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感悟

宋清如第二段感情(宋清如为什么生第二个)

宋清如第二段感情(宋清如为什么生第二个)

致三千年以后地球人的一封信

未来人:

你们好吗

我是生活在三千年前的地球人。

我无法想象三千年后地球的样子,就像你们也只能用猜测去触摸感知我们现在的生活一样。

三千年后,地球还好吗

你们还好吗

21世纪初的地球,还有着鸟语花香,天空,还有着一片一片的蔚蓝。

不知道三千年后的你们,有着怎样的环境。

今天,人类已经登上了外太空,迈出了探索外太空的脚步。

或许,3000年后,太空漫步对于你们来说,平常得好像一次周末的郊游。

是啊,人类在不断地进步。

也许你们找到了更好的生存空间。

可是,地球还好吗

未来人,请你告诉我,地球还好吗

我想知道,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开始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是不是已经恢复了原来的美丽

可是,那些和我们一起生活了许多年的伙伴,正在一个个从视野中消失。

五分之一的淡水鱼已经绝种;很多的鸟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的现存数量已经变成了个位数;还有美丽的夏威夷蜗牛,大概你们不曾见过它们的样子。

世界环境保护协会说,50年内,世界上将有接近半数的生物面临绝种危机。

现在的生物物种,还有5000多万种,我想知道,3000年后的地球是个什么样子,会不会单调到只剩下人类

也许不会的,我希望不会的。

你们会把环境保护好的,因为那是我们的家。

未来人,请你告诉我,地球上还有战争吗

当炮火轰炸后的荒凉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当人们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时,我多想让战争绝迹。

3000年后的地球,还有战争吗

一定不会有了,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会是和平的。

我们不会再忍心伤害我们的地球。

也许你们,已经做到了和平,请保护好地球,她禁不起炮火的折腾。

未来人,请你告诉我,你们是否快乐

21世纪初的科学家,已经找到控制人类产生快乐的神经。

他们可以利用电流使人类产生快乐的感觉。

我想,3000年后的人类,该不会只用物理化学的方法产生快乐吧

所以,未来人,请你告诉我,你们是否快乐

我希望你们也可以像我们现在一样,可以每天都开心地笑。

而不是只用电脑传输线进行一切的交流。

好了,未来人,我祝愿你们的家园是美丽的、和平的、快乐的,也祝愿你们可以每天都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地球永远美丽

21世纪初的地球人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作品目录

作者自传

一 谈读书

二 谈动

三 谈静

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五 谈十字街头

六 谈多元宇宙

七 谈升学与选课

八 谈作文

九 谈情与理

十 谈摆脱

十一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十二 谈人生与我

附录一 无言之美

附录二 悼夏孟刚

附录三 序(夏丏尊)

代跋“再说一句话”

经典论述

《序-夏丏尊》

各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作者虽随了各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

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中国人在全世界是被推为最重实用的民族的:凡事都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做官…流弊所至,在中国,什么都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实用,因之,就什么都浅薄。

《一 谈读书》

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

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

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

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读书好比“探险”…我从来没有听见有人按照别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读书十种”或“世界名著百种”读下去,便成就一个学者。

《二 谈动》

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但人莫之知,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哪里有所谓哲学与人生观

外感偶来,心波立涌,拿天大的哲学,也抵挡不住。

流行语中又有“闲愁”的字样,闲人大半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

从前我很疑惑何以剧情愈悲而读之愈觉其快意,近来才悟得这个泄与郁的道理。

一切道德学说都不免肤浅,如果不从“尽性”的基点出发。

如果把“尽性”两字懂得透彻,我以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

人性固然是复杂的,可是人是动物,基本性不外乎动…当你起劲打球时,你还记得天地间有所谓烦恼么

《三 谈静》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

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

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

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这一代的青年,这一代的领袖,此时如果毫无准备,想将来理乱不问的书生一旦会变成措置咸宜的社会改造者,也是痴人妄想。

