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诗句

歌颂新时代的诗歌七律(歌颂新时代的诗歌七律钢笔字书法作品图片)

歌颂新时代的诗歌七律(歌颂新时代的诗歌七律钢笔字书法作品图片)

您好: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此前媒体介绍屠呦呦的简历时,大多说“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医学院(后改名为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药学。

2009年《中国药学60年60人》的一篇文章里这样介绍她大学毕业之后的经历: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

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进行了药学研究;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的药学研究。

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等慢性疾病,但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她都积极主动地完成。

1958年,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1959年,屠呦呦参加举办的“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医药知识。

屠呦呦和同志们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先后发明和研制了新型青蒿素。

疟疾神药青蒿素从历史的角度看,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是屠呦呦和科研组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因为青蒿素此后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疟疾是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人类对付疟疾的最有力的药物均源于两种植物提取物,一是法国科学家19世纪初从植物金鸡纳树皮上提取出的奎宁,二是我国科学家20世纪70年代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

今天,疟疾仍然是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年有5亿人罹患此病,100多万人因此死亡。

疟疾对世界的危害实在太大,各地的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解开植物治疟的秘密。

1820年,法国化学家皮埃尔-约瑟夫·佩尔蒂埃和约瑟夫-布莱梅·卡旺图合作,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但当时还不知道这种物质的化学结构。

1907年,德国化学家P·拉比推导出奎宁的化学结构式;1945年,美国化学家罗伯特·伍德沃德和其学生威廉姆·冯·多恩合作,首次人工合成了奎宁。

20世纪初,绝大多数奎宁来源于印度尼西亚种植的金鸡纳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奎宁供应被切断,从而被迫开始研制奎宁的替代物或简化化合物。

1934年,德国拜耳制药公司的汉斯·安德柴克博士研制出一个结构简化但药效依然很好的奎宁替代物—氯喹。

20世纪,4位科学家因与疟疾相关的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及生理学或医学奖。

但在人类进步的同时,这种疾病也在演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20世纪60年代初,疟疾再次肆疟东南亚,疫情难以控制。

科学家们开始寻找对付这种疾病的新药,传统中药青蒿脱颖而出。

1961年5月,美国派遣军队进驻越南,越南战争爆发。

交战中的美越两军深受疟疾之害,减员严重。

美国投入巨额资金,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但没有找到理想的药物。

越南则求助于中国。

1967年,在和周恩来的指示下,一个旨在援外备战的紧急军事项目在中国启动。

因为启动日期是5月23日,项目的代号被定为“五二三项目”,这是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参与,屠呦呦是其中一位。

她为什么不是院士

十几年前的教科书上,青蒿素就被称为中国最接近诺奖的科学成就。

而在2011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后,媒体更是把屠称为“中国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人”。

现在,媒体在提到屠呦呦时都说她是“青蒿素第一发明人”。

但在学术圈内,屠呦呦是否可以作为青蒿素发现的代表人物仍有很大争议。

比如2011年《京华时报》的一篇文章有如下叙述: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称,关于青蒿素研究的争议已有30年,早期甚至“状告”至国家科委(现科技部)奖励办。

其认为,“屠呦呦既不是最先发现青蒿提取物抗疟作用的人,也不是首先分离到抗疟有效单体的人,这些研究成果也不是在她指导下取得的,将功劳全归给她一人,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事实不符”。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李英1967年就参加“523项目”,并在改造青蒿素分子结构中作出关键贡献。

她透露,这一发明此前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并获香港、泰国等奖项,“但都是颁给集体”。

“泰国的奖,屠呦呦也以个人名义申报了,但在评审时还是给了集体,可能美国特别强调个人的作用,所以给了个人。

李英认为,屠呦呦用青蒿的乙醚中性提取物证明了青蒿的有效,是重要贡献,但屠呦呦对其他发明环节很难出力。

而南方周末2011年的一篇文章则这样写到:由于“523”项目是一项庞大的合作研究工作,前后有全国各地不同单位的数以百计的人员参与其中,因而青蒿素的发现在过去很多年里都被强调是集体成果。

例如,2006年由原全国“523”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剑方主持编写的《迟到的报告》一书,就这样强调:“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

但可以断言,从传统医药中,用现代的科技手段研制成功一种新结构类型的新药,发明证书上的6个单位中,无论是哪一个单位,以当时的人才、设备、资金、理论知识和技术,哪一家都不可能独立完成。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吴毓林2009年亦在一篇回顾文章中表示:“虽然30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从他们的字里行间看不到‘523’项目参加人员的协作奋斗,但是这改变不了青蒿素是团队协作成果的事实…”吴毓林所说的“不和谐的声音”,指的是屠呦呦当年出版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以及《科学时报》的一篇报道。

