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句子

父母怎样开导有忧郁症的儿子(父母怎样开导有忧郁症的儿子 广告 推广)

抑郁症患者的一封信 我曾是一名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共同特征都是,心胸狭窄,思想压力过大,受过挫折而想不开得上抑郁症,我也同上得上了,小时候我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经常被欺负,学习也不好上了中专,学习不好的在一块经常就是打架,而我胆小,今天这个被这个扇两巴掌,别的人看你无能软弱跟着就扇你两巴掌,人善被人欺,就这样思想被扭曲了,曾经给父母说过可是都上了一年了,父母说啥都让我上完,还提醒我别惹事,下了学,症状体现出来了,不敢出门,整天躲在家里,天天晚上做恶梦被打吓醒,父母就领着我看,从县城到省城到北京,都没治好,因为他们开通不了我的思想,药物是辅助的,根本不治病,吃完他能控制你情绪,但是断药就不行了,我有个亲戚医科大学的,他把我的情况告诉他的导师,他导师知道我受这么多委屈,知道也很难开通,谁都有尊严,天天被扇脸,谁会正常哪

他告诉我亲戚用暴力或许能解决我的问题,还提醒我要注意的东西,我照做了过程也不细说了,已经过去5年我现在已经不吃药了,我现在也已经上班了,在单位关系搞的还可以,照了教授的做法,我现在也很有自信,遇事也不辍,我就想对我有同样经历的人说:有压力就要释放,不要把道德绑架自己,是谁导致你得上抑郁症,你就要报复他直到你心里平衡为止,或许打人对我来说有效果,但是也要做做。

请医生或抑郁症我们沟通一下。

家长怎样帮助患抑郁症的孩子

有位“代理家长”谈到,他照管的孩子整天愁眉苦脸、无精打采,还常常吃饭没有胃口,睡眠也无规律、甚至失眠。

孩子对自己学习没有信心,也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

“代理家长”对此十分关心,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办呢

可以说,孩子的这种表现,是一种“抑郁”的心理特征。

造成孩子普遍存在抑郁症状的原因很多,主要与他们处于中小学阶段,课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家长不恰当的管教方式等有关。

特别是现在,由于受就业等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生尤其是毕业生只能整天埋头学习,每天睡眠时间普遍低于6小时;还有的孩子本身就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和别人交流,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而家长、老师又没能加以引导;还有很多家长每天忙于工作,每天半夜才回家,与孩子交流不够,更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却对孩子要求很苛刻,不允许孩子执行自己的要求时有任何偏差,这种种情况都会造成孩子出现抑郁心理。

一些家长以为,抑郁症只是现代社会中大人们易患的疾病,自己的孩子还是个学生,怎么会有这种症状呢

其实抑郁心理不分年长年幼,近些年来更趋向低龄化,在大、中、小学生中都较为多见,而且又各有特征,与非病理情绪行为具有相似性,往往令人难以分辨。

家长、老师及非专业人员,如果发现孩子有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吃饭没胃口,睡眠无规律、甚至失眠,学习没有信心,生活没乐趣等情况,并持续了一定时间(3个月以上),脑子里就该多一个问号:他们是否患了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不仅会使孩子自己心情沉重,处理不好还会给家庭笼罩上一层阴云。

家长要想帮助孩子“拨开乌云见太阳”,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1)正确对待有抑郁心理的儿童,要了解他们的想法。

不但要多关心他们,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他们,对他们多加开导,让孩子把自己心中的积郁倾吐出来,容许孩子发牢骚,家长想办法解决或合理地解释,使孩子满意。

要让孩子能从内心深处感到家长是他最亲近的人,是世上最疼爱他的人。

家长的关心和爱以及温馨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的情绪变得快乐起来。

这样,孩子的忧郁心理就会得到改善。

(2)对孩子表示满意和接纳,让孩子体验成功。

不管何种原因导致挫折或失败后,孩子都会为此而痛苦,这时家长应当体谅孩子的心情,千万不要雪上加霜。

要鼓励孩子走出失败,继续努力,迎接下一次挑战。

同时要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

不要因为学习不好等原因,就剥夺孩子跳舞、唱歌、运动、交友、看小说的权利,让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他会因此而快乐,会把抑郁赶跑,换来一个好的心情。

