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感悟

最后一次演讲主要内容概括(最后一次演讲主要内容概括50字)

最后一次演讲主要内容概括(最后一次演讲主要内容概括50字)

最后一次的讲演 教学反思

(一)总体思路: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主要是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两个方面刻画了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形象。

文中语言优美,精练,材料剪裁独到精巧,感情激烈。

如何引导学生不但要深刻感悟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同时还要让学生自主领会文中精彩的语言和写作手法呢

这是我在上课前一直思考的问题。

(二)具体对策:

1、多角度呈现背景—横看成岭侧成峰,当我了解到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时,我不禁被闻一多先生的精神所深深打动,感动于其献身于革命事业,为他敢于说真话的勇气所折服,更为他的“最后一次演讲”所震撼,于是我决定把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不仅用视频呈现,更用文字表现,让学生自己来读一读,品一品,感受闻一多先生的慷慨激昂,感受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精神,为课文的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情感基础。

2、文本阅读的延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了解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简略地说说有关闻一多先生的事迹,使学生对闻一多先生有总体的印象。

其次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划分层次,大体把握文章的结构。

引导学生由闻一多的言行一致联想到历史上、现实中一些人物如屈原、周恩来、雷锋、抗的医务人员、广大教师等等,然后由学生来谈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应该如何对待言行一致的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渗透对学生的人文思想的教育。

3、角色转换,在感同身受中体会文本精髓—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学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之后,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闻一多,在明知凶多吉少的情况下仍然参加了群众大会,作了最后一次的讲演,以他的口吻为自己书写一则墓志铭。

既是对文本内容的最好总结,也是一次感悟人物精神的内心碰撞。

最后一次的讲演 教学反思

(一)总体思路: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主要是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两个方面刻画了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形象。

文中语言优美,精练,材料剪裁独到精巧,感情激烈。

如何引导学生不但要深刻感悟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同时还要让学生自主领会文中精彩的语言和写作手法呢

这是我在上课前一直思考的问题。

(二)具体对策:

1、多角度呈现背景—横看成岭侧成峰,当我了解到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时,我不禁被闻一多先生的精神所深深打动,感动于其献身于革命事业,为他敢于说真话的勇气所折服,更为他的“最后一次演讲”所震撼,于是我决定把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不仅用视频呈现,更用文字表现,让学生自己来读一读,品一品,感受闻一多先生的慷慨激昂,感受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精神,为课文的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情感基础。

2、文本阅读的延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了解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简略地说说有关闻一多先生的事迹,使学生对闻一多先生有总体的印象。

其次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划分层次,大体把握文章的结构。

引导学生由闻一多的言行一致联想到历史上、现实中一些人物如屈原、周恩来、雷锋、抗的医务人员、广大教师等等,然后由学生来谈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应该如何对待言行一致的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渗透对学生的人文思想的教育。

3、角色转换,在感同身受中体会文本精髓—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学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之后,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闻一多,在明知凶多吉少的情况下仍然参加了群众大会,作了最后一次的讲演,以他的口吻为自己书写一则墓志铭。

既是对文本内容的最好总结,也是一次感悟人物精神的内心碰撞。

在国旗下演讲 校园中的反思与感恩 请给我写材料或文章。

你们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感恩。

感恩是人最朴实、最真诚的一种情感,也是一种高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体现。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

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我们每天享受着清洁的环境时,我们要感谢那些保洁工作者;当我们迁入新居时,我们要感谢那些建筑工人;当我们出行,要感谢司机…懂得感谢,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感谢日升日落,感谢快乐伤痛,感谢天空大地,感谢天上所有的星星,感谢生活,感谢得到和失去的一切,以及无所得无所失的一切的一切,让我在草长莺飞的季节里拈起生命的美丽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面向世界吧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的生活吧

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充满希望与热情,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些指责与推诿,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就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就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多一些真诚与团结,我们的精神家园将永远年轻。

我今天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于反思的名人事例

一、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

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二、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

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三、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四、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

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五、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关于反思的名人事例

一、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

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二、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

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三、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四、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

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五、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求助: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

陈俊学校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上册)

年 级

主备人

陈 俊

复备人

单 元

课 题

6.最后的姿势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课后3)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汶川地震相关资料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设计意图

复备修改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

(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至少两个)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

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

教参57页

三、课题引领,初读课文

1.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

(请生模仿)

