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案

上山下乡起止时间(上山下乡起止时间 新华社)

上山下乡起止时间(上山下乡起止时间 新华社)

公司餐厅墙上有条标语写道: 知青时代已过去,请勿再插队

这是一个有趣的警示语,利用“插队”一词的双关意思,提示大家自觉遵守公共道德,维护公共秩序,自觉排队,不要插队。

了解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历史的人不难理解,“知青插队”曾是当时城里乃至有安置知青任务的农村人们见面时经常提起的一个话题。

“插队”就是指这些城市的知识青年从城里走向农村,按照村里的安排,插到不同生产队里进行生活和劳动锻炼。

“知青”即“知识青年”的简称。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知青”和“知识青年”成为一个专有名词,指一个当时的特殊群体,即从1950年始一直到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

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了初中或高中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

早在195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1955年,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

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

1962年开始有人提出要将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化地组织起来,1964年,中央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1966年,在的影响下高考停止,到1968年为止许多中学毕业生即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此外66至68年的使得领导机构意识到他们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这批年轻人安置下来,以免情况失去控制。

1968年12月22日授意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全国开始有组织地将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正式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从1971年开始,知识青年在农村的许多问题开始不断暴露出来,同时开始在城市中将部分工作分配给下放的知识青年。

不过这样回到城市中的知识青年大多数是通过关系得到回城的机会的。

到1975年,连自己也感觉到知识青年问题的严重性并决定对这个问题重新做考虑。

但到这时为止每年依然有上百万知识青年被分配上山下乡。

1976年9月逝世,也使知识青年问题暂时被搁置。

19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故乡去。

1978年冬在云南的知识青年以请愿和罢工的形式来将他们的要求表达出来,再次使得中央感觉到了问题的紧迫性。

1980年5月8日,当时中国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

10月1日起中央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有组织地逐步返回到故乡城市安置工作,前后历时25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彻底结束。

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全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总数估计在1200万人至1800万人之间。

知青什么意思

知青下乡是哪年的事

谁提出来的

知识青年称知青,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

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50年始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

知青是怎么回事,背景是什么,为什么知青要下乡

大概的起止时间,知青文学又是什么,请大家帮帮忙,多谢

现代年青人最好不用“知青”这个历史词汇。

这里面涉及了复杂的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太多的灰暗记忆。

该怎么评价知青上山下乡,“青春无悔”难道错了么

知识青年下山运动已经过去整整50年了,怎待当一场涉及数千万青少几乎全国每一个家庭“的大移民”运动。

是耶,非耶,福耶,祸耶

大唱赞歌的有之,大加挞伐的有之。

说青春无悔者有之,说青春无奈者有之。

一时各执一词,争执不休,莫衷一是。

其实这个问题本来没有什么争头。

取决你从哪个角度甚么层面来看这个问题。

如从历史角度来看,从国家层面来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只能说是为这场浩劫收拾烂摊子的无奈之举,是一重大失误,是难以得到正面评价的,是不值得歌颂的。

如果从数以万计的“知识青年”自身来讲,如何来回顾和总结这一段人生,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青春无悔一说,道出了大多数知青对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的复杂情感。

当下,一些所谓的“公知”,“精英”,借从整体方向上否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为由,全面否定广大知青的人生道路,否定他们的忍辱负重,艰苦奋斗。

他们以一付伪贵族似的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广大知青的自我人生评价冷嘲热讽,什么“空洞虚假”,什么“强颜欢笑”,甚至用十分下流的语言来亵渎广大知青和命运抗争,在逆境中奋斗的成果。

更令人鄙夷和不齿的是,这些伪贵族伪精英在渲染广大城市下乡知识青年的“苦难”的同时,却完全漠视同一时期处在更痛苦更贫穷的数以亿计的淳朴善良的农民的存在,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城市人金贵,广大农村尤其是偏僻山乡的人命中注定该受苦受穷。

这种态度和价值观是不能容忍的,也是我们城市老知青朋友自身都不会认同和接受的。

这一点在我所接触到的大批知青朋友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和插队山乡的父老乡亲们保持着深厚的情谊,年年去看望他们,他们也像亲人一样地接待你们,乡亲行遇到灾难,他们也感同身受,解囊相助。

所有这一切都使我深受感动和教育。

至于那位老人家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说,可以分析讨论,我个人觉得也不能完全否定。

但是那些精英们把它反向解读为愚昧和野蛮教育开化和文明,这种说法,我们的老知青同学们自已能接受吗

现今广大农村乡亲同胞能够接受吗,对知青价自身来讲,上山下乡这段经历真是毫无价值的吗

就算是充满苦难和辛酸,难道真是不值得追忆的吗

就算往事不堪回首,也得回首

而且他们现在以积极和阳光的心态来回顾这一段历史,说一句“青春无悔”,又有什么不可以

难道要让他们永远生活在怨恨,泪水和痛苦回忆的阴影中吗

难道硬要重新扒开他们好不容易才愈合的心灵的伤口,还要向上面撒一把盐,你们这些“公知”,“精英”才感到快感吗

以上所见,失之偏颇之处,望众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