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感悟

傅雷家书1962年读后感(傅雷家书1962年读后感300字)

傅雷家书1962年读后感(傅雷家书1962年读后感300字)

书信傅雷家书的语言特点

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循循善诱,语重心长。

2.除了关切,就是教导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尤其是傅聪在波兰那几封信,还有朱梅馥女生写给儿子的信

我看了好多遍了,爱子之情啊

体现得无处不在,点点滴滴

选我啊。

傅雷家书中提现傅雷爱国情怀的句子,1952-1962年的

1960年8月5日:

在国外要保持中国艺术家最优美的传统之一,靠艺术谋生,给西方人做榜样。

求《傅雷家书》1960年到1962年家书概括,50到80字左右就行了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沦为那种庸俗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

傅雷家书语言特色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

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

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扩展资料:

一、书籍简介

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平时教育子女极其严厉的傅雷直抒胸臆,爱子情深:“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1954)“你回来了,又走了;许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变化等着你,你是不会感到寂寞的。

我们却是静下来,慢慢的恢复我们单调的生活,和才过去的欢会和忙乱对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虚。

(1956)“儿子交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尽管将来你我之间聚少别多,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

这些家信更因傅雷一家在时代悲剧中的命运变幻带有悲凉的感染力,傅雷在写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中沉重地说,“生活中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改造,向一切传统、资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与习俗作斗争,我们必须抛弃所有的人生观和旧的社会准则。

二、文学赏析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

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射,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

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无处不体现的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1962年读后感

《傅雷家书》给了我许多影响,傅雷的严谨作风和深遂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教导了我;我喜爱这本书,敬佩傅雷为人与学识,羡慕他和一家的相亲相爱,感动于文字间的深情,又为傅雷和其夫人和自杀感到难过。

下面是读书时作和一些摘抄,我喜爱像傅雷这样一位长辈的谆谆教导。

一位纯洁、正直、真诚和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淹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了所发的感情都是真心实意。

你所赏识的李太白、白居易、苏东坡、辛稼轩等各大诗人了是我们喜欢的,一切都有同感,亦是一乐也,等到你有什么苦闷、寂寞的时候,多多接触我们祖国的伟大诗人,可以为你遣兴解忧,给你温暖。

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

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与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

这也证明你的感受力极快。

但天下事有利有弊,有长必有短,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得深,不能保持得久。

但你至少得承认,你的不容易“牢固执著”是事实。

我现在特别提醒你,希望你时时警惕,对你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

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后是能够想到而不是惊心动魄,能够从容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难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就是要你把这件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傅雷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还是一位严慈的父亲,他为国人培养出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钢琴家傅聪。

他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书集-《傅雷家书》更是脍炙人口,八十年代至今。

傅雷家书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家书“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教子的历程”;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

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信必有的关于音乐的见解和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导外,最记得的就是他告诉傅聪,进屋脱大衣时要连丝巾一起拿下来,站立着跟长辈说话时,要身体站直两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裤袋里,是很不礼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里,则更不礼貌。

看到这些文字时,我的惊讶甚至大过了我的感动。

这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呵

这样的琐事,也要不远万里点点滴滴地写在信中

为此在当年的笔记里,我写下了一句话:这是博大而精深、感天而动地的一本书。

傅雷对音乐富于穿透力的诠释,对中国文化清澈的认知,对美术作品深刻的理解,对人生几近苛刻的执着,等等,等等。

除非你亲去阅读,你亲去感受文字间的深刻和温暖,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这本书它会教会你很多。

教会你如何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教会你如何生活得雅致而富有品位,教会你如何理解音乐如何对待艺术,教会你去读哪些中国古典图书能更快地吸取其精华,教会你接人待物的礼貌。

最最重要的是,它教会你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应该怎么样做人。

《傅雷家书》1962年读后感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

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

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

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

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

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傅雷家书中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因父亲被划为什么而出走

右 派 分子。

1959年,傅雷被划为右 派。

女友偷偷写信将发生的一切告诉傅聪,并告诫他不要回来,否则他的艺术就完了

正是这封信,促使在波兰留学的傅聪自由出走,去了英国。

1958年,在上海“反右补课”中,傅雷被上海市作协划为戴帽“右 派分子”。

上海市中 共领导柯庆施执意要划傅雷为右派,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上海作协党组书记周而复则认为傅雷属于“可划可不划”的范围,恰逢周扬赴上海听取意见,柯庆施同意了周而复、周扬的意见,事后上海市委员会派柯灵通知傅雷该消息。

但正当傅雷做了检讨,准备放下包袱时,阴谋家柯庆施却变卦拍板把傅雷定为“右 派”。

1958年,傅雷之子傅聪留学波兰,《傅雷家书》出自这一时期傅雷与其子的书信来往中。

傅雷家书读后感从1961年6月26日上午至1962年10月22

孟骁俊则是演绎了高富帅、海归重拾尊严的历程,他才华横溢、思想先进、眼光独到,让我敬佩。

现今有很多知识分子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不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岗位上挣扎,浪费着自己的年华,也承受着别人的轻视。

在新梦想,他尽情发挥着自己的才华,没有他就没有新梦想的辉煌。

从一开始,最开始他要留美;在美国梦碎后,他的个人境界得到的升华,他也不断成长,我以为他想要成功。

在他为新梦想尽心努力的日子里,他那么耀眼,那么闪亮,他就是新梦想。

新梦想已经很响亮了,他却因为上市不惜和好朋友翻脸,我隐约觉得他要的不是成功,不止是成功。

到最后,我猛然醒悟,是尊严,他要的一直是尊严。

而这份尊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争取的。

孟骁俊告诉我们,当你强大到别人无法忽视你,不能不看到你,没有索取,没有讨好,你要的都会在你手中。

说一说在《傅雷家书》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傅雷“对钱的看法”

