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短句

咏柳教学反思简短(找春天教学反思简短)

咏柳教学反思简短(找春天教学反思简短)

咏柳的古诗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

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我们生活在群体中,必然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有语言表达、书面表达和动作表达等。

在生活中,我们使用最多的是口语交际,这种方式不但能与人共享思想,而且能及时反馈信息。

正是在这看似及其平常的语言交流中,人与人才彼此认识,互相了解zd。

一、语言交流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教师都在转变自己的观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应试教育还是存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回由于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口语交际课内容很少出现在试卷上,使一些教师不够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

曾经,我也觉得这门课无关紧要,便匆匆一带而过。

但我身边发生的一件事使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家附近有一对年轻的夫妇,4年前,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妻子在家照看孩子,可这位母亲照看孩子的方法和别人不太一样,她将孩子喂饱,给他玩具玩,自己在电脑前娱乐。

孩子在吃饱、穿暖答、玩好的“无声”环境中慢慢成长着。

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孩子不说话,家人着急了,在孩子两岁多的时候,去大城市给孩子看病,又把孩子送进了北京的特殊学校,如今孩子已经四岁了,他仍在有声的世界里过着无声的生活,每天仍是

2.

《柳叶儿》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文章中,也是柳、留相依的。

课文第二段中“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那苦中带些涩的滋味儿。

一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为什么苦中的带些涩还要去品尝

结语说:“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一嚼。

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

解开了开头的悬念,表达了对“柳叶儿”作为救命粮的留念之情。

(2)苦、乐相伴,柳留相依,正是本文作者要借“柳叶儿”传达给我们的深切体悟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课前的导语设计内容要充实,要紧扣课文,还要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高效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

但小学语文的新课导入同其他教学环节不同,只是教学的桥梁。

对它的安排,应全盘考虑,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以免喧宾夺主。

1、导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我们应发挥自身的睿智,有意识地创造与开发,创设行之有效的导入语,关注课前导入的细节,把这些细节生成教学活动的亮点,使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多样,我们的新课导入应该各具特点。

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着重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着重于渲染“情感”,帮助学生由表及里领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可以着重于身边事,平常事,理性地唤起生活经验,去认识事物、去感知事物,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如《家乡的桥》,在学生的记忆里,家乡只有极普通的水泥桥,由“桥”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出家乡各种桥的名称、特点等,进而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

2、导入的内容安排应与新课的教材内容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上课导入的好,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这一点已在教学实践中被验证。

教学《海底世界》一课前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如果把全世界各国的国土合起来,这样就变得更大了。

而地球还有没有什么地方的面积比陆地面积更大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海底世界》。

并紧扣课题提出疑点:海底到底有多大呢

海底里面的世界又怎样的呢

抓住课文重点造成悬念,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学习兴趣。

3、新课导入的设计,除了要根据学生情况、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学校的设备、媒体的功能等因素作整体考虑,进行有效组合和调整。

媒体的适当运用犹如“强心剂”,引起学生探新寻胜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如《智烧敌舰》一文,用投影仪出示阿基米德的图象,“这样一个人,就能烧掉敌人的战舰

让学生在质疑中产生疑惑,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顺势导入新课。

几种常用的导入方式 1、开门见山法 教师的开场白就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炼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

教学这类课文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

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阔秀美的江河湖泊,还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

祖国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风景闻名于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现在我们一同来领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

教师言简易赅,简洁明快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2、渲染导入法“”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

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

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导入:1976年1月8日,为人民劳累一生的周总理去世了,他静静地躺在鲜花翠柏中,五星红旗覆盖着他的身躯。

1月11日,周总理的遗体要送到八宝山火化。

披着黑纱的灵车,缓缓地开过来了,那年冬天特别冷,寒风猛烈地吹着,但是首都几十万人涌上了街头,默默地站在人行道两旁,等待着,等待着灵车开来,他们要向敬爱的周总理告别。

因为从今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周总理慈祥的面容,再也听不到总理那亲切的声音了。