蔡孑民先生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这两句话是青年人最稳妥的座右铭。

现在一般青年的心理大半都还没根本改变。

学生自成一种特殊阶级,把社会看成待我改造的阶级。

这种学者的架子早已御人于千里之外,还谈什么社会运动

你尽管说运动,社会却不敢高攀,受你的运动。

《五 谈十字街头》

昨日的殉道者,今日或成为市场偶像,而真纯面目便不免因之污损了。

到了市场而不成为偶像,成偶像而不至于破落,都是很难的事。

十字街头握有最大权威的是习俗。

习俗有两种:一为传统(Tradition),一为时尚(Fashion)。

传说尊旧,时尚趋新,新旧虽不同,而盲从附和,不假思索,则根本无二致。

习俗对于维持社会安宁,自有相当价值,我们是不能否认的。

可是以维持安宁为社会唯一目的,则未免大错特错。

习俗是守旧的,而社会则须时时翻新,才能增长兹大,所以习俗有时时打破的必要。

人是一种贱动物,只好模仿因袭,不乐改造创新。

所以维持固有的风化,用不着你费力。

你让它去,世间自有一般庸人懒人去担心。

可是要打破一种习俗,却不是一件易事。

习俗的背叛者比习俗的顺从者较为难能可贵,从历史看社会进化,都是靠着几个站在十字街头而能向十字街头宣战的人。

这般人的报酬往往不是十字架,就是断头台。

可是世间只有他们才是不朽,倘若世界没有他们这些殉道者,人类早已为乌烟瘴气闷死了。

一种社会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肤浅顽劣的。

它所可怕的是没有在肤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

你只有和它(肤浅顽劣)冲突,要不然,就和它妥洽。

在现时这种状况下,冲突就是烦恼,妥洽就是堕落。

无论走哪一条路,结果都是悲剧。

但是,朋友,你我正不必因此颓丧

《六 谈多元宇宙》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

我们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

人是社会的动物,而同时又秉有的天性。

想调剂社会的需要与利己的欲望,人与人中间的关系不能不有法律道德为之维护。

善恶便是“道德的宇宙”中的价值标准。

“道德的宇宙”决不是人生唯一的宇宙,而善恶也决不能算是一切价值的标准,这是我们中国人往往忽略的道理。

“科学的宇宙”中的适当价值标准只是真伪。

伽利略和达尔文是“科学的宇宙”中的人物,从“道德的宇宙”所发出的命令,他们则不敢奉命唯谨。

美术的标准既不是是非,也不是善恶,只是美丑。

道德行为都是起于意志,而美术品只是直觉得来的意象,无关意志,所以无关道德。

在“恋爱的宇宙”里,我们只能问某人之爱某人是否真纯,不能问某人之爱某人是否应该。

在这种境界,如果身家财产学业名誉道德等等观念渗入一分,则恋爱真纯的程度便须减少一分。

“道德的宇宙”里真正的圣贤少,“科学的宇宙”里绝对真理不易得,“美术的宇宙”里完美的作家寥寥,“恋爱的宇宙”里真正的恋爱人更是凤毛麟角。

《七 谈升学与选课》

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

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

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

我最怕和谈专门的书呆子在一起,你同他谈话,他三句话就不离本行。

谈到本行之外,旁人所以为兴味盎然的事物,他听之则麻木不能感觉。

倘若先没有多方面的宽大自由教育做根底,而职业教育的流弊,在个人方面,常使他生活单调乏味,在社会方面,常使文化肤浅褊狭。

倘若基础树得不宽广,你就是“专”,也决不能专到多远路。

学问这件东西,先要能博大而后能精深。

《八 谈作文》

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

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

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

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好角色。

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

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可言传的全是糟粕。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

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

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位文,手腕自然纯熟。

所谓临帖在多读书。

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工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

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

《九 谈情与理》

规范是应然,是以人的意志定出一种法则来支配人类生活的。

事实是实然的,是受自然法则支配的。

但是一般人制定规范,往往不根据事实而根据自己的希望。

理智指示我们应该做的事甚多,而我们实在做到的还不及百分之一。

所做到的那百分之一大半全是由于有情感在后面驱谴。

历史上许多侠烈的事迹都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

纯任理智的人纵然也说道德,可是他们的道德是问理的道德(morality according to principle),而不是问心的道德(morality according to heart),问理的道德迫于外力,问心的道德激于衷情,问理而不问心的道德,只能给人类以束缚而不能给人类以幸福。

许多人“孝顺”父母,并不是因为激于情感,只因为他想凡是儿子都须得“孝顺”父母,才成体统。

礼至而情不至,孝的意义本已丧失。

我承认“养老”、“养小”都确是一种义务,我否认能尽这种义务就是孝慈。

生活是多方面的,我们不但要能够知(know),我们更要能够感(feel)。

理智的生活只是片面的生活。

理智没有多大能力去支配,纵使理智能支配情感,而理胜于情的生活和文化都不是理想的。

《十 谈摆脱》

生命途程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而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这是自然的道理。

世间有许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

世间也有许多人既走上这一条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条路。

结果也不免差误时光。

“摆脱不开”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

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成就。

许多人的生命都是这样模模糊糊地过去的。

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斯蒂文森论文,说文章之术在知遗漏(the art of omitting),其实不独文章如是,生活也要知所遗漏。

十年以来,说了许多废话,看了许多废书,做了许多不中用的事,走了许多没有目标的路,多尝试,少成功…为什么天天做明知其无聊的工作,说明知其无聊的话,和明知其无聊的朋友假意

《十一 谈在卢浮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凡是第一流美术作品都能使人在微尘中见出大千,在刹那中见到终古。

(《蒙娜·丽莎》)虽则见欢爱而无留恋,虽则见罪孽而无畏惧。

一切希冀和畏避的念头在霎时间都涣然冰释,只游心于和谐静穆的意境。

困难日益少,而人类也愈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免愈轻浮粗率,而坚苦卓绝的成就也便日益稀罕。

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

“效率”决不是唯一的估定价值的标准,尤其不是最高品的估定价值的标准。

最高品估定价值的标准一定要着重人的成分(human element)。

我记得这几句话(布朗宁的诗Rabbi Ben Ezva),所以能惊赞热烈的失败,能欣赏一般人所嗤笑的呆气和空想,能景仰不计成败的坚苦卓绝的努力。

《十二 谈人生与我》

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

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前台)

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

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余的人苦痛,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比其余的人看得重要。

无量数人和无量数物都已生过来死过去了。

一个小虫让车轮压死了,或者一朵鲜花让狂风吹落了,在虫和花自己都决不值得计较或留恋,而在人类则生老病死以后偏要加上一个苦字。

这无非是因为人们希望造物主宰待他们自己应该比草木虫鱼特别优待。

从草木虫鱼的生活,我觉得一个经验。

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

(后台)