(3)鼓励孩子和朋友交往,尤其是和那些性格开朗、豁达的同学交往。

孩子大都喜欢在同代人中寻找欢乐,寻求共处。

家长要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愉快的环境,尽量安排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他们与同龄儿童的交往,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他们的心理境界。

(4)除了积极照料孩子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满足他们的生理需要外,还要特别注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为孩子创造一个亲密、融洽、温馨的家庭氛围。

特别是家长,即使有苦恼也不能经常在孩子面前发泄,更不要指桑骂槐,把怒火发到孩子身上。

一旦孩子出现某些抑郁症状,立即到专业医院进行治疗。

父母如何快速判断孩子是否有抑郁症

身体的表现常常是发现疾病,确定健康的依据。

每一种疾病都会存在着一定的表现,而要清楚表现,才可以做到对疾病的早发现。

抑郁症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3363535是多见的疾病之一,得了抑郁会出现以下几种身体表现:1、头疼:这在抑郁症患者中相当常见。

如果你原来就有偏头痛,抑郁会使得疼痛越发剧烈。

2、背痛:如果你的背原先就痛,抑郁会使得疼痛更剧烈。

3、肌肉和关节疼:抑郁会使得任何一种慢性疼痛更甚。

4、胸口疼:很明显,请一个专家检查胸口疼非常重要。

这可能是严重心脏病的一个征兆。

但胸口疼也与抑郁相关联。

5、消化系统问题:食欲减退的抑郁症患者占30%以上,广州协佳医院的专家介绍轻者表现为食不甘味,但进食量可以,减少不明显,在一段时间内体重变化的也不明显;病情严重者完全丧失进食欲望,体重明显减轻,甚至导致营养不良,易出现便秘,这与胃肠蠕动受抑制有关,必须注意的是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不一定成正比,有的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增加和体重增加的情况。

6、睡眠问题:许多抑郁症患者没有优质睡眠。

他们早晨很早醒来,或者晚上无法入睡。

有些患者睡的超过正常水平。

7、晕眩或头晕眼花:许多抑郁症患者从来没有获得帮助,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躯体症状也许是抑郁引发的。

有些医生也会错过对这些症状的诊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抑郁症发病时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其中很多症状表现的极为平常和普遍,很易被大家忽视是因为抑郁而导致,这对疾病的及时发现诊治是不利的,希望现在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以最大程度的远离抑郁症的困扰。

那父母如何快速判断孩子是否有抑郁症呢

父母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快速判断孩子是否有抑郁症孩子可能性格突变,行为突变,也可能过度嗜睡或者晚上失眠,甚至抑郁症早期的孩子会向父母求助。

如果父母能够及时识别,儿童抑郁症就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

儿童抑郁症的症状、时间:虽然所有的孩子都会有感到伤心难过的时候,或是经历一些低潮期。

不过,有抑郁症的孩子坏情绪常常会持续数周或数月。

表现: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常常会觉得上学是种煎熬,渐渐孤立起来,远离朋友,在家不断地制造麻烦,变得敏感脆弱、忧伤和易怒。

其实有抑郁症的孩子也像她们的父母一样常常为自己的情绪感到困惑,他们无法准确地描述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于是他们可能开始抱怨自己胃痛、夸大自己的恐惧、觉得烦闷、缺乏精力,甚至谈论死亡。

快速判断孩子是否得抑郁症 如果你的孩子有五条以上的症状,而且这些情况已经持续有两周以上,那么孩子可能得了抑郁症:

暴躁、易怒、情绪波动却毫无理由;对约会朋友和参加有趣的活动毫无兴致;总是抱怨胃痛或头痛;这个症状可能是孩子的躯体反应,也可能是孩子为了逃避上学、社交的借口。

体重下降;更加嗜睡;在学校的表现越来越差;开始谈论离家出走;总是无精打采,总是抱怨太累或太无聊,缺乏自信,讨论自杀,对喜爱的东西变得无所谓了。

格外注意一:孩子行为突变 儿童还不具备和成人一样能全面用语言表达复杂情绪体验的能力,因此,行为的异常突变就成为儿童抑郁症的重要诊断标准。

性格突变:当一个外向乐观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自卑、内向、退缩时,或当一个文静、有礼貌的孩子突然变得急躁、容易激动、没礼貌,以及经常与家长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时,就应考虑患抑郁症的可能。