2.初读课文,读完后思考: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

用“”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

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

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

(1)废墟 坍塌 塌陷 尘埃

(2)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3)妙语连珠 大公无私 师德灵魂 爱与责任

词语解释见教参57页

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

1.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写 第三段:侧面描写

(2)第二段:环境烘托

(3)第6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

作业:

1.高质量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抄写文中的词语2遍。

摘抄文中的成语。

3.《补充习题》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写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

找找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根据找到的信息板书:横着写普通、爱与责任 竖着写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三、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课文,先在小组内分读课文,再在全班展示读。

2.说说段意,比较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的关系,体会抓住重点内容,删除次要内容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交流:左边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4.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天空阴沉沉的。

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

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

地震

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3)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

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

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5)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去掉这段,你觉得行吗

(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语

为什么这样选择

(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后说服力)

3.朗读课文,抓住救援人员的语言,抓住飞身,抓住生死攸关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第11小节,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亲切—痛苦—赞颂

2.课后3(教参56页)

3.“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

(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英雄的姿势 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的第2.3题,记住答案的要点。

2.完成《补充习题》剩下作业。

3.朗读课文,每个同学都要做到有感情,优生用演讲的方式诵读。

板书: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回忆地震中相关感人故事导入

锻炼语言概括能力

初步体会写作方法

体会谭老师的人物品质特点

自主阅读感悟

语言*

教后反思

紧急

求一篇关于反思的演讲稿

伴花成长

《伴花成长》是我的一本反思集的名字,用这个题目,是因为我们常将花喻作学生,将老师喻作园丁。

也就是说只有做了这辛勤的园丁之后,才有机会,倾听花之语、欣赏花之美…伴花成长,我学到了许多,在玫瑰般的孩子身上,我学到了热情、奔放;在百合花般的孩子身上,感受到淡淡的纯真与质朴。

在牵牛花般的孩子身上,学到了坚强和执着…伴花成长,和花一起成长

一次成长的过程仿佛是一次蜕变,有迷茫时的不知所措、成功后的欣喜若狂

我常会随手把他们记录下来,没想到就这样不到三年:不善于写作的我,居然已有上万字的个人反思

与其说是反思集,不如说是我的成长档案。

第一本反思集《蜕变》

2006年暑假,在金水区和郑东新区之间,我选择了东区这块热土。

来不及欣赏东区的美景,便开始了紧张的培训。

俗话说“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几天的培训让我已经尝到了这种“福利”的甜头,学到了不少教育教学的技巧与方法。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听说“教学反思”。

我们每天上午集中培训,中午不回家,甚至不休息就开始在机房整理自己的学习心得。

印象最深一篇反思《细节决定成败》,是听马校长报告的一篇学习心得。

因为感触较多,所以我一气呵成。

正当准备保存时,电脑的系统突然出现问题。

辛辛苦苦的写出来第一篇文章,就这样丢失。

重新开始写,再也写不出刚才的感觉。

或许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当自己有灵感时,我都会提醒自己赶快记下来,以免追悔莫及。

如今再看当时自己写的反思有些幼稚、甚至可笑。

但那的确是自己由一名学生向老师转变,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这就像我在《蜕变》的结束语中写道:

几天的培训,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惊叹

惊叹自己由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蜕变成一位满腔热血的青年教师;惊叹的是自己理念的更新,从教学机制变更到教育理念的转变,从学科体系的更新到教学方法的重建,我的认识被提升了,思想被洗礼了。

第二本反思集《伴花成长》

初为人师,便从事郑东的基础教育工作,自豪之余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一次走上小学的讲台做课,才知道小学课堂管理和教学是门大学问。

作为青年教师仅靠年轻人的那点儿是不够的,要想进步成长还要做个有心人,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

于是我在讲完自己第一节公开课之后写在《与智慧》;当我第一次认识到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就是能把难以消化的知识,掰开了揉碎了让学生去消化,最后再串成一串。

而至关重要的一个细节就是“如何掰开”才算是“揉碎”,于是我写下了《怎样让学生跳一跳摘到苹果

《给孩子一个成功的机会》记录了我最失败的一节课,失败之处不在于课的设计

而是,我对学生统一、缺乏发展性的评价。

课的《搭配中的学问》。

为了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实现教学目标,我创设了“淘气配菜”、“笑笑配衣”、“搭配路线”、“巧寻密码”四个情境。