后者在文中写道:“青蒿是一株救命草。

找到它的人,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

反对者主要认为,青蒿素研究主要归功于集体功劳,屠呦呦不能将功劳独揽。

屠呦呦无法当选院士或许也与此有关,香港大学教授金冬雁曾在科学网博客中分析称,发现青蒿素过程中的关键性贡献有争议,在评选院士过程中,屠呦呦在学术同行中声誉不高屡被举报。

目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都要经过候选人公示,接受投诉,投票等环节。

最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中提到,候选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

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获得6位院士提名即为有效,本学部院士不少于4位。

年龄超过70周岁的候选人被提名次数仅限1次。

根据新规,现在84岁的屠呦呦很可能难以当选院士了。

平凡人扎实做事的成就北京大学讲席教授饶毅4年前曾撰文,力挺屠呦呦当选两院院士,在《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一文中,他这样写到:1969年,高年资科学家绝大多数“靠边站”了,不可能参加科学研究。

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实习研究员屠呦呦等应召加入“523任务”。

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本人提出用乙醚提取青蒿,其提取物抗疟作用达95%到100%,这一方法是当时发现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

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523任务”的会议上报告这一结果,获得大家注意,但并未成为唯一的重点,会议总结时组织者建议“鹰爪要尽快测定出化学结构,并继续进行合成的研究;仙鹤草再进一步肯定有效单体临床效果的基础上,搞清化学结构;青蒿、臭椿等重点药物,在肯定临床效果的同时,加快开展有效化学成分或单体的分离提取工作”。

其后,屠呦呦研究小组的工作集中于青蒿。

根据我们对青蒿素发现历史的分析,虽然有很多争论,但无异议的是:1)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对于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和进一步研究青蒿都很关键;2)具体分离纯化青蒿素的钟裕容,是屠呦呦研究小组的成员;3)其他提取到青蒿素的小组是在会议上得知屠呦呦小组发现青蒿粗提物高效抗疟作用以后进行的,获得纯化分子也晚于钟裕容。

这篇文章此后在学术圈内引发了很多讨论和争议,饶毅此后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表示:“虽然我们认定屠呦呦的成就为第一,但并不否认其他人的工作。

从我们的接触的情况中觉得其他参与“5-23项目”的人对她有意见可能是有一些理由的,而不能都怪其他人。

她自己课题组内的人、组外的人对她也都有一些意见,我的这篇文章发表以后,他们还有来信。

我们认为,他们应该明确各人的工作,谈事实,而不要意气用事,争取双赢而不是双输。

和圈内学者相处不睦,就无法当选院士吗

香港大学教授金冬雁在4年前在讨论屠呦呦落选的文章里这样说:“由屠的落选可以看到,中国院士选举的一个弊端就是过于注重学术贡献以外的问题,有时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

如何将焦点放在学术成就方面,将之作为压倒性的评选标准,应是两院今后的努力方向。

有关青蒿素发现的具体细节,都带着过去时代深深的烙印,要用历史的观点与角度来解读。

就现在公布的文字资料看,屠对发现青蒿素有重大贡献,瑕不掩瑜,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饶毅在几年前的采访中则认为,如果屠呦呦获国内广泛认可、甚至世界肯定,大家不要简单地英雄崇拜,更不应否认其他人的工作,在这背后,还有一群“无名英雄”。

饶毅在那次采访结尾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屠呦呦及其小组成员,以及参与“5-23项目”的科学工作者都不是天才,也不是杨振宁、李政道式的有非凡才能的人。

但在他们参与“5-23项目”后,他们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做研究,在机遇来临的时候,他们能够把握并把工作做好,没有简单放弃,最后他们的成就挽救了人的生命。

青蒿素的科学史在今天最大的启示是“扎实做事”。

发现青蒿素的工作不是天才的工作,而是平凡的人通过认真的工作,即使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也作出的杰出的成就。

青蒿素是通过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工作才发现的,这是青蒿素科学史里蕴含的最大的经验教训,也是对今天人们最有价值的告诫,而中国目前的科研风气很缺乏这点

小英雄的抗日故事350字

小交通员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

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

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

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

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燃烧着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工作。

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

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

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江南游击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冬子和父亲又见面了。

他带上那颗保存了多年的红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小侦察员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

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

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

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

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

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

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

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

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

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

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

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

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

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

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

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

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

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具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及其事例

具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及其事例:

一、钱学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

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

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二、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将军,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就死,还说什么鬼话!于是,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三、茅以升