我看匠人盖屋也和我看鸟鹊营巢、蚂蚁打洞一样,我看战争也和我看斗鸡一样,我看恋爱也和我看雄蜻蜓追雌蜻蜓一样。

在闲静寂寞的时候,我把这一类的小小事件从记忆中召回来,寻思玩味,觉得比抽烟饮茶还更有味。

我感谢刘姥姥、严贡生一流人物,更甚于我感谢钱塘的潮和匡卢的瀑。

悲剧也就是人生一种缺陷。

它好比洪涛巨浪,令人在平凡中见到庄严,在黑暗中见出光彩。

假如荆轲真正刺中秦始皇,林黛玉真正嫁了贾宝玉,也不过闹个平凡收场,哪得叫千载以后的人唏嘘赞叹

人生本来要有悲剧才算人生,你偏想把它一笔勾销,不说你勾销不去,就是勾销去了,人生反更索然寡趣。

所以我无论站在前台或站在后台时,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都是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个热心惊赞。

《附录一无言之美》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梅氏(梅特林克)并且说:“口开则灵魂之门闭,口闭则灵魂之门开。

赞无言之美的话不能比此更透辟了。

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凡是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

美术是帮助我们超现实而求安慰于理想境界的。

我们处世有两种态度,人力所能做到的时候,我们竭力征服现实。

人力莫可奈何的时候,我们就要暂时超脱现实,储蓄精力待将来再向他方面征服现实。

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就看它能否借极少量的现实界的帮助,创造极大量的理想世界出来。

关于时期的书信格式(急)

感谢信:

X先生(女士)大明尊鉴,谨启者:

多谢(信的内容),本人无以为报,仅此书信以表恩谢。

特此敬 敬请

大安

某某某 谨启

贺信:

X先生(女士)大明尊鉴,谨启者:

前日听闻

(信的内容),愚倍感尊崇,因此书信表达恭贺。

特此恭贺 敬请

大安

某某某 敬启

请柬:

X先生(女士)大明惠鉴,谨启者:

某月某日适逢(信的内容),恭请

阖第光临

地点:某某某

哀悼信:

X先生(女士)大明礼鉴,谨启者:

近日闻令严辞世,哀震不已,来信以表哀痛,亦请先生节哀,以免伤身。

专此 恭请

礼安

某某某 谨启

(记得要用蓝笔)

寻人信:

某某日报读者惠鉴,迳启者:

近日本人之某某亲属在某地失踪,特征如下,烦请四处留意。

特此启示

启示人 某某某

扩展资料:

写信时要依据对象、书信内容以及场合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敬语。

以下是信件部分称呼后的敬辞:

尊长:尊鉴、赐鉴、钧鉴、崇鉴、尊前、尊右、慈鉴

祖父母、父母:膝下、膝前

师长:尊鉴、台鉴、函下、帐下、左右、吾师

同学:研右、砚席、文几

平辈:台鉴、大鉴、惠鉴、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

平辈年幼者: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

兄弟、姐妹:手足

晚辈:青鉴、青览、收览、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如晤、如面、如握

政界:钧鉴、台鉴、勋鉴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鉴、淑览、懿鉴、懿座(懿是对年高者)

平辈女性:妆阁、妆次、绣次

文人:史席、著席、撰席

新进:英鉴、伟鉴、台席

夫妇:俪鉴

宗教:道鉴

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书,真是要多肉麻有多肉麻,要多动人有多动人

小亲亲:

昨夜写了一封信,因天冷不跑出去寄,今天因为觉得那信写得…呃,这个…那个…呢

有点…呃…,这个…所以,…所以扣留不发。

天好像是很冷是不是

你有没有吱吱叫

因为…虽则…但是…所以…然而…于是…哈哈哈

做人顶好不要发表任何意见,是不是

我不懂你为什么要…你才要什么

有人喜欢说这样的话,“今天天气好像似乎有点不大十分很热”,“他们两口子好像似乎颇颇有点不大十分很要好似地的样子”。

你如不爱我,我一定要哭。

你总不肯陪陪我玩。

小瘌瘌头 三月二日

阿姐:

不许你再叫我朱先生,否则我要从字典上查出世界上最肉麻的称呼来称呼你。

特此警告。

你的来信如同续命汤一样,今天我算是活过来了,但明天我又要死去四分之一,后天又将成为半死半活的状态,再后天死去四分之三,在后天死去八分之七…等等,直至你再来信,如果你一直不来信,我也不会完全死完,第六天死去十六分之十五,第七天死去三十二分之三十一,第八天死去六十四分之六十三,如是等等,我的算学好不好

朱 一日

你相不相信“一见钟情”这句话

如果不相信,我希望你相信。

因为昨天有一个人来看我,我们看影戏,我们逛公园,她非常可爱,我交关喜欢她。

我说,她简直跟你一样好,只不知道她是不是便是你

也许我不过做了个梦也说不定。

亲爱的小鬼,我要对你说些什么肉麻的话才好耶

我只想吃了你,吃了你。

鸭 廿五

弟怨不欲生,阿姐是否被大狼衔去了乎

纸上洒几滴水,当作眼泪。

廿九五点钟

清如:

要是我死了见上帝,一定要控诉你虐待我。

人已做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再有何说

要是我进了修道院,我会把圣母像的头都敲下的。

总之你是一切的不好,怨来怨去想不出要怨什么东西好,只好怨你。

今天提篮桥遇见苏女士,照理一年不见了应该寒暄几句,可是她问我哪里去,我想不出答案,便失神似地说回去,她似乎觉得这话有点可笑,我只向她笑笑而已,一切全是滑稽。

愿上帝祝福所有的苦人儿

如果穷人都肯自杀,那么许多社会问题,都可不解决而自解决,我以为方今之世,实在提倡自杀的必要。

总之你太不好,我这样不快活

再没有好日子过了,再不会笑笑了,糖都要变成苦味了,你也不会待我好了。

总之这样下去是不成的,我宁愿出监牢。

为什么你要骂我

为什么你…人家都给他们吃,只不给我吃,我昨天不也给你吃花生

我秘秘密密地告诉你,你不要告诉人家,我是很爱很爱你的。

我是深爱着青子的,像鹞鹰渴慕着青天,

青子呢

睡了。

鹞鹰呢

渴死了。

没有茶吗

开水是冷的。

我要吃ice cream。

我要打宋清如,那尼姑。

天如愿地冷了,不是吗

我一定不笑你,因为我没有资格笑你。

我们都是世上多余的人,但至少我们对于彼此都是世上最重要的人。

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爱你。

你如照镜子,你不仅会看得见你特别好的所有,但你如走进我的心里来时,你一定能知道自己是怎样好法(这是一个很古怪的说法,不是

一切不要惶恐,都有魔鬼作主。

我真的非常想要看看你,怎么办

你一定要非常爱你自己,不要让她消瘦,否则我不依,我相信你是个乖。

Lucifer

好:

我希望世上有两个宋清如,我爱第一个宋清如,但和第二个宋清如通着信,我并不爱第二个宋清如,我对第二个宋清如所说的话,意中都指着第一个宋清如,但第一个宋清如甚至不知道我的存在。

要你知道我爱你,真是太乏味的事,为什么我不从头开始起就保守秘密呢

为什么我一想起你,你总是那么小,小得可以藏在衣袋里

我伸手向衣袋里一摸,衣袋里果然有一个宋清如,不过她已变成一把小刀(你古时候送给我的)。

我很悲伤,因为知道我们死后将不会在一起,你一定到天上去无疑,我却已把灵魂卖给魔鬼了,不知天堂与地狱之间,许不许通信。

我希望悄悄地看见你,不要让你看见我,因为你不愿意看见我。

我寂寞,我无聊,都是你不好。

要是没有你,我不是可以写写意意地自杀了吗

想来你近来不曾跌过跤

昨天我听见你大叫一声。

假的,骗骗你。

愿你好好好好好好好。

米非士都非勒斯 十三

接到你的信,真快活,风和日暖,令人愿意永远活下去。

世上一切算什么,只要有你。

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人去楼空,从此听不到“爱人呀,还不回来呀”的歌声。

愿你好。

Sir Galahad

回答我几个问题:

1.我与小猫哪个好

2.我与宋清如哪个好

3.我与一切哪个好

如果你回答我比小猫比宋清如比一切好,那么我以后将不写信给你。

4.我要不要认得你

5.小猫要不要认得你

6.小猫要不要认得我

说起来很惭愧昨夜我做梦梦里我总是英雄而且比醒的时候多情得多因为英雄自古必多情醒时不过是阿Q的兄弟阿R自然只好不多情了想想看多么好笑我不给你信你就会干死枯死那么我即使不爱你也只得爱你了好后天晚上同你捷克斯拉夫京城里看电影去。

老姐:

来信只有“□若说□没有写别字的先生,那么写别字的学生”一句话算是可爱的诡辩,此外似乎很有些缺少sportsmanship的样子。

你自己对于自己的批评我是向来不要听的,你说你笨,你坏,你不好,你无情,你凶,都是太恭维了你自己,因为我最佩服这类人,而你则尚不够资格。

至于说我给你装饰,那么不知道几时我曾给你涂过脂粉画过眉毛

你知不知道一句古老的话,太阳底下没有新的事物

我不用再告诉你宇宙是一个大的鸟笼了,你是年青得可怕

我不许你不许我这样不许我那样。

Lucifer

中华5×5年5月5×5日5时5×5分

P.S.我的自名为“Lucifer”不过是僭窃名号,聊以自娱而已,但比起你来,确乎我更有做魔鬼的资格,而只好委屈你做天使了。

宋:

要是这世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多么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负得哭不出来。

我爱宋清如,因为她是那么好。

比她更好的人,古时候没有,以后也不会有,现在绝对再找不到,我甘心被她吃瘪。

我吃力得很,祝你非常好,许我和你偎一偎脸颊。

无赖 星期日

寄给刘和珍的一封信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中华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

我说“没有”。

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

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

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

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

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

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此后似乎就不相见。

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

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

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中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二日《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

请问古代书信怎么开头结尾

对父母的称呼怎么说啊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附上曾国藩家书做例:

给父亲的:

男国藩跪禀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自闰三月十四日,在都门拜送父亲,嗣后共接家信五封。

五月十五日,父亲到长沙发信,内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

谨悉祖父母大人康强,家中老幼平安,诸弟读书发奋,并喜父亲出京,一路顺畅,自京至省,仅三十余日,真极神速。

迩际男身体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渐早。

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

九弟功课有常,《礼记》九本已点完,《鉴》已看至《三国》,《斯文精粹》诗文,各已读半本,诗略进功,文章未进功。

男亦不求速效,观其领悟,已有心得,大约手不从心耳。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须扶持,尚未能言,无乳可食,每日一粥两饭。

家妇身体亦好,已有梦熊之喜,婢仆皆如故。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状元,系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之世兄,同乡六人,得四庶常,两知县,复试单已于闰三月十六日付回。

兹又付呈殿试朝考全单。

同乡京官如故,郑莘田给谏服阙来京,梅霖生病势沉重,深为可虑。

黎樾乔老前辈处,父亲未去辞行,男已道达此意。

广东之事,四月十八日得捷音,兹将抄报付回。

男等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挂怀。

家中事,兰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

楚善事如何成就

伏望示知。

男谨禀,即请

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

给兄弟的:

