物性格的句子摘抄三年级)

描写人物性格的句子(描写人物性格的句子摘抄三年级)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人物性格特点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 给选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②③④‖⑤ 第一层:作者给阿长简说《山海经》。

第二层:记叙阿长买来《山海经》及作者感受。

第三层:《山海经》是我心爱的宝书。

] 2.“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

] 3.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能满足“我”渴望已久的愿望]。

4.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我”被她的热忱深深地打动了。

] 5.“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 (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敬佩与爱戴。

] 6.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 对“我”极其疼爱,表明她善良朴实。

] 7.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

[不抱任何希望——惊讶和震撼——产生新的敬意。

] 8.请说一说画“ ”线句子的含义。

[这是议论句,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 9.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

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看不起。

] 10.文中画“ ”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比喻。

形象地表达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震惊的情态,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 11.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 (二)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

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

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

然而她进来,又将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哥儿,你牢牢记住

”她极其郑重地说。

“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

’记得么

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

不许说别的话

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

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

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

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

大家恭喜

真聪明

恭喜恭喜

”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

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1. 给加点字注音:规矩(jǚ ) 惶急(huáng) 磨难(mó )辟头(pì ) 2.选文写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 “我”对这些规矩的态度怎样

[认为“不耐烦”,“烦琐之至”,“非常麻烦”。

] 3.作者写这些规矩的用意是什么

[意在说明长妈妈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特点:麻木与迷信。

] 4.文段详写长妈妈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从文中找出写长妈妈动作的几个动词和有代表性的语言。

动词: [伸出,按住,摇,笑,塞 ] 语言: [“恭喜恭喜

大家恭喜

真聪明

恭喜恭喜

”] 阿长的心情:[高兴,兴奋]; 作用是:[表现阿长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同时反映了阿长守旧的一面。

]

朝花夕拾阿长的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朝花夕拾·阿长》中人物形象分析

阿长的形象分析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 “她生的黄胖而矮”,后来请假回来时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的。

我想阿长与祥林嫂相比,阿长是幸运的。

祥林嫂第一次来鲁家时,“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此时的祥林嫂虽年轻守寡,生活清苦,但仍未失去青春的活力。

第二次来鲁家时,夫死子亡, “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再嫁再寡的悲痛和精神创伤,使她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活力、生机。

第三次是捐过门槛儿后,在祭祖时节扔遭到斥退,她“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连精神也不济了。

”这次打击使她“直是一个木偶人。

”第四次祥林嫂被赶出鲁家流落街头,临死前则是“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是一个活物。

”这种外貌的变化,刻画了祥林嫂临死前的悲惨处境。

文章虽然写了长妈妈的种种不足,但是,文章的重心并不在此。

文中详细叙述了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该文表达的是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和祝福之情。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情与愤怒情绪在这里没有《祝福》中那么强烈。

语言描写: 在我向妈妈诉苦多回之后,妈妈对长妈妈说:“长妈妈生的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

晚上的睡相怕见不得很好吧

„„”通过妈妈的这段话语,说明了长妈妈的睡相不好,是个粗人。

妈妈的话比作者自己的描绘更有说服力,这就是在描写人物时,他人语言对人物形象烘托时的价值性。

而人物自身的语言更是直观形象的表现人物性格,如作者在描绘除夕时,长妈妈对作者说:“哥,你牢牢记住

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

’记得吗

你要记得,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

不许说别的话

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从长妈妈的这段话中,明显看出长妈妈是位很迷信的农村妇女。

同时长妈妈对除夕祝福语、吉祥语的重视,也表露了长妈妈渴望得到幸福的深切期盼。

这是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分类中归属与爱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

长妈妈处于封建大家庭中作为一名保姆,得到主人的信任、关怀似乎是不可能的,于是长妈妈把这种希望只能寄托在幼小的还不太懂事的作者身上,更能体现出长妈妈的身份低微,作者也流露出淡淡的同情意味。

在作者描写长妈妈为我讲“长毛”的故事这一段中,“我们就没有用吗

我们也要被掳去。

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长妈妈这段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出了长妈妈的迂腐、无知但是很淳朴的。