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中,有许多人都是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1916年20岁时,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

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

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了。

美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

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

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

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

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

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四、雷锋

一天,雷锋因共登上了从抚顺到沈阳的列车。

你看他,以上车就忙个不停。

他主动帮列车员扫地、擦玻璃、收拾桌子,给旅客倒开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人找座位。

一会儿,就忙得满头大汗。

别人叫他休息,他总说不累。

到沈阳站换车的时候,雷锋在车站内发现一位背着孩子的中年妇女因丢了车票而焦急万分。

他急忙上前问明了情况,原来这位妇女是从山东来的,要去吉林探望孩子他爹。

雷锋就安慰她不要着急,并领着她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车票。

大嫂接过车票,热泪夺眶而出。

五、华罗庚

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

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

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以奉献为话题的作文题目、题记、开头、结尾3个

作文的开头 贾宝玉在评论大观园时说过一句颇有见识的话:凡美,都必须“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

全国几百万考生竞技的高考作文要出众,更是离不开一个“理”和“趣”。

《高考》杂志收集和整理了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发现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但无一不闪烁着“机智”和“理趣”。

单看看这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就足以让我们感到欣慰,获得启发。

我们把它们作一些归类献给你,或许你也能从中得到借鉴。

一、先声夺人看开篇 开篇最忌讳的是一下笔就给人离题的感觉,它直白地告诉阅卷老师作者没有审准题意,作文评分就会大打折扣。

请看2004年广东高考几篇作文的开头。

1《由语言与沟通想起》:“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初春明媚的阳光,透露了夏日的气息;盛夏繁茂的绿装,昭示着秋日的丰收;金秋累累的果实,昭示着冬日的萧瑟。

四季轮回,秋去冬来,自然界万事万物各自演绎精彩。

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

我们的人类社会也好比自然界,没有了语言的联系,没有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又怎能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搭起沟通的桥梁

这个开头比喻失当,前面的比喻部分没有在相似点上进行很好地铺垫。

为什么这样说

语言与沟通是前提和结果的关系,而“绿装”与“丰收”、“果实”与“萧瑟”哪里存在这种关系呢

特别是“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一句反问更是无法接近话题。

例2《心灵互动》:“大树从不讥笑小草的弱小,小草虽然弱小,却增添了草原的苍绿;牡丹从不讥笑野花的朴素,野花虽然朴素,却带给大地无限生机。

大树与小草,牡丹与野花之所以能够和谐共处,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有了互相的沟通,有了心灵互动。

这个开头在往话题上靠拢的时候,同样没有找准相似点,显得牵强附会。

例3《语言与沟通》:“语言是一棵小草,沟通则是一片绿阴;语言是一朵白云,沟通则是一片云彩;语言是一朵鲜花,沟通则是一片花海。

这个开头将“语言”与“沟通”处理成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同样是没有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以上三例都是为了增加文采而通过比喻的方式切入话题的写法,这也是许多考生的惯常写法。

如果考生对于话题题意没有准确的把握,一开篇就上了岔道,就会严重影响得分。

下面这个例子就比较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语言的作用。

例4《沟通从语言开始》:“语言是桥梁,沟通此岸与彼岸;语言是瀑布,沟通溪流与深潭;语言是彩虹,沟通天空与大地。

只有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沟通才能成功。

如果语言失误,那就可能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

那怎样才能使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促进沟通成功呢

所以,开篇写得好不好,核心问题还是在审题;审好题意破题时,先求准确,再求形象。

以下介绍开篇的诸多方法。

1、引用名言名句 ①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相许。

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

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

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

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西施说:“爱情是工具。

(《问世间情为何物》)②在中世纪的一个教堂里,一位圣者开始了他的演讲:“我之所以成为圣者,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我的就是大家的。

悠悠岁月,弹指一挥。

在跨世纪时的一所监狱里,一个小偷开始了他的人生独白:“我之所以会成为小偷,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大家的就是我的。

(《圣者与小偷》)③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

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1303632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

(《旋转这只万花筒》)2、巧用书信格式 ①尊敬的孔子老爷爷:你好

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

(《给孔子的一封信》)②可恶的标准答案: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

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

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

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

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3、借用章回小说笔法 ①“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当初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大江东去,浪花淘尽了往昔的英雄们。

而曾经的蜀国的继承人阿斗也变得“乐不思蜀”了,天下已成为“司马氏”的天下。

(《三国英雄开会》)②梁山泊的聚义厅里,现在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一百单八位好汉都齐聚在这里,大伙儿都在争吵不休。