十里长街到处是白花,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在低低地哭泣…同学们,这是32年前的事情,你们没有经历那让人心碎的时候,但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会让我们了解当年的情景…这段感人至深的导语,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悬问设置导入法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学习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如课文《惊弓之鸟》的导入:师: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 生:用箭射,用枪打…师:你们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的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

4、演示法导入 如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这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动机都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作用。

因此,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巧妙的导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的欲望。

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的画像,你们谁认识它

然后出示用水彩画画成的动画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动的,可以摘掉。

学生惊喜地回答:“小壁虎。

教师接着问:“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动物

学生交流说到它吃苍蝇、蚊子后,教师趁机说:“壁虎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苍蝇、蚊子,是人类的朋友。

你们看,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

学生惊奇地说:“哎呀,断了

教师马上因势利导:“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断的,断了以后又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学的《小壁虎借尾巴》讲的就是这只小壁虎尾巴断了以后的事。

学生便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并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5、前后知识联系法“前后知识联系法”就是指在已学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学知识,从已知的领域转入未知的领域,这种方法的使用关键在教师,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过渡要自然连贯,既起到调整学生思维方向,又为新课学习创设良好环境的作用;既让学生感到新知识不陌生,又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知识。

“温故”只是手段,而“导入”才是目的。

如:第十册《古诗三首》都是描写春天美丽的景色,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内容,我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

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想起了《春晓》、《咏柳》等古诗,有的学生还一口气把这几首诗背诵了下来。

我因势利导,表扬好的,鼓励差的,向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充满活力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6、音乐感染法 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记得从前一位教师教《草原》这篇课文时,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第一段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白鸟齐飞翔。

接着用抒发感情的格调描述了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美丽的景象:“那儿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马壮,繁花似锦,白鸟歌唱…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老舍爷爷一起去风景如画的内蒙古大草原浏览一番…”这样的导入,使学生神往于内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对学习这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设计导入时要懂得“三宜三忌”。

1.宜简洁明快,忌冗长拖沓 这里的简约明快,不是简单敷衍,而是指抓紧课堂时间,用短短几分钟引导学生很快进入新知探寻,不要再导入上花费大量时间,影响了新知识的教学

因而教师的导入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分钟。

2.宜灵活多变,忌千篇一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境界中。

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引向新知识,使整堂课有血有肉,充满活力,充满创造。

切忌千篇一律,平铺直叙,否则只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失去兴趣,对教师失去兴趣,消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宜回归本真,忌牵强附会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当教学中创设的情境生动有趣时,学生才会把课堂当成“乐园”,才会产生探究的欲望。

然而情境创设过于追求生动有趣,就不免会哗众取宠,牵强附会。

教师要用语文教学自身的魅力引领学生步入语文教学的神圣殿堂,由此而产生的兴趣,才能持久不衰。

写一篇小学诗歌:小课堂,大课堂。

如果校园是小课堂,

那么社会就是大课堂。

我们既是小课堂的学子,

也是大课堂上的学生。

我们在小课堂里学到的,

是科学文化知识,

是先辈们宝贵的智慧结晶。

可是,小课堂里也并非什么都可学到。

我们是离不开大课堂的。

我们在大课堂里,

可以学到生活常识,

可以学会交友,

可以了解很多小课堂里的东西。

可是,大课堂里教会我们的,

都是零散的,像散落的珍珠。

只有小课堂里才可以学到整合的,系统的,串成一串的项链。

我们要说,

我们是离小课堂,

但是也不能离开大课堂。

同学们,

让我们发挥自己最大的热情,

到大课堂里收集珍珠,

到小课堂里,

将它们串成美丽的项链。

来吧,同学们,

向着梦想的远方奔跑吧,

青春是美好的,

闪亮的青春,

快乐的童年,

属于我们,

属于我们的课堂。

二年级语文教案下册人教版

网上可以下载的啊,1找春天教学目标:

1、会认9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

“羞、遮、嫩”的识记,“摇、溪”的书写。

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歌曲《春天在哪里》、古诗《早春》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

(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

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

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

(板书:找春天)

二、对话平台

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

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

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

(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你找到什么

发现了什么

学生畅谈收获。

【在浓郁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发现,畅谈收获,使学生体验到“发现学习”的快乐。

三、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利用动作、绘画、语言情境等方式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四、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

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

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结合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解初春的特点,体会课题中的“找”字,初步感受发现的乐趣。

五、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

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六、作业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

【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读文:把爸爸妈妈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伙伴听。

【自愿展示学习收获,充分发挥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朗读

1、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我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句式训练:

例: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其他三句也可以模仿训练。

3、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

4、春天还会在哪里呢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教师和学生可以拓展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想到的一些诗句。

【多种形式感悟读文,利于培养语感,陶冶情操。

拓展课外学习资料,促进语言积累,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性。

三、背诵

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借助板书背诵、看图背诵、想象情境背诵。

【此环节融听、想、品、背于一体,使学生对书面语言文字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多层面、立体的审美和积累。

四、拓展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播放《春天在哪里》)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为他们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在丰富多彩的“寻春、赞春”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发现的快乐,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五、写字

1、学写“野、躲、解”三个字。

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字左右一样宽。

重点强调“身”字做偏旁时的变化。

2、学生仿写,体会字体的美观、规范。

板书设计:

找春天

冲出、奔向—急切、向往、激动

找(仔细)

发现(小草、野花、树木、小溪)—惊喜

感受(看、听、闻、触┄)—欣喜

看 小草

闻 野花

触 嫩芽 像…

听 小溪教学札记:

2、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对话平台

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

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

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三、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

为什么

(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四、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

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练习

1、填空。

离离(),一岁一()。

野火(),春风()。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书写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

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

哪里还不懂

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

(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

(失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

好在哪里

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

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

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同进步。

相关链接

相传《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的一首应考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一定要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阅读在线: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教学札记:

3、笋 芽 儿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或图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

猜猜看这是什么

(笋)见过吗

(出示笋的图片)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二、自学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

查(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

1、正音: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按偏旁归类读—扩词读—同桌互考,全读对的同桌奖励一颗小笋。

2、展示方法:

如:猜谜:两辆车—轰;尹戴竹帽—笋

动作演示:唤\/揉\/扭\/钻\/抚\/辫

3、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质疑: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

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四、感悟

1、读一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的段落,想象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

2、重点指导春雨和雷公公呼唤的语气。

(1)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

(声音柔和、语气亲切,有“润物无声”的感觉)谁能试着“低声呼唤”笋芽儿

范读—指名读—评读—练读—齐读。

(2)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

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

(声音粗重,带有鼓励)

练读—挑战读—分组读—齐读。

(3)笋芽儿苏醒时什么样

通过做动作、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揉”“伸”撒娇”“扭”“一个劲地”“钻”“等词语。

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声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

(4)分

小学六年级语文题

写出了当时作者忧郁,深沉的心情,写出了青海高原的高寒与缺水,呼吁人门珍爱生命

小学二年级上关于春天的课,请大家帮忙找个诗歌背景音乐

关于春天的成语,诗句,好的句子

http:\/\/zhidao.baidu\/question\/2183911.html

关于春天的优秀作文

http:\/\/zhidao.baidu\/question\/3938118.html

描写春天的成语

http:\/\/zhidao.baidu\/question\/4092244.html

描写春天的谚语

http:\/\/zhidao.baidu\/question\/1460735.html

关于春天的谚语、诗句、成语

http:\/\/zhidao.baidu\/question\/3941158.html

春天的诗句[阅读:1483]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

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

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

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

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

杂英;各种各样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

风日:春光风物。

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

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

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

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 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

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

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

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

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 王涯《春游曲》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飒飒:风声。

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唐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唐 丘为《题农父庐舍》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若个:哪个

唐·东方虬《春雪》

马踏春泥半是花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见:显现。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唐·刘方平《代春怨》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夜月》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野渡:野外渡口。