学习突变:当一个一贯成绩优良,勤奋好学的学生突然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上课不专心,作业完成困难,成绩急剧下降,以及自暴自弃时,一定要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以便及时诊治。

失眠:儿童一般很少失眠,若一个孩子失眠、夜惊、多恶梦、睡眠中经常辗转反侧,且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日间精神萎靡不振,这就应警惕患抑郁症的可能。

格外注意二:儿童抑郁症表现与成人不一样 和成年人相比,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抑郁情绪,而以儿童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快乐”。

抑郁症孩子一般有两种表达形式:外向型症状和内向型症状。

前者是以扔东西、发脾气、烦躁不安等为主的“不安定状态”,让人难以和“抑郁”联系在一起;而后者则不爱与人交流、独自发呆,如果不受重视,也很容易被忽略。

格外注意三:孩子的求助

处于抑郁症早期的孩子,也会向周围的人求助,表达自己的苦闷情绪。

这次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孩子会向母亲求助,约三成的孩子向父亲求助,然后是同学、老师。

值得关注的是,有两成孩子不向任何人求助,独自承担痛苦。

深入访谈后,医生们了解到孩子的想法:他们不理解我怎么办

平时就和爸妈交流很少,他们会听我说吗

我跟妈妈讲过,她说我不该东想西想,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如果我说出来,会让爸爸妈妈更担心,或者批评指责我…而心理医生表示,求助时遇到困难,抑郁倾向的孩子就更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

因此,对于孩子的求助,父母要格外引起注意。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出现异常问题的话,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帮助他一起分析,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再决定如何处理。

和孩子单独吃饭、饭后的散步、短途旅行等都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好方法。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如果父母无法调节孩子的抑郁情绪,则需请教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加以解决。

孩子得了抑郁症,家长说让他去死

看看这个文章吧,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抑郁症帮助—当子女患有抑郁症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医生们一直认为儿童和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不可能患有抑郁症

现在我们知道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一些研究表明在美国有300-600万年龄小于18岁的人患有抑郁症,但是专家认为实际的数字远不止这些,因为很多自杀行为未被报道。

而且如果说有一个年轻人实施了自杀,那么至少还有其他8个人有自杀的企图。

任何年龄段的儿童均有可能患有抑郁症,但是在他们长大后患病的可能性更大。

一些专家认为即使是婴儿收到虐待、忽视或和妈妈分离后也会患上抑郁症。

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婴儿实际上也可能是患有抑郁症

研究者发现在12岁或年龄更小的人中,有1%~2%的人患有抑郁症

在青春期少年中患病的比例更高,男孩患病的比例约为8%,女孩约为10%。

女孩患抑郁症的比例在她们10多岁时急剧上升,双相情感障碍通常在一个人10多岁时首次发病,而且首次常常是抑郁发作而不是躁狂发作。

许多研究者认为很多患有抑郁症的儿童被忽视了,没有接受治疗。

即使是最关心孩子和最敏感的父母,也很难发现孩子患有抑郁症,因为在儿童期的不同阶段某种程度的悲伤或不愿参加社交活动是正常的。

而且患有抑郁症的儿童与患有抑郁症的成人有相同的症状,但是他们并不以同样的方式表现出来。

许多患抑郁症的儿童抱怨躯体不适(如头痛或胃痛),而不是悲伤感;有的孩子说感觉自己愚蠢、丑陋或没用;还有一些孩子表现出行为问题,如打架,学习不好、尿床会或物质滥用。

双相情感障碍,包括躁狂症,有时在儿童期发病。

通常儿童躁狂症的症状是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速快、睡眠不好、很容易有失落感和易怒。

