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短句

给亲人扫墓感言短字(给亲人扫墓感言短字图片)

给亲人扫墓感言短字(给亲人扫墓感言短字图片)

阴历十月初一是什么节日

十月初一农历十一天,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

因天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又称为寒衣节。

简介: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

十月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习俗: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

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

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

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

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

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相关传说:传说一: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

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

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

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

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边烧纸边哭诉:我给夫人烧纸钱。

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

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

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慧娘唱了很多遍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

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

”蔡莫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

”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

”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烧给他的父母。

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

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

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

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传说二:另一说则来自孟姜女 送寒衣。

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被抓去服徭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为丈夫送衣御寒。

当她来到长城脚下,得知丈夫已经死去,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嚎,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的尸体,她用带来的新棉衣重新装殓丈夫的尸体并安葬,时值古历十月初一,由引产生了送寒衣节。

清明节帮家人扫墓日记并说说你的感受

时间像飞箭一样,转眼间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我们大家都要去给自己已故的亲人上坟。

我的祖籍在威信,所以我们今天要去威信上坟。

一路上,只见远处的山冈蜿蜒起伏,连绵不断。

茂密的森林旁几片松林蔬蔬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风景如画,美不胜收,简直是个世外桃源

我们来到山上,只见一座座坟墓掩映在杂草丛林之中,高耸的坟头似乎在翘首期盼我们的到来……面对着祖辈孤寂的坟墓,来时的喜悦一扫而光,一股凄凉涌上心头……,我们先点上香、燃上腊,然后,再给祖仙磕头,祈求他们保佑我考上好的大学,全家安康。

接着给他们插上坟飘、锄去杂草、添上新土,最后放响鞭炮,并在爆竹声中围坐在墓前的石桌旁,与祖辈们共同进餐……当时非常热闹,但是我们的心里却是悲凉冷清的,因为与亲人们的阴阳两隔,使我们永远无法看到他们的慈祥可亲的脸庞,永远不可能再得到他们的爱抚……

出嫁的女儿中元节回娘家为死去的父母烧纸钱真的会导致娘家诸事不顺吗

就是说说心里话,表达下对亲人的思念和问候,亲人在那边过得是否好,然后表示下自责,不能常来陪父亲说话,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也有钱了,今天过来,给父亲带了些吃喝用品,顺便给父亲送点钱过去,日子好了,请父亲在那边对自己好一些,过段时间孩子再来看您等等。

好多话是发自内心的,总有想对亲人说的话吧。

清明摒弃陋习,文明祭扫感想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清明节即将来临。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是祭奠逝者、悼念先人、缅怀英烈、寄托哀思的重要日子。

每到清明祭扫时节,人们就会上坟烧纸、烧冥物、燃放鞭炮,祭奠逝去的亲人,表达思念之情。

这种祭扫方式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传统的清明祭扫方式,冲击了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