在幼时的作者眼里她是具有“伟大的神力”的,正因为长妈妈这些精彩的演说才赢得了特别的敬意。

在长妈妈为我买回书时,说到:“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简短的一句话语,长妈妈的爱跃然纸上。

因为长妈妈没有为自己辛苦寻找这本书而埋怨抱怨,也没有为自己的功绩而邀功,就是简单的一句话。

形象的烘托出长妈妈对待孩子无私的疼爱而“山海经”却说成“三哼经”,暗示出长妈妈买书时的艰难,侧面烘托出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他却能够成功,证明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动作描写: 描写长妈妈向别人切切擦擦时,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摆,或者点着对手或者自己的鼻尖;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几个动词形象的描绘出粗俗女人才会有的那种动作,使长妈妈的形象鲜活,贴切。

在除夕时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

焦急的神态跃然纸上。

而当“我”说:“阿妈,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欣喜之态溢于言表。

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怎样善良真诚的愿望啊。

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艺术手法的运用: 对比手法的运用。

首先是叔祖和阿长的对比,叔祖是读书人,却很疏懒不知书哪去了,作者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

而阿长不识字,却为我买来了《山海经》,反衬出阿长对我的关心、在意。

文中说到“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来往”,说明叔祖只是把作者当做排遣寂寞的对象,更加反衬出阿长为作者买书时的真情真意,以及长妈妈对待孩子的真诚。

其次是把长妈妈与“别人”对比,别人就是祖母和妈妈一类人,他们谁也不肯真实的回答,不把孩子的天性好奇与喜好当做一回事,而只有长妈妈记在心上,并且付之行动。

也反衬出长妈妈对待孩子天性的了解,以及对待孩子真挚的爱。

议论抒情: 在记叙文中,作者往往不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周密的论述,而针对大量的生动、典型的记述材料,发表精辟简骇的评论。

本文中作者记述了长妈妈名字的由来、喜欢切切擦擦、逼我吃福橘、给我讲“长毛”故事、为我买《山海经》几个故事,抒发了作者“仁厚黑暗的地主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灵魂

”这样深切的怀念与祝福之情。

阿长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

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了鲁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她是一个平凡普通,地位低下,饶舌多事,不拘小格,迷信无知,淳朴善良,关心爱护,真诚热情,乐于助人,关心孩子的人

描写阿长的句子

①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神态描写)②将一个圆圆的东西掷了出来,还带着一条小辫子,正是那门房的头.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道:“啊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骇死我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③“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放,就炸了!”(语言描写)

阿长与山海经课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写出了阿长什么特点?

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里运用了什么描写人物的方法,欲扬先抑,开头贬低阿长,后面通过事情赞美阿长,更能凸现阿长的美好品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的人物形象

是一位经历苍桑的人,这里不仅写她迷信,有麻烦的礼节,而且突出了她的伟大,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

很好地概述了一个人物形象。

而我对的感情也是文章的关键,文章的主体把握及最后对她的缅怀、祝福,都能说明感情很深。

语言上或叙或议,前后呼应,如三次写“大字形”睡式及谋害隐鼠的怨恨,朴实中带有点韵味,让读者细细体会其中。

语段的中心人物是阿长,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阿长,举例说明

的中心人物是阿长,作者:外貌、语言描写法来刻画阿长。

举例说明:过了十多天,或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以前上初中的时候,或许是年龄太小的缘故吧,或许是学习方法的惯性所致罢,阅读和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阿长与<山海经>》时,总是被老师的讲解和标准化的答案牵着走,课文虽然学习过了,但是文章中的文字和人物并没有真真正正走进我的心灵中来,都是冷冰冰的,死翘翘的,面目狰狞,毫无生机。

过了几十年,当我的阅历有了长度,生命有了厚度,我终于能够在夜深人静之时,安安稳稳地捧起这篇课文,细细的品咂,那一个个飘着墨香的字符、那位令人似厌实敬的阿长,终于鲜鲜活活地蹦到我的眼前、走进我的心田。

卑微的“阿长”,可怜的“阿长”。

小《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初一的学生并不陌生,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那个给我讲述美女蛇的故事的“长妈妈”,即此人也。但是“长妈妈”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仅仅是一个一笔带过的传说故事的讲述者而已,但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阿长”却是一个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主角、名角。

课文的开头两段,“阿长”的身份地位就让人为之鼻子发酸、心头发涩。

“阿长”的身份,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是“我的保姆”,祖母叫她“阿长”,“我”叫她“阿妈”。而且“阿长”的姓名几乎所有的人都忘记了,“阿长”之名是冒名顶替别的一个女工而来的。当时的鲁家,还是一个地主官僚家庭,鲁迅先生还是一个衣食无忧、天真活泼的少爷,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家庭,“阿长”就是一个地位卑微、命如草芥的女人。这让我想起了《孔乙己》中的“上大人孔乙己”来,一个“孔乙己”,一个“阿长”,一男一女,但其身份其地位,何其相似哉!