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两句写初春将近时的景色。

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唐·杨凌《句》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渌:清澈。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冰笋:冰棱。

意谓从冰棱的融化看到冬天已悄悄过去;从柳枝梢头看到春天已偷偷归来。

宋·张来《春日》

老树着花无丑枝

宋·梅尧臣《东溪》:“野岛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翠色:嫩绿的草色。

和烟老:随着暮霭变成深绿。

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王安石《春夜》

恼人天气又春阴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

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信:消息。

露:显示。

宋·苏轼《一丛花》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竟日:整日。

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意谓春雨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鲜花,花儿在春风中摇动,满山弥漫着春色。

宋·秦观《好事近》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

芳菲:指春花季节。

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韶华:美好的年华。

东君:春神,这里指春天。

宋·周邦彦《蝶恋花》

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青:绿叶。

红:红花。

宋·葛胜仲《临江仙》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暖还寒:忽冷忽热。

将息:养护,调养。

宋·李清照《声声慢》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柳眼:柳叶。

梅腮:指梅花。

宋·李清照懈恋花》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杨柳句谓杨柳遮不断春大的景色。

宋·陆游《马上作》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陆游《豆叶黄》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

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东风吹雨细于尘

宋·辛弃疾《浣溪沙》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杜宇:杜鹃。

宋·辛弃疾《浣溪沙》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

宋·辛弃疾《满江红》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春事:春景。

十分花柳:花柳最盛之时。

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唤得笙歌劝君酒。

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春阴:春天的阴云。

幽花:清幽的花。

明:绚丽。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宋·陈亮《南歌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荠麦:芥菜,麦子,泛指田间作物。

宋·姜夔《扬州慢》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宋·姜夔《淡黄柳》

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著物:春风润泽万物。

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春到人间草木知

宋·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

酝造:酿造。

可人:喜人。

宋·石孝友《好事近》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

瘦雪:残雪。

这里用以形容春花的飘零。

青子:青青的小果于。

金·王庭筠《谒金门》

东风轻扇春寒

轻扇:轻轻地吹动。

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飞红:花瓣飞舞。

元·白朴《天净沙·春》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觉来:醒来。

元·胡只遹《阳春曲·春景》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袅:飘浮不定。

晴丝:虫类所吐的丝,春日常在空中飘游。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春到人间万物鲜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写百年长恨》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清·卢道悦《迎春》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

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question\/3440051.html

小学一至六年级古诗(课改版)一定要齐全的。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一年级上册

1、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登鹳雀楼(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锄禾(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本册共6首]

一年级下册

7、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0、鸟(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11、春夜喜雨(节选)(唐朝)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2、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长歌行(节录)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册共7首]

二年级上册

14、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5、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6、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祖国”《语文天地》读背)

附:三字经(节选)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10“考验”《语文天地》读背)

17、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8、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9、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0、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本册共7首古诗]

二年级下册

21、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2、华山(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23、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5、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6、塞下曲(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7、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年级上册

28、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0、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31、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2、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4、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5、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36、元旦(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本册共9首]

三年级下册

37、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8、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9、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40、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42、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3、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本山共7首]

四年级上册

44、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5、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6、西江月(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7、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本册共4首古诗]

四年级下册

48、兰溪棹歌(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49、桃花溪(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50、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51、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2、吴兴杂诗(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53、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4、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本册共7首古诗]

五年级上册

55、房兵曹胡马(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56、马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57、浪淘沙(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58、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本册共4首)

五年级下册

59、秋浦歌(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60、蜂(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61、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寻千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2、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

63、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4、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本册共6首古诗]

六年级上册

65、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6、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67、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做饭,采葵持做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68、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9、墨竹图题诗(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70、苍松怪石图题诗(清)李方膺(杨州八怪之一)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71、墨梅图题诗(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六年级下册