其实,每到清明节,就会引发大家对祭奠方式的探讨。

有的人主张摒弃上坟烧纸的传统,有人说,鲜花祭奠、网上祭奠,表达不了心情。

这些讨论归结到一点,就是如何将清明这个传统节日和现代生活接轨,清明节同中国其他节日一样,遇到了如何“转型”的问题。

毋庸置疑,清明节也要与时俱进。

上坟烧纸的传统祭奠方式,是与土葬结合在一起的。

而现如今,城市墓地的价格已经高过了房价,有多少人能够葬得起

何况,现代陵园的环境已经和烧纸、磕头格格不入,一束鲜花、鞠躬致礼祭奠的更文明,更合适。

即使在郊区,我们也不提倡上坟烧纸。

每年到了清明这个节点,总有新闻报道,群众在山上上坟引发了山火。

本来祭扫是为了缅怀先人,表达悼念之意,如果因为烧纸烧出了事,岂不是自找麻烦

所以,无论城市还是郊区,烧纸祭奠的方式似乎真的不合时宜了。

如果您很难割舍这种情结,还是建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免得“引火上身”。

其实想想,扫墓、上坟毕竟只是一种形式,对于“缅怀先人”这一清明节的永恒主题而言,恐怕最重要也最关键的还是心怀感念。

只要心中怀有对于亲人的牵挂和思念,又何尝不是对于他们最恰当、最得体的祭奠呢

至于身在何地,甚至是否亲临墓地,其实倒并不关键。

现如今,网上祭扫等新的祭扫方式蔚然成风,尽管是对传统祭扫仪式的改变,但缅怀先人的内涵却没有改变。

从这个角度来看,清明祭扫的多元化,应该是社会的进步体现。

只要是文明的,能表达我们内心的感恩的,我们就应该提倡。

在祭扫观念与意识上也不妨多些与时俱进,只要坚持了清明的内涵,那么表面就不重要了,只要对心中常有哀思,未必拘于形式。

关于清明节扫墓的感想300字

【又是一年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又一个清明节到了,天空应时的下起了雨。

雨后的空气变得清新,变得有些凄凉,更让这个特别的节日显示出特有的韵味。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主要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其习俗由来已久。

在清明节,还有踏青、插柳、放风筝等习俗。

前几天,爸爸去给爷爷奶奶扫墓。

看到墓地的景象,真是令人感到惊叹

随处可见一堆堆烧过的纸的废墟,空中飘着烧过的灰,味道还很呛鼻子。

我觉得这种烧纸的行为是不对的,不仅浪费了资源,还污染了环境。

我们应该停止这种行为,大家可以给死去的人送上一束鲜花,表示我们真诚的哀思。

这才是最文明、最正确的行为。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望着人民英雄纪念碑,脑海中浮现一幕幕烈士们为保卫祖国而牺牲的场景。

黄继光爬着冲向火力点,身上的血都流尽了,他是靠什么力量坚定的站起来,用自己的胸膛挡住敌人的枪口。

狼牙山五壮士为了祖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跳下了悬崖。

还有我们身边最近的刘英俊,他勇拦惊马的故事令同学们为之动容。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他们的事迹,令人留念;令人悲叹;令人振奋。

又是一年清明节,我们不忘自己已故的家人,不忘那些为了今天而奋斗的英雄们。

也让我们延续他们勇敢、爱国的精神。

让中国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清明。

永不停歇,永垂不朽。

摘黄豆实践收获????急

在潮汕,冬节也算是一年中的重大节日之一。

潮汕冬节有很多民俗活动,如祭祖、谢神、扫墓、吃糯米丸等。

一、吃冬节丸潮汕冬节丸(南方人称“丸”,北方人叫“圆”。

叫法虽不同而义同),分两种:一为常见的糯米丸,一为用粳做的尖米丸(用粳米粉加水,揉成长条,用剪刀斜剪下,两头尖尖如白米,故名。

主要流行于揭阳一带)。

福建人在冬节也要吃糯米丸,《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五载有这种风俗起源的传说:往时有一樵者,至山樵采,失足坠涧中。

涧极深,无人援救,不能出险。

且深山路绝人稀,樵者呼救,力竭声嘶,亦无援之者。

樵者居涧中,食黄精姜得免饿毙。

历十余年,遍体生毛,身轻能飞。

于是高飞出涧还家。

性状全变,家人呼之不应。

乃用糯米粉和水成丸,与樵者食。

樵者以为黄精姜,食之。

渐还本性,家人得以团聚。

而自此相沿成习,遂有搓丸之风矣。

这个传说,是在意义寄托的层次上对冬至吃糯米丸的习俗的诠释。

潮汕人多从福建迁移而来,冬至吃糯米丸与福建同俗。

而潮人通过这种民俗活动,把祈求家人团聚、家族和谐团结的寄托,表现得更为鲜明。

冬至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先将糯米舂成米粉末儿晒干。

冬至前一天,吃过晚饭后,家中的主妇就开始张罗着把一只大箶(浅沿的筐箩)摆在桌上或地上,用开水把糯米粉和成粉团,然后,一家子无论大人小孩就围坐在箶四周,各自捏取粉团搓成弹珠样的冬至丸,放入箶里晾晒。