他们在争吵什么呢

原来梁山泊最近要评选打虎英雄。

这个荣誉称号评上就了不得,谁评上了就可以坐上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

所以惹得众好汉齐聚在此,争论不休。

(《谁是打虎英雄》)4、巧用修辞 用修辞手法开头,易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

如2002年《心灵选择》的开头写道:“如果你选择的是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如果你选择的是鳍,你将亲吻茫茫碧海;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你将体味莽莽绿林。

而我的选择却是一一牢笼。

用排比句开头,句式整齐,语势铿锵,前后形成对比,既点了题又设置了悬念,促人赏读。

此外,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诚信一一永远的绿卡》一文开头写道:“诚信如春天的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如夏天的一块甜西瓜,含在口中,甜在心里;如秋风从远方送来一片火红的枫叶,引起无限的牵挂;如冬天里飘飞的雪花,为麦田覆盖上一层层厚棉被。

开头运用比喻加排比,状写诚信的价值与意义,表达了对诚信的渴望。

5、抒情法。

即在文章的开头就直接倾诉自己的真情,以点明文章的主旨。

常用的抒情法有假设式抒情、对比式抒情和烘托式抒情三种。

如2001年的高考佳作《捞起诚信的背囊》开头写道:“如果人生是一趟奔驰的列车,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轮子;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航行中的大船,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背囊,它将伴你永远前行。

作者运用比喻和对比,从对比衬托中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又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选择的足音》的开头写道:“是什么,倏忽划过心头,留下瞬间华彩

是什么,静静浇灌心田,培植甘甜记忆

是什么,轻轻叩动心扉,带来永恒美丽

是什么,让你的心我的心他的心,一齐奏响那壮美的乐章

一一就是那一个个震撼人心的选择,就是那一次次艰难美丽的选择,就是那一曲曲高唱自己选择的歌儿…”开篇以四个排比问句,引发人们的深思,表达选择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抒写了作者的感情。

6、开门见山法。

因为这种开头直截了当,能直入文题,一下子进入写人叙事的场景,或者一下子抓住议论的本质,所以适用于多种文体。

如2002年的高考优秀作文《选择中华魂》一文开头“翻看昔日的历史,寻找心灵的无悔选择”,以下便分小标题:1、英雄的选择。

2、王者的选择。

3、科学家的选择。

这样一开头便三言两语直接引入下文。

又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智慧和思想一一我的选择》一文开头写道:“在完成中学学业之后,我收到了三所大学的招生简章,我必须做出一种神圣的选择。

作者直截了当,言简意赅,以总述引起下文,为下文自己如何在“财富大学”、“权力大学”、“智慧大学”三者之间进行抉择作了总引入。

7、描写法。

描写法即借助于某种修辞或某种描写技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氛围,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开端做好衬托铺垫。

这种方法对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尤为有效。

如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昭君的选择》一文开头写道:“深深的围墙,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慵懒的梳妆,犹如宫廷的车轮,在昭君的心里缓缓辗过。

文章开头用了四个偏正式的短语,形式工整,用词雅致,描写人物性状的修饰语,形象准确地揭示了人物的特征,为下文昭君明智的心灵选择作了渲染和烘托,使开头的描写和文中的事件有着很好的映衬。

又如1997年的全国大作文,有人在题为《白云,水滴》的文章中写道:“蓝蓝的天上飘着一朵白云,白云里是一颗颗的小水滴,是谁让白云高高飘起

是那些小水滴,你挽着我,我挽着你,共同营造那一份自由和飘逸。

文章以比喻开篇,拟人相衬,设问提起,语段极富诗意,为下文比喻我们的社会是一片白云,每个成员是白云中的一个分子张本,启示我们应该共同营造美好的环境。

8、承接话题法。

即文章开头沿着话题材料和话题所提供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延伸。

这种承接既可以从话题背景语中的结尾处续接,又可以从原材料中截取一点续接。

如2001年的高考优秀作文《诚信走访记》开头写道:“好烦闷啊,‘诚信’一直都很烦恼,便不时地发出感叹,为什么要抛弃我

难道时代不同,我也跟着没用吗

不行,我要去找好朋友,让他们评评理去

尔后,文章编述“诚信”走访“金钱”的故事,揭示了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金钱交易、权色交易,就连文明纯洁的文化净土也出现了“文钱交易”。

开头的巧妙设计,为下文的故事作了科学周密的导入。

9、人物亮相法。

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为感召读者,有时可运用特写镜头,让人物自我亮相,以收到未见其行先见其人,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目的。