在讲“淘气配菜”情境中菜谱二的时候,我问满足“一荤一素”搭配条件有几种搭配的方法。

因为是公开课,孩子们都非常积极,我就找了小手举的最高的夏妹来回答。

她高兴地站起来用响亮的声音答道:“牛排和豆腐搭配、鱼和油菜搭配。

有四种搭配她却只说出来两种,我就随口让她坐下,又找别的孩子来回答。

在其他孩子完整地回答中,该环节在的我预设中似乎圆满的结束了。

课后,想到夏妹那失落的表情,我的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她那高举的小手,灿烂的笑脸,自信的表情似乎在渴望我的一句表扬,哪怕只是一个肯定的眼神

而追求某一问题的正确答案的我,完全忽略了她的感受。

当她下课后仰着脸问我他们的表现好不好时,我的心里深深地自责:我眼前的孩子们是那样天真可爱又富有思想,我怎么可以如此大意忽视他们细腻的情感。

要知道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天才,都有值得赏识之处,而我是那样的吝啬了,偶而一次表扬也是轻描淡写的。

有时候感觉自己充满甚至夸张的表扬,也只是提高声音而已,表扬的内容却是单调乏味。

如果像王校长评课时说得那样:激励中带着指点,赏识中蕴涵委婉的批评,这样动听的语言犹如一丝春风拂过心田,又有哪个孩子会不爱学习

与其灌输给孩子一堆数学的知识,倒不如用一句真诚的鼓励,给孩子一个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喜欢上数学,再去学好它。

“吃一堑、长一智”,因为记录了自己的不足,所以听课学习时,我特别关注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慢慢地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

《班有“爱迪生”》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读懂学生的乐趣。

主人公赵琪是一个可爱纯真、追求真理的小姑娘,她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

像什么是小白鼠呀,1千克为什么等于1000克,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问什么用一个点隔开等等,开始我难以招架,甚至有些害怕与反感。

与同事常老师、郭老师一起把这些问题记录整理进行反思,才发现其中不少问题很有数学价值。

让我认识到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数学。

然后去思考、缺解决问题。

很庆幸,及时的反思,没有让我很情绪化地评价学生,让学生好的思维习惯得以延续。

如今文中的主人公已经成为五年级的学生,还是那样的执着好问。

《给教材“添油加醋”》是我在讲小数意义时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是年轻的我第一次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北师大版的教材给了我们很多的处理空间。

对于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来说,很多时候会摸不着头脑。

只要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仔细体会编者的意图,再将自己的思考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

不断的反思与积累,渐渐的感觉教材不那么空洞了,驾驭起来就轻松不少…

其实这一篇篇的反思,都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问题的核心就成了反思点。

我把它们记录下来,请教同事、查阅资料、自己尝试、就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

积累了我人生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上公开课,我认识到自己的种种不足;第一次被专家指点,我受宠若惊;第一次失败,我学会批判自我;第一次读懂孩子,我学会勤于思考;第一次改变教材,我体会着思考与实践的乐趣…这些让人刻骨铭心的第一次感悟与反思,促进了我和学生的成长

反思影响着我的学生。

我的思维习惯与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学生。

他们开始学会思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世界。

比如,杨心怡、郭上元的数学日记《无处不在的数字》、《世界数字市场》就是他们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例子。

其次,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被提高了,这就是反思带给我的最大满足。

反思中,和学生们一起成长

我经历了反复思考、实践的艰辛,也体会了成功后的喜悦

第三本反思集《2009告诉我…》

2009告诉我: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才能让自己的思想走的更远。

2009年可以说是我们的学习之年,在这一年,各种各样的培训与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向最近的人学习,无疑是成长的一条捷径。

打开聚源路小学网站,忍不住要看的是老师们反思

一篇篇风格迥异的反思,折射了同事们教育教学生活的点滴:有班主任的忙碌、有师生其乐融融的温馨;还有忙里偷闲的读书学习,以及由此带了的快乐与收获。

每读一篇反思我的内心都沉甸甸的,有沉甸甸的收获,还有沉甸甸的感动。

感动同事们的敬业,收获这同事们的经验。

如:兰婷老师的《这个“空”帮孩子填不填

让我领悟了一节好课,就如同一副好的山水画,要注意“留白”的重要性以及技巧;王俊明老师的《给课堂“调调味儿”》,分析了如何让数学课堂上的富有情趣,在课堂调控方面给我启发不小;田娜老师的《追逐阳光》,让我理解了“做阳光型教师”的真正含义。