冬节丸以搓得大大小小参差不齐为好,这叫“父子公孙丸”,象征着岁暮之际一家子圆圆满满。

冬至日一大早,家庭主妇煮好红糖汤,将丸子下锅,煮成汤丸。

先盛一大钵祭祖,家里的地主爷、公婆母、司命君、井神、碓神也各用一碗甜丸祭过。

然后主妇叫醒全家老少起来食汤丸,俗称“汤丸唔食天唔光”,“食了汤丸大一岁”。

尤其是孩子们最盼吃这碗圆,常是半夜里醒来好几回。

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作对似的,老是不亮。

其实这是到了冬节前这天,夜的时间最长,过了这一天,便开始逐渐变短。

“食了汤丸大一岁”的俗谚来历,王琳乾先生在《说说小阳春与寒冬至》(载1987年第四期《潮人》)说:“人们对此有两种解释。

一说冬至是小过年,过了新年长一岁;一说此语出自囚徒,因每年秋天,是杀人的季节,犯死罪的人,都在秋天处决。

冬至一到,就可延至明年,所以犯人一食冬节丸,就说又多了一岁了。

据旧史料所载:‘后汉盛吉为廷尉,每年至节,狱囚当断,妻夜秉烛,吉持丹笔,夫妻相对垂泣。

’故前人诗有:‘执笔对之泣,哀此击中囚。

’冬至一过,就封刀待秋官了。

”潮汕地区,一家人如有在外地工作的,要留一些糯米粉等他(或她)回家时做汤丸吃,以示一家团圆。

另外,还要经常留些糯米粉以待客人,客人来了,便煮甜丸敬客。

潮汕过洋者众,旧时华侨多在冬天回乡,明年春再出洋。

所以留糯米粉以待亲人回乡,也是一种风俗,也取甜蜜团圆之意。

二、谢神在潮汕农村,冬节丸除了食用外,还有个特别的用途,即是在门框、碓臼、炉灶、米缸、犁耙、水车以及猪、鸡、鹅、牛等牲畜身上粘贴二粒糯米丸,祈神保护,祷祝牲畜平安过冬,新年健旺。

有些地方还要在水果树上贴上冬节丸,在树干上遍处划破一点点树皮,把丸汤淋在上面,祈望明年果树能贴枝,结的果实象汤圆一样流流滴滴。

所有这些,都是昔时小农经济生产者对自然神的崇敬与依赖。

关于在门环上贴冬节丸,还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有一年冬至,闽南来了三个衣衫褴褛的逃荒者。

饥寒交迫,老妇饿死了,只剩下父女两人。

父亲向人家讨了一碗冬节丸给女儿吃,但女儿却坚决不吃,要让父亲吃。

推来让去,最后父亲流泪说:“女儿,为父不能养活你,眼看你忍饥受饿,不如在这里择一人家嫁了,图一口之食。

”女儿也就含泪答应,两人分食了一碗冬节丸后便分手了。

后来,女儿嫁了一户好人家,日子过得不错,但她天天思念父亲。

到了冬节的时候,更是忧伤万分。

她的丈夫问起原因,妻子就详情告知。

后来,夫妻俩想了一个方法,在大门环上贴了两颗大大的冬至丸,心里想父亲若看到,定会触景生情,前来找女儿团聚。

这样,年复一年,这习俗终于沿袭下来。

在牛角上贴丸,这是对老牛表功,易为人理解,但潮汕还有一种奇特的习俗,就是要用汤丸给老鼠吃,也就是府县志多次提到的“谓之饲耗”一事,却很少人能懂得其中道理。

相传,稻谷的种子,是先前住在田里的老鼠从很远的地方咬来给农民的。

农民为答谢老鼠的辛劳,约定每年收割时,一片土地的路边,总要留下几株稻谷不割,给老鼠食,饲耗是本此而来的。

后来因有一个较贪心的人,割稻时一株也不留地割得净尽,使老鼠没东西可吃。

它饿着肚皮跑到观音大士那里控诉,说农民忘恩失信。

观音大士便叫它搬进农民家中去住,并赐了它一口坚硬的金牙,使它能咬破东西寻食物。

从此老鼠就到处为害了。

其实,稻谷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从野生原稻培育出来的,精收细打,颗粒归仓是做得对的,饲老鼠是不应该的,但这毕竟是千百年来的民间传说而已。

