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短句

马太福音第五章

马太福音第五章

马太福音第5章主要讲什么

5:13盐失去了味道,就没有了;假若徒没有付出努力去周围的人,他们也没有什么价值;假若我们与世界毫无两样,我们就更毫无价值。

徒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积极地去影响他人,就如盐把食物中最好的味道引发出来一样。

5:14-16你能否把一座坐落在山顶上的城市隐藏起来

这城在夜间发出的光很远都可以看到。

如果我们为而活,也要像灯一样发出光,让别人看见的丰盛。

但很多时候我们隐藏了这光,例如:(1)应当仗义执言时,却静默不语;(2)跟群众随波逐流;(3)否认真理;(4)容让罪恶使光明变为黑暗;(5)不向别人解释我们的信仰;(6)忽略别人的需要。

我们要做真理的灯塔,不要使自己的光从世界上熄灭。

从哪些方面看出背诵《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至第七章很难

比尔盖茨问什么能背下这么难的经文

3节,虚心的人:指心灵深处觉得虚空者,所强调的是虔敬和受苦,是对神的依靠,而不是物质上的贫困。

在犹太人晚期的著作中,“虚心的人”仍然指那些因信而受迫害的神的子民,神终将为他们报仇。

这种只信靠神的、谦卑的、超世俗的态度正是作门徒的标志,天国是属于这些人的(说“天国由这些人组成”也许更好)。

他们是神的子民。

4节,哀恸的人:其不一定指失了亲人的人,也不是指悔罪者。

这是一些苦难深重的人,从世俗的角度看,他们的日子充满了痛苦和忧伤,特别是因为对神的忠诚而蒙受困苦折磨。

他们必得安慰是闪族语的一种习惯说法,意思是神一定要这样做的。

5节,温柔的人:这和“虚心的人”一样,反映旧约同样的思想。

这些人从不以势压人,而是依靠神给他们自己所应得的份。

承受的“地土”首先指的是巴勒斯坦,不过思想要广得多,指温柔谦卑的人将取恶人以代之。

耶稣用以说明的不是土地本身,而是温柔的人终获辩白之理。

神一定把他们没去为自己争夺的高位赐给他们。

6节,饥渴慕义的人:即这些人只有一个渴望,即与神建立一个顺从、信赖的关系。

因此这是一个个人的追求,不是企望什么社会的公义。

必得饱足的应许里可能含有“申明正义”或“证明无咎”的思想,不过,主要的意思还是说,与神洁白无瑕的完全顺从的关系必得最终的满足。

7节,怜恤人的人:即同情和体谅别人,乐意给别人所不该得的。

其必蒙怜恤,意即蒙神的同情和体恤,将我们所不该得的给我们。

8节,清心的人:清心不应仅指道德上的纯净,更不应局限地理解为性方面的纯洁。

它指的是全心全意地爱神,专心致意地忠于神,且表里一致,因此他们必蒙应许必得见神。

但此事只能在天堂才能彻底实现。

不过,退一步说,世上真正爱神的人已经有看见神的体验,因为他们坚持不懈地事奉神,“就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来十一27)。

9节,在一个充满敌对纷争的世界上,维持和睦的人已不多有,使人和睦的人则更为罕见。

这一质量唯一的基础在于无私,前面几种有福之人均具有无私的共性,这是神所特别喜爱的。

神是最高的缔造和平者,也因这一质量使人看出门徒是神的儿子,因为子具有父的特质。

10-12节,正像第6节里所说,不只是“做个好人”,它指的是整个人生方向都以神及他的旨意为依归。

这样的生活太惹人注目了,所以也会招来逼迫,第11-12节是对这点还要进一步解释。

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与第3节相呼应,标志着到此为止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是几种情况的任意罗列,至此完满地结束了整个论福篇。

注:主要参考书《丁道尔圣经注释》

新约圣经马太福音第十五章描写什么

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

盐是挑互五味。

光就是好行为。

行在光中就是白昼。

走光明大道。

不是黑暗摸索。

《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三十三节到第三十七节,就是人在允诺什么的时候不可起誓,怎么解释啊

【太五33-36】摩西律法中,有几条律例是禁止奉神的名起假誓的(利一九12;民三O2;申二三21)。

以神的名起誓是以神作证人,证实你所说的全是实话。

为免发生事故,犹太人起假誓时,往往以天、地、耶路撒冷或他们的头代替奉神的名。

耶稣指责这样逃避律法是十足十的伪君子行为,并且禁止人们在日常谈话中起任何的誓。

起假誓不但虚伪,而且用别的名词代替奉神的名起誓根本毫无作用。

指着天起誓便是以神的座位起誓;指着地起誓便是以他的脚凳起誓;指着耶路撒冷起誓便是以大君的京城起誓;就算指着自己的头起誓也与神相干,因为他是创造万物的那位元首。

【太五37】徒根本不需要起誓。

他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

若再多说,便是承认撒但——那恶者——掌管我们的生活。

徒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说谎。

这篇章也禁止隐瞒事实或欺骗。

可是,这里并没有禁止在公堂上起誓。

耶稣自己便曾在大祭司面前起誓,以证实他的身份(太二六63及以下)。

保罗也曾起誓求神作证,证明他所写的是实话(林后一23;加一20)。

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盐和光”的那段怎么理解

五13耶稣把门徒比作盐。

门徒在世上,就好比盐在日常生活的作用:盐用来调味;能防止腐坏;能引致口渴;也能使食物美味。

故此,跟从神的人把兴奋带给人类社会;有保护作用,免受腐化;同时也使其他人渴慕前面经文所提到的义。

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

确实没有方法能使它回复真正和原先的味道。

一旦它失去味道,便再无用了,被丢在外面受人践踏。

伯恩斯对这段经卓见:这国所用的盐是一种化合物──若盐失去咸味,或失去独特的味道,就再没有什么用途了。

可是,在东方的国家,他们所用的盐是不纯净的,混杂了疏菜和地上的物质;故此,那些盐可能会失去原先的咸味,有很大部分没有咸味的分量遗下(没有味道的盐)。

这些盐没有什么用处,即或的确用上它,正如经上所说,把它放在路上或遭人践踏,就好像我们把碎石铺在路上一般4。

按登山宝训及其他训诲,门徒有一个很大的功用──活出门徒的样式,是世上的盐。

如果没法显出属灵的特质,便是把经卷践踏在脚下。

世人只会轻蔑那些没有奉献给神的信徒。

五14耶稣又称徒为世上的光。

他称自己为“世界的光”(约八12;一二35,36,46)。

这两句说话的分别在于耶稣是光的来源;徒是这光的反射。

徒的功用是为主发光,就正如月亮反射出太阳的光芒。

徒好像城造在山上,它所处的位置比周围高,而它也是在黑暗中发出光芒的。

活出教训的生命,是不能隐藏的。

五15,16没有人点灯,再把灯放在斗底下的。

反而,只会把灯放在灯台上,好使它照亮一家的人。

耶稣不是要我们贮备他教导的光,留为己用,而是要我们把所学的与别人分享。

我们的光也应当照亮出来,叫人们看见我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

这里强调徒的品格。

能够活出的生命,比言语的说服更能赢得别人的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