不惟如此,“阿长”的外貌,“黄胖而矮”,真可以说是百拙千丑、不堪入目了。课文的倒数第二段交代,“阿长”“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总而言之,鲁迅先生笔下的“阿长”,是一个相貌丑陋、青年守寡、没姓没名、命途多舛、地位低下的女工。

最冷的面庞,最柔的心肠。

这样一位无姓无名、相貌丑陋的女工,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年幼的鲁迅眼中和心里,着实有点讨厌。你看,“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我”的状,睡觉时总是侵占我的地盘,谋害“我”的隐鼠,规矩多,禁忌多,繁琐之至,麻烦至极,一个毛孩子家,哪能忍受得了,哪能不对她心生厌恶。

但是年幼的鲁迅,也有对“阿长”心生敬意的时候。第一次是她讲故事的时候,“阿长”讲的“长毛”故事,惊险骇人,新鲜好奇,同时又让“我”觉出她有“伟大的神力”,从而生出“空前的敬意”来。第二次是她出乎意料地给“我”买回《山海经》来,大字不识一个的她,竟然将书唤作“三哼经”。虽然这四本书是十分粗劣的本子,但于念念不忘、求而不得的“我”而言,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

至此,“我”“全体都震悚起来”,“发生新的敬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鲁迅先生13岁那年,他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故,家境开始衰败下来,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多年之后鲁迅先生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使得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嫉恶如仇,横眉冷对,我们印象中的鲁迅先生,刚直,冷峻,愤激。

同时,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更使得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那些真正在乎他、关心他、疼爱他的人,鲁迅先生都是无比感激,敬若神明的。

因此说,童年鲁迅先生的眼中,“阿长”相貌丑陋,思想封建,言行迷信,令人生厌。但是中年鲁迅先生的心里,“阿长”虽然地位低下,不懂规矩,有点封建,有点迷信,但是她并没有时时处处迎合巴结她的主人,心思非常单纯率真朴素,而且真心实意地关心鲁迅,疼爱鲁迅,鲁迅先生对她深深地同情怜悯之外,是更为深刻、更为持久的感激、怀念、敬仰与祝福。

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手法。

鲁迅先生是顶尖级的语言大师,刻画人物的丹青高手。他善于运用各种手法来描写人物,寥寥数笔,由形到神,以形写神,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鲁迅先生描写“阿长”,不光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常见方法,还运用了细节描写,比如“睡觉时她又伸开两手两脚,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一句,一个毫无主仆观念、不懂规矩、单纯真实的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了。《故乡》中的闰土、杨二嫂,《孔乙己》中孔乙己,都是细节描写的典范人物。

除了细节描写之外,还有欲扬先抑的手法,从“我”最初的讨厌憎恶到最后的感激敬仰,童年鲁迅眼中的“阿长”,中年鲁迅心中的“阿长”,两相对比,揭示和突显了“阿长”的精神品质。此外,别出心裁的详略安排、画龙点睛的抒情议论句子,都是鲁迅先生刻画“阿长”的经典手法。比如叙述“阿长”讲述“长毛”故事的部分,浓墨重彩,而叙述“阿长”谋害“我”的隐鼠之事,却是一笔带过,这样一详一略的巧妙安排,都和鲁迅先生对待“阿长”的态度和感情相关。

总而言之,鲁迅先生刻画“阿长”所用的传神的细节、多样的角度、独到的详略,细加揣摩,妙极巧极,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借鉴。

不知道大家对于阅读《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有何独到的见解,欢迎讨论,欢迎留言。想了解更多内容,就请关注“高级教师教语文”吧!

2022年3月14日夜于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