三、扫墓冬节潮属有上坟扫墓的习俗。

按潮汕习俗,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节和冬节,谓之“挂春纸”和“挂冬纸”。

一般情况下,人死后前三年都应行“挂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挂冬纸”。

但人们大多喜欢行“挂冬纸”,原因是冬节气候较为干燥,与暮春莺飞草长、常有纷纷细雨的清明不同,道路易行,也便于上山野餐。

冬节扫墓的祭品,普通是五牲或三牲,添以鲜蚶、柑橘等物及粿品。

鲜蚶是必要的,意谓取其吉利的意义。

拜墓之时,还须拜墓旁的土地爷,即所谓后土之神。

祭拜仪式过后,人们就在墓前聚餐。

野外的聚餐轻松又热闹,儿童嬉闹,长者举杯闲谈,山野间荡漾着家族的融洽与和谐。

祭品中那盘鲜蚶一定要吃完,并把蚶壳撒在墓堆上。

潮人把蚶壳称为“蚶壳钱”,撒在坟头,是将它作为冥钱之用。

另外,祭品盘中的大鱼,全尾或截分两段的,照例是留给办理饮酌者的家属。

所以成为规例,野餐时什么人都不许吃它。

如果你不明规例,错吃了,人们会怪你不晓情理。

四、占卜潮人过冬节,还常伴有占卜活动。

有以冬至晴雨,预卜年关阴晴的,如民谚说:“冬节乌,年夜酥;冬节红,年夜?(湿)。

”意思是说,冬节如果有太阳,过年夜就要下雨;反之,则过年夜就天气很好。

因冬至无定日,有人也以此推算冬天寒冻的时间,说“冬节在月头,寒冻年夜交;冬至在月中,无冻又无霜;冬节在月尾,寒冻正、二月。

”这些民谚,其真实性如何,是需要科学工作者来回答的。

另外,也有人用冬节丸来占卜生男或生女。

如果这一年有人家娶新媳妇,那么在天亮时祭拜完井神之后,往井里投进一粒汤丸。

然后让新娶妇急忙打水,如果能够将这汤丸打上来,那么则预兆生男孩。

有人则将放在筛里的汤丸每次取出两粒,一直取到最后,如果剩下一粒,则预兆生男孩。

今年冬至,应朋友之邀,我们一行十多人去到了公正乡枯娄村朋友家过冬节,此次过节,收获甚多,快乐一大筐。

那天上午,我们大伙冒着毛毛细雨一路风尘仆仆来到了朋友家。

刚到大门,院子已聚集好多亲朋好友,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一进屋里,孩子们立刻就被房间里的糍粑引吸住了,几个小朋友抓起几个想尝尝鲜,被我们大人制止了。

可孩子们还不肯罢休,都争着订好要带回家。

朋友一家及亲戚正在厨房里忙乎,我们几个客人就到楼顶上去看看。

从楼顶上极目远眺,远山迷迷蒙蒙,隐约可见树林一片苍翠,附近的山头也绿树成荫,一条宽阔平坦的公路绕着村边过,听说这条路已修到了那齐村,好走多了。

整个小村庄座落在山头上面,绿树环绕,树木葱郁,果树成片,菜园里一片青翠,油菜开出美丽的花,篱笆上的喇叭花开得很可爱。

好一派田园风光

我顿生感慨,将近十年不来这,变化可大了。

十几年前,这儿还是灌木杂草丛生的山坡,没几户人家,大多在山里边的旧村,旧村那儿交通极不方便,一到下雨天就没法出来。

现在呢,好多户人家搬到这儿来了,建起了许多高楼,环境很优美。

接着,我们步出大门,随处走走。

村头小卖部那儿,聚集了好多人,说说笑笑,喜气洋洋,真有“冬至似大年”的喜庆气氛。

旁边停放着许多车辆,仍陆续有客人来。

我们沿着公路走下山脚,嗬,这儿有好几个池塘呢,水还浑浊,吃饱了的鸭子有的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玩、追逐、嬉戏,有的在岸上玩耍、抖身,拍翅,好不快活。