年轻人的躁狂症经常被误诊为注意力缺乏性多动症(ADHD),这是一种以多动和冲动行为为特征的疾病。

如果你认为你的小孩患有抑郁症,你需要仔细地观察他几个星期来确定在外面他的情绪是否正常。

孩子的老师对他的印象可能会有帮助。

如果你仍然感到担心,可以和医生约一个时间。

如果医生不能找到抑郁症的躯体病因,可以请他介绍一位精神健康专家。

在理想的情况下,患有抑郁症的儿童应该由专门治疗儿童的专家来诊治。

发现青春期少年的抑郁症更加苦难。

双相情感障碍通常在青春期首次发病,而它的症状,如冲动行为、易怒、失控等在青春期可以看作是正常的。

患抑郁症的征兆之一是性格改变或行为退缩:如果你处于青春期的子女是外向型的性格,而现在变得孤僻的话,他很可能是患上了抑郁症;如果一个好学生开始考试不及格和一个原本情绪正常的孩子现在变得易怒,也可能是患上了抑郁症。

如果你担心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而他似乎不愿意与你交谈,和他最好的朋友谈谈可能会是一个好主意。

你们谈话的结果可能不一定令人满意,因为十几岁的孩子和成年人之间有隔阂。

但是,你孩子的朋友可能会知道你孩子的自杀想法,也会愿意和你一起关心他。

青春期的青少年可能不愿看医生,在这种情况下你有责任坚持要求他看医生。

早期治疗可以避免长达几年的疾病的折磨。

如果你的孩子患有临床抑郁症,医生建议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因为患者年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心理疗法通常是首选疗法,尤其是认知疗法。

接受过和儿童交谈训练的咨询师会发现是什么问题困扰着孩子,并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医生可能会应用锂剂一类的药物对他进行治疗。

患有重性抑郁症的青少年可能会被建议应用抗抑郁药物来治疗。

几乎没有针对儿童的抗抑郁药物被发明或测试,仅有一项有96名儿童参与的研究发现了治疗儿童重性抑郁症的有效药物,效果同治疗成年人的效果一样。

年轻人的机体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代谢这些药物,而它们可能更容易表现出副作用,因此,严密地对药物进行检测包括剂量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得知你的小孩患有抑郁症会导致你有负罪感和心痛,但是,要记住让你的孩子接受合适的帮助和治疗才会使他未来几年免受疾病的折磨。

抑郁症的孩子父母应如何交流

抑郁是个人遇到比较大的生活工作困难造成的,因此,父母们要多与孩子交流这方面的事情,开异孩子的思想情结、心理包袱,也可以多创造有利条件去克服困难,鼓励和帮助孩子走向社会,表现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

如果父母的努力效果不佳时,建议接受专业的心理疏导。

因为心理疏导是个需要综合知识和能力的专业工作,借助专业人员的努力,会更快更好。

现在接受网上咨询疏导也很方便,不妨试一试,效果还不错。

如果孩子得了抑郁症家长应该怎么和孩子说

如果只是偶尔的情绪低落,那么尽量不要随便下定论。

很多抑郁情绪都是思维导致的。

下面介绍一下缓解负面思维的方法:

当负面思维出现时,觉察它,别评价批判它,这时负面情绪会变得飘忽,你的抗拒或许会变强,这时要让意识变得警觉起来,去觉察思维,依然不评价,不要陷入无意识的思维认同中。

你只要知道,这里有一个思维,而我是在观察它。

然后集中注意力到当下的事情上。

面对强烈的抗拒思维,采用冥想可以加强效果,集中注意力到呼吸,呼吸带入内在身体,觉察放松内在身体部位,感受身体能量场。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内在身体。

消极情绪源于无意识的负面思维认同,也就是无意识抗拒,你只能与负面思维和解,就像与自己和解一样,你抗拒负面思维,就是在抗拒自己,因为它是你内在的一部分,是你内在那个淘气的孩子

推荐一些缓解压力的活动:古典音乐,钢琴曲,瑜伽

儿童竟患抑郁症 家长该怎么办

核心提示:美国专家们估计,每20个美国儿童和青少年中就有一个患有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抑郁症”。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抑郁会反复发作。