其一:

诸位贤弟足下:十月廿一,接九弟在长沙所发信,内途中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

廿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自九弟出京后,余无日不忧虑,诚恐道路变故多端,难以臆揣。

及读来书,果不出吾所料,千辛万苦,始得到家,幸哉幸哉

郑伴之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

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实不胜感激

在长沙时,曾未道及彭山屺。

何也

(中间省略)

余自十月初一起记日课,念念欲改过自新;思从前与小珊有隙,实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门谢罪。

恰好初九日小珊来拜寿,是夜余即至小珊家久谈。

十三日与岱云合队,请小珊吃饭,从此欢笑如初,前隙盖释矣。

近事大略如此,容再读书。

国藩手具。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其二:

四位老弟左右:

昨廿七日接信,畅快之至,以信多而处处详明也。

四弟七夕诗甚佳,已详批诗后;从此多作诗亦甚好,但须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

余于诗亦有工夫,恨当世无韩昌黎及苏黄一辈人可与发吾狂言者。

但人事太多,故不常作诗;用心思索,则无时敢忘之耳。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

昔某官有一门生为本省学政,托以两孙,当面拜为门生。

后其两孙岁考临场大病,科考丁艰,竟不入学。

数年后两孙乃皆入,其长者仍得两榜。

此可见早迟之际,时刻皆有前走,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万不可稍生妄想。

六弟天分较话弟更高,今年受黜,未免愤怨,然及此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

九弟劝我治家之法,甚有道理,喜甚慰甚

自荆七遗去之后,家中亦甚整齐,待率五归家便知。

书曰:“非知之艰,行之维艰。

九弟所言之理,亦我所深知者,但不能庄严威厉,使人望若神明耳。

自此后当以九弟言书诸绅,而刻刻警省。

季弟天性笃厚,诚如四弟所云,乐何如之

求我示读书之法,及进德之道。

另纸开示。

作不具,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付九日)

其三(给特定人的):

澄侯四弟左右:项接来缄,又得所寄吉安一缄,具悉一切。

朱太守来我县,王刘蒋唐往陪,而弟不往宜其见怪。

嗣后弟于县城省城,均不宜多去。

处兹大乱未平之际,惟当藏身匿变,不可稍露圭角于外,至要至要

吾年一饱阅世态,实畏宦途风波之险,常思及早抽身,以免咎戾,家中一切,有关系衙门者,以不兴闻为妙。

(咸丰六年九月初十日)

另附网上资料抄录,写信格式: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 赐鉴 钧鉴 尊鉴 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 道鉴 大鉴 英鉴 伟鉴 雅鉴 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 爱鉴 双鉴 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 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 共鉴 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 讲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即著述。

史,指有着作传世垂史。

览 阅 知 悉 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 启辞 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如:

敬禀者 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 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 同上。

敬启者 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

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 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

用于同辈。

径启者 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 拜,表敬词。

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 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 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 兹,这里,现在。

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

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 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 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

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 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出望外。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

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

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万化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

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

先向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

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

不宣。

不悉。

不具。

不备。

不赘。

书不尽意。

不尽欲言。

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

余容续陈。

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

翘企示复。

伫候明教。

时候教言。

盼祷拔冗见告。

万望不吝赐教。

敬祈不时指政(正)。

敢请便示一二。

尚祈便中见告。

如何之处,恭候卓裁。

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

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

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

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

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

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

以上请托,恳盼慨允。

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

不胜祷企。

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

善自保重,至所盼祷。

节劳为盼。

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

多劳费心,至纫公谊。

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

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

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

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专此,致 专此,祝 专此即请 专此布达,即颂 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即颂 即请 顺效 顺祝

或为:此候 此请 顺致 顺颂 即候

或为:祝颂请 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恭叩 恭淆 恭颂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请 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恭颂 恭请 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

胡适一生仅一妻却有多位情人 初恋为他终生不嫁

胡适一生只一妻,婚外情人却不少

人生简述: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9年寄居美国,后来去往台湾。

经典语录:“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

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一生曾获36个博士学位,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卓尔不凡的建树。

1962年2月24日,胡适因心脏病发作猝死,3月1日在台湾公祭胡适时,送的挽联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一方面是思想上的激进者,同时又是个人情感方面的保守名士,其实他骨子里绝对是个多情才子,虽然只有一次婚姻,围绕在他身边的女人却着实不少。

多情才子:思想大胆,行为也大胆

胡适确实不愧是“旧道德楷模”,在五四先贤们“点把火先烧后院”,纷纷打破旧婚姻的全方位革命中,他的包办婚姻一直很稳定,并与结发妻子—小脚女人江冬秀风雨同行,白头偕老,这一点确实很不易。

但同时胡适又是一位多情才子。

在他写的一些爱情诗中,充分表现了其婉约之柔肠。

胡适生前曾留下这样一段小诗: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

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青年时代的胡适在行动上颇为“大胆”。

据胡适《藏晖室札记》记载,1910年二三月间,因家庭婚姻上的种种愁怨,事业前途渺茫,胡适每天不是打牌就是喝酒,与戏子往来,或者逛,有时从这家出来又进了另一家。

胡适留学回国后威名远播,风度翩翩。

他上课的时候看到女生坐在窗边,寒风吹进来,就会很细心地走过去替她把窗户关上。

与女孩子们在一起,他总是有说有笑,温厚机敏,幽默风趣。

许多女孩子苦苦追求他,送来许多神魂颠倒的情书。

才子向来多情,这在人间不足为奇。

我们来盘点一下胡适一生经历的六段婚外情,或许对这位名满天下的大学者能有更全面的了解。

韦莲司

初恋情人,空候一生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书时,胡适与康奈尔大学地质系教授亨利·韦莲司毗邻而居。