如2001年的高考佳作《岂可抛弃我—诚信自述》的开头写道:“在下姓诚名信,字不欺。

伴宇宙而生,赖人心而存,上可溯古,下可耀今,远可助邦交,近可亲友朋。

文章开头毛遂自荐,交待姓氏、出生背景和独特个性,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借道白表达内心,点化文章主旨。

10、巧用寓言故事 ①愚公一家世世代代居住在这儿,门口王屋、太行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日子难过啊

这里好像与世隔绝,城里有什么新鲜事儿传到这儿早已变成旧闻了,这种生活真的需要改变了。

愚公寻思着:得想法子把太行、王屋两座山给搬了。

(《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②喜鹊贴出了大型广告:“为适应时代需要,本校将推行全能素质教育,无一不学、无一不教,包你的孩子成为无所不能的通才,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费,每学期3000元;培养费,2000元;赞助费,15000元。

(《全能学校》)11、巧用揭示主旨的题记 ①没有树的伟岸,但你可以有草的翠绿;没有牡丹的娇艳,但你可以有小野菊的洒脱…生命,可以不灿烂,但必须伟大

题记 蝶曾是个美丽善舞的女孩。

她一头披肩的长发,她窈窕的舞姿,曾给她带来了如雷的掌声与无数的鲜花,她曾被别人赞为中国将来的邓肯…然而,一切结束了,命运之神永远将她按在了轮椅里。

生命暗淡了,寂静了,“白天鹅”变为无人关心的丑小鸭。

多少次,她梦见自己穿上了水晶鞋,继续她的追求,可醒来时只听见“凄凄惨惨戚戚”的冷漠秋风。

(《星星夜话》)②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康,你只失去了一小半;如果你失去了诚信,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

题记 何为“诚信”,诚实、守信是也。

综观历史,这“诚信”二字浸透了多少人的血泪啊。

(《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12、巧用解题形式 曾经有一位朋友,别出心裁地给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在下列美景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A.一片纯白的羽毛,在熠熠生辉的金色阳光中,悠然飘落。

B.一瓣落红,在清幽深邃的池水中回旋漂浮。

C.一颗流星,在黛蓝色的天幕中,一瞬而逝。

D.一滴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青嫩新绿的草叶尖,悄然滑落。

看完这道题,我顿时呆住了,万千变化的自然,日升日落、潮汐起伏,多少美景令人怦然心动,悠然神往。

(《无穷的可能无穷的美》)13、巧用名人作问答 ①有人问:幸福是什么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但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福的。

而思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②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

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灵魂支撑起来

(《给灵魂一个支点》)14、巧用诗文显诗意 ①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

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

无论身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

又来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

爱国的名人名言,诗句,诗歌,格言,歌曲,歌词

中国爱国的名人名言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 锋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 游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人民的好总理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进银冈书院读书,一次,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一誓言,此后贯彻在他的一生中,他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佩服周恩来.我要学习他从小热爱祖国,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不懈奋斗的精神.我要象周恩来一样,从小立志报国,从现在起,要认真学习,学好本领,为国争添光彩.

民族精神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浪,浑欲不胜簪.

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女英雄刘胡兰,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八日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她从小接受党的教育积极参加革命斗争,一九四六年,在她年仅十四岁时就被吸收为候补党员,一九四七年一月十二日在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军队突然袭击云周西村时被捕.刘胡兰在敌人的威胁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还说,怕死不当员!我死也不'自白',绝不投降.\"阎军计穷,又将同时被捕的六个农民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壮烈牺牲.中央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怕死就不当员

佳信小学 五(1)班

杨菊萍

抗击,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员.先后倒下的救护车司机范信德,护士长叶欣,医生邓练贤,重症监护室主任陈洪光,都是优秀员.他们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信念,挺起脊梁,挑起重担,带领白衣战士,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一道道血肉长城.

他们也有慈祥的父母,也有相依为命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女,他们也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我们忘不了邓练贤临终前,拉着妻子不忍离去的眷恋;忘不了陈洪光躺在病床上,那一缕渴望重新回来的眼神;忘不了叶欣面对死神,发出\"这里危险,让我来\"的呼喊;忘不了范信德奉献一生,至死都默默无言.

抗英雄

为人民健康而战—吴子刚

今年春节前后,广东省首先发现了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对生死攸关的严峻考验,在,国务院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卫生系统依靠集体的智慧,依靠科学的力量,依靠大无畏的精神,迎接遭遇战,发起主动战,决胜攻坚战,展开持久战,与疫魔进行了殊死搏斗,展示司?亩?堑恼蕉坊?谱写出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铸就了感天动地的\"抗非精神\",为全省夺取抗击阶段性重大胜利作出了贡献.