六年前,琳达也不相信才6岁的女儿患了抑郁症

但在她与丈夫离婚后不久,米琪就不再唱歌,当其他小孩在公园里游戏时,米琪却躺在地上远远地看着。

琳达认为女儿可能是因为父母离异而心情不好,就带她去看心理医生。

专家们估计,每20个美国儿童和青少年中就有一个患有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抑郁症”。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抑郁会反复发作。

抑郁发作时情绪低落达到最低点,随后又逐渐消退改善,直至下一个发作周期。

假如我们对儿童期的抑郁症没有及时发觉,未给予治疗,那么,抑郁障碍就可能导致孩子在青春期或成年期焦虑发作或躁狂发作。

儿童抑郁症行程的原因主要有1.大多数患忧郁症的儿童,从小在家庭中受到歧视或虐待,心情压抑,使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

2.有些孩子由于家长期望过高,对孩子管教过严,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使孩子无法承受,从而情绪不佳。

3.有些孩子由于生活十分单调,缺乏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思想闭塞,情绪压抑,否认忧伤、喜悦、痛苦或欢乐,都无法充分发泄。

4.有些孩子因身体有关,家庭不幸,学习成绩差,而心理上承受沉重负担,认为这一切无法挽回,因而意志消沉。

1.要改变对孩子的不正确的态度。

要多关心他们,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他们,对他们多加开导,避免专制的家长作风,让孩子把自己心中的积郁倾吐出来,想办法解决或合理地解释,使孩子满意。

让孩子能从内心深处感到父母是他最亲近的人,是世上最疼爱他的人。

这样,孩子的忧郁心境就会得到改善。

2.不要对孩子管得太多、太厉害。

因为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他们喜欢在同代人中寻找欢乐,寻求共处。

他们往往对父母过多的干涉表示反感,家长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3.要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愉快的环境,尽量安排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他们与同龄儿童的交往,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他们的心理境界。

4.症状明显的忧郁症儿童,应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忧郁药物。

编辑推荐:玩捉迷藏可缓解孩子焦虑症 淡化孩子的“独特”心理恐惧是孩子成长的一种体验

儿子考98分家长患抑郁症,抑郁症患者眼里的世界是怎样的

抑郁症的人主性格开朗外向、心态健康的人有着明显的差别。

抑郁症的人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并且还会出现意志活动减退。

抑郁症和多个方面的因素相关,主要是工作生活的压力,曾经我有一段时间感觉自己很反常。

不想出门,看到什么似乎都感觉到很厌烦。

有的时候甚至不想吃饭,也不想梳头洗脸,对淘宝居然也不感兴趣了。

以前非常热衷的很多事情,非常陶醉的事情,都感觉没有任何意义,完全的漠不关心,唤不起兴趣。

当然,做饭炒菜也都是随便弄的,都不想去菜市场买菜。

有的时候尽管自己在出门之前做了精心的准备工作,化了妆从头到脚都收拾了一遍,但是出门之后仍然感觉自己好像和他人比较起来,有明显的差别,感觉自己形象很差。

有自闭倾向的人会导致语言功能障碍。

无论是听别人说话还是自己向别人阐述内容都会觉得很吃力。

外界通常认为抑郁症的人都容易多愁善感。

喜欢抱怨,一身满满的负能量。

而真正患有抑郁症的人。

他可能并非是一个消极抱怨的人。

抑郁症可以覆盖到每一个人。

有很多人对抑郁症存在误解。

有的人认为一个人不开心,只要把你的烦心事讲出来就好了。

但是患有抑郁症的人,即便是他讲出了自己的心事,他依然看上去心事重重。

抑郁症的人突然会出现什么也不想做,没有足够的动力。

没有强烈的愿景。

天真浪漫的孩子,活泼可爱,你会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而患有了抑郁症,他的内心中是复杂,不耐烦,充满了焦躁,并且也充满了无奈。

抑郁症的人一定有着某种不良习惯的养成,患了抑郁症也不是一口吃成的胖子,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患了抑郁症,不要心事重重,要努力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即便是再不开心也要努力的活着,用自己的方式选择恰到好处的生活。