1914年胡适应邀参加一个婚礼派对,邂逅了教授的小女儿,从纽约归家探望父母的韦莲司。

韦莲司比胡适大六岁,他们一见如故,彼此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在胡适心中,韦莲司是新女性的理想典范:“人品高,学识富,极能思想,高洁几近狂狷,读书之多,见地之高,诚非寻常女子所可望其项背”;“余所见女子多矣,其真能具思想、识力、魄力、热诚于一身者,唯一人耳。

胡适在他的日记中如此写道。

他俩在月下散步,湖边谈心。

韦莲司是搞艺术的,正在纽约艺术学校读书,胡适的文化底子是很厚的,所以他们谈论艺术、谈论天下大事,渐渐的感情越来越深。

1914年6月17日胡适大学毕业并获文学学士学位,6月18日韦莲司带胡适去教堂观赏西方婚礼,回来的路上他们讨论东西方家庭伦理的差异,胡适的思想在韦莲司的启迪下,发生了重大转变。

1915年秋胡适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与韦莲司同在纽约,他们经常约会,还经常通信,胡适在短短两年中竟写给韦莲司100多封“情书”。

但他们之所以未能走入婚姻的殿堂,其一是胡适已与老家的江冬秀订婚了,母命难违;二是韦莲司的母亲反对异国通婚。

那时的美国种族歧视严重,华人的地位还是很低下的。

此后,身处两地的胡适与韦莲司常有书信往来。

1933年胡适作为文化使者应邀访美时,这对有情人终有机会得以鸳梦重温。

狂狷的韦莲司也曾给胡适写过这样火热的情书:“没想到我会如此爱你…胡适…我崇拜你超过所有的男人…”“我整好了我们那个小得可怜的床…我想念你的身体,更想念你在此的点点滴滴…”

直到1962年胡适逝世后,韦莲司也没有嫁人,一直独守着她与胡适的那段感情。

胡适去世后,韦莲司竟和江冬秀成了朋友,并忙着整理胡适给她的书信,忙着为他成立出版基金。

9年后,空候一生的韦莲司在一个小岛上孤独地死去,遗物中有完好无缺地保存着的胡适的书信和稿件。

陈衡哲

半年时间通信40封的红颜知己

胡适的感情世界里曾闯进另一位去美国留学的中国才女陈衡哲。

胡适当时正在办一个留学生杂志,陈衡哲就给他投稿,从实践上支持胡适的新文化运动。

陈衡哲当时也写了很多白话诗和白话小说,这些白话作品使胡适觉得找到了知己。

胡适跟陈衡哲在短短半年时间里通了四十几封信。

就在陈衡哲满以为好梦成真的时候,胡适不得不回老家与江冬秀办婚事,陈衡哲万般无奈,只能与别人结婚。

后来胡适为他自己的第三个女儿取名叫苏菲,与陈衡哲在美国的英文名同音。

纽约市立大学东亚语文系主任唐德刚,曾将他在上世纪50年代就读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时与胡适的交往和对话写成《胡适杂忆》。

他认为胡适与陈衡哲的关系,当与曹诚英、韦莲司无异。

陈衡哲是湖南衡东石湾人。

其祖父陈梅村是清朝进士,父亲担任过清朝的官吏。

她1914年考入清华学堂留学生班,成为清华选送公费留美的女大学生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位以西洋史为专业的留学生,中国第一个白话文小说家,中国第一位新文学女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教授。

她后来的丈夫任鸿隽是化学家和教育家,辛亥革命元老,我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四川大学第一任校长。

曹诚英

胡适为她差点和妻子离婚

胡适与曹诚英第一次见面是在他与江冬秀的婚礼上。

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被请来为江冬秀做伴娘。

此时他们都没想到,这次婚礼上的邂逅,注定了他们后来漫长的苦涩恋情。

胡适对这位比自己小11岁的伴娘很有好感,曹诚英也很景仰大名鼎鼎的年轻学者胡适。

此后他们开始通信,曹诚英请胡适指导她写诗和修改诗作。

1923年4月,胡适到上海参加研究新学制课程起草委员会的会议。

休会期间胡适到杭州游玩,顺便看望曹诚英。

这次胡适在杭州玩了五天,曹诚英始终陪伴左右,他们的感情发生了飞跃性进步。

临别时胡适写了首《西湖》,在诗的最后写道:前天,伊却未免太绚烂了

我们只好在船篷阴处偷觑着,不敢正眼看伊了。

这首诗明写西湖,暗喻恋人

敏感的曹诚英当然是心领神会。

后来,胡适利用北大教授五年一次的休假再度来到杭州,在烟霞洞和尚庙租了房住下。

曹诚英就以陪伴胡适养病为名,到烟霞洞与胡适同居一室。

在这里,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是“驱不走的情魔”,是“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胡适诗《秘魔崖月夜》),也是他们一生中最为缠绵热烈的一段时期,以致有了爱的结晶。

三个月后,胡适回到北平,向江冬秀提出离婚。

江冬秀以杀死两个儿子相威胁,胡适便只有委曲求全,不敢再提离婚之事。

曹诚英也只好选择堕胎。

后来曹诚英由胡适推荐于1934年赴美国就读康奈尔大学农学院,1937年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安徽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是我国第一位农学界女教授。