最诱人的是身后公路边上那满池的松脂,一块块石头般大小的松脂块堆放在池里,要是卖掉,不知能换多少钞票了。

这时,楼上的人叫我们,准备开饭了,我们有点儿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回到屋里,饭桌已摆好,菜也基本上齐,大伙知道我们刚才要镜头去了,便跟我们开玩笑说,再多拍几张餐桌上的,回去没吃喝时候再打开来解解馋,望梅解渴。

哈哈,此招也真妙,开心。

大饱一餐后,对酒文化不感兴趣的我们想找点什么来消磨时光,让喜欢研酒的人们尽兴划拳。

这时,有人提议去帕莱河游山玩水,我犹豫了,这蒙蒙雨天,还有我刚扭伤不久尚未痊愈的脚。

这时,朋友说,没事,不算远,只翻过一座山,半个小时即可到达。

于是,我们几个决定带着小孩去,朋友叫他的侄女给我们带路。

路上,孩子们赶路心切,不停地催促我们走快点,可我们大人好久不锻炼不爬山了,感觉有些吃力。

我本来想一路拍去,但孩子们催得急,我们又跟不上,所以路上我一直不敢取出相机,也无暇顾及路边的景物,一味地赶上他们,衣服脱了一件又一件,也不敢怠慢,怕他们丢下我们。

要是迷路了,我们就无法到达目的地了。

我们好不容易爬上山顶,开始下坡了。

他们一路小跑,走得很快。

而我,要护着曾经扭伤的脚,再加小雨天,山道有点滑,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显得更艰难。

有时见到藤子就抓,甚至明知是荆棘也想抓,真的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下到半山腰,我不小心踩到一根小枯木,滑了一下,摔了一跤,还好,不碍事,可脚却直发抖,站不稳。

有几次差点又扭了,吓得我一身冷汗。

要是再扭一次,我可回不去了,谁来救我呀。

此刻真想半途而废,放弃此行,而又想想,都来到这儿了,机会难得,决不言弃,于是又提起了勇气。

从山腰往下看,高高的看见脚底下的河了,估计要到了,可就是走啊走啊,总走不到河边。

还没到达,我们就开始担心返程时怎么爬这座山,什么时候才能爬到顶峰了。

下到山脚,我们足足走了五十分钟。

到河边,他们大多数人直接过河去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坐下休息一会儿再说。

我挑了一块平坦的石头坐下。

这儿的石头奇形怪状,千姿百态,错落有致,很干净。

河水纯净碧绿,清澈圣洁,潺潺的流水一路欢歌奔向远方。

刚坐一会儿,感觉有点凉意,得加件衣服,继续赶路。

我顺着流水走,想找石头垫的地方跳过去,免得脱鞋麻烦,却又担心跳不过,摔到河里去。

为了保险起见,我脱掉鞋子趟过河去。

一把脚伸出水里,呀,好泠

水底的石头很滑,看下去很浅的水却将要没过膝盖,本来不算白皙的双腿在碧水中显得特白。

等我穿好鞋袜,已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走到上游去了。

我沿着岸边的沙石往上游走,经过一片沙土,沙子很疏松,踩上去软绵绵的,鞋子将被淹没,只得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行进。

“快上来呀,这儿才好看,这是水最深的地方。

”同伴在上边喊话了,我加快步伐赶了过去。

“这就是母猪潭

”母猪潭

早听过这名,对它的美景也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河面水平如镜,水深莫测,碧绿洁净,仿佛那是天地精华凝成的玉水,女王的圣水。