郑成功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石井人,出身于官商家庭.1624年农历七月十四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市千里浜.在日本渡过七个春秋,1630年间随从其叔芝燕等回国,住安平(晋江市安海镇)郑府.郑成功自幼聪明敏捷,八岁能通读四书五经,十岁能写入股文,文章过人,词藻华丽典雅,十一,二岁,兼习春秋左传,孙吴兵法,并能舞剑学射.十五岁的禀生,二十一岁攻入南京国子监太学,气字轩昂,才华横溢,获得师长称赞:\"此人英雄,非人所得比.

340年前的今天,侵占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向郑成功投降,宝岛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人物:\"复台开台\"第一人.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1662),福建南安人.初名森,字大木,父为郑芝龙.后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字明俨,国内外都尊称他为\"国姓爷\".由于时代与形势的要求,郑成功先是担负起反清复明的使命,后来又顺应历史潮流,率军驱逐

作案荷兰侵略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这体现了当时中华各族人民的利益.郑成功是第一个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第一个打败西方殖民者的东方人.

民族英雄郑成功

代代传

高尚的情操,精湛的技术,坚强的意志,塑造了白衣天使美好的形象,铸就了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伟大\"抗非精神\".

七律 送瘟神 意思

一个小小的血吸虫的肆虐,深深刺痛了一颗伟大的心。

一个残暴的瘟君的覆灭,大大激发了一份磅礴的情。

当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了为害极广的的血吸虫病时,作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一个时刻系念着人民的领袖,他激动不已,彻夜难眠,感慨和热忱化作了这两首器律,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赤诚之心和爱国爱民之情,闪射出了灿烂的艺术光辉。

第一首,诗人回顾过去,描述了瘟神给中国带来的无穷灾难。

首联“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抒发了诗人的悲愤心情。

祖国的南方,向来以鱼米之乡著称,这里青山绿水、风景秀丽。

可是,一个小小的血吸虫竟使大好河山萧杀黯淡,就连华佗这样的名医奈之不何。

“绿水青山”与“枉自多”对举,“华佗”与“无奈”相联,强烈的反差、对比,寄寓了诗人多么深厚的感情,又饱含了人民大众多少苦楚

颔联“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千村”“万户”极言受灾地域之广,受灾人数之多;旧中国到处是人的地狱,鬼的天堂

颈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道出人民寻求解脱灾祸的强烈呼声。

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人们寻遍长天,看过无数的星河。

然而,年年岁岁惨况依然,苦难依旧,人们到哪里去寻求帮助他们解脱疾病、消灭瘟君的救星呢

通过“坐地”“巡天”的超凡想象,诗的尾联引出了神话传说中天河边的牛郎:“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牛郎是劳动人民的化身神,他当然关心着人民的疾苦,要问“瘟神”肆虐之“事”。

如何回答呢

诗人的答词是:一切悲欢离合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了。

这样写,人间天上浑然一体,极大地开拓了诗词包容的时空领域和思想蕴含,写出了旧中国带给人民的灾祸,那是人怨,世所难容,不仅有力地结束了这一首,而且巧妙地过渡到了第二首。

第二首情绪热烈、语调高亢,与第一首感情抑郁、语义哽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首连“春风杨柳万千条”二句即是一幅意气飞扬的画面。

在经历了冰封雪裹的严冬之后,新忠告大地万物复苏,一片欣欣向荣。

如今的南方春天,千万条杨柳随风飘拂,景象格外优美。

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

但在封建社会,这对于地位极其低下的民众来说,只不过是一种幻想。

即使是那些认识到俩“民可载舟,民可覆舟”的明君圣主,也仍是站在历史的对立面,把民众当成负载自己功业的工具。

集领袖与诗人与一身的作为人民的儿子,砸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及其创造历史的作用,因而写出了“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句。

这句诗,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期待与歌颂,也表达了真正的人本思想。

解放了的人民,确定了社会主人的地位,本质力量得到了淋漓的发挥,让高山地头,令河水让路,将扼住人们命运的瘟神彻底消灭,这样的人民是真正的神、真正的舜尧。

诗人用一颗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心,唱出了热情澎湃的心声,一扫封建君主蔑视人民群众、封建文人轻视百姓的历史唯心主义陈腐见解,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人民的关怀、推崇。

颔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景物完全化为了情思,自然景物变得通人心、随人意,人与美丽的景色交融一体。