父母得抑郁症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据英国路透社2月3日报道,瑞典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父母患有抑郁症的家庭中,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要差。

此项研究的资深作者费城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公共卫生学院的瑞恩·李(Brian Lee)表示,研究发现,父母的抑郁情绪对孩子在校的表现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抑郁症是一种精神健康问题,但很少有人意识到,抑郁症对患者周遭人的影响会大于对患者自身的影响。

对于患抑郁症的父母或监护人而言,孩子最容易受到他们影响。

李和他的研究团队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JAMA Psychiatry)上写道,此前的一些研究发现,在父母患有抑郁症的家庭中,孩子很可能出现大脑发育、行为、情绪以及其他的精神问题,但很少有研究针对孩子的在校表现。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者们收集了1984到1994年间瑞典出生的110万名儿童的数据。

总体而言,父母患有抑郁症的家庭中,孩子的成绩都受到一定影响,母亲患病对女儿的影响要大于对儿子的影响。

怎样让父母理解自己患了抑郁症

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患者,是被社会抛弃,歧视的一个群体。

正常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都是理解不了抑郁症的。

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包括同性恋,艾滋病群体都会得到社会的包容与理解。

偏偏抑郁症是最不能被别人理解的。

我们来看一看抑郁症的三大症状:情绪低落;意志减退;思维迟钝。

你如果仔细的去了解这12个字。

你会发现。

抑郁症这个魔鬼已经摧毁了一个人的所有能力。

首先情绪低落。

一个人整天愁眉苦脸,整天在朋友或者家人面前要死要活的。

面部肌肉紧绷,整天板着脸,好像别人欠他多少钱似的。

这样的人,是不受别人欢迎的。

家人时间长了也是烦的,有什么想不开的啊

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啊

情绪低落,不仅仅是说每天都是没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或者每天都有自杀的倾向。

情绪方面的另一个症状,叫情感淡漠。

情感淡漠的特点就是,和家人与朋友感觉没有什么感情。

不知道关心和孝敬父母,也不知道关心任何人。

情感淡漠严重的时候,即使自己的父母去世了,都不会掉一滴眼泪。

更可怕的是我们在抑郁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总会向自己的亲人爆发式倾诉,和父母吵架。

有的甚至打骂父母。

你想一想,做父母的怎么可以理解呢

好不容易把你拉扯大,回报的却是打骂。

所以父母有时候理解不了也是正常的。

我们很多病友都是被父母和家人五花大绑地捆起来送到精神病院的。

有的父母甚至因为这个抛弃了孩子,让他们流浪街头或者干脆放在精神病院住院一辈子。

其次是意志减退。

就是没有多少意志力了。

俗话说就是特别懒。

只想躺在床上,不想干任何事情。

最简单的个人卫生都不愿意去打理。

比如刷牙洗脸洗澡。

男士会蓬头垢面,女士会不修边幅。

不仅仅是懒,而且还伴有社恐症状。

怕出门怕见人,特别是怕见熟人。

严重的时候,熟人的电话不接,短信不回。

有的甚至关机。

原来的朋友,同学都认为这个人失踪了。

不仅怕出门,而且怕家里来人。

抑郁症发作的时候,只要听见敲门声就会躲在另外一个房间的门后。

像这种情况谁能理解呢

老婆都觉得我不可思议。

再次是思维迟钝。

思维迟钝的表现是,大脑像灌铅一样不转圈了。

原来会做的事情不会做了。

严重的时候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

我在严重的时候,电动剃须刀都不会用了,满脸的胡子。

领导和同事都看我的笑话。

有一次妈妈带我到公园玩,一对情侣,让我用他们的相机给他合个影,我真的不会用。

我用手指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这对情侣是乎明白了我的情况。

两个人哈哈大笑,走开了。

我们的有些病友甚至连衣服都不会穿,衣扣都不会扣。

不知冷暖,冬天穿单衣,夏天穿棉袄。

不经历过,你们真的理解不了的。

抑郁症患者的所有功能都丧失了。

所以这个病最不招人喜欢。

不理解和受人歧视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