麻白娟老师的《爱孩子,就让他“半饥不饱”》,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阐述了精辟的教育观点。

王春玲老师的《让语文课堂变得简单些》、李兰香老师的《课,怎样上得大气》,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课堂中缺乏的东西。

看到《讲课中的“慢一些”》时,我真是感到惭愧,文中几点注意事项,仿佛就是为我改正缺点而量身打造。

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更是佩服刘萃老师—这位年轻班主任的胸怀与抱负。

李金锦老师的《<清凉菩提>有感》、张慧老师的《寻找清净的记忆》,品味起来,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如果说,经典名著是一道“豪华菜”。

那么,同行的反思就是一道“家常菜”。

细品“聚源反思”这道“家常菜”,丝毫不比“豪华餐”逊色

自己炒制,自己品味,真是回味无穷

读完后,我感慨万千写下了《好一道家常菜》!如今翻看自己的反思,有点儿成就同时夹杂着一些后悔

后悔很多时候,自己以太过匆忙为由,错失很多美好的灵感;因浮躁的情绪的影响,让思考如蜻蜓点水般过于肤浅。

有惊叹、又懊悔、有回忆的甜蜜、有往事的再现…

我感谢反思,让我可以有理由不抱怨自己的过去,更让我对明天充满与希望

与大家交流的一篇反思

借鉴“教育博客”管理“班级博客”

本学期我除了担任五一五二两班数学以外,还担任五一班的班主任。

为了提高学生的读书和写作水平,我们班也建立了校信通班级博客。

因为我是数学老师,很多时候不知道该怎样管理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水平。

因为自己的原因,刚开始,我们的班级博客,几乎天天是冷冷清清、无人问津。

忙碌于纪律、卫生、学习的我们,似乎淡忘了它的存在。

直到有一天,我打开博客,无意中发现:我们班已经倒退到全校倒数第二名。

这对于一个坚持写自己博客,却荒废了班级博客的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讽刺

学生们同时也少了一个提高阅读和写作的平台。

我静下心来做了谈话调查,并做了简单的分析。

1、学生们不写博客,不是因为没有时间或是电脑,而是缺乏动力。

2、学生并非没有一人参与,小虫懒、博客王等,几位同学一直坚持很好。

3、写博客的同学,多发自己的文章,很少欣赏别人的作品。

分析过后,我就先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入手。

进行班级博星评选制度,开始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的激励方法。

9月,我们的博客开始稍有起色。

10月,我们的博客异常热闹,涌现出一批以写作为乐的小作家。

像“风中丝雨、阁楼上的公主、虎赢天下、元宝贝、秋子…”,他们或是记录自己的读书体会,或是书写自己的每天心情。

一个月下来,博文近400篇。

我们班的排名也由原来的倒数第二,排到了正数第六。

不仅提高了名次,更主要的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就拿10总结来说,月优秀博星的评选,让我苦恼不已。

因为同学们发的日志数量多,给我的统计带来了不便,但我却高兴的忙碌着

在这次的评选过程中,问题随之而来。

比如,我们的标准是以日志数、老师推荐次数、校信通推荐次数,三者综合评比的方式。

日志数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个别同学出现了大量转载或摘抄的情况。

如果还按着开始的标准来评比,对那些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

思考了一个中午,苦无良策的时候,我想到教育博客的管理模式,我想何不借鉴一下。

于是,我仔细的看看了我们班级博客中的文章,决定像博客大赛那样,把我们的参赛日志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作家摇篮,即同学们的原创作品;第二类为:它山之石,即同学们的转载或摘抄作品;第三类为:读书感悟,即同学们的读书笔记和随手感悟。

以后我们分类评选出优秀博星,在下午第一节课,我公布了评选结果和班级博客改革的方案。

明确了各自的努力方向,同学们的积极性更高了。

借用教育博客的评比细节,我又对同学们发表的博文,提了更高、更细的要求。

自我感觉良好后不久,我发现问题三依然存在。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只发自己的文章,从来不去读同伴的文章。