暮春的落花飘入水中,随人的心意翻着锦浪,一座座青山相互连同,就象专为人们搭起的凌波之桥,整个中国呈现出一派兴盛的气象。

此时的水和山,仍然是从前的“绿水青山”,可在旧时代,山河被瘟神糟蹋,虽多亦枉然。

到了新时代,人人成为舜尧,山水也焕发青春,大地在日新月异地改变着面貌。

颈联“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歌颂了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伟力。

“五岭”绵延在南方,“三河”奔腾于北国,这两个地名,代表了整个中国。

不论在祖国何处,皆是银锄齐挥、铁臂同摇,人民群众的凌云之志,山河动容。

诗人以高妙的艺术手腕,只用两句话就概括了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雄伟场面,令人叹服。

同时,诗句中还渗透了诗人“力拔山兮”的伟岸精神和自力更生的进取意识。

诗人“人定胜天”的思想,化成美妙的诗句,闪射出了动人心魄的魅力。

全诗名为“送瘟神”,但第二首的前六句却不见瘟神的影子,只在尾联点出“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在前六句中,诗人对此已作了暗示。

正是由于消灭了瘟神,人民才可以着么扬眉吐气,河山才这样妖娆动人。

可以想象,六亿人民皆成舜尧,意气风发,改天换地,完成了许多前人所不敢想象的事业,对付小小的血吸虫当然不在话下,瘟神必然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

诗人称瘟神为“瘟君”,实乃一种讽刺戏谑的口吻,充分显示了人民的信心和力量,辛辣嘲笑瘟神(一切派)的无能和无奈。

“照天烧”三字,是全诗的结穴,象征中国人民不仅能消灭血吸虫病,同时也能改变“东亚病夫”和贫穷落后的形象,也能扫除一切大大小小的瘟神和一切害人虫,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是具有革命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送瘟神》二首便是其革命浪漫主义的杰作之一。

在诗中,诗人的内心世界随着神奇的想象、多变的画面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示。

既有理想,又有现实;既有科学,又有神话;既有对旧时代人民苦难生活的叹息,又有为新时代人民壮举的喝彩。

情致高昂,想象丰富。

诗人的才情得到了极致的展现,诗作的审美情趣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写一封微家书,对孩子就感恩丶行为、品德、希冀等方面寄语,200字左右

十几年前的那一天,你们用欢乐的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的到来。

但我知道,从我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你们就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抚养、照顾我。

尽管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你们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长大。

为了能给我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你们总是那么辛苦的工作,那么努力的打拼。

小时候,我总把你们对我的好当作是天经地义,那是因为我不懂得您对我真挚而深邃的爱。

蓦然回首,那些时光碎片仿佛流转,早已是热烈盈眶,感恩的话却不知从何说起。

如果没有你们,我就没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上品味人生的冷暖,也就没有机会享受生活的甜蜜。

感谢你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正所谓“舔犊之情,父母之爱,深如大海”。

因此,不管你们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你们都是我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永远去爱的人。

感谢爸爸妈妈,是您们在我童年的日子里无时无刻不跟随在我身边,给予了我细心的呵护与照料。

童年的时光伴随着我的喜怒哀乐,而其中又包含了您无数的酸甜苦辣。

您常因我的欢乐而喜上眉梢,也常因我的烦恼而愁上心头。

你们教会我…我无法将你们对我的爱与恩情用这支笔完完整整的记录下来,也无法说淸你们为我做的哪件事恩情最大,因为你们对我的恩情是不存在最大与最小的。

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你们对我付出的爱都是平等的…我写不出华美的语言,且不知那些动人心扉的故事应从何说起,提起笔来如有千言万语,泪水却早已爬了满脸满颈…常言道:孝,其为人之本也。

我认为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父母,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

也许我做的不够好,我称不上是一个完整的人。

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会努力去做一个完整的人,去好好的尽孝道。

感恩的话还有许多许多,千言万语汇成几句最朴实的话:“爸,妈,你们辛苦了。

你们对女儿的爱,女儿懂了。

女儿一定会变得更加懂事、乖巧,女儿会用实际行动向你们证明,自己真的长大了

以讴歌新时代450字作文

讴歌新时代

我们00后生在了一个好时代。

中国改革开放已渐入佳境,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生逢盛世,正当其时,天生我材必有用,敢叫日月换新颜。

满怀豪情,我们纵情讴歌这个时代。

这是一个绽放的时代。

从大众创业到万众创新,从出彩人生到富强中国,处处生机勃发,人人活力四射。

校园生活给我们装载燃烧的种子,我们即将盛装启程,燃烧澎湃,释放沸腾活力,书写峥嵘未来。

这是一个重塑价值的时代。

改革开放,市场竞争,奔涌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消蚀着厚德载物的华夏品格。

公平正义、廉耻荣辱正在拷问着每一个炎黄子孙。

礼乐兴教化行,价值明世风畅。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更需要我们播撒社会大爱,引导全民行动,用善浸润每一个心灵,让美照亮每一个角落。