潭边的树木长年经过潭水的滋润,长得葱葱茏茏,青翠欲滴。

山上的绿树倒影在水中,显得特别翠绿,一切让人心旷神怡。

内心的震撼带着几分激动,好一幅诗情画意的山水画啊

此时我仿佛来到人间仙境,正在欣赏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完全陶醉在这美景之中。

突然“扑嗵”一声,潭水中溅起很高的水花,吓我一跳,原来是他们在往潭里扔石头,听听水的声音,我这才回过神来。

紧跟着,我们也玩起了打水漂,石块在水面上跳,快乐的微波也从心底泛起,好爽

“妈妈,妈妈,快来看呀,这儿有好多熟透了的小野里。

”小女孩大声嚷嚷。

“哦,那是小米果,真的好多呢。

”“大家快来呀,好好吃的。

”大伙又去摘小米果了。

我也过去折了一小枝,嗯,好大个,比起我小时候看到的大得多。

以前看到的只有小米粒大小,这些却有黄豆般大。

我摘了几粒抛进嘴里,很甜,好吃。

“妈妈,他们说我的牙齿会黑了,是真的吗

”“没关系,回去吃饭就没事了。

”小女孩不敢再吃,我伸手想跟她要,她却转过一边去,手里攥得紧紧的,舍不得给我。

无限风光在上游,同伴说,上去一段就是帕莱地了,那儿景最美,岩石一大块一大块,清水绕岩石奔流,两岸悬崖峭壁,风景迷人。

可今天时间不够了,下次来再去看吧。

我们沿着河岸往回走,同伴指着岸边的小树对我说:“这些是野杜鹃。

”“野杜鹃

这成片的都是

”“是的,要是春天来游玩,杜鹃遍地开,那景才是最美的。

”哦,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再相约。

今年的冬节过得真愉快真有意义

给父母上坟怎样说保佑子孙的好话

给父母上坟,是表达的对父母养育恩情的感谢,对去世父母的深切怀念,如果父母泉下有知,又怎么会不保佑后代子孙呢,如果父母泉下不知,给父母祭奠,安慰的只是儿女自己的内心。

如此情况,还需要说什么吗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每到这个时候所有游子的心都很纠结,在要不要回家祭祖的这件事上非常的纠结,还有很多在外打拼的人根本没有时间回家祭祖,也有些朋友是由于各种原因根本无法回家祭祖,这对于很多独自在外漂泊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件揪心的事,热衷于回家祭祖的往往都是背负着各种压力的成年人,清明节祭祖既是对逝去故人的怀念也是一种减压的方式,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成年人在经历了社会的洗礼以后,很多成年人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家之主,慢慢的就步入了中年,当我们成为恶臭的中年人时就会慢慢的变得不可一世听不进周围人给的任何话,只有在想起曾经跟已经逝去的故人在一起的某个瞬间才会让自己瞬间回到儿时,在自己不可一世的时候变成有些许不知所措孩子的模样,只有那个比自己更大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能够一瞬间包容自己的一切,但是很多成年人往往很“可怜”因为家里或许已经没有比自己更大的大人了,没能拥在怀里撒娇,或者是责骂我们的人了,总是有无数的苦闷一直都埋在心里,只要在自己的爸妈面前才敢释放出来,这也是为什么中年人总是执着于祭祖,大概也就是在清明节祭祖的时候才能让我们重新做回小孩。

很多中年人很多时候总是孤独的,一睁眼周围都是要依靠自己的人,却没有那个让自己依靠的人,初时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成年人的苦只要成年人才懂,所以很多成年人都会在清明时节回家祭祖,只是生活的重担又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哪怕在一年一度 可以释放压力的清明节也有很多人根本没办法回家祭拜逝去的亲人,还好现在网络时代,云祭祀已经越来越被很多人接受,如果真的没办法回去就试试云祭祀来缅怀故人吧!下面就教大家详细方法:


云祭祀


云祭祀


云祭祀


云祭祀

云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