曹诚英对胡适一直痴情不改,一往情深,鸿雁不断,相互都品尝着苦涩的婚外恋情。

直到1949年2月,胡适经上海准备离开大陆时,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请胡适吃饭,请来在复旦大学任教的曹诚英作陪,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当时曹诚英曾劝胡适留下来,胡适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听从她的劝告,还是跟着到了台湾。

从此两人鸿雁断绝,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

徐芳

女学生与男老师“同在上海找到了快乐”

1939年9月21日,出任驻美大使的胡适收到了夫人江冬秀8月14日从国内寄来的一封信

这位小脚老太太在信中规劝胡适跟一位姓徐的小姐断绝关系。

胡适当晚复信,诚恳地表示:“谢谢你劝我的话。

我可以对你说,那位徐小姐,我两年多只写过一封规劝她的信。

你可以放心,我自问不做十分对不住你的事。

那这位徐小姐究竟和胡适有怎样的关系呢

2002年《百年潮》杂志第8期选登了现存胡适档案中徐小姐致胡适的十封书信,让我们了解到胡适这段不为人所知的恋情。

徐小姐名叫徐芳,是时期才貌双全的才女。

她是北京大学中文系1935年的毕业生,选修过胡适开设的中国哲学史课程,毕业后一度留校工作。

徐芳是晚清著名科学家徐寿的曾孙女,晚清维新变法时期农工商督办徐建寅的孙女。

这位美丽的女生在学校原有不少追求者,她都不为所动,却把初恋给了胡适。

1936年1月下旬至2月下旬,她跟胡适在上海有过一段罗曼蒂克的经历,借用徐芳本人的话说,就是她跟胡适“同在上海找到了快乐”。

1936年初,徐芳就与胡适开始书信往来。

信中徐芳称胡适为“美先生”。

写给胡适的信热情而真挚,坦率而大胆,很直接地表白了对胡适的感情。

信中称胡适是她“最爱的人”,称自己是“你的孩子”。

1936年8月,徐芳寄给胡适一张自己的小照,在照片背面写道:“你看,她很远很远地跑来陪你,你喜欢她吗

最为热烈的是在胡适赴任驻美大使后,她在给胡适的信中写道:“你这人待我是太冷淡,冷得我不能忍受。

我有时恨你、怨你;但末了还是爱你。

反正还是那句话,我要永远爱你,我永远忘不了你。

后来,徐芳要求胡适帮她到美国深造。

当时胡适考虑到自己的地位和社会影响,不敢再触动这根神经,便毅然决然地断绝了与徐芳的联系。

洛维茨

红颜知己变师母

正当小女生徐芳一往情深地恋着胡适时,胡适却移情别恋,在出任驻美大使期间在异国另觅新欢。

这位女友叫萝德芘·洛维茨,犹太人。

1936年定居美国,被著名学者杜威聘为秘书,负责处理杜威的日常事务。

胡适1937年10月6日到达纽约,稍事休整后就去看望恩师。

这是他与洛维茨的第一次见面。

他们谈话投机,互相赏识,特别是洛维茨对这位杜威的得意门生更是尊敬爱慕,几个月后就成了经常见面的好友。

从胡适日记来看,公务之外的时间几乎都给了洛维茨。

1938年12月5日,胡适因心脏病住院。

在他住院的七十七天中,洛维茨经常来看望胡适。

在洛维茨给胡适的信中,经常关切地提醒他注意身体健康,还在一封信中说:“对你来说,以有一个真正的管家为好。

如果是我的话,我希望在我回家时,有孩子们在…我知道,这必得结婚,必须对这个家付出我的一切。

我曾答应我在非洲的朋友,在今年底以前给他答复。

但下这决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还写道:“要作的决定使我很伤脑筋,有许多事情我喜欢和你说说,并征求你的意见…给我写封长信吧,现在就写

显然,这是在试探胡适的想法,可惜并未得到胡适的回应,她就于1939年9月与那位非洲的男友结婚了。

不料,这位先生命运多舛,结婚后仅仅一年就撒手人寰。

洛维茨重新陷于孤寂之中,但她与杜威相处十年,也有些日久生情,终于在1946年12月42岁时与87岁的杜威结了婚,成为杜威的第二任夫人。

此后胡适与她虽有通信联系,但昔日密友已是学生与师母的关系了。

陆小曼

从书信里看和胡适关系不一般

胡适是个热心人,喜欢成人之美。

他先后为四对名人做媒与证婚,分别是赵元任和杨步伟、千家驹与杨梨音、沈从文与张兆和、徐志摩和陆小曼。

亲自为徐志摩和陆小曼点“鸳鸯谱”,确让胡适尴尬不已:“情人结婚了,丈夫不是我”。

当年有传言,说最初是胡适看上陆小曼,却无法跟太太江冬秀离婚,陆小曼才转向徐志摩的。

待到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绯闻传开,胡适又积极参与其事,尽力撮合。

对胡适和陆小曼的郎情妾意,江冬秀早有耳闻。

看到丈夫很热心地为徐志摩和陆小曼忙乎,胡太太怒不可遏,认为丈夫是借做“媒婆”之名,趁机和陆小曼眉来眼去。

为此,胡适一天到晚没少挨太太的骂。

胡适与陆小曼的情分颇深,有当事人的亲笔表白为证。

笔者在《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中发现了陆小曼写给胡适的6封信,均为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所写。