这是一个书写梦想的时代。

追梦国家富强的旗帜已经举起,筑梦民族振兴的号角正在吹响,圆梦人民幸福的巨轮即将起航。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百年梦想,百年奋斗,我们勇立潮头,别无选择。

“三个自信”为我们插上腾飞的翅膀,“四个全面”给我们绘就畅游的宏图,翱翔蓝天,搏击星空,我们的生命将与日月同辉。

梦想不是梦,她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最大期求。

梦想要实现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可不是在床上睡上一觉就会实现的。

她会在工人师傅的汗水里实现,她会在农民伯伯的粗粗的手掌上实现,她会在科学家的无数次反复实验验证时出现。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她会在我们一份份沉甸甸的考试成绩单上出现。

努力奋斗吧,同学们

时代赋予我们这光荣的使命,祖国的百年梦想就要实现,让我们讴歌这伟大的时代,去奋斗,去努力,去把自己人生的奋斗融入进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去吧

爱国志士的故事

1、《刘胡兰》—巾帼不让须眉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

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

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

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 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 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2、《邱少云》—为革命献身

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

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

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全身。

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地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邱少云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

3、《辛弃疾》—励志救国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4、《华罗庚》—毅然回国

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5、《杨靖宇》—爱国英雄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关于热爱生命的事例

一、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早晨,一个伐木工人照常去森林里伐木。

他用电锯将一棵粗大的松树锯倒时,树干反弹重重地压在他的腿上。

剧烈的疼痛使他觉得眼前一片漆黑。

此时,他只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是保持清醒。

他试图把腿抽出来,可办不到。

于是,他拿起手边的斧子狠命地朝树干砍去,砍了三四下后,斧柄断了。

他又拿起电锯开始锯树。

但是,他很快发现:倒下的松树呈45度角,巨大的压力随时会把电锯条卡住;如果电锯出了故障,这里又人迹罕至,别无他路。

他狠了狠心,拿起电锯对准自己的右腿,自行截肢….

伐木工人把腿简单的包扎了一下,决定爬回去。

一路上,他忍着剧痛,一寸一寸地爬,一次次地昏迷过去,又一次次的苏醒过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着回去。

二、认识自我的潜能

一个农民看到儿子开的那辆轻型卡车突然间翻到了水沟里。

他大为惊慌,急忙跑到出事地点。

当他看到水沟里有水,儿子被压在车下面,只有头露出水面。

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水沟,双手伸到车下,把车抬了起来。

另一位跑来救助的工人帮他把失去知觉的儿子从下面拽了出来。

当地医生很快赶来了,经检查,发现农民的儿子只划破一点皮,没有其他损伤。

此时,这个农民觉得奇怪了。

刚才抬车时根本没想自己是否能抬得动,由于好奇,他又去试了一下,这次却根本抬不动那辆车了。

三、生命的向往

一个贫穷的牧羊人,领着两个孩子放羊,弟弟望着天上飞过的大雁说:“我们要是像大雁会飞就好了,就可以飞到天堂看妈妈啦。

父亲说:“只要想飞,就能飞上天

弟弟学大雁飞,没有飞起来,哥哥也试了试,没有飞起来。

父亲也试着飞了几次,结果同样也没有飞起来。

父亲说:\"我老了,你们还小,将来经过努力,你们一定能飞起来

后来,经过努力他们果然飞上了蓝天,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四、珍惜身边拥有的一切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体质较差,加上工作紧张,用脑过度,身体十分虚弱,多方求治也不见效。

后来,一位名医给他进行了检查。

医生并没有给他开药,只送了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

法拉第细细品味这句谚语,悟出了其中的奥妙。

从此,他经常抽空去看马戏和喜剧。

精彩的表演,总是令他开怀大笑。

他还到野外和海边渡假,调剂生活,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

久而久之,法拉第的身体逐渐地康复了。

五、黄美廉的故事

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上了脑性麻痹症。

这种病的症状十分惊人,因为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会时常乱动,口里也会经常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模样十分怪异。

医生根据她的情况,判定她活不过6岁。

在常人看来,她已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与正常的生活条件,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

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国着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

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讲演会上,一位学生贸然地这样提问:“黄博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

你有过怨恨吗

在场的人都暗暗责怪这个学生的不敬,但黄美廉却没有半点不高兴,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1、我好可爱。

2、我的腿很长很美。

3、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4、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5、我有一只可爱的猫。

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