有人以网络语言评价宋以朗先生,说他“萌萌哒”。

宋先生与人近距离聊天,神情、语气,的确都很“萌”,也很知识分子,透出书香世家的教养。

他的新书《宋家客厅》(港版《宋淇传奇》)披露了他的父亲宋淇与张爱玲、钱锺书、吴兴华、傅雷这些大名家的交往,正可谓谈笑有鸿儒,只不过,这些谈笑都是在纸面上,通过来往书信发生的。

宋先生说,这本书还会有续篇,谈谈他自己,原本是打算收在书里的,后来还是删去了,因为觉得不合体例。

5月8日下午,宋以朗出席了由澎湃新闻·思想湃和铁葫芦图书联合举办的“大时代·小团圆—从钱锺书到张爱玲,文坛大家背后的故事”新书分享会。

而在讲座前一天,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了这位萌萌哒的先生、张爱玲文学遗产继承人。

傅雷夫妇

宋以朗:傅雷的话,《傅雷家书》看过,《傅雷书简》也看过;他的译文,像《约翰•克里斯多夫》我实在看不下去,问题不在傅雷,在于罗曼•罗兰的作品今天没人读了,那种浪漫主义的调调不合我的胃口,而他译的巴尔扎克,我想看的话,还不如直接看法文。

钱锺书的话,《围城》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次看都会笑,但《谈艺录》我实在看不下去,没有国学根底。

吴兴华的话,我对诗学也没有研究,不懂这些东西。

傅雷家书经典语段

一、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 傅雷老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

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

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

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

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

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

毕竟是骨肉之情。

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二、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

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

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

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

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

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

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

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

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

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

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

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

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

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

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

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

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

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

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

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二零零五年八月五日、六日至七日晚

一九五四年傅聪赴波兰学习钢琴,出国后他与老爸傅雷就有过许多通信。

一个文学艺术翻译家竟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造诣,还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凭这些,傅雷万里之外殷切地注视着聪的每一次心脏的律动,设身处地预想着聪在要走去的道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设计着如何对待。

傅雷家书共收录五四至六六年间傅雷寄傅聪的一百二十五封、寄傅敏的两封附其妻朱梅馥寄傅聪的一封信。

儿子出国后不久,傅雷陷入了沉思,便回忆起小时侯对傅聪十分严格的施教,的确是太狠了,他后悔“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而正在爱的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别离”。

信中傅雷向儿子道歉:“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再严格的管教也无须跪着磕头似地道歉,教育应该,总的就是与儿子别离后的思念。

归根结底还是老爸对儿子的爱。

看了这三封信想必儿子更激起了对过去的恶魔如今的天使的他的复杂的感情,有恨却早已被爱所掩盖。

从此就一定会刻苦学琴,别辜负了父母的爱和自己的梦。

到波兰后,儿子勤奋练琴,水平有大幅地提高。

各地的乐团和交响乐队纷纷邀请他参加音乐会。

儿子的演奏,老爸聆听得透彻又全面,全面又真实。

每次听完儿子的演奏,千言万语就全涌到了笔上。

先是傅聪市三的告别会,他评价说:“效果甚好,就是低音部分模糊得很;琴声太扬,象我第一天晚上到小礼堂空屋子里去听的情形”。

后是傅聪当年八月的音乐会,他推测说:“主要是先没试琴,一上去听见‘tone’大,已自吓了一跳,‘touch’不平均,又吓了一跳,‘pedal’不好,再吓了一跳。

这三个刺激是你二十日上台紧张的最大原因。

傅雷不仅清楚地听准琴声,而且还明确地摸透心理。

对儿子的成功缺误尽不含糊不含杂地指在信中。

分析这么认真,不像是有空塞耳机兴口的一翻感憾,总的就是对儿子成才的信赖。

归根结底还是老爸对儿子的爱。

看了这五封信想必儿子更激起了对艺术的热衷情,执著地追随美。

最后次年二月的大赛,傅聪弹了个好的名次。

艺术外,傅雷信中还谈及文学、礼仪、人生观等各方面。

文学上,他写道:“《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象琵琶的声音极切;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几句,等于一个长的pause。

‘银瓶.水浆迸’两句,又是突然的attack,声势雄壮”;礼仪上,他写道:“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

使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道理上,他也写道:“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谈文学,能看穿诗韵和琴的联系;说礼仪,能教好基本的规矩;论道理,能说出起伏的实质,讲什么傅雷都最透最明。

虽是远得很,教育始终不改变。

傅雷不愧是当棒了老爸的

这本书通翻最大地觉得父爱给予的帮助和教育,其次才是话题内容。

就傅聪言,正因为傅雷长期不略地写信,努力成了这个更有道德有水平的艺术家;就个人而言,我也多同感,常更老爸谈谈又长知识长道德,真的不错。

傅雷家书是父子爱的结晶,是不作广告的教育宝典。

确实精彩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洋溢。

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

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e68a847a686964616f31333332626665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

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

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

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

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

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

“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

对于感情的创作,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

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

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聪在音乐会上的历功演出。

孩子的成功总是父母最大的幸福与骄傲,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

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作为父亲的傅雷,毫不矜持地对儿子表达了他异常激动的心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许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儿子的成功之机,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他首先赞许儿子:“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而这,正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

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这里所说的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

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

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寻味。

“坚强”的最高境界,乃是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

因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生至境了

接下来,傅雷奔放的思绪又从艺术飞到了中国的“黎明”。

他从傅聪如流水般的演奏风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的“复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华文明。

他激励儿子,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书信最后,傅雷再次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

第一封信里,他曾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这一次,他又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从而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让“完美”的地平线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