72、四时田园杂兴(一)(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73、四时田园杂兴(二)(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74、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燕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75、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求古诗一首 语文课前三分钟讲给大家听的 不出名的也行 但要有趣 有好的意义 要有详细鉴赏 谢谢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解: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

这里是说,既欲栖高处,自难以饱腹,虽带恨声,实也徒然。

2、一树句: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无情相待。

实是隐喻受人冷落。

3、薄宦:官卑职微。

4、梗犹泛:这里是自伤沦落意(此句有典故,土偶和木梗的故事)。

5、芜已平:荒芜到了没胫地步(化用陶渊明的诗句)。

赏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蝉本来就因栖息于高枝,难得一饱;它鸣叫不停,却不受理睬,真是白白辛苦,怨恨无穷啊。

古人误以为蝉餐风饮露,所以说“高难饱”。

“费声”,指鸣声频频。

就真实情况而言,这完全是诗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其身世之感的寄托。

“高”,语义双关,喻指人的品格高洁。

诗人自许清高,不肯屈就,结果只落得生活困顿,这不就是“高难饱”吗

他曾向令狐绹等当权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可最终还是不被人理会,依旧无法摆脱仕途坎坷的困境,这难道不是一场“徒劳”吗

在这里,将蝉人格化,诗人借其表达自己艰难的身世和处境,所以纪昀说开头两句是“意在笔先”。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蝉彻夜悲鸣,叫到五更天,已是声嘶力竭、稀稀落落,快要断绝了。

可是那些树呢,依旧碧绿青翠,任凭蝉叫得如何凄苦动人,也是无动于衷,真是无情啊

蝉声与树木的碧绿本来是毫不相干的,诗人却责怪树木的冷酷无情。

显然,这同样是在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写自己的哀告无门、受人冷落。

曾经有过深交的令狐绹等人本来是可以帮助李商隐的,可是,他们不仅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处处排挤打击他。

在这样的境况下,诗人怎能不怨恨与激愤。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这两句转向诗人自叙:我职卑禄薄,到处漂泊,早已丢下的家乡田园,已是一片荒芜。

《战国策·齐策》里有一则故事,桃偶讥笑泥人:“你是用泥土做成的人形,一到发洪水的时候,你就完了。

泥人说:“我是西岸土做的人,洪水来了,尽管我会没了人形,但我还可以被冲回西岸家乡去。

而你呢,你是东国桃木做成的人,洪水一来,你还不知道漂泊到哪里去呢

后来就用“梗泛”来比喻漂泊无定的生涯。

“梗”,树木枝条。

“泛”,漂流。

李商隐长年辗转于各地为他人做幕僚,职位卑微,俸禄微薄,故称“薄宦”。

“故园芜已平”,从陶渊明《归去来辞》的“田园将芜胡不归”化用而来。

陶渊明做官不如意,想到自己家乡的田地快要荒芜了,就辞官而去,归隐田园,自得其乐。

自己也是仕途坎坷,处处碰壁,何不也像陶渊明那样早日还乡呢

可是,故园荒芜,似乎已经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地,真是进亦难,退亦难

四处漂泊、前途黯淡的倾诉中,透露出诗人的失意与苍凉。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两句是作者对蝉说的话:多劳你给我警告,我一家人的生活也和你一样清寒。

“君”,指蝉。

“警”,警醒,这里有触动的意思。

蝉在告诫什么呢

有人说是警告诗人为什么不及早回头,早归故园;有人则认为是提醒诗人保持高洁的操守。

我觉得也可能是一种认清事实的无奈吧。

此联前一句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手法写蝉。

后一句“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结合起来,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这首诗表面写蝉,实际上是写自己。

纪昀说:“前四句写蝉即自寓,后四句自写,仍归到蝉。

隐显分合,章法可玩。

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

“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被誉为“追魂之笔”,语出愤激却运思高妙、耐人寻味。

后面就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足见其感情的强烈。

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

钱钟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油然自绿也。

树无情而人有情,遂起同感。

蝉栖树上,却恝置(犹淡忘)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

错综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