不去读别人的文章,那么自己的文章就不会被别人理睬。

没有同伴们的评价与认可,时间一长恐怕又会冷落下来。

于是,我想为什么不把把更多的评价空间留给学生呢

于是,从本月开始,我从月优秀博星中选出几名同学,聘任他们做各类的编辑。

让他们阅读评价推荐自己所在类别的优秀文章,我从中择优推荐。

这样无论是优秀的同学,还是刚刚开始写博的同学都能得到合理的评价以及集体同伴的认可。

学生们忙着发博文和写评价,我自己就轻松了不少。

想想我们的班级博客,从无人管理时的一潭死水,到无方法时的一片慌乱,再到巧借鉴时的井然有序。

真的感谢教育博客的专家和编辑们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相信我们的班级博客,在教育博客的带动下会越来越好

同学们在这里的收获越来越多

以上是“反思促我成长”的一点体会与收获,谢谢大家

怎样上好数学课教学反思

如何写数学教学反思

一、教学理念的反思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要彻底转变教育理念,不能让学生只会解答数学题目,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在《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中,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

在本课的“请你选择感兴趣的百分数尝试编一个百分数应用题”中,学生卸下了书本应用题、教师思维的束缚,大胆设想、讨论,从实际效果来看,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从实施情况来看,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点“关爱”的指导,大胆地让学生在学习的海浪中自由搏击,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学习的方法,有头脑、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才能应运而生。

二、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

因此,在一节数学课结束之后,教者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情趣和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或多媒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后有如下反思:一是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课上我是通过提问发散性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

二是促成情感目标的落实如提问:“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公民你应该怎样去做。

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设计教案时,要预测学生遇到的问题,那些地方学生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那些问题,有那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教学设计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中自己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四、教学结构的反思

反思教学结构是否按照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划分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根据教学过程中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各阶段有其独特的功能,既紧密联系,又互相渗透。

其次,反思教学结构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取向,是否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效统一。

两种学习形态将认知与情感、指导与非指导、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动与受动、外部物质活动与内部意识活动、个体与群体等诸因素加以协调、平衡,从而使教学过程为一个认识与发展的过程。

五、学习过程的反思

教学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或者导组成的。

学生不是一个标准的受体,而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也是具体独特思维的个体。

所以对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哪怕制定得尽善尽美,但在上课实施这一环节,也不可能得到百分百的体现,很多时候会因此而存在变数的。

反思也因此而成为必要。

如在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的教学中,我主要借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时结合引导学生画图的方法,再配合假设法。

充分运用了动手操作这个手段,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师生共同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后问:能用图形来表示鸡兔头和腿之间的关系吗?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操作活动,但是,在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这时候再介绍假设法就水到渠成了。

六、写好教学反思要注意的问题。

1、要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投身于外语教学改革的大潮中。

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新事物,每时每刻都有新现象、新动向、新问题。

正是在探索新生事物的来龙去脉,把握其发展态势之中,在深入探索之中,我们才能获得体验,才能感到有言可发,并在总结探索中提升出新的规律。

2、要想有所发现,还必须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底蕴。

要有精深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英语教改成果,还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新知识奠定基础,否则将很难有所为。

3、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

在上完每节课后都要进行反思反思一节课的成败得失,并及时做好记录。

课后的反思,虽然点点滴滴,但它来自于我们的教学实

学习后反思查找的幼儿教学问题有哪些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学习的主要方式,那么如何有效的开展成为老师们一直研究探讨的问题。

山东女子学院的朱海琳教授指出集体教学是教师围绕活动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全体幼儿进行的学习活动。

但当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时,我们就有些手忙脚乱了,既想照顾到每个孩子,又想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结合我的集体教学活动遇到的问题,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重形式,轻内容,失去活动本身的内涵。

作为一名工作不满一年的我来说,每次上课都想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但常常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在中班《找相邻数》这一活动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准备了10个小动物、10座小房子,让幼儿给小房子装门牌号,然后找邻居,继而引出相邻数这一概念。

但在活动中,孩子被我营造的过分夸张的情景所吸引,对我所讲的内容兴趣不大,甚 至说出“7比8大”等让我很伤心地话,辛辛苦苦准备的课就“浪费”了。

二、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孩子对活动提不起兴趣。

每次上科学时,孩子都等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我,但我都却很头疼,尤其是实验课时,想让每个孩子都动动手,又怕孩子秩序混乱,出现安全问题,那就适得其反了。