里面就有这样的句子:“我们虽然近两年来意见有些相左,可是你我之情岂能因细小的误会而有两样吗

你知道我的朋友也很少,知己更不必说,我生活上若不得安逸,我又何能静心工作呢

这是最要紧的事。

你岂能不管我

我怕你心肠不能如此之忍吧

“我还有时恨你虽爱我而不能原谅我的苦衷,与外人一样来责罚我,可是我现在不能再让你误会我下去了,等你来了可否让我细细地表一表

因为我以后在最寂寞的岁月愿有一两人,能稍微给我些精神上的安慰。

“我还有时恨你虽爱我而不能原谅我的苦衷”,可见两人关系并不一般。

给父母的一封家书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当我展开这张叫情感的纸时,满脑子只有两个字:感恩。

在这个世界上,在芸芸众生中,我可以没有朋友、没有同学、甚至没有兄弟姐妹。

但是,我不可以没有你们。

在我的血脉里流动着你们的血,世界再也没有比这更伟大的了。

你们都借给了我“还不清的债”,可这些“债”却是不经意的“杰作”。

可我还是非常的感谢你们,如果没有这些“债”也就没有今天的我。

然而,“债”是以不同的方式降临的。

你们赋予我血肉之躯,养育我长大,教会我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让我成为对世界,对人类有用的人。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记下了生活中感觉幸福的一点一滴,感觉得到你们那无尽的关爱,感觉得到你们为了我默默的奉献…原来那个老是冲着自己发火的爸爸,其实是很爱自己的;在他重重的伪装下隐藏着的是深沉的爱。

爱让我的世界充满了温暖,没有爱的生活就像冬天落光树叶;生活没有爱,即使最可爱的微笑都是勉强…尤其是你们无私的爱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微笑,迷人的醉意

女儿在一天天的长大,慢慢地明白了你们的用心良苦。

以前,你们对我的唠叨,我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现在才知道那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我摔跤时,你们总是让我自个儿爬起来,现在才知道不扶我是要我学会坚强;以前,我抱怨你们没能给我山珍海味,绫罗绸缎,现在才明白你们给我的是无私的爱,只有你们的爱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

你们的爱,就像 一杯茶,把苦涩保留在心中,散发出来的都是清香。

亲爱的爸爸妈妈,感谢你们的用心良苦。

你们的爱――太阳般温暖 你们的爱――春风般和煦 你们的爱――百花般美丽。

爸爸您是山,您的爱是伟大的,坚实而又广博的。

您使我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

妈妈您是海,您的爱是温暖无私,淳朴而又细腻的。

您教会了我如何去感恩生命,感恩生活,如何去用爱心善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每个人成长的阶段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养育和教育,然而在我人生的道路上,第一位启蒙老师就是你们。

漫长的人生道路,你们像我的伙伴,让我的道路上不孤单;你们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为我照亮人生的道路,让我看清前进的道路;你们像一位导师为我指点迷津。

爸爸妈妈,你们日夜为我操劳,我真的很感谢你们。

你们像我的朋友,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陪着我,为我解愁;当我学习气馁的时候你们用爱支撑我前进;你们无私、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使我能够这样健康、茁壮地成长。

你们时刻都提醒我要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善待生活、宽容处世、摒弃恶念。

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

这样,就能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了。

感恩是一种温暖的情感,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

轻轻吟唱着,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着人世间最纯美的讯息。

是你们用博大的胸怀与深沉的爱包含了我的一切优点与缺点。

慷慨的送给我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让我伸展双臂。

是你们给了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利。

是你们给了我鲜活的生命,无论贫穷与富贵,高尚与卑微,我都回珍惜活着的美好。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用翅膀为我遮风挡雨,撑起一方晴空;感谢你们吞吐着我的委屈,包容着我的过错,做我的坚强后盾;感谢你们无私的为我付出那么多。

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离,用我的懂事为你们少添白发,用我的成绩带给你们欣慰,用我的孝心带给你们快乐。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祝你们万事如意 爱你们的女儿 2007。

2。

16

陈启佑《永远的蝴蝶》的体裁是什么

陈启佑《永远的蝴蝶》的体裁是:微型小说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对恋人经过相识、相知,终于要走进神圣的殿堂了,却因为只有一把小伞,转眼间便成了悲剧的故事。

主要内容:

天下着雨,“我”与樱子站在骑楼下躲雨,“我”有一封信,要寄给远在南部的母亲,樱子说她可以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临行时,她微笑着说:“谁教我们只带一把小伞啊。

可是樱子仅仅走出五公尺,便被飞弛的汽车撞到在马路上,她的一生像蝴蝶一样,缓缓的飘落在湿冷的路面上,“我”站在骑楼下一片茫然,“我”感到更大的雨点溅到我的生命里来,“我”不断的看到永远的樱子还走在街上。

这场雨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文章主旨:

人生要充满希望,要有追求,但更要有毅力,更要有坚强的意志,人要在创造美,欣赏美的同时,又必须具有接受美被毁灭的勇气,尽管美的毁灭,让人们肝肠寸断,痛不欲生,生活中常有悲剧,但我们要有对抗挫折的勇气。

作者简介:

陈启佑,笔名渡也、江山之助,台湾省嘉义市人,四十二年二月十四日生。

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嘉义农专、台湾教育学院。

现任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所教授、国立中兴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中国修辞学会筹备委员、中华自然文化学会理事等职。

类似于见字如晤的写信问候语

1、开头语: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2、钦佩语: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3、问候语: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

4、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5、结束语:诸不具陈。

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扩展资料

常用书信套语

1、尊敬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2、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 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 敬请福祉 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 敬请教祺 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