在中班课程《寻找空气》中,孩子要做给气球打气、往水盆里吹泡泡、蜡烛熄灭3个实验,虽然实验前我三令五申地讲述实验要求,可开始时,我看着这一组,就顾不上那一组,但孩子们还是兴致勃勃的,但我的心一直悬在半空中,生怕有的幼儿操作不规范,发生危险,所以,第二次时,我只找几个能力强的孩子上前面来和我一起做,其他孩子在下面观察,效果可想而知。

三、语言不精练,浪费孩子的时间。

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所以,开始活动前,要求老师把自己该说的话锤炼的非常准确、简单。

但在《找相邻数》的“找朋友”这一游戏环节中,贴着一样数字宝宝的幼儿抱在一起,我随口说“你们这是一样的,是双胞胎”,以致于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双胞胎”上,而忽视找朋友这件事。

同时“虎头蛇尾”这一习惯也让孩子对所学内容把握不住关键点,导致我总是机械地重复重难点,让幼儿非常疲惫。

针对上述发生在我身上的问题,同班老师和徐园长都很着急,帮着我分析原因,让我一次次的演课,一次次不厌其烦的给我点评,让我的确获益匪浅。

就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的“教学的艺术所需要的也没有别的,也只是要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而已。

首先,重内容,形式灵活,丰富活动内涵。

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确实适合幼儿园孩子的形象思维的特点,尤其是数学这么抽象的内容,但这只是为我们更好地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服务,不能忘记这个基本点。

所以在开展实际活动时,要理解、尊重幼儿,以适合他们的形式和他们欢迎的方式,去组织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

因此,在第二次执教《找相邻数》时,我从本班孩子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出发,合理的设置最近发展区,淡化情境的影响,让还在操作前,我都先示范一次,这样既提供范例,又鼓舞孩子的信心,让他们觉得“跳一跳,能摘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其次,良好的常规为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变为可能。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班级也是如此,只有纪律的保障,才能让孩子体会到自由的快乐。

因此,在同伴老师的指导建议和我自己的观察下,与陪伴老师共同制定班级规则,并且严格执行,对于违反的幼儿,严厉批评教育。

同时,对于实验课的开展,我也继续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过程中,留意每个孩子的操作,及时和陪伴老师同时指导,保证幼儿体验到实验的快乐。

最后,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合理安排活动。

用语言去发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这就是教师语言的独特魅力。

具体来说,教师的语言要平实、幽默、机智、、激励。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一个演员,而且是个演讲家,应该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这样才能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孩子乐意且热烈地盼望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总之,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所以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中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会组织出更优质的活动,让孩子带着问题进课堂,同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邹越的让世界充满爱演讲观后感

看过了邹越教授的演讲—《让世界充满爱》,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

虽然演讲最突出的主题只有一个“爱”字,但却表现了爱的不同意义。

阿可瓦里在赛场上受伤后,仍然顽强地忍着伤痛一瘸一拐地走向终点,这是强烈的爱国热情在推动着他前进。

祖国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伟大的,虽然我们不能像阿可瓦里那样代表祖国参加比赛,但我们努力学习、健康成长,这些实际行动也是爱祖国的表现。

只要心里装着祖国,就总会有报效国家的一天。

在四川大凉山支教的李静老师,忍受着绝症的痛苦,坚强地为学生们上完了生命中的最后一节课。

这件事让我想到,我们也应该更加热爱自己的老师,因为我们的老师很不容易,她的孩子很小,但却每天早早地就来到学校,教我们读书,当我们早已进入甜蜜的梦乡时,她还在辛勤地批改我们的作业。

老师付出这么多,都是为我们啊

所以我们要爱老师,作一名优秀的学生来回报老师。

爸爸妈妈不辞辛苦地养育我们,就是为了让我们长大成才。

爸爸妈妈是我们最大的恩人,他们为养育我们花费了数不清的精力。

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我们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做自己能做的事,洗碗筷和小衣物,擦地板,不用家长督促就主动学习,减轻家长的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事业中。

我们不但要爱别人,也要善待自己,使自己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长大成才,这样才能把更多的爱奉献给祖国和他人。

只要有了爱,世界就会变得温暖,这个演讲,让我更加懂得